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最大的難題
字數:4874 加入書籤
國人們如此說,辛又心中鬆了一口氣。
果然,沒人願意永遠受人擺布。
這些國人會聽族長的話,但是他們內心是能分辨來孰是孰非的。
辛又不著急,他不需要辛邑全民學習,隻需要在這群人當中培養出來幾個真正能幫到自己的。
其餘的人,大概能算來簡單的賬,能認得幾個字,就可以了。
“尹求,你若是想走的話,就走吧。”辛又道:“至於故事,我每天都會講,你們想聽依舊可以聽,不過得等到我把字教完再說。”
說罷,辛又擺了擺手,示意那些不想認字的人先離開鄉校。
還是有一部分人不敢得罪三老,走出了鄉校。
不過他們並沒有走遠,而是站在鄉校的外麵。
畢竟他們還等著辛又待會講故事呢。
留下來的人,比昨天的人還是要多一些的。
“君子,我來這裏不是為了聽故事的。”
杜乾說道:“我想認字,我也想學籌算之法!”
“對!我也是!”
另外一個國人說道。
就連樊大竟然也沒走:“我也要認字!”
“樊大,沒想到你竟然這麽愛認字啊?”尹氏的一位子弟笑道。
要知道,樊大可是辛邑出了名的懶漢。
連自己的地都能“借”出去,每天給人看門混一口飯吃。
“怎麽?我就是不愛種地,可是我愛認字,不行嗎?”樊大反問道。
“行,當然可以。”辛又說道:“不過我還是要說,我們辛邑的根本是種地,所以我給你們上課,也隻能在農閑的時候。誰的莊稼若是務的不好,就不要來我這裏學字了。”
辛又的麵容嚴肅起來,眾人也跟著他進入了學習的狀態。
第二天教的字,是“人”。
等到這些人都學的差不多的時候,天色也已經黑了下來。
“好了,我給你們講故事吧。”
鄉校外麵的人,也陸陸續續地走了進來。
辛又並未食言,繼續講起了西遊記。
昨日之時,來鄉校的人很少。
辛又選擇用“故事”來吸引更多的人。
今日來的人多了,辛又也不必再用昨日的手段留人。
這些人當中,總有想認真學字的,而且人數會越來越多。
故事辛又每天都會講,隻要這些人習慣了來到鄉校,那麽總有一天好奇心和慣性會驅使他們進入辛又的課堂。
果然,第三天的時候,課堂裏的人更多了。
一些人是因為懶得等,反正閑著也是閑著,還不如進來認幾個字。
一些人則是因為本來就想認字,但是礙於族老的訓令,不敢進來。
但是看到越來越多的人走進了鄉校,這一部分人也都大膽地走了進來。
到了第五天的時候,聽故事的人幾乎和認字的人一樣多了。
西遊記的故事,已經講到了高老莊。
當然,比起整個辛邑,來認字的人還是少數。
絕大部分人還是呆在家中,對鄉校發生的事情並不關心。
亦或者想著法子,破壞辛又的學塾。
……
辛邑,辛盡之宅。
“大伯,這幾天去鄉校的人,愈來愈多了!”
辛無左焦急地說道:“我聽說辛又過兩天就要教他們算籌之法了,要是真有人學會了算籌,那……”
“那什麽?”辛盡冷冷說道:“你是怕你做的那些破事,被發現吧。”
“大伯!我可什麽都沒做啊!!”辛無左道。
“你和載師成伯玉、閭師尹克去年幫辛邑售糧、售酒,所得之金有多少交給了邑中,又有多少被你們自己拿去,你心中難道不知?”
邑中的公糧,拋去要上交給王室的貢賦,偶爾也會有一些剩餘。
這些剩餘的糧食售賣、保管,都是這些邑中小吏進行的。
辛無左和成伯玉,仗著辛又無能,而大部分國人又不識字,自然在裏麵搞出了一些貓膩。
於是邑中虧空,這些邑吏卻越來越有錢了。
能發現這些事的,基本都是辛邑的小吏,而這些人早就和辛無左等人同流合汙了。
普通的國人,即便是把那些賬冊擺在他們麵前,他們也都大字不識一個。
況且賣的糧食都是公田裏的公糧,跟自家的糧食也沒多大關係。
其實這些手段,後世很長一段時間,都有人在使用。
所以穿越者辛又,對這種情況早就是有心理準備的。
辛無左現在最害怕的,就是這些事被國人們發現,那他這個三老的位置肯定是保不住了。
“大伯!這些年我可沒少幫我們這一支啊,況且我對您如何,您心中清楚啊!”辛無左急了:“一定要讓那鄉校中的鄉學停下!”
辛盡冷哼一聲:“我當然不會讓他把這鄉學辦下去!”
“大伯,您說該怎麽辦?我全聽你的。”辛無左道。
辛盡想了想說道:“這小子每天都在講一些稀奇古怪的事,將很多國人吸引了過去,如果我們不來點強硬的,是擋不住國人去鄉校的。”
“這倒是,那西遊記確實有意思。”辛無左其實這幾天也經常聽人講西遊記,尤其是大鬧昊天上帝的天宮那一段,實在是精彩。
“有意思?那你也去鄉校聽吧!”辛盡眉頭一橫。
“不敢,不敢,大伯請繼續說。”
辛盡道:“你下去告訴愛去鄉校的那些辛氏子弟,若是再去鄉校學字,今年過冬時他們的糧食,就從大宗去購買吧!”
“啊?這……”辛無左猶豫了一下,然後說道:“這真是個好辦法啊!”
每到冬天,總會有一些國人因為收成不好沒有糧食。
一般而言,辛邑的公家就會出售或者分發一些糧食,幫助這些人渡過年關。
在六鄉之中,還有專門的“遺人”負責向民施惠,用鄉裏、邑裏的委積——也就是公家儲備的錢糧——來救濟災民。
辛邑遠離六鄉,肯定是指望不上鄉裏了,所以隻能靠著自己邑中的委積。
辛邑的委積,就是掌握在辛氏手中,由辛又的族兄辛允擔任遺人。
如果沒有遺人分發委積,國人還可以去大族、大戶人家借糧。
比如去樊氏、尹氏借一些糧食。
認字什麽的,都比不上今年過冬要緊。
辛盡也正是抓住了這一要害,想逼迫國人們離開辛又的學堂。
與此同時,樊氏、尹氏的族長,也同樣告訴族人和那些小族,意思和辛盡的差不多。
果然,到了第六天下午,來到鄉校的人數,還不足第一天的一半!
“杜乾,你可知這是怎麽回事?”辛又問道。
杜乾消息靈通,告訴了辛又三老散布出去的消息。
“原來是這樣……”辛又暗道:“終於觸到他們的逆鱗了,這一次得同時麵對這三個老家夥了。”
看到辛又沉默不語,杜乾問道:“君子,今年辛邑收成很是一般,很多國人擔心過不了年關,也是合理的,畢竟糧食才是最重要的。”
“嗯,我明白,也就是說,要是我解決了糧食的問題,我的學堂就再也沒有誰能阻攔了吧!”
辛又道。
“可是這糧食……才是最難解決的啊。”杜乾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