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疲勞戰術
字數:4455 加入書籤
皇宮裏麵,劉協終於確認了董卓的意圖。從安排在董卓身邊的人傳回來的消息得知,讓劉協知難而退的主意居然是董卓的七夫人出的。
難怪,劉協心中暗歎。自己總以為董卓身邊是李儒王允等高智商的人才,所以把董卓的行為看得過高。沒想到,一個小小的婦人,居然弄出這麽一個計策,讓自己差點迷失了方向。
不過從安排在大臣身邊的人傳回來的消息得知,也不隻是劉協一個人被迷惑,沒有弄清董卓的意圖。得知這些,劉協心情就好多了。
次日卯時,董卓親自到長樂宮來接劉協,隻不過讓董卓失望了,因為當董卓到來的時候,劉協已經鍛煉過後,洗漱完畢去了未央宮。
董卓原本的目的是要逼著劉協禪位,這早起沒能難住劉協,董卓自然會想其他辦法。
也許是很久沒有上朝了,也許是董卓等人故意如此,今天上朝的人非常多,把大殿站的滿滿的。
董卓似乎很守規矩,完全按照上朝的規矩站在朝堂上。
眾臣施禮完畢,王允就橫身出列:“啟奏陛下,禮曰:王,三宮六院······”
這是周禮上的一句話,是說按照周禮,王應該有一百多個女人。可是劉協到目前為止,隻有兩個女人,所以應該全國選秀,充實後宮,延續子嗣。
其實,很多事情劉協的覺得好笑。就比如王允,為了把自己的義女任紅昌塞入後宮,進一步控製劉協,就找出這些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殊不知,劉協還沒到十一周歲,根本就沒有延續子嗣的能力,就算送再多的女人入後宮,也無法達成延續子嗣的目的。
隻不過,劉協答應的楊家,而楊家也按照劉協的意思分家了,劉協自然不能食言。
待王允說完,劉協立刻說道:“準,掖庭即刻開始選秀。”
眾臣沒有想到劉協這麽幹脆,原本準備好的奏章,竟然一下子失去了效用。那些從隊列裏麵走出來的官員,突然不知道該說什麽,一時愣在朝堂之上,直到董卓回頭瞪了他們幾眼,他們才惴惴不安的退到隊列中去了。
短暫的安靜過後,大司農周忠站出來開始奏事,說的是全國各地奏請錢糧的事情。其中袁紹奏請黃金五十萬斤,說是用於剿滅黃巾軍,可是語氣並不好聽,奏章之中透著威脅,說是軍中缺糧,恐激起兵變。
兵變?要怎麽變,不是都打到洛陽了嗎?還能怎麽變呢?劉協心中冷笑,隻要是人都知道,袁紹等人的奏章,隻是一個象征性的東西,一方麵朝廷不可能真的給袁紹等人調撥軍需,另一方麵袁紹等人也不可能指望這朝廷會調撥軍需給他。
可是周忠把這些事情拿到朝堂上稟奏,這就有意味了。
劉協麵無表情的看著周忠,要不是這是朝堂之上,劉協完全可能一刀將其斬殺。因為劉協知道,周忠的所作所為,其實就是找事。
原本這些事情就是不用理會的事情,可是現在周忠卻拿到朝堂上來說。很明顯,這是受人指使,給劉協添亂。
各地軍隊要錢糧的奏章過後,就是各州郡的奏章,有說叛亂的,有說天災的,總之一句話,就要錢要糧。
整個朝會,劉協就在大臣們呱噪之中度過。好在劉協已經得知這是董卓的計謀,所以盡量控製自己的心緒。
朝會到下午未時才結束,吵鬧的一天的大臣們拖著疲倦的身體走出朝堂,劉協也好不到哪兒去,走到寢殿,把冠冕摘下來,重重的摜在桌子上。
皇帝的冠冕是用沉香木所做,上麵還加了不少珍珠,重量可是不輕。這帶了大半日,劉協感覺脖子都被壓斷了。
春蘭很會看事,上來輕聲安撫,順便給劉協揉著脖子。
“真他媽氣人,整整一天,盡說那些亂七八糟的事情,沒一件是有意義的。”劉協怒聲說道。
“哦?上朝不是議事嗎?怎麽會說這些?”春蘭不懂,過去上朝,都是商議很重要的事情。今天還是第一次聽說,上朝是說一些無足輕重的事情。
劉協瞥了一眼春蘭,沒有說話。難不成還告訴春蘭,這是董卓的計謀。
看到劉協不理自己,春蘭笑著說道:“陛下無需生氣,他們說他們的,陛下裝作沒聽到就是。”
春蘭這句話其實沒什麽意義,但是劉協聽了,卻是眼睛一亮。這些人不就是想給自己添亂嗎?反正自己說話也不算話,不如······
第二日,劉協照常上朝,隻不過與昨天不同。昨天劉協可是認認真真的聽大臣們奏事,今天的劉協,一直呆呆的坐在皇位上,大臣們奏事完畢,潘穎直接讓他們退下,而劉協一句話都沒有。因為劉協這時候在認真修煉,根本沒有聽大臣們說話,自然就不可能說話了。
又是大半天的呱噪,隻不過大臣們疲倦的離開大殿,而劉協卻是精神百倍的回到後宮。
隻不過沒等劉協高興,宣室殿那邊就來人了,詢問劉協是去宣室殿批閱奏章,還是讓人把奏章送過來批閱。
媽的,老子還沒吃飯呢。劉協心中暗想,可是卻不能說,一旦說出來,就是自己輸了。
草草的用過飯食,劉協帶著潘穎去了宣室殿。
宣室殿在未央宮,經過安門大街的時候,劉協看到許多官員去王允的府邸,估計是商量明天怎麽對付自己。不過,劉協一點也不擔心,反正自己在上麵修煉,他們要怎麽鬧都隨他們。
一路想著,走到了宣室殿。剛剛跨入大門,劉協就被堆積如山的奏章嚇到了。這麽多奏章,這是要累死老子。
“這是各地報上來的奏章,請陛下批。”董璜對著劉協做了一個請的動作,神情之間有些得意。
不過劉協沒有理睬董璜,而是看向蔡邕:“先生,都說些什麽?”
侍中就是皇帝的參謀,對很多奏章都是心知肚明的,所以劉協先問蔡邕。蔡邕是一個孤臣,雖然是董卓提拔的,但是蔡邕並不因為這樣就歪曲事實。
“陛下,多是朝堂上說的那些事情。”蔡邕回答。
劉協轉向伏完,伏完這時還擔任這侍中一職,見劉協看過來,自然知道這是詢問自己:“陛下,這些奏章如同伯喈所言,都是朝中所奏之事,留中即可。”
伏完是伏壽的父親,自然站在劉協這邊。雖然看到董璜臉色不好看,但是還是建議劉協留中。
“那就留中吧。”劉協大手一揮,奏章全部留中。
董璜根本沒想到是這種結局,自己辛辛苦苦動員大臣們寫奏章,到頭來皇帝連看一眼的興趣都沒有,直接留中。
不行,一定要讓皇帝看。
董璜向前跨了一步,攔住想要離開的劉協。
“嗯······”劉協麵色嚴肅,看著董璜冷哼一聲。
董璜雖然是董卓的侄子,可是卻是董擢帶大的,自然沒有董卓的囂張跋扈,麵對劉協,還真不敢硬碰硬,隻能退後讓開。
劉協一甩袖子,轉身離開。自然有太監過來,把奏章分類整理,全部送入庫房。留中的奏章不是銷毀,也不是不管,而是暫時擱置,過一段時間再來處理。
當然,劉協自然不會放過這些上奏章添亂的人,這些人要麽就是董卓的人,要麽就是沒骨頭的人,這種人自然不能擔當大任。
走出宣室殿,劉協低聲在潘穎耳邊說了幾句,潘穎轉身就去安排去了。
夕陽西斜,又是一天。劉協緩步登上鴻台,看著長安熙熙攘攘的人流。
“陛下,那些上奏章的人全部統計起來了,陛下需要過目嗎?”潘穎拿著一張絹布,呈在劉協麵前。
“朕就不看了,你交給春蘭,讓他收好,今後提拔任用官員的時候,認真核對,但凡這上麵有名的,均不得擔任六百石以上的官職。”劉協淡淡的說道。
六百石,在大漢朝的官職體係中,是一個分叉口,一般就是小縣縣令或者大縣縣丞。在劉協的預計之中,今後的大漢朝就沒有一萬戶以下的小縣,所以,這些人在劉協心中,就永遠沒有主政一方的機會。
對於京官來說,六百石是朝堂議事的最低點,沒達到六百石的官員,連進入朝堂的機會都沒有。劉協這句話,事實上就是確定了,這些官員從此之後,隻能是低下層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