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西北望

字數:5366   加入書籤

A+A-


    華山被稱作“華夏之根”。
    北瞰黃渭,南接秦嶺山脈,與黃河一同孕育了華夏民族。
    秦始皇首祭華山,到唐朝道教興盛道徒們居山建觀,逐漸在北坡沿溪穀而上開鑿了一條險道,形成了【自古華山一條路】。
    江野裝備齊全,夜晚徒步,這五嶽最高的“奇險天下第一山”,他前世就想來見識一番。
    倒沒什麽像“詩聖”老杜那樣中年望嶽的失意傷神,雖不得仙人九節杖,可咱能乘索道啊!
    之所以行經太華,體驗一遭,純粹因為他上輩子是個武俠迷。
    記憶裏那些經典TVB電視劇,自習課不務正業看,一整套“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有時難免被班主任後門發現,書讓沒收還得挨訓,關鍵她也不還給你……
    哎,武俠誆男人,言情騙女人。
    在江野幻想自己能成為大攝影家之前,他的古早中二設定就是快意恩仇的浪客遊俠,粗布麻衣,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執劍走天涯,千裏不留行。
    前世金庸先生曾被邀請到華山上,寫下“華山論劍”四個大字。
    當年在桃花島,周伯通向郭靖描述第一屆華山論劍的情形,同樣是寒冬歲盡,華山絕頂,五位選手於大雪之中,比試了七天七夜。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四人終於拜服中神通王重陽的武功為天下第一。
    江野大氣兒不喘,腳程頗快。
    邊回憶邊可惜,這個時空的武俠片市場平平,仙俠未起,喜歡就自己搞?遊戲、拍劇,還是寫?...
    罷了罷了,此刻他清風無愁,不急立什麽fg,“蛇王”本色一旦喚醒,遠大抱負、定小目標啥的都得靠邊站。
    跟天佑的合約等他這趟自駕回去,就差不多到期了,盡管賬戶上還有幾百萬,搞錢的任務不像剛穿越來那麽緊迫,但如何積累、抓緊把工作室這攤子撐起做穩做強,寫歌賣歌還是首要的。
    《遇見》的後續成績他毫不擔心;在晉州意外幫到班長,順帶解決了唐朔的難題,這些原都是計劃外的事情。
    人生的賽道,作為一名鬆弛且樂觀的選手,上輩子江野常掛嘴邊的“順其自然”,多半是因為身體不得已。
    再活一世他現在也解釋不清,隻當上天眷顧,根據能量守恒定律,他覺得放過自己、聽天命盡人事,或許恰好會吸引到順風順水的機緣,和助力你的東西。
    華山是道教聖地,江野雖是無神論者,但對六合之外也存著敬畏心。談不上什麽信仰,反正一直以來搖滾和老莊的哲學都是追求自由的銀幣兩麵,精神上比較令他有認同感及親切感。
    熟悉的氛圍,還有身邊陸陸續續、一樣選擇夜爬,扛著鏡頭設備前往東峰等待拍攝日出的攝影同好們。
    東峰海拔高兩千多米,由一主三仆四個峰頭組成,觀景台的遊客少不了,江野直接登頂朝陽峰,淩晨五點前找著不錯的位置,放下雙肩包架好了裝備。
    “雪華山”實乃人間絕色,他頗有雅興地觀賞,登高望遠,美得飄飄然,體力消耗的辛苦頓覺已散去了大半。
    絕壁千丈,古樹參天,凜冬的味道仿佛霜雪煎茶混著一縷鬆醪酒的香氣;長風入林,濤聲百裏,這清貴雅致倏地讓他想起初見時,給他同樣感受的一個人……
    眨眼晨光熹微,六點至七點,如願拍攝了幾組日出雲海的作品,江野休息片刻,滿意而歸,返程沒去太多的景點湊熱鬧。
    沿途摩崖石刻有三百多條,一處被網友驚呼為神題刻的【陪睡】,他不禁啞然失笑,前身是早起練功的勤快人,這輩子注定命裏缺覺,江野默默在心中一拜,向“睡仙”陳摶老祖表達恭敬。
    下山稍做整頓,他一口氣上高速,一個半小時開到長安城。
    挑了間順眼的小飯館,大門敞著,隻有一位客人;原來是家早餐店,中午十二點多,已經等著打烊了。
    正合計走,不耽誤別人收攤,這時不知誰的手機外放很大聲,突然響起了一首歌——竟是《鹹魚》。
    江野下意識腳步一頓,轉過身。
    看上去年紀相仿的店掌櫃,一抬頭也愣了,大眼瞪小眼兩秒鍾,反應過來真是本尊...
    他喜出望外猛地往起一站,挺壯實的西北漢子嘿嘿笑著,普通話夾著關中口音還有些反差萌:“歡迎光臨!”
    “我剛以為做夢呢。”
    “快請坐請坐,想吃點啥?”
    ……
    好久沒偶遇歌迷,江野被熱情團團包圍,握手打了招呼,略不好意思地坐下:“那麻煩來個大份的羊雜湯吧。”
    “得嘞!我給您切一碗。”
    “這男娃聽著不是本地人啊。”旁邊的老大爺吃完結賬,一笑門牙沒了,捂捂嘴很慈祥,還不忘幫忙介紹,“他們家這雜肝湯,號稱[西北一絕],量足味道也好,店開了有三十多年咧!你算找對地方了。”
    “明兒個您再來。”店掌櫃笑吟吟地遞上幾張零錢。
    老大爺接過鈔票塞兜裏,擺擺手。
    沒再進客,掌櫃的跟江野邊吃邊嘮:“我叫黎小龍,這家店是從我爺爺那輩兒傳下來的。”
    古時候,盛湯用一把銅製的大馬勺在放肉的盆裏取雜肝,一碗湯半碗都是雜碎,故名“稠雜肝”。一碗羊雜湯,看的就是主副料全不全。
    正宗的羊雜湯有“七寶”,即羊頭肉、羊心、羊肝、羊肺、羊肚、羊舌、羊眼,下鍋時要切成細絲和長條。
    還有萬萬不能少的一盤春意蔥蘢的香菜末兒,一碟紅燦灼眼的辣椒麵,再加罐食鹽,凡專賣羊雜碎的飯桌上都有這佐餐三味。
    熱乎燙嘴的羊雜湯太適合冬天了,一口下去極為舒爽,湯味醇厚,肉嫩而不爛,江野又添了點蒜苗和一些配菜,豎起拇指,由衷地讚美了幾句。
    “平常早上六點半開門,我媽一般負責切,我負責下午把這些配料都做出來。”掌櫃的聊開了,十分健談,“你要來得早,東西肯定全,來晚就不一定了,尤其是羊眼賣得最快……”
    一天一鍋新鮮原湯,得熬製四小時以上,不鮮亮不過關的食材絕對不要。
    一會兒功夫,江野便渾身暖和透了,問起本地的吃法:“有什麽特別的講究嗎?”
    “問得好!”店掌櫃樂嗬道,“那吃法多了,喜歡多汁的把饃掰成小塊兒泡碗裏,湯最後喝;也有的人喜歡拿手上,一口湯就一口饃...”
    見江野毫不端架子,吃得挺痛快,還用相機拍了點食物特寫,年輕掌櫃的請他簽了名,打開話匣子聊起音樂。
    從《倔強》剛上線他就特愛聽,還關注了江野的圍博。【Drea5】發專輯他第一波下載支持,不巧的是那段時間在外新婚蜜月,卻接到父親生病住院的消息。
    “店被迫關了一陣子。我媽非守著我爸,照顧病人已經夠累了,我怕她也倒下。”黎小龍自嘲般低笑一聲,繼續道,“開始我家裏、店裏、醫院三頭跑覺得自己可以,天天聽《鹹魚》,男人成家了嘛,就該扛起這些責任。
    好像那時候,才真正意識到父母的不容易。以前總是眼高手低,瞧不上這瞧不上那的,心想他們幾十年經營俺爺留下的這麽間小店,不到三十平方米,我肯定得比我爸有出息,嗬嗬...
    後來我爸治療完出院了,我也正式接手這家店,現在適應了,中午打烊就習慣聽聽歌,休息休息。
    等春節再帶俺媳婦去趟海邊,蜜月還欠她一半兒,補上。哦對了,她也特喜歡聽你的歌!我倆都是鐵粉嘿嘿。”
    ……
    老黎家三代掌門人樸實憨厚,江野聽得動容,音樂裏有故事,能給需要的人帶去安慰和力量,也是他最早的一個初衷,前世佳作沒白用。
    “那啥,能跟您拍張合影嗎?保證不亂發!待會兒回去和我媳婦說在店裏遇見你了,怕她不相信。”黎小龍撓撓頭,猶豫半晌還是提了出來。
    像網上好多忠實粉絲一樣,他們不認為被雪藏就代表沒了出頭之日,相反很期待江野離開天佑,東山再起。
    “沒問題,怎麽拍。”
    江野立馬答應了,衝著對方舉起的手機鏡頭,一點兒不裝酷,露出了陽光的八顆牙笑容。
    得知他住得不遠,黎小龍挑揀宣傳了幾個長安景區和美食小巷,盛情邀請他明早再來。
    聽著《鹹魚》單曲循環,江野忽然福至心靈:“那我明天再來拍點東西,剪輯成短視頻幫你宣傳宣傳,如果你不介意,不打擾的話。”
    黎小龍一怔,支棱起胖胖的身子,江野趁其不備,飛速掃碼付了個整數。
    “欸欸,誒呦,說好這頓算我的,真麽四。”掌櫃的伸手攔不住,都快要語無倫次了,“我介意啥呀,這店就靠口碑,您隻管吃,隨便拍,我也搞不來那些,明兒個千萬別再給錢了就行。”
    江野哈哈笑著,拍了拍他。
    選擇音樂切入,通過人物的行動、語言以及場景中的物品和氛圍甚至音樂來塑造性格,例如“每個老板都有自己的一首單曲循環”...
    摘掉麵具,放下身段,調性輕鬆。
    跳開傳統套路的美食紀錄片,不,應該用短視頻節目來稱呼。
    想不到這趟自駕又有意外收獲,每去一個地方嚐嚐當地的早餐,本就是他的喜好之一。
    靈感瞬間翻湧,江野製定了方向,一顆心已然等不及、砰砰躍躍欲試了。
    PS:這章算鋪墊挺多了,順滑過渡。
    難得寫個3000+別一目十行呀,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