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洪水衝了麥秸垛
字數:8323 加入書籤
一個星期多時間,崖溝填土完畢,水井出水。
王滿銀沒有耽擱,直接架上抽水機開整,將新修圍堰裏注滿水。
為了驗證這處圍堰是否會發生滲漏,他還特意在邊上留下幾處標記。晚上吃罷飯,王滿銀又帶著土狗過來。
確認四周沒人後,留土狗在崖溝外值守,他則悄無聲息進入空間挑水。
忙乎差不多半個小時,足足弄了上百桶空間水注入其中。
結果第二天王滿銀再查看時,心裏很有些鬱悶。和猜想的一樣,這處圍堰底部石頭縫隙太多,因此造成滲水現象相當嚴重。
僅僅過去一晚上,水麵就下降了十幾厘米。
他決定接下來繼續注水幾次,如果圍堰始終滲水的話,就隻能費些功夫,修建幾個大點的蓄水池了。
觀察圍堰滲水情況的同時,王滿銀並沒有停止忙碌,而是又請了二三十號人幫忙播種打瓜籽。
為了保證出苗率,所有種子都來自空間,播種前再用空間水浸泡一晚上。
空間出現的打瓜籽品質自然沒的說,王滿銀特意做過稱量,千粒重差不多有一百七十克,一斤大概三千粒左右。
播種時,他又從村裏請人幫忙,每天開一塊錢工資。
主要種植打瓜籽這活兒很輕鬆,隨便在土裏挖個坑,丟兩粒種子,再澆灌一桶水就齊活了。
當然等瓜苗出來後,還要追一遍化肥。
這麽做,自然是為了讓打瓜高產變得合情合理。
不然單單澆灌空間水,到時候滿地結出大西瓜,實在太不可思議了。
前前後後差不多用了四五天時間,才把四十多斤種子全部種下。王滿銀大致估算了一下,崖溝裏的打瓜種植麵積應該在三十畝左右。
除了播種打瓜籽外,他還選取了一片背陰處地方,單獨撒有很多花椒籽。有空間水加持,相信這些花椒籽出芽應該沒問題,等秋後可以安排人移植栽種。
按照王滿囤的說法,縣裏邊為了支持社員們承包荒山,明年春天會提供一批洋槐樹苗。
不過王滿銀沒打算等待那麽長時間,更願意自力更生。洋槐樹雖然耐旱,但是產生不了任何效益,還不如種植鬆柏來的實在。
再去黃原市時,他準備去甘水溝村找一下楊全貴,讓對方今年秋季幫忙采集一些鬆塔和柏樹籽。
如果沒啥意外情況的話,再過兩三個月打瓜就可以收獲。就算產量比空間裏少一倍,差不多也能收入三千塊。
單此一項,前期投入的人工成本和肥料錢就完全收回來了。
而且做成五香黑瓜子後,收益肯定更高一些。
關鍵……王滿銀就怕出意外。
疙瘩嶺地處荒郊野外,一旦打瓜成熟,肯定會引人注意。
人吃倒沒啥,很多種打瓜的瓜農都會歡迎別人來吃,隻要把瓜子吐出來留下就行。
他所擔心的是各種動物,像刺蝟、小鳥、各種鼠類等等,這些都是吃瓜的。
如果沒有人管理,估計幾天時間就能把幾十畝瓜地給糟蹋完了。
所以王滿銀沒等打瓜出苗,就直接找到王連順家,請對方過去幫忙照看,工資一天一塊五。
這價格也不低了……
現在疙瘩嶺隻種有幾十畝打瓜籽,王連順日常要做的事情並不多。每天在崖溝裏巡邏幾遍,查看是否有動物糟蹋瓜秧即可。
另外無非等瓜秧爬蔓期生長太旺盛,幫忙掐尖打頂,連草都不用拔。
王滿銀為此專門交代過。
今年是第一年種瓜,崖溝裏基本屬於生土,所以野草並不會多。適當留些野草,還可以防止水土流失。
至於日常澆水,每隔十天半月一次就行。到時候王滿銀會請其他人幫忙,並不需要王連順插手。
總體而言,這種看守的活還是很輕鬆的,隨便找個人都能做,主要熬時間。
他之所以找到對方,也是看在兩家關係上。過去大集體時,王連順待自己不薄。
王連順現在腿腳不便利,加上咳嗽連天,根本幹不成重活。他整天在家吃閑飯,雖然兒子兒媳婦暫時沒說啥,但自己卻覺得是個廢人。
所以聽王滿銀上門一說,他立刻就答應下來。
接連一個多星期,王滿銀把作坊的事情交給婆姨管理,自己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疙瘩嶺上。
現在瓜苗已經長出來,為了防止被動物啃噬,他每天帶著土狗、貓咪和遊隼巡邏。三重打擊下,附近幾條崖溝裏的動物被清理幹幹淨淨。
至於那處圍堰裏邊的水,大部分滲完,隻留下幾個凹坑裏存有一部分水。王滿銀有些不死心,又抽了一次水做實驗。如果接下來沒什麽大改善,就隻能買水泥修建蓄水池了。
隨著麥收時節來臨,整個罐子村徹底忙碌起來,連王滿銀家也不例外。他接連往縣城送了兩車炒貨後,讓小作坊暫時停工。
天還沒亮,蘭花已經起床做飯。
王滿銀則翻出幾把鐮刀,放在砂石上細細打磨。
經過十多年熏陶,他現在和罐子村其他農民沒啥兩樣,對各種莊稼活信手拈來。
拿磨鐮刀來說,也講究技巧的。打磨時必須盡量將刀刃平放,手指放在上邊輕輕下壓,力量不能太重。
如此磨出的鐮刀才會足夠鋒利,而且比較耐用,不容易出現豁口或者卷刃。
王滿銀家現在有十幾畝田,其中五畝是川地,剩餘是塬地和坡地。
川地是上等田,種起來還有點勁頭。
塬地和坡地基本靠天吃飯,投入產出完全不成正比。就算風調雨順的年成,產量也不會太高。遇到幹旱,甚至還會賠錢。再加上現在包產到戶,每家地塊都很零散,最多就是兩三畝的麵積。所以即使遇到幹旱天氣,也不值得澆灌。
如果不是怕被人家在背後罵,王滿銀甚至想把這些地塊扔掉,隻交一些提留款了事。
所以今年春天時,他和蘭花商量了一下,除幾畝川地種植小麥外,剩餘地塊全部種上小茴香。反正自家每年需要用到大量茴香籽。
而且這東西耐旱耐寒,紮根比普通莊稼要深,就算遇到兩三個月不下雨也沒事,無非上邊莖稈曬死。
隻要土壤裏的根部活著,下一場雨,仍然可以發芽。
另外小茴香屬於多年生植物,種植一年,可以接連收割多年,省時省力。
至於那幾畝川地,收了小麥還可以玉米花生之類的農作物,盡量實現兩年三熟。隻要多施肥料,收成也不會差,差不多夠一家五口半年的糧食。剩下的,可以從空間裏獲取。
鐮刀磨好,天已經蒙蒙亮。
王滿銀站在場畔上,扯嗓子喊三個孩子起床,讓他們跟自己去山裏割麥子。
其實就那五畝麥子,根本不用孩子們插手,他和蘭花最多兩天時間就能忙完。不過兩口子早商量過,應該讓孩子們多體驗一下種地的辛苦。
別等長大養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懶人,再想糾正就晚了。
所以隻要碰到過星期或者放假,兩口子進地幹活都會把他們喊上。
能不能幹好活另說,但是必須跟著下地。
時間久了,幾個家夥也知道哭喊叫苦不頂用。
所以王滿銀剛喊了幾嗓子,便見一個個揉著眼睛出門。
今年春上雨水足,加上王滿銀舍得用化肥和豬糞,所以田裏麥子長勢特別好。沉甸甸的麥穗隨著晨風輕擺,看上去特別喜人。
到地頭,王滿銀直接給三個孩子分工。
兩個大的每人五行麥子,王濤一人割四行,啥時候割到地頭才可以收工。
分配好任務,王滿銀便自顧自忙起來。
這會兒太陽還在山梁另一麵,川溝裏隻有二十多度,加上小風吹著,倒不覺得熱。
短短半個小時,王滿銀就割出二三十米遠。
他直腰休息的功夫,蘭花過來送飯了。
鹹鴨蛋鹹雞蛋,大白饅頭,菜則是豬油渣炒豆角,另有半桶大米粥。連帶的,還給王滿銀弄來三瓶啤酒。
啤酒並不是啥稀奇東西,早在十多年前,黃原城裏已經開始供應。不過當時屬於稀罕物,需要憑副食證購買。
石圪節供銷社這裏,去年才開始售賣黃原啤酒。一瓶五毛五,喝完還要退瓶子。
不過現在喝的人並不多,倒不是價格貴,主要喝不習慣。很多人覺得啤酒味道很怪,有點像餿了的甘水。而且倒在碗裏起沫,看起來很像“馬尿”。
另外還有一點,這玩意兒幹喝不醉。有人一次能喝十多瓶也沒事。
王滿銀倒經常去供銷社購買。有時候幹活累了,喝一瓶感覺挺舒服。所以在割麥前,他就早早往家裏搬了兩提準備著。在他的帶領下,一家五口現在多少都能喝點啤酒。
接過蘭花遞過來的酒瓶,他直接用筷子撬開瓶蓋,給幾人挨個倒了半碗後,便直接仰頭對著瓶子噸噸噸來一氣。
喝著啤酒,吃著鹹雞蛋配饅頭,王滿銀說不出的爽快。
吃過飯略作休息,一家五口人繼續忙碌。
不過隨著太陽升到半空,川溝裏開始變得燥熱起來。麥稈被曬得幹枯,抓在手裏哢嚓哢嚓作響。
王滿銀衣服完全汗濕,臉上和手臂沾了一層灰黑色麥灰,整個人看起來好像剛從煤窯裏爬出來的一樣。
他皮糙肉厚,不覺得有什麽。
三個小家夥卻連連叫苦。那些細長的麥芒掃在皮膚上,立刻出現一道道紅痕,火辣辣的癢疼。而且不能用手抓,越抓越難受。
喊了一陣子,見父母根本不理會,他們隻能硬著頭皮繼續幹活,不過速度明顯變慢。
直到在麥地裏發現兩窩鵪鶉蛋後,三個家夥才再次有了精神。
十點半,王磊率先完成任務。這家夥喝完水略作休息,開始幫著妹妹幹活。
對於大兒子這樣的做派,王滿銀還是相當滿意的。王磊學習雖然不怎麽樣,但至少有些當老大的樣子,遇到事情知道幫著妹妹和弟弟。
當然,這家夥仍然喜歡遊走在挨打邊緣,經常做些讓兩口子頭疼的事情。
就拿前段時間來說,王磊不知道從哪裏投了一個馬蜂窩,用瓶子裝起來帶到班裏顯擺。結果蜂巢裏邊恰好有幾隻馬蜂破繭而出,在窯洞裏嗡嗡亂飛,嚇得一群學生喊叫著逃跑。
還有學生被叮蟄到,臉上腫脹成大包子。蘭花得知後,隻能登門道歉。
王磊和王幸割完麥子,又開始給王濤幫忙。
直到分配的任務幫忙,三人才急衝衝往家跑。
王滿銀叮囑一句後,繼續彎腰忙碌,打算上午把這塊地全部割完。
等兩口子到家時,已經十一點半,渾身都黏糊糊的。
蘭花弄了兩桶溫水去隔壁窯洞洗澡,王滿銀則直接下到荷塘裏。
因為身上出著汗,他沒敢進入深水區,而是半躺在近岸水底石板上,悠悠洗著。
沒一會兒,汗腥味引來很多小魚,圍繞他身邊叮啄著……
王滿銀隨手一撈,就捉了兩隻麥穗。
足足泡了半個小時,他才回窯洞換上幹淨衣服,隻感覺身體愈發酸疼起來。
別說王滿銀,家裏其他人同樣累得夠嗆。
吃過中午飯,一家人都躺在窯洞裏休息。
天變一時,麥熟一晌,割麥必須要搶收。
很多人家吃過午飯略作休息,兩點多又進地忙乎了。甚至有人中午不回家吃飯,讓人送到地裏來,為的就是像多割一些。
王滿銀家沒打算這麽趕。直到下午四點多,他才帶著家人再次帶著鐮刀進地。
兩天時間,五畝麥子割完拉回家。
接下來,就是打場了!
現在黃土高原的農村尚未流行打麥機器,一般人家都是用牛或者驢馬拖著石滾碾壓。這種方法效率很低,前麵一人趕著牲口慢吞吞轉圈,後邊還要跟個人翻場,一天時間能打半畝麥子就算了不起了。
另外牲口中途還可能連屙帶尿,弄到麥堆裏特別麻煩。
王滿銀家有拖拉機,自然要省力許多。
趁著天好,他早上吃罷飯便在場畔上鋪了一地麥秸,而後開著拖拉機繞圈碾壓。
連壓十幾分鍾後,王滿銀又停下車子,和蘭花一起拿著木叉翻場。
如此幾次,碾壓完畢。再把麥秸挑到一旁堆起來,等待刮風揚場……
吃罷飯,風倒等來了。結果天上很快一團漆黑,其中夾雜著隆隆的雷聲。
眼看著,大雨馬上來臨。
王滿銀和蘭花頓時緊張起來,慌慌張張把剛打下來的麥子往窯洞裏運。至於三個孩子,此刻也幫著聚攏麥堆。
眼瞅著所剩不多,豆大的雨點子已經劈裏啪啦落下來。
等所有麥子收進窯洞,兩口子徹底變成落湯雞。
不過對於這場突如其來的暴雨,王滿銀倒很開心。他原本想過幾天再對疙瘩嶺三十畝瓜苗灌溉一次,現在省了不少工夫。
不過十幾分鍾,窯頂磚槽開始嘩啦啦流水。遠遠望去,場畔下更灰蒙蒙一片,渾濁的水流將深溝填滿,攜帶著泥漿草沫,滾滾蕩蕩流向東山峁。
麥假還沒結束,王磊和王濤下午不用去上學。
見到外邊那麽大雨,哥倆立刻按捺不住,想披著塑料袋去溝裏捉魚。
結果被蘭花一通訓斥,他們才老老實實繼續待在家裏。
等雨小點,兩人再次哼唧起來。
這次王滿銀同意了,隻是叮囑小心點。
結果王磊剛到場畔下,又扯著嗓子喊道:“爸,你快點出來看,水裏衝下來很多麥子!不知道誰家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