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火藥

字數:4236   加入書籤

A+A-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朱誠遺憾的是吃新米敬菩薩時,沒有放個大炮火,有點不夠完美。
    別人聽來可能會覺得朱誠小孩心性,喜歡玩鞭炮。
    然而鍾南卻不這麽認為,或許放個炮火能更好的與神靈溝通,否則朱誠為什麽會念叨,作為朱誠眾多怪事的見證者和迷惑者,當他有些事想不通的時候,多信點迷信準沒錯,可以盲目的心安。
    鍾南告訴朱誠,也許三太公家就有大炮火。
    起陸村地方不大,人口也不過百人左右,因為住得分散,平時也很少有交流,所以,至少還有一半的人,朱誠似曾相識,卻喊不出名字來,特別是那些深居簡出的人。
    話說起陸村有一個德高望重的三太公(輩分高,年紀大),一向在村裏威風八麵,說話一言九鼎,一句話頂人十句,算是起陸村的權威,在這個宗法社會,他說的話在村裏有時候比官府還管用,遇到村裏那些不聽話的後生晚輩,教訓嗬斥張口就來。
    然而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說別人容易,碰到自家人的不是,就隻能當作看不見了。
    鍾南說,三太公有一個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兒子,不種田也不作土,不養豬也不養雞,整天遊手好閑,無所事事,到處溜達,在家裏也不是喝酒,就是睡覺,不探一切閑事。三太公打也不是,罵也不是,打他,他也無動於衷,罵他,以後還是我也我素,真是死豬不怕開水燙,慢慢的,就放棄治療了,隨他怎麽過,快三十歲的人,還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因為他,三太公在村人眼裏的威望,也失色不少。
    雖然如此不堪,但是據鍾南所知,三太公的不孝子卻是他認識的人裏麵,唯一一個會玩炮火的人,他親眼見到過此人顯露的放銃本事,周邊每有喪事,總能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煙熏火燎,銃聲震天響。
    聽說此人會放銃,朱誠興趣大增。
    三太公這個兒子外號“三爺”,“堃三爺”,因為他家輩分高,這是一個經常不著家的異類,所以逮著堃三爺在家的空當,朱誠特意去他家探個究竟,堃三住的是獨門獨戶的土屋,和他父親,兄長隔得有一段距離,一個大單間的土屋,麵朝東方有唯一的一扇木門,屋子後麵距離地麵較高處有一個小窗戶,明亮的窗戶紙帶給屋內較好的光線。
    一人,一壺酒,旁邊一把二胡,一條長凳,一把竹椅,人在椅子上,腳搭凳子上,一副後世退休老大爺的瀟灑樣,就差一把扇子了,這麽熱的天。
    看到堃三這副悠哉模樣,朱誠還挺羨慕,如果人可以不懼饑寒,可以不食五穀,又何必忙忙碌碌,終日辛苦呢?而且,終身身心勞碌困頓,對自身卻沒有一點益處,相比那些道教,佛教的信徒,清心寡欲,超脫於世俗煩累之外,我們這些俗人反而有所不及了。
    來到堃三的屋裏,明顯有點局促狹小,站不了兩三個人,加上裏麵各種物件不少,還隱隱有一股刺鼻的味道。
    對於堃三而言,真是難得有一個串門的。
    鍾南說明來意,想見識一下他的放銃利器。
    堃三很寶貝的把東西拿出來,這是一把很不顯眼的三眼銃,灰不溜秋的,銃身是由堃三自己打製出來的,呈三角形,並安著一根一尺多長的木把,有三個火藥洞和引孔,外部有散熱鐵片,放銃的時候,裏麵沒有砂石,沒有子彈,隻有一些黑火藥,聽個銃響,沒有多大殺傷力。
    鍾南詢問:“裏麵的火藥是哪裏買來的?”
    “哪裏有地方買,何況我也沒冤枉錢買”,“都是我自己配出來的”,堃三自豪道。
    “那怎麽配火藥呢”,鍾南繼續追問。
    堃三拿起旁邊的酒壺,裝模作樣的喝了一口,(如果仔細觀察,裏麵空空如也),砸了咂嘴吧,呼出來一大口酒氣,凝神靜氣,目視遠方,一輪紅日正從東方冉冉上升。
    鍾南鬧了個大紅臉,等了許久,都沒有等到堃三吱一聲。
    幸好朱誠之前做了點功課,知道堃三是個酒鬼,沒有空手而來,特意從蕭大娘的茶攤上沽了點酒。
    朱誠奉上酒壺,擰開蓋子,一股濃鬱的酒香飄蕩開來,吸引了堃三的回頭。
    “孺子可教也”,堃三以嫌棄的眼光掃了鍾南一眼,然後毫不客氣,拿起了酒壺。
    鍾南按住了內心的躁動,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一定要忍住,不和這個混混一般見識。
    其實,大哥不說二哥,一個是上門女婿,一個是村民眼裏的二流子,有什麽好鬥氣,但世間事就是如此,有人的地方就有鬥爭,有人的地方就分幫派,從未免俗。
    “其實火藥就是硫磺,硝石和木炭混在一些就行,反正又不是去殺人放火,隻是聽個響聲,並不麻煩”,堃三淡淡地說道。
    一壺老酒,就換來堃三金口幾句。
    說來輕巧,很多事都是看上去容易,做起來難,會做的人說得越輕巧,第一次去做的人就越會質疑自己,這麽容易的事我竟然不會做,竟然做得這麽差,真是太蠢了,太笨了。沒有千錘百煉,哪有熟能生巧,哪有風淡雲輕的敢說容易。
    朱誠如果真的一個個去嚐試配火藥,輕則浪費材料,金錢和時間,重則發生實驗事故,斷手斷腳,還不一定能最終搞出個能用的火藥來,所以還是要老師傅帶一下。
    可惜交淺言深,堃三自認和鍾南幾人還不是很熟,不想透露太多火藥的配方和其他秘密,畢竟這可是他混吃混喝的獨門秘技,方圓五裏內可能就他一個人會,教會徒弟,餓死師傅,那種自掘墳墓的傻事,我三爺可不會幹。
    好吧,得加錢。
    世間很多事,大多可以用金錢來解決,相信堃三也不是聖人。
    朱誠叫鍾五再去打了三壺酒,並且配了下酒菜,不到一會兒,幾人就與堃三爺毫不生分地,蹲在地上大吃大喝起來,幾杯酒下肚,氣氛自然就熱烈起來,在幾人的重點進攻下,堃三很快就麵紅耳赤,和鍾南勾肩搭背,稱兄道弟,無所不談了,哪有之前的隔閡,不愧是酒肉朋友。
    按堃三所講,他放銃的火藥成分配比大概是七成五硝石,一成五木炭,一成硫磺,這還是比較純的材料,如果材料成色不行,那就視情況增減,至於是增還是減,這就全憑每個人的經驗和眼力。
    雖然喝了酒,但堃三還不忘警告,火藥是易燃易爆的東西,不想死的話,千萬不要去玩弄,沒有膽子的人最好也不要碰,徒惹人笑話。火藥更是一種神異的存在,運氣不好的人,千萬不能碰,輕則斷指毀臉,重則葬身火海,傾家蕩產。
    朱誠在心中補充道:火藥也是神聖的,它可以開山劈石,毀天滅地,它擁有無限殺機,殺人盈城,殺人盈野,一切罪惡,化為齏粉。
    火藥,是朱誠必須要掌握的東西,否則現在和將來,所擁有的一切都隻是沙灘上的堡壘。
    “那麽硝石,硫磺從哪裏來?”鍾南繼續套話。
    要知道,火藥也算是軍事物資,官府不會看著它肆意流通而不聞不問,應該會有管製和禁令。
    “其實在藥鋪裏麵就可以買到硝石和硫磺”,堃三鄙視到,沒有見識。
    可憐的鍾南,問個話都能被鄙視幾次。
    由於火藥的發明來自煉丹師製丹配藥的過程中,在火藥發明之後,一直被當做藥類,《本草綱目》中就提到火藥能治瘡癬、殺蟲,辟濕氣、瘟疫。至於硝石和硫磺,也一直被作為重要的藥材,在漢代的《神農本草經》中,硝石被列為上品中的第六位,認為它能治二十多種病。硫磺被列為中品藥的第三位,也能治十多種病。
    可是隔行如隔山,以前目不識丁,現在僅會識字算數的鍾南,又怎麽會知道那麽多,鍾南很委屈的在心中呐喊。
    看到鍾南還有點不服氣,堃三繼續打擊到:“虧你姐夫還是個大夫呢,知道的還沒有我多!”
    “他算什麽大夫,至多算個學徒”,這就要說到蕭大娘另一個好女婿,好像在甘山鄉集市行醫賣藥。
    鍾南語氣中略有貶意,還有股酸溜溜的味道,女婿間的攀比和競爭,亦是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