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八章:春耕

字數:9162   加入書籤

A+A-




    祭神完畢,接下來就是正式的耕種了。
    而耕種之前還要祭神,不過這個祭神是劃歸到了耕種一流程裏,祭拜的是先農神。
    而這位先農神是六神風伯、雨師、靈星、先農、社和稷之一。
    大多數朝代這位先農神就是炎帝神農氏,唐朝也是一樣,但是也有一些朝代這個流程尊後稷這位農神。
    後稷的主要成就就是輔佐大禹,教民稼穡,樹藝五穀。
    後世被尊為稷王、稷神、農神、耕神、穀神,農耕始祖,五穀之神。
    這個耕種的流程也是有名字的,並不是簡簡單單的耕種二字就行。
    而是叫做籍田,也叫做籍田祭先農,也叫做帝社。
    第一項流程,李淵先去換衣服,眾臣等待著,等他換常服回來,登上耕田壇開始祭祀先農神。
    這個耕田壇是剛剛祭祀高台旁邊的一座小壇,現在還叫做耕田壇,武則天時期會改名為先農壇。
    祭祀完先農神之後,接下來才到了耕種。
    李淵幫上袖子,轉頭望了望,對著縮在後麵的王運招招手:
    “行道過來幫忙。”
    李綱張張嘴,想要說於禮不合,但是猶豫了一下沒有說話。
    其他人見李綱不言語,也都緊緊的閉上了嘴巴。
    王運抿抿嘴,用絲帶攏起袖子走了過來,和李淵兩人拿起農具開始往牛身上套。
    等王運把耕犁套上了之後,剛要往會跑李淵一把拉住了他,指了指前方說道:
    “牽牛。”
    王運隻能在眾人羨慕的目光之中,不情不願把衣服下擺別到腰帶上,走到前方牽起了牛。
    李淵也是同樣的操作,然後提起耕犁揮揮手道:
    “走!”
    王運牽著牛來到地頭來到了邊緣位置,李淵有些不太滿意,開口說道:
    “往中間走。”
    王運回頭看了一眼李淵沒有說話,但是李淵還是看出了王運的眼中的鄙視。
    王運:走中間,你能把地耕直嗎?
    李淵眼睛一瞪:我讓你過來牽牛是為了什麽?
    王運撇撇嘴,隻能無奈牽著牛來到了地頭中間位置,站在左側牽著牛靜靜等待著。
    李淵把耕犁插進土裏,隨後也是靜靜的等待著,沒一會李綱高呼一聲:
    “啟!”
    王運牽著牛立馬走了起來,李淵在後麵一臉鄭重的扶著耕犁,兩人一路往前麵耕去。
    滿朝文武和數萬聚集而來的百姓們圍在周圍看著這一幕,滿朝文武很安靜,但是周圍的百姓卻歡呼了起來。
    什麽“聖人萬歲”,什麽“大唐萬年”讓李淵直接沒繃住,嘴角露出了一絲笑容。
    走到另一邊地頭之後,王運牽著牛,李淵提著犁調轉身型開始往回走。
    李淵耕地的手藝還是挺不錯的,把沒耕上的一點耕上,連接上之後才搭到了茬口上翻新的。
    兩人兩牛走到原來的位置後又調轉身型繼續。
    耕地其實也是有規矩的,對於數量也有要求。
    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諸侯九推,而一個來回就是一推。
    大唐目前並沒有三公,所以是有王運三個親王行使三公的職責。
    等李淵的三推完成之後,周圍禮樂響起,李綱口中的福讚也開始高誦。
    王運可以肯定說的是漢話,而且還是關中話,但是那抑揚頓挫的曲調讓王運有點沒太聽懂。
    等完成之後周圍的文武躬身行禮,周圍的百姓開始歡呼。
    李淵對著地邊的李建成招招手:
    “太子過來。”
    已經綁好了袖子的李建成看了一眼李世民,然後往地裏走去。
    李淵往地邊走去,王運剛要跟上,李淵回身擺手:
    “繼續牽著。”
    “諾。”
    李建成麵色有點驚喜,而王運應了一聲回到原來的位置。
    牽起牛偷瞄了一眼李世民,王運視力不錯,李世民麵色雖然平靜,但是眼神已經沉了下來。
    你有什麽辦法,你沒有辦法,誰讓你不是太子呢。
    很快李建成的就開始了,王運有點不懂,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諸侯九推,那太子幾推啊?
    所以他看向了李綱,而李綱也明白他的疑惑,伸開了一隻手。
    哦,五推啊,懂了,懂了。
    很快李建成的在李淵耕過的左邊耕完結束,王運回頭看了一眼,嗯,不如你爹的手藝,但也還行。
    王運正要等著李世民,觀耕台上的李淵卻開口說道:
    “行道下來歇歇,待會就到你了。”
    觀耕台的作用就是字麵意思,李淵這個皇帝站在上麵,監督文武百官耕地認不認真,做的好不好。
    做的好接下來會有賞賜,做的不好接下來會批評。
    “臣領命!”
    王運敏銳的發現,李世民的臉黑了一瞬間。
    擦肩而過之時聽到王運的輕笑,李世民臉又是一黑,回頭瞪了一眼王運的背影。
    李世民耕地沒人牽,或者說所有人本來按照規矩都是不牽的。
    不過規矩嘛也要看人,所以牽不牽的也要看人,這一批都是耕地的熟手,所以不用牽。
    李世民很快完事,耕的地在李建成的左邊,而接下來就是王運。
    李世民雖然耕地不多,但是這些道理還是懂的,耕地最好順著一個方向來回耕。
    因為兩邊耕的位置不同,牛掉頭轉的方向也需要不同,行走的路線靠向也不同,所以一個方向會順利很多。
    下地之後,王運看了看李世民耕的,沒忍住笑出了聲。
    別說李淵了,跟李建成都沒發比,深一段淺一段的,隻能說是剛會的初學者,都不能算是會耕。
    不過也正常,李世民十四五六就開始打仗了,沒時間練這個。
    而李世民何其爭強好勝的一個人,聽到王運的笑聲咬咬牙,下定決心苦練這門手藝,日後讓你們目瞪口呆。
    而王運的耕地水平,那叫一個輕鬆愜意,瀟灑自如。
    而且王運也不用給李淵留麵子,耕出來的地深淺一致,順順當當的那叫一個漂亮。
    而且王運耕的是右邊,為了對稱嘛,轉向的時候號子一喊提前行動往需要的方向轉,牛也不會轉錯。
    等王運耕完就到了李元吉了,王運看著有點慌的李元吉歎了一口氣。
    要說李世民是剛學會,那這貨就是完全不會,這兩天聽說被李淵吩咐在苦學,但是現在看來也沒好好學。
    王運無奈走到他身邊,給他指點了起來:
    “拿耕犁不要直著拿,耕犁把往自己懷裏偏一些,隨後搭在茬口上往過劃就行。
    不要搭的太深也不要插的太深,因為太重牛就不走了,以你的力量穩個十幾推都沒啥問題,要不要我幫忙?”
    李元吉認真的聽完後猶豫了一下,他也爭強好勝,不想讓王運幫,但是心裏又有點沒底:
    “表兄可否在轉彎處……”
    李元吉沒說話,但是這話意思是個人就能懂,所以他點點頭:
    “嗯,沒問題,放心去吧。”
    李元吉鬆了大大的一口氣,這要是出醜,那可就丟了大臉了。
    李元吉接著就開始了,王運溜溜達達的來到了地頭,他一個人隻能管一邊,剩下一邊看他自己了。
    李淵看到這一幕笑了笑,滿意的點點頭。
    而李元吉起初磕磕絆絆的,後麵憑借著自己的力量穩了下來。
    耕地想耕好是有點竅門,但是也簡單,學會站位,學會角度和入土深淺就行。
    若是沒人牽牲口,你還得學會一些耕地術語,比如往哪邊偏,掉頭,暫停等等。
    而像這種裝模作樣的,有足夠的力量穩住耕犁就行。
    但其實耕不好牛吃力也不舒服,但用的是小鐵犁,還架了兩頭牛,你就算是插到底也能拉得動。
    看著越來越近的已經到地頭的耕犁,王運開口喊道:
    “昂~尾!”
    兩頭牛自動停下腳步開始轉彎,王運連忙給看著他的李元吉打手勢。
    把耕犁提起來趕緊轉彎啊,你愣著幹嘛,你再愣一下牛就停下來了。
    李元吉點點頭立馬行動,提著耕犁跑到牛後麵,等它們轉好開始行走的時候李元吉又把耕犁插進了土裏。
    第一次沒插對地方,提起來快速重插,第二次倒是插對了,但是有點深,牛速度稍微減緩了一點點。
    而李元吉身為武將,對於這方麵還是挺敏銳的,立馬往高提了一點點,這才順當的往前走去。
    臨近出發的地頭,李元吉興衝衝的學著王運喊了一聲,但是牛毫無反應。
    王運笑了笑,喊了一身牛這才轉身。
    牛肯定是沒有人聰明的,你喊的號子調不對,中氣不足牛就聽不懂,隻會以為你是在罵它,盲目的加快速度。
    王運跟這兩頭牛不熟,隻是跟著李淵喊吊子,李大李二兩兄弟也是一樣。
    李淵雖然有王運牽著牛,但是也喊了調子,就是為了給其他人學。
    耕地如果不把這當做生計,隻是當做興趣愛好,其實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看著耕出來漂漂亮亮的地,心裏會非常有成就感,喊著號子操控著牲口,會有上陣指揮的感覺。
    但要是當做了耐以生存的生計……
    不是有句話嘛,永遠不要把興趣愛好當工作,除非你是非常的熱愛。
    李元吉漸漸的也學會了一些,後麵兩推王運沒管,自己順順當當的做完了。
    唯一讓王運差點笑死的是李元吉不知道怎麽停,也不知道剛才其他人耕地的時候他在幹嘛。
    直到李建成喊了一句你騎馬時候怎麽停,李元吉拉動繩子,喊了一聲“籲”,才停了下來。
    李淵倒是沒有生氣,樂嗬嗬的模樣,文武眾臣的什麽兄友弟恭,兄弟和睦的誇讚讓他很開心。
    李元吉回來後咧開嘴露出了一個尷尬的笑容,隨後站在了一旁。
    接下來都是包括三品及以上的文武重臣一個個的上陣,期間並沒有出現什麽問題。
    都是一幫子熟手,不太熟練的這段時間也臨陣磨槍過,所以並沒有問題。
    地耕完了接下來長安城外就沒有什麽事了,直接掃尾撤人。
    等夜間的時候,會有人過來把這地重新耕一邊,然後施肥等時節到了種上,隻耕不種那自然沒有糧食。
    等秋收的時候,這兩塊地的產量就是皇帝和朝廷的麵子啊,所以自然是非常的重視。
    而回了長安並不意味著一切就結束了,接下來還要祭祖,祭祖完畢之後就是舉宴,以示歌舞升平。
    據說這次本來李淵還提議要大赦天下的,但是朝廷重臣不太同意,李淵想想也就作罷了。
    亂世還沒有結束,各級官衙監獄囚牢裏都是一些窮凶極惡之徒和反賊們,放出去了可都是禍害啊!
    這個太廟、宗廟和祖廟其實就是一個東西。
    隻不過皇帝的叫做太廟,士大夫的叫做宗廟等等。
    而在太廟這上麵,其實也是有製度的。
    太廟在夏朝時稱為世室,殷商時稱為重屋,周稱為明堂,秦漢時開始才被稱為太廟。
    而且周禮規定,天子立七廟,諸侯立五廟,大夫立三廟,士立一廟,庶人無廟。
    而一廟供一人,簡而言之就是天子能夠為從六世祖開始七人立廟。
    不過這個也太不固定,還有一種其他的供奉方法,是周法。
    古人講究近親遠疏,說的是四世而窮,五世而遷,所以超過四親之外就不在七廟中祭祀。
    也不是說完全不祭,而是不能成為主供。
    比如說周天子,始祖廟裏供奉的是太祖後稷,也就是姬棄,周朝始祖。
    二祧廟裏左廟供奉文王,右廟供奉武王,這三者始祖是是不變動的。
    二祧是選大功績者,一般也不會變動,但個人有個人的看法。
    而左廟還供奉著高祖和祖父,也就是爺爺的爺爺和爺爺,右廟裏供奉著曾祖和父親,也就是太爺和父親。
    但是唐朝的太廟製度與這個不同,而是繼承北朝的五廟製,簡而言之就是一始祖,四世親。
    而李淵武德元年五月,把他的四位先人奉入太廟,分別是世祖元皇帝李昞、太祖景皇帝李虎、曾祖李天錫、高祖李熙四親。
    不過始祖的廟號封了,但沒有定下人,一直到高宗定下了李耳,也就是老子。
    所以說是五廟,實則是四親廟,這個製度一直到貞觀九年李淵死後才有了變動。
    臣子們覺得太掉價,五廟和諸侯們有什麽區別?
    所以李世民就增加了兩廟,把六世祖弘農府君李重耳和李淵奉入了太廟。
    從此由五廟變為了七廟,後麵的就不說了,太複雜,為了政治需要一代代增減。
    從七廟到九廟,從四室到六室、七室,乃至九室、十一室、十二室。
    而李世民駕崩後,以他的功績李治肯定是要把他老爹奉入太廟的,但是就這麽多位置,進一個就得出一個。
    所以就把對於李治來說是七世祖,已經出了六世祖的弘農府君李重耳給遷了出來。
    而太廟這方麵的祭祀儀程非常多,大大小小的近百種,但是總體劃分為三個等級,分別是大祀、中祀和群祀。
    大祀就是最高等,皇帝親自祭拜。
    中祀一部分是皇帝親自祭祀,大部分派官員祭祀。
    群祀就是官員代替皇帝去祭祀。
    這次就是大祀,李淵親領,文武百官一起祭拜,規模雖算不上大的,但是等級很高。
    說起這個,就得提一下配享太廟了。
    這玩意兒雖然很虛,但卻是最高榮譽,把排位放進太廟,跟隨李氏祖宗去地下追隨,承受香火。
    但是文武大臣為之瘋狂,因為你進入太廟就能夠受後世曆代皇帝的祭拜跪拜。
    漢朝人為封侯瘋狂也有這個原因,因為隻要封列侯自動進入太廟,封侯儀式就有入廟這一項。
    不改朝換代香火就綿延不絕啊,而古人對香火的執念再不用說。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