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楊家分家
字數:4428 加入書籤
可是還沒等劉協高興起來,另一個想法有冒出來。
董卓要自己每日上朝,學習理政,但是又自作主張的為自己選秀,這說明什麽?說明董卓既不放權,也不讓自己閑著,這樣的結果那就是自己慢慢覺得累還沒有結果。
累還沒有結果,對,董卓要的就是這個。
想到這裏,劉協終於知道董卓的目的了。一個人辛辛苦苦的做事,可是突然發現,自己所做之事全是無用功。可想而知,這對自己是多麽大的打擊。但是自己又沒有能力反抗,那麽就隻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自暴自棄,最後讓所有忠於自己的人寒心,當人心盡去,自己禪讓皇位就成了不可逆轉的趨勢。
董卓,不,應該是董卓集團,好大的野心啊。劉協看著房頂,牙縫裏麵蹦出幾個字。
洛陽伊川,邊仁心情愉悅的去河南府。
今天是河南府招考預備幹部的日子,但凡洛陽周邊的小吏,教書的先生,但凡有洛陽戶籍的人隻需縣寺出具一張忠君愛國的保書就可以參加考試。隻要考上了,那就是朝廷正式的官員。
參加考試的人並不多,畢竟洛陽地區現在隻有五個縣,人口隻有三百萬。這些人大多都是流民,其中識字的人並不多。
邊仁在郡治大門等了不到一炷香時間,就被值守的士兵叫著。
邊仁上前,很有禮貌的拱手施禮,對方也禮貌的施禮,還微笑這詢問邊仁的戶籍等事項。然後就是檢查,一個士兵過來,把邊仁的藤籃打開,仔細檢查是否有夾帶的東西,就連邊仁帶的兩個煮熟的紅薯也掰開來看過,確信邊仁沒有夾帶,這才帶著邊仁進了考場。
考場上人數不多,也就數十人,邊仁所在的伊川縣是新建的縣寺,所以位置相對靠後。
做好之後,有士兵送來紙張,水等物。邊仁取出一點水,倒入陶碗之中,拿起墨,開始磨起來。
還沒等邊仁磨好墨,就聽有人高喊:“時辰到。”
邊仁,抬頭看去,隻見幾個似曾相識的身影從側門進來,站在前麵。邊仁在伊川縣做小吏,自然見過劉虞等人,隻是誰是誰,邊仁就不知道了。但是邊仁知道,這些人都是大官,他們親自到場,足見對這次考試的重視。
待官員們站定,中間那個黑廋的官員開始講話。這個官員邊仁有些印象,好像就是河南尹劉虞,又叫什麽政相。
趁著劉虞講話的時候,邊仁抓緊時間磨墨,直到達到滿意的程度,邊仁才把墨棒小心的包起來放好。這墨可是很寶貴的,是縣令耿陽為了他們這些參考的人專門托人去弄回來的,每人就這麽一點。
也許是看到大多數人都準備好了,劉虞終於停止了言說,然後是一個相對富態一點的官員講話,這人邊仁也認識,聽說是皇上的老師,專管監察官員。
黃琬先強調了一下紀律,不過不說也可以,這麽大一個場地,也就這麽幾十個人在這裏考試,就算想要作弊也不能。
黃琬講完,就上來一個年輕一點的官員,拿著一個竹筒,讓大家檢查是否被打開過。到了邊仁旁邊,邊仁仔細看了看臘封,見字跡無斷痕,封口上的臘也沒有裂痕,確認沒有打開過,這個官員才拿著去給下一個考生看。
一番檢查,已經過了一炷香時間,竹筒才回到台上。官員打開竹筒,從裏麵取出一張紙條,讀了起來。
“一、子曰:有教無類。”
官員念完,停下等大家抄寫。邊仁拿起筆,在陶碗裏麵蘸了墨,小心的在紙上寫。大漢朝,紙是很珍貴的東西,平時寫字,都是在竹簡上寫,用完過後洗幹淨,又可以用,隻有重大事件才在紙張上寫。
邊仁小心的在紙上寫字,也許是緊張的緣故,邊仁居然忘了剛才念的什麽內容。好在那個念題的官員停了一段時間又開始念第二次。
邊仁這次聽清了,趕忙寫下來。
官員又念了第三次,邊仁認真核對了一下,確認無誤,這才放下心。
緊接著,官員開始念第二題,也是三遍。邊仁認真抄寫下來,等著官員念第三題。
一共十題,包含了論語,孝經,大學、易經等當前必須學的經書,最後一題是策論。
邊仁抄完題過後,心中不由得有些小高興。因為這些經書都是邊仁讀過的,裏麵的每一句每一字邊仁都推敲過。
還是出身世家的占優勢。邊仁一邊想著,一邊開始答題。
邊仁雖窮,可是出身卻是陳留邊家,少時讀過不少書。與之相比,那些貧寒家族出身的考生就難多了。
不過邊仁沒有去取笑他們,抓緊時間,認真作答。
考場上,除了沙沙沙的寫字聲音,再也沒有其他聲響。
不知過了多久,邊仁終於把十道題全部答完,仔細檢查了一遍,發現有兩個地方掉了一個字。提起筆想要添上,可是發現添上的話,試卷就出現兩個缺陷,整個卷麵就難看得很。
猶豫了一下,邊仁放下筆,因為這兩個字不添也不影響意思的表達。
再次檢查了一遍,邊仁覺得滿意了,墨跡也幹了,邊仁這才舉起手。
有官員過來,將邊仁的卷頭糊上,這才把試卷帶走。
邊仁跟著士兵走出考場,天色已經是下午申時了。給士兵打了一個招呼,邊仁快步的向城外走去。天色已經不早了,雖然現在洛陽的治安不錯,但是邊仁還是想在天黑之前趕回家了。
與邊仁不同,楊彪這時候異常憤怒,看著匯聚一堂的楊家眾人,終於明白劉協為何要楊家分家了。
祠堂中,楊讚高坐主位,楊原等人大聲呼喝,咒罵皇帝不顧楊家死活,想要剿滅楊家。而楊家三十七個旁支族長,也有十來個被其蠱惑,紛紛指責楊彪,想要攻占陝州,擁兵自重。
楊原曾經是朝廷任命的試河南尹,在袁紹攻打洛陽的時候,楊原帥河南尹郡兵投靠袁紹,此時洛陽被劉虞所占,楊原無處可去,隻能回到弘農老家。可是楊原心中,對朝廷,對董卓恨之入骨。恰好楊讚想要擁兵自重,楊原覺得這是一個機會,趕忙挺身而出,當了楊讚的狗腿子。
而高居主位的楊讚,眼中全是凝重。此次回來,楊讚不但要楊家的人,最主要的是要楊家的錢糧。如今楊讚與王允合謀,意欲除董卓而控朝廷,一旦戰亂開啟,弘農將是楊讚和王允的後方基地。
可是眼前的情況並不理想,楊原等人看似轟轟烈烈,可是楊彪、楊琦、楊眾等在朝中占有重要位置的幾人卻是麵無表情,對楊原的演說一點讚同的表情都沒有,眼神之中,反而有戒備之色。
不能再等了,如果讓楊原等人再說下去,可能那些模棱兩可的人都會離去。
楊讚慢慢的站起來,楊原等人知道楊讚有話要說,趕忙停下,讓楊讚說話。
“諸位,楊家矗立數百年,為劉家鞠躬盡瘁,可換來的是什麽?那小皇帝居然要我們楊家分家。讚雖不才,手中也有三萬士兵,可占了陝州,見機行事。”楊讚沒有掩蓋自己的意圖,占領陝州,擁兵自重。
楊家眾人自然知道,如果楊讚占領了陝州,那麽整個弘農都是楊家的,楊家進可出擊長安,掌控朝廷。退可依靠弘農四周的關隘,守住弘農這一畝三分地。
看著蠢蠢欲動的楊家眾人,楊彪心中逐漸平靜下來。今天楊讚如此張狂,進來就坐上主位,不用說,是為了爭奪楊家的掌控權。而現在的情況,除了幾個稍微穩重的旁支沒有明確的表示意外,那些別有用心之人已經完全倒向了楊讚,特別是那些有子弟在楊讚軍中的家族更是明顯的站到了楊讚一方。
“唉······”分家吧,楊家已經矗立了數百年,的確該清理一下了。
楊琦張了張嘴,想要說什麽,卻始終沒有說出來。
楊讚看著祠堂的形式,知道自己也不可能把楊家全部帶走,也就沒有多說話。
看著楊彪和楊讚似乎都達成了共識,楊原等人也就沒有再吵吵。
分家很順利,畢竟大家都是一個家族,沒必要因為分家而鬧得你死我活。在資產上麵,家族共同的資產都是交給就近的旁支打理,如今也沒有必要再分。
如此一來,就隻有祖宗的靈位,各支把自家的祖宗靈位領走,至於共同的祖宗牌位,則兩方都供奉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