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我為邑大夫
字數:4683 加入書籤
連著下了三天的暴雨。
這或許是這個秋天最後的雨了,河水繼續暴漲,辛邑再度被困在了山上。
原壽過倒是不心急。
有了辛又這個好幫手,他終於將需要核算的物資、人力全部算完。
後麵的事情,就是去各個鄉遂安排物資調度的事情了。
辛又那種神奇的籌算之法,時刻吸引著原壽過的注意。
可是他知道這是辛氏祖傳之法後,並未再起學習的心思。
隻是感歎辛氏家學淵源,將來必定再度複興。
“大人,這一次築城,是由您主持的嗎?”
閑暇之時,辛又問道。
如果是原壽過主持,他想讓辛邑也加入進去。
能為天子營造城牆,對於辛邑來說是無上的榮耀。
如果幹得好,天子一定會有獎勵的。
原壽過自然明白辛又的意思,可是他搖了搖頭:“可惜啊,這一次營造城牆是大事,輪不到我來主持。”
“難道是萇弘大夫?”辛又問道。
“應該也不是。”原壽過道。
“那隻能是晉國的人了……”辛又了然。
如果是晉國人主持修建,那麽用那些家族,自然是晉國人說了算。
原壽過隻是做一些前期籌備的工作。
大的諸侯卿大夫,不需要天子的賞賜,自然能躲就躲。
但是像辛又這樣的小吏,卻想接著這次大事,來提高自己的名望。
到時候辛邑以天子公邑的名義,和諸侯們一起參加祭祀,將辛邑的名字鑄在鼎上。
豈不美哉?
辛邑的名號出去了,還怕酒不好賣?
此等盛會,如果能被大人物注意到,更是飛黃騰達。
即便不被注意,就是見證一次曆史大事的發生,也是不得了的。
這就是平台的力量!
還有最最最重要的是,能為天子築城,得到天子獎勵,說不定會免除一年或者三年的貢賦!
辛邑最近幾年收成一般,公中無糧,需要這麽一次機會,讓辛邑休養生息幾年。
這才是最實惠的東西,所以辛又很想讓辛邑的人也幫助築城。
“辛邑大夫不必灰心,你有如此這般才能,一定有施展的地方。”原壽過道:“即便辛邑不能以公邑名義去為天子築城,就靠你的籌算能力,我也可以將你帶在身邊。”
“真的?!”
辛又大喜,這樣豈不是更好了?
原壽過可是大司空。
就算他不主持修建城牆,也會是修建城牆這個項目的項目部核心人員。
跟在他的後麵,就可以見到那些真正的大人物了。
除了想給自己一個機會,辛又更想的是想看看這些左右時代風雲的人物,會有怎樣的風采。
說不定還會見到幾個教科書上出現的人物。
原壽過道:“對了,那種雙轅式的牛車可否讓我仔細看看?”
“我們辛邑沒有好的工匠,這大車還是在原來的基礎上改動的,十分粗糙。”辛又道:“我願將牛車製造之法獻給大人。”
“獻給……我?”
原壽過臉上露出了一絲疑惑,隨即恍然大悟,笑了起來。
“那就……多謝辛邑大夫了。”
其實雙轅牛車構造簡單,從原本牛車的基礎上改一下就可以了,管理百工的司空原壽過自然是一看就會。
他如果回去悄悄製造這種牛車,在沒有專利法的春秋,辛又也是無可奈何的。
可是如今辛又開口,將牛車的製作之法獻給了原壽過,那麽這就是主動向天子獻禮了。
牛車受到推廣,辛又必然還要得到相應的賞賜。
這就是辛又為何“獻車”的原因。
唯有這般,才能讓牛車被推廣後,利益最大化。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都是建立在辛又對原壽過的信任之上——這和他老爹辛無病當年對原壽過為人頗為讚賞脫不了幹係。
辛又說罷,煞有介事的拿出一卷竹簡,上麵寫著雙轅牛車的製造之法。
原壽過接過竹簡:“君子放心,我一定會向天子稟明,這牛車是辛邑獻上。正好以此為由,讓辛邑能參與到築城一事當中,也算為天子盡一份心了。”
“如此,那我可要感謝司空大人了。”
辛又笑道。
沒想到無奈之下改進的牛車,竟然也能有如此用途。
想來也是,雙轅牛車比起單轅牛車的好處太多。
就是節省的牛力,都不知道要省出來多少的糧草。
更何況這種牛車駕馭還更加方便。
原壽過精通百工,他隻要稍加修整,就能將這雙轅牛車改造好,變得又實用又結實。
這完全可以當做貢禮送給天子或者各個諸侯了。
“大人,今晚我們辛邑專門為您準備了饗宴……”
“不必了。”原壽過擺了擺手:“我來辛邑隻是路過,並非公事,況且我不想讓人知道我來辛邑的事情,太麻煩了。”
原壽過幹脆地拒絕了辛又。
辛又也不再勉強。
這樣的“大領導”,其實是很煩這些燕飲禮儀的。
如果辛邑招待了原壽過,消息必然會傳到其他城邑,到時候這些人都找到了原壽過跟前,原壽過什麽事也幹不了。
所以一路上,原壽過每過一個地方,隻和此地之宰一通報,核算完物資後就趕緊離開。
這也是他為何隻帶了一人一車出來的緣故。
比起這個時代那些出門動輒帶著成百上千人的貴族來說,原壽過要務實得多。
也樸素的多。
這倒是辛又沒有想到的。
“等路通了,我就離開辛邑。”原壽過道:“今日我就好好改造一下這牛車,如果這樣的牛車結實耐用的話,我一定將其獻於天子。”
“那我就不打擾司空大人了。”
辛又知趣的退下。
他還有一些要緊的事要處理。
連日大雨,加上幫著原壽過處理賬務,辛邑的鄉學已經三天沒有開堂授課了。
今日辛又告訴杜乾,繼續開堂授課,而且還有重要的事情宣布,要所有的國人到鄉校參加。
順便他找了辛邑幾個小家族的首領,和他們探討了一些事情。
下午未時剛過,國人們就聚集在了鄉校。
邑大夫賣酒,大賺一筆的消息,早就已經傳開了。
這些賣酒賺到的錢,全部都是辛邑公家的,也就是辛邑所有人的。
已經很多年了,辛邑從來沒有一次得到過這麽多的錢。
國人們自然群情昂揚,紛紛來到了鄉校。
辛又也已經等在了鄉校。
畢竟,這是他今日安排的大戲。
得積極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