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字數:4202   加入書籤

A+A-




    萬曆四十一年,五月,大水,縣城自昆侖橋至縣署後合麵街房屋倒塌,中洲內鏟成河,可行船。
    穿越到這個世界四個多月,雖然日子依然過得艱苦,但是一切已經進入正確的軌道,朱誠也慢慢適應了這個年代,積極向上,慢慢改善自己的生活境遇。
    還有許多東西需要添置,還有許多事項需要早做準備,還有許多困難需要解決,最重要的是要健康的長大,平安的發展。
    朱誠的隱藏功夫做得不錯,一直在消無聲息的發展,選擇在南山上做事情,遠離了村民的視線,穿著還是破舊不堪,蕭大娘的保密工作也做得不錯,沒有人會想到一個不足七歲的小孩,已經可以獨立養活自己了。
    五月份有了鐵質工具的運用,朱誠的勞動輕鬆了很多,自己又砍了幾棵樹,把住所,放煤炭,陶土,陶胚,磚胚的窩棚擴大了一倍多,並且挖了地洞,把多餘的糧食放在陶器裏埋於地下,防止被偷。
    五月份完成一千個陶胚,燒製了六百個陶碗,上月還有二百五十個沒賣,本月就供應給蕭大娘八百個,賺取糧食二百五斤,其中六百個是在起陸村賣掉,暫時不打算在村裏加大供應量,另外兩百個叫鍾南放在青龍鎮售賣,同樣的低價,也是很快賣完,在起陸村不投放太多,這是為了不引起村裏人的注意,正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在利益麵前,一切最壞的臆想都可能發生,在有自保能力之前,一定要謹言慎行,躲在角落裏,鑽在地底下,做個隱形人,不可挑起太大的波瀾。
    除了賣陶器,還繼續在相思河河灘那裏挖了兩百斤鐵礦,煉鐵二十斤,隻做鐵鍋,燒水壺各一個,菜刀一把,打製鐮刀六把,在蕭大娘處售價八斤糧食一把,得糧四十八斤。
    鐮刀是農村比較重要的工具,馬上就要到農曆六月的收獲季節,有了鐮刀就能夠省力省心了,運氣好的話能多從老天爺手裏多搶出幾斤穀子出來,要知道六月的天,孩子的臉,說變就變,搶收得慢一點,突然一陣大雨過來,很多穀粒就落在泥土裏了,所以對鐮刀的價值,村民們還是看的比較清的,剛一推出就賣光了,蕭大娘家就直接買了四把。
    鐮刀不僅是兩季割禾的時候要用,它也可以用來割草,村民們一大副業就是養豬,養雞鴨,每天割豬草也是一個辛苦活,有了鐵質的鐮刀,又能輕鬆很多,收獲也多一點,可能豬都能多長幾斤肉。
    朱誠選擇打造鐮刀,也是有原因的,首先鐮刀耗鐵少,大概半斤不到的生鐵就可以打造一把鐮刀,對於鐵礦石來源較少的朱誠來說,能省鐵料,就能做更多的事;其次,技術也較簡單,用朱誠現在簡陋的土窯煉鐵,把鐵水造型,鍛打,猝火,開鋒,就差不多可以了。再次,鐮刀在農村實用性強,價格也低,能很快賣出去。所以就先選擇鐮刀來試一試自己的打鐵技術,積累經驗。
    另外,五月份朱誠的一個工作重心是要儲備耐火磚,準備再造一個更大的陶器窯,解決燒製空間不足的問題,幸好製磚也不是什麽技術活,用時間換產量,拚死拚活,朱誠一個月累計製作耐火磚胚近兩千個。
    起陸村的陶器產業,一月六百個的投放量,朱誠是隱藏的生產商,蕭大娘是總代理商,鄭超和朱友是經銷商(兩人合夥拿了一半的貨),其他村民是分銷商,蕭大娘那裏出的價格是半斤糧食一個,其他人拿了貨之後大概是一斤一個賣出去,創造的產值雖小,但是也改善了村民們的生活,在這個二十戶人家的小村莊裏,除了土裏刨食,多出了一條新的路子。
    五月中旬,朱誠還砍了些竹子,浸泡在深塘裏麵,為以後的造紙提前做些準備。
    萬曆四十五五月底,朱誠的家底又增加了,每日糧食消耗增加到兩斤半斤(明製),月底存糧三百斤,鐵器也有六件。
    萬曆四十一年,公元一六一三年,農曆六月,朱誠滿六歲,穿越半年。
    六月份是收獲的季節,天氣炎熱,太陽毒辣,朱誠趁著這個好天氣,製作了足夠的耐火磚,並建了一個高1.5米寬1.2米長8米的新窯,燒製能力是上一個的三倍有餘,本月燒製陶器一千個,賣出也是一千個,起陸村六百,青龍鎮四百,還是供不應求,換來糧食三百多斤。
    繼續挖到鐵礦兩百多斤,煉鐵並得到煮飯鐵鍋一個,工具長鐵鉗一把,鐵底座一個。
    農曆六月正是農村的忙碌時節,農田裏的莊稼都黃了,都在等待鐮刀來收割。人們需要鐮刀,莊稼更需要鐮刀,金黃的稻子都張開了口,幾乎要叫出聲來。朱誠仿佛聽到了他們的呼喚,在村民收割前加班加點,打製了十八把鋒利的鐮刀,投入市場,迅速售罄。就算沒錢買,也可以先賒賬,雙搶之後有糧了再還,鄉裏鄉親的,還怕你不還?
    這批鐮刀換來一百四十四斤糧食,也是放在蕭大娘鋪裏售賣,這個就不需要分成給她了。
    現在的蕭大娘簡直把朱誠當做菩薩轉世了,本月靠著朱誠的陶器,她輕鬆就賺了近兩百斤糧食,在起陸村及周圍已經是非常有影響了,為表誠意,拚命催著他女婿來幫朱誠幹活,所以對鍾南這個免費的勞力,朱誠也不客氣,除了挑水,砍樹搭棚子,和泥踩泥巴製磚胚這種沒技術的體力活就叫他過來幫忙。
    鍾南也願意過來,在這裏他能感受到朱誠對他的平等對待,而不像其他人因他的贅婿身份總是看低他,朱誠的神奇也是他欽佩的。
    蕭大娘一家在起陸村和周邊也是獨特,蕭大娘的丈夫是上門女婿,而後也隻是生了兩個女兒,大女兒外嫁,小女兒要照顧爹娘和傳宗接代,於是鍾南這小子就來到了起陸村,來了個倒插門。
    倒插門,又稱為入贅,上門女婿,結婚習俗。指結婚後男子到女方家裏落戶,就是男方“嫁”到女方家裏,吃的,穿的用的,幾乎都是女方家庭所供給的。倒插門後,一般男人在家裏照顧女方的父母,還要洗衣,做飯等日常家務,女方出去賺錢來養家糊口。
    因為是“女娶男”,所以孩子要隨女方姓,
    無論過去還是後世,倒插門都含有極其深的貶義色彩。如果一個男人選擇了倒插門,那麽代表著家裏經濟困難或者是有不好的問題,因此給男方以及男方的家庭以極大的輿論壓力。而女方選擇了倒插門則代表著家裏人丁不旺,需要借外人傳宗接代,
    這是一種“傳統”風俗,從古至今,在全國各地都有,範圍之大,令人深思。
    朱誠作為一個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人,對於倒插門很理解,也不歧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容易,每個不幸家庭都有難以啟齒的困難,男人的尊嚴在生存的麵前,有時是一文不值的。
    朱誠對贅婿沒有任何偏見,他們或許都有不得已的苦衷,不是家裏實在太窮,怎麽都找不到媳婦,誰願意過這“飽受屈辱的贅婿生涯”呢?
    如今的起陸村,並不是每個人都像朱誠那樣想。
    中國是一個麵子社會,男方入贅後會被輿論瞧不起,會被認為是無能,好吃懶做,這樣其實也是丟女方的麵子。
    鍾南和他嶽父就經常被人背後指指點點,說話沒分量,沒人聽,這令他非常自卑,沉默,雖然他很勤勞,但是還是沒地位,有時候恨不得跟朱誠一樣成為一個隱形人,不想跟鄰居打交道。
    唯有在朱誠這兒幫忙的時候,他才感受到尊嚴的回歸,雖然朱誠這個六歲的小孩對他呼來喝去,指揮這指揮那,但是他能感受那平等和自在,他親眼看到了朱誠的神奇,別的小孩還在玩泥巴,他已經轉型升級,做陶器賺大錢了;別的小孩都是懵懂無知,問這問那,朱誠卻是受菩薩點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大道理一大堆,忽悠得他一愣一愣的,關鍵是那些東西都有用,無形中鍾南也成了他的學生,有不懂得東西也喜歡問他。
    朱誠也喜歡與這個備受壓迫,輕視,很自卑的鍾南交往,如不是這樣弱勢的人,朱誠這個小孩怎能取得與他彼此尊重,平等相待的地位,甚至對他呼來喝去,年齡的差距,是朱誠與正常的成年人相處需要解決的一個鴻溝。
    朱誠要繼續感化鍾南,解放他的思想,向他展示自己的實力和見識,把他發展成一個好勞力,好幫手。
    糧食入倉,六月份又過去了。
    六歲生日那天,朱誠為自己添置了一身新衣服,新鞋襪,買了一對新水桶,挑水再也不要蕭大娘出人又出物了。
    田野之中,村民收割的稻杆很多來不及捆綁擔回家,朱誠一一笑納了,作為造紙原料先儲備好,先浸泡在深塘裏麵。
    六月底,朱傑的家當是六百斤糧食儲備,鐵器九件,大小窯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