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封五感

字數:5170   加入書籤

A+A-




    自見雲山下來,張箏又去了一趟法華山,領取了這十年的弟子年俸。
    空癟的儲物袋一下充盈,看著儲物袋內靈光閃閃的靈石堆,張箏心滿意足。
    萬玄門給築成九階靈台弟子的獎勵之豐厚,是張箏從未想過的,可以說她前半生積蓄全部加起來都不及今日獎勵所得。
    中品靈石一百,下品靈石三萬,功績點一千,各式各樣的二階丹藥數十瓶,甚至極為珍貴的三階破障丹亦賜了一瓶。
    最重要的莫過於藏書閣四層任意典籍玉簡一部,這可是往常沒有大貢獻換不來的機會。
    想到自己如今荷包富足,張箏嘴角就不自覺上揚,腳步輕快。
    忽又念及肖長老感慨的神色和語氣。
    “你現在既未拜師,想必等宗門長老們知道此消息,定會來尋你收徒,屆時你還需好好思量,尋一個好師父。”
    張箏突然覺得時間緊迫。
    她知肖長老此言實乃關心她,希望她得良師教導,能在修行路上更加精進。
    但張箏卻沒法拜師。
    雖然她常在心裏吐槽自己的便宜師父,暗罵便宜師父種種不好。
    但對於自己這個便宜師父,她心裏實則是尊敬、感激的。
    他給了自己生的機會,讓她能夠重新踏入修真界,以一種新的方式踏入修行之路。
    如果沒有因緣差錯闖入洞天居,沒有遇到便宜師父,沒有得他指導啟蒙。
    張箏現在或許還苦苦困在練氣期,所思所想除了謀生再無其他。
    見不到道法玄妙,悟不了己道己心,更築不成九階靈台,又何妄論窺見大道坦途。
    從某種意義上,他給了她新生,讓她得以重生,以另一種方式踏上大道,追求大道。
    正如當初天地浩蕩之勢,師徒契立下之時,他們因果共擔、禍福相依。
    她不願再與另一人結為師徒,這不僅是對契約的違背,更是於己道心有損。
    但若真拒絕長老們拋出的橄欖枝,恐怕惹人懷疑,更容易折損長老的臉麵。
    若是再有有心人稍加修飾宣揚,她在內門的日子怕是不會好過。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張箏很快打定主意,先到藏書閣複刻一批玉簡,後麵幾年就先躲在洞府閉關,試試能否在道心上更進一步,順便避避風頭。
    修真界天才輩出,想必一段時日後,長老們或許就將她給遺忘了呢。
    既已做了決定,張箏立刻抓緊時間行動。
    藏書閣所在的綠水山距離法華山並不遙遠,租借靈獸,隻兩個時辰的路程。
    張箏將築基獎勵中藏書閣四樓的密令交與守閣弟子。
    守閣弟子驚異地打量了她一眼,隨即打開四樓禁製,做了個請的手勢,態度恭敬:“師姐,這是複刻玉簡,憑密令您可任意複刻一本典籍。”
    接過複刻玉簡,張箏一刻不敢耽擱,徑直朝四樓雜書區去。
    所幸,內門藏書閣與外門藏書閣布局並無兩異,皆分為四區,而悟道相關的卷宗皆存放於雜書區,倒方便她尋找。
    不見不知,內門藏書閣的藏書量幾乎是外門的數十倍有餘,光是雜書區各類遊記、感悟……便可抵過外門整個藏書閣。
    幸而築基修士神識強大,兩日時間,張箏將四樓雜書區匆匆掃視了一遍,倒的確讓她尋到了十幾本相關典籍。
    可複刻玉簡隻有一枚,即便再心有不舍,她也隻能挑了其中最讓她心動的一本,將其餘重新放回。
    既然已經突破至築基期,張箏深知自己法術的欠缺,便又在藏書閣三層兌換了幾門法術。
    除法術外,她精心挑選了一本三階中品身法——《輕靈訣》,選它的原因在於它與《輕身訣》竟有幾分相通之處,但更為精妙。
    再將藏書閣一到三層逛了一遍,借閱了幾本道經遊記類的雜書。
    張箏新得的三萬下品靈石以及一千功績點便消耗了個七七八八。
    儲物袋中小山堆樣的靈石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堆複刻玉簡。
    張箏滿意地點點頭,想把這些領悟透,沒個幾年應是不會出洞府了。
    無意間,她突然瞥到儲物袋角落的黑石令牌。
    十三山仞……
    老乞丐布滿褶子的苦臉、冷硬的灰饅頭、溫熱硌手的兩塊銅板……
    種種忽又浮現眼前,走馬觀花般閃過。
    第十三仞莫?
    連綿青峰山脈在茫茫雲霧遮掩中,若隱若現,偶見山體蒼淞,似層層綠浪,波瀾起伏。
    張箏取出黑石令牌,緊握在手中。
    ……
    “又來了?”
    十三仞守山長老抬起懶散的眉眼,淡淡招呼。
    張箏笑了笑,將十塊下品靈石奉上,“麻煩長老了,我想再進一次第十二仞。”
    守山長老坐正身子,左手在空桌麵上拂過,一塊黑石令牌憑空出現。
    “十二仞不常出現,去了也不一定能進,你還想去便拿走吧。”
    張箏沒有猶豫,把靈石放於桌上,將黑石令牌收起,“謝長老提醒。”
    但她並沒有第一時間去往第十二仞,而是站在了第十三仞之前。
    第十三仞——小戒山。
    奇怪的是,這小戒山同小隱山一般,石壁皆無通關說明,但小戒山多了兩個大字——試心。
    張箏徑直走進入口,方一踏入,眼前突生萬丈迷霧,朦朦朧朧,辨不得方向。
    她心下卻十分平靜,一點不見慌亂,見不到路,索性閉上眼,憑著感覺前進。
    迷霧中翻湧著奇形怪狀的形體,似人麵、似閣樓,又似麵目猙獰的怪物……
    它們扭曲著姿態,張牙舞爪,仿佛要撲到這個闖進怪物窩的人類臉上,將她吞吃入腹。
    張箏對此視若無物,她隻闔目向前行,連神識亦未曾展開。
    忽而,狂風呼嘯、山石崩塌,滾滾天雷炸破天穹,嘶吼聲、哀嚎聲……仿佛演在耳邊。
    她隻蹙了蹙眉頭,將聽覺一並斷開。
    這一仞似乎是在以五感對試煉者發起幹擾,讓試煉者無法繼續向前。
    在她關閉聽覺後,幻境笠時變化。
    濕滑黏膩的觸感攀上四肢,冰冷惡心,仿佛妖獸濕漉漉的舌頭舔過臉頰,叫人無端惡寒。
    張箏這下確定了,這一仞就是在以五感來逼退試煉者。
    想通這一點,張箏幹脆利落,直接一並將五感全數封閉。
    世界瞬間變得空蕩,不是黑暗亦不是寧靜。
    那是一種虛無不定的存在,你知道它在,可你感受不到它在。
    仿佛靈魂飄浮在空中,明知曉自己的雙腿還在前進,知曉有東西拂過皮膚,知曉周圍事物在變化。
    可你看不見、聽不見、觸不及,嗅不出……
    在五感封絕之時,外界幹擾降至最低點,內裏便愈發清晰明了。
    張箏能夠清晰地感受到靈氣在身體中循著經脈遊走往複。
    所經之處溢散絲絲幾不可見的靈氣融入軀體,一點點改變著血肉肌理。
    靈氣最後匯入丹田,虛浮於碧玉之上,時聚時散。
    張箏此刻才發現了一絲異樣。
    靈氣並非完全未靠近碧玉,它溢散的些微靈息悄無聲息地探入碧玉,深入其中。
    可碧玉看似凝實固態,靈息在其中卻仿佛無所依靠一般,試探著盤旋片刻,最終從其中遺憾離開。
    修真者的丹田作為容納靈氣之地,其中容器隨著修為變化,而有著多種形態改變。
    煉氣期的靈漩,築基期的靈池以及金丹期的金丹……
    無一例外,無論形態再如何變化,本質都是容納靈氣的容器。
    可張箏體內的碧玉卻無法容納靈氣,失去了作為容器的功效。
    可若照這麽理解,碧玉中原有的靈氣又是如何儲存的呢?
    為何原有的靈氣能容納其中,而新吸收的靈氣卻不可?
    苦思冥想,張箏隱隱摸到了其中緣由,但還差一步,還不夠徹底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