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天鍋
字數:4991 加入書籤
關於糧食的問題,一直是辛又最擔心的。
在這個物資缺乏的地方,誰主導了糧食,誰就有話語權。
辛氏作為三大家族,自然占有很多的良田,糧食的產量僅次於樊氏。
光是辛氏自給自足,完全沒有問題。
但是這是整個辛氏,並非辛邑的糧食。
更不是辛氏大宗一支的糧食。
辛氏大宗,也就是辛又這一脈人丁稀少,占有的良田也是不多。
辛邑的田地,嚴格來說都是王室的。
曆代辛邑大夫,也就是辛又的這些先祖們,都嚴格地遵循著井田製。
隻是隨著時間的發展,在春秋中後期,井田製早就被破壞的差不多了。
比起耕種國家分給的井田,那些強大的家族更喜歡自己開墾荒田,將這些荒田當成自己的私田。
人的心思都在自家私田上了,公田自然就荒廢了。
辛邑大部分的公田都是如此。
反正公田每年的產出都是要交給王室的,隨便種種,有東西就行了。
而私田則是精耕細作,產量杠杠的。
唯有辛又這一家,公田和私田一向是同等對待。
辛又的那些列祖列宗們,又不肯開辟荒田,認為那是對周禮的破壞。
幾代人就守著天子分給他們的那些地,沒有絲毫進取。
所以辛氏大宗的糧食產出,遠遠比不上辛盡一脈,更不要說樊氏了。
在辛又老爹辛無病看來,辛邑的地都是天子的。
如何分配土地,必須要有天子的命令,私自開辟荒山那是犯法的。
隻是這是時代的大勢所趨,上到諸侯下到小貴族,誰都在經營自己的私田。
任憑辛無病如何向鄉裏上書,也每人理他。
偶爾辛邑公田的產出不夠了,辛無病還會用自家的糧食補上。
加上他常年重病,家中人丁稀薄,辛氏大宗在“糧食”這一問題上,沒有絲毫發言權。
每到年關,辛無病還得苦苦哀求幾個大家族,把他們的糧食勻出來,借給公中和那些沒糧食吃的國人。
所以,辛又不得不重視糧食的問題。
可惜這卻是一個沒法短期內解決的問題。
學習那些畿外諸侯比如魯國,承認私田,開始征收農業稅?
要是他是周天子還可以,他現在不過是一個邑大夫,這樣做就是不想要自己的腦袋了。
開辟自己的私田?
可行是可行,但是等到有收獲,至少也到明年了。
今年的冬天,依舊還是沒有糧食。
眼水解不了近渴。
沒有糧食,國人連學塾都不敢來了。
辛又想要做的一切,都將在這裏戛然而止。
“今晚回去,得試試那個東西了。”
上完課之後,辛又直接回到了家中。
他早已經吩咐了饔佐,讓他叫來了樊豆。
樊豆架著一輛借來的牛車,牛車上拉滿了辛又定製的陶器。
“君子,這幾天我和我爹不眠不休,終於把您要的東西做出來了。”
饔佐好奇地跑了過去,發現牛車上裝了大大小小幾十件陶器。
“奇怪,君子要這麽多的陶器幹什麽,沒聽說家中缺陶器啊……”饔佐暗道。
“饔佐,還愣著幹什麽?把東西搬到堂內去。”辛又囑咐。
饔佐不敢怠慢,和樊豆一起將諸多的陶器搬了進去。
辛又讓其餘人回避,隻留下了薇一人。
“君子,家中不缺陶器啊,你買這麽多的陶器做什麽?”薇也是十分的好奇。
“釀酒。”辛又簡單說了一句。
“釀酒?!君子要釀酒?”
“怎麽?很驚奇嗎?”
薇確實很不可思議,這辛又是怎麽了,怎麽開始關心這些百工之事了?
“辛邑貧窮,也隻有釀酒這一個產業可以讓辛邑富起來了。”辛又說道。
“可是我們不是有酒師辛吉嗎?聽說他釀的酒很不錯。”
“不錯是不錯,可惜要想靠這種酒賺錢是遠遠不夠的。”辛又道。
辛吉釀的酒,隻能算作事酒。
這樣的酒在甘鹿的坊市,是最便宜的,每斤隻能賣出兩錢。
民間有句老話,一斤酒三斤糧。
辛邑的糧食價格,基本在每石六十錢左右。
每石糧食有一百多斤,如果將這些糧食釀成酒,可以出大約四五十斤的酒。
加上其他的成本,一石糧食釀造的酒一般賣到七十錢左右。
折合下來每斤酒大約買兩錢方可盈利。
按照一般情況,糧食漲價的那一年,酒價肯定也要上漲。
但是辛邑的酒大部分供應的是鄉裏和王室,酒價是固定的。
即便拿到了甘鹿,價格也隻能買的稍微高一點。
今年的糧食價格上漲到了每石六十五錢,辛邑造酒簡直就是虧本。
但是如果辛邑的酒,能被評為“昔酒”的話,價格就不可以同日而語了!
諸侯們喝的酒,至少都是昔酒,所以這種酒的價格,遠超一般的事酒。
但是昔酒的釀造工藝,要比事酒繁雜一些,價格至少都是事酒的五倍。
甚至更多!
辛又對這些酒的價格,已經打聽清楚了。
所以他想盡快的搞出蒸餾酒。
蒸餾酒天然的不會有酒糟,色澤自然要比普通的酒清亮許多。
加上味道濃厚,被評為昔酒沒有任何問題。
至於每斤酒能蒸餾出來多少斤,辛又還沒有把握。
他隻記得以前在網上看過有人做實驗,用八十斤的葡萄酒,可以蒸餾出大約七八斤的白蘭地。
辛又對酒的要求沒有那麽高,隻要蒸餾出來的酒色澤清涼,可以完爆普通事酒就行。
這樣的話比例估計會高一點。
……
看著滿地的陶器,辛又忍不住苦笑。
為了保護自己的“專利”,他可是煞費苦心啊。
他將用於蒸餾的陶器,和普通的陶器混合在了一起,下了“訂單”。
這樣即便是樊氏有人讓樊豆重新燒製一份,也不知道怎麽用。
“薇,你將這些。這些全部拿到一邊。”辛又道:“再讓饔佐抱一尊酒進來。”
“君子,這麽晚了,你還要喝酒嗎?”薇關切地問道。
“不是喝酒,是造酒。”
很快,薇從後麵的廚房中抱來了一尊酒。
這時候,辛又已經將幾件陶器擺放好了,就等著酒入鍋了。
薇看著地上的陶器,有些她認得,有些她不認得。
辛又已經將這些東西“組裝”成了一個薇從未見過的東西。
下麵架著一口大鍋,大鍋上麵扣著一個圓柱體的陶器,上麵還開了一個小口,一根竹管從裏麵伸了出來。
這東西叫“甑”,不過和春秋時的甑是有所不同的。
圓柱體的上麵,放著一個小一點的鍋,鍋裏盛滿了清水。
“這東西,叫‘天鍋’,可以讓酒變得清澈。”辛又說道:“明天早上,我們辛邑就要有自己的昔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