第九百六十九章 瓜分利益
字數:4373 加入書籤
不一會兒,王新就打聽回來。
“啟奏陛下,這些官員是聽說袁隗死了,來找王允商量對策的。”
“對策?什麽對策?”
劉協一時懵了,袁隗死了,那是袁家的事情,就算要商量對策,也是袁家商量對策,這些大臣湊什麽熱鬧。
“據說是要選一個新的世家領頭人,帶領著世家與董卓抗衡。”王新答道。
嗯?世家領頭人?這個詞有點新鮮,不過袁隗好像就是事實上的世家領頭人,如今袁隗被殺,這些世家就要選出新的世家領頭人。
趙謙明顯不行,在處置四大家族的時候,趙謙沒有占到西遷世家的角度考慮問題,自然被西遷來的世家排斥在外。
剩下的就是司徒王允、司空荀爽、太常馬日磾、光祿大夫楊彪,算起來,能夠挑起世家領頭人的大梁的,還真不多。
原本弘農楊家算是最合適的,但是在西遷途中,楊彪因為與劉協的政見不合,遭到打壓。現在如日中天的就是王允和荀爽。
而兩人之中,王允在政治上的威望高於荀爽,荀爽在文學上的威望高於王允。
算來算去,還真的隻有王允才適合擔任世家的領頭人。
隻是,這些世家能夠想到的,劉協都能夠想到,董卓手下的人想不到?如果真是這樣認為,那你就是小看董卓手下的謀士了。
既然董卓這邊也想到這些,怎麽沒有動作?
不?董卓肯定已經安排了什麽?那是什麽呢?
王允?董卓?王允?董卓?······
哈哈,我知道了?王允,就是王允。大漢朝的世家太多,董卓不可能一個一個的對付,不如培養一個自己的世家領頭人,幫自己管理世家這一攤子人,而王允,正好是這個人選。
為了控製王允,董卓把王允的小兒子捏在手中。
為了培養王允,董卓故意呆在洛陽,給長安形成一個權力真空。
好高明的計謀?隻不過,董卓萬萬沒想到,最後背叛他的,正是這個王允。
現在的王允,因為沒有勢力,所以在董卓麵前裝得跟小媳婦兒似的,一旦手中有了勢力,王允才會露出獠牙。斬殺董卓,獨攬朝政,剛愎自用,最後落得身死族滅的下場。
看來,自己還得加緊向王允的隊伍中滲透。王允現在正處在發展期,需要從社會上招攬大量的人才,而這時候,正好是劉協向王允勢力滲透的時機。
雖然之前已經安排了人手滲透進王允的勢力之中,但是這還不夠,還得從各個方麵加強滲透,劉協可不希望長時間被人拿捏。特別是李榷入長安過後,幾大軍閥打過去打過來的,那種今晚睡下去,還不知道能否看到明日的太陽的感覺,的確有些不好。
要是在滅掉董卓過後,劉協就能直接掌權,妥善安置李榷郭汜等人,大漢朝說不定就會走上複興。
而這個關鍵就在王允,隻有控製住王允,在滅掉董卓過後,理智的交出權力,這樣才能讓朝廷走上正軌,讓大漢朝複興。
所以,向王允的實力中滲透自己的力量,這是劉協眼下最重要的事情。
回到長樂宮,春蘭從裏麵迎了出來。
初夏的長安,氣溫還是有些高,春蘭身穿一件紫色曲裾,把腰身裹得緊緊的,那青春洋溢的模樣,讓劉協這個十歲的身體都有些感觸。
“嘻嘻,今天有什麽好事,我家蘭兒打扮得這麽誘人,不會是······”劉協輕薄的笑著,看著像春蘭的眼神中多了一些難以言說的內容。
不過春蘭是劉協的貼身宮女,在大戶人家就叫通房丫頭,如果劉協不是皇帝,春蘭可以直接上位成為妾室。所以,劉協這種輕薄,在春蘭的眼中完全就是打情罵俏。
“陛下。”春蘭嬌聲說道,渾圓的身體還誇張的扭了一下,身上幾處誘人的地方開始蕩漾開來:“今天是萬壽節。”
萬壽節?皇帝的生日?嗯?我的生日?好像是啊,我都九周歲了,過了今日,就踏入十歲的行列了。
大漢朝皇帝也過生日,不過還沒有明清時候那麽濃重,就連大臣也沒有前來恭賀,劉協隻有自己過生日。
向前邁步,劉協伸手去樓春蘭的腰肢,結果被春蘭再次扭腰,掙脫了劉協的摟抱。
正在劉協吃驚的時候,屋裏走出了兩個女人,居然是長公主劉華和盈夫人。
咳咳,劉協一臉尷尬,好在二人見到劉協,趕忙低頭行禮,這倒讓劉協感覺好了不少。
這時候的長公主端莊大方,一點沒有做出出格的行為,完全就是一個長輩的樣子,倒是讓劉協放心不少。
敘禮完畢,劉協走入大殿。
大殿裏麵,來人不少。除了伏家和董家,還有劉協手下的一些親信,大家敘禮過後,女眷就在長公主劉華和薑太妃的安排下去了後院,男子就在大殿裏麵落座。宮女們端上酒食,旁邊的樂師們開始奏樂,如果不是剛剛經曆過西遷,劉協還真以為這是太平盛世。
不過,今天是自己的生日,劉協也沒有做出掃興的事情,微笑著看著下麵的臣子們互相敬酒敘話。
司徒府,王允這時候也在待客,隻不過接待的是清一色的世家。
作為董卓放到世家中的代言人,王允得到了不少的權限。其中,假裝與董卓為敵,收攏世家之心,就是董卓李儒的計謀。
這時候王允,在眾世家麵前說了一通冠冕堂皇的話語過後,來到了後堂。
與前院相比,後堂的氣氛嚴肅得多,三公九卿,世家冠族幾乎到齊。如果不是知情的人,肯定會以為,王允等人在研究怎麽對付董卓。
可實際上是怎麽的,隻有坐在堂中的眾人才知道。
“感謝諸位的信任,在王某家中商議此等大事。大家都知道,袁家沒了,各行各業都出現一些空擋。這些空擋我們世家不去控製,勢必被那些窮鬼搞得烏煙瘴氣。隻是誰負責何地何種行業,大家都得說清楚,免得今後出現衝突。”王允一邊拿著器物碾壓著一塊玉石,一邊平靜的說道。
大漢朝的貴族之中流行著一種陋習——吃玉,說是能夠延年益壽,當然具體的效果怎麽樣沒人知道。不過,現在成為大漢朝冠族的王家,自然不會不跟上時代的步伐,當著眾貴族的麵,表演一番吃玉。
“王司徒,閑話就不要說了,說說具體的分法。”張溫一點都不客氣,因為張家在大漢朝也不比王家弱到哪兒去,雖然王允現在是司徒,但是王允這個司徒也沒上任多久,對張溫還是沒多少震懾力。
“嗯。”王允把一撮碾成粉末的玉石倒進杯子裏麵,然後往裏麵倒進一些熱酒,端起酒杯一飲而盡,這才說道:“我們王家,世居太原,分得上黨雁門兩地,大家沒意見吧。”
王家是太原的世家,如果發展,向北是雁門,向南是上黨,從地域上說,這兩個地方劃給王家,是最合適不過了。從安全係數上考慮,雁門和上黨靠近匈奴,如果沒有那個勢力,很難吃下這兩塊地,所以眾人都沒有什麽意見。
王允見眾人沒意見,然後說道:“弘農楊家,可向北控製河東,等董卓收兵過後,可控製洛陽。張家,可向南控製武關道,進而控製南陽······”
“王司徒,這樣不好吧,武關道隻是一條通道,能與上黨這些大郡相比?”張溫立刻提出反對意見。
不過王允一點都不驚慌,喝掉玉石酒過後,對著空氣長長的吐了口氣說道:“朝廷西遷,關中人口激增,所需物品增加,而武關道是南麵進入關中的必經之地,張衛尉還有不滿的?”
張溫雖然是武將出身,但是也不是一個莽夫,轉念一想,武關道雖然是一條通道,裏麵的人口不多,但是這裏是關中南麵的交通要道,這關稅可不少,也算是肥缺。隻要同南陽的袁術搞好關係,這關中的糧食物品,還不是自己說了算。想到這裏,張溫沒有多說。
接下來,趙家、淳於家、馬日家都分得了心儀的地方,隻有前院那些世家子弟,還在傻傻的等著王允等人商議出怎麽對付董卓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