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知恩圖報(第二更)
字數:5849 加入書籤
張一凡在前殿與世皆敵,就是為了娶她!有夫如此,此生足矣!
說完之後,朱鏡靜才回過神來,又連忙對張一凡介紹道「快來見過我母後!」
馬皇後看得不由得搖頭,這個鏡靜,虧她還記得自己在呢!
說真的,她也挺欣賞張一凡的。為了鏡靜,竟然這麽豁出去,不得不說,如果鏡靜嫁給他,該是能幸福的吧!
這麽想著,她見到張一凡在給她行禮,便微笑著說道「快去換了衣裳吧,別著涼了!」
丈母娘見女婿,越看越喜歡;丈人看女婿,煩!這個規律在這皇家,似乎也是有點的。
張一凡知道眼前這位是馬皇後,還如此親切和善,心中大喜,連忙謝過,又給太子妃也見禮之後,才去換衣裳了。
朱鏡靜看著他的身影消失了之後,才轉身驕傲地對馬皇後說道「母後,他在前殿把那些人都比下去了,不愧是大明第一才子!」
「……」馬皇後聽了,不由得無語。
天下第一才子,還真敢這麽說啊!
不過話說回來,就憑他在前殿舌戰群儒,抗住了那些文武官員的壓力,確實算是一等一的人才了。
他為了鏡靜,如此之拚,也不枉鏡靜在後宮發的脾氣了。
此時,在馬皇後這裏,她其實是已經認可張一凡了。但是,最終決定的,還是朱元璋。
對此,朱鏡靜很有自信,對馬皇後說道「母後是沒去過那柳家村,父皇去了之後,絕對會震驚的!」
柳家村一行,她肯定是沒法去的。甚至從此以後,在事情有個結果之前,她估計都出不了宮了。
但是,這不妨礙她已經在想象,他爹震驚之後肯定會把那麽好用的水泥定為國寶,然後要重賞張一凡。
張一凡肯定不會要別的賞賜,隻求能當駙馬。這麽一來,自己就能如願了!
想著這個,朱鏡靜就把自己給甜化了。………………
在張一凡去換衣裳的時候,那個被搶了馬的侍衛,終於趕回來了,給朱元璋稟告了情況。
張一凡的急切,朱元璋已經有印象,如今更是加深了這個印象,感覺這個張一凡為他女兒竟然如此在意,好感又多了一分。
而等張一凡換了一身衣裳出現在他麵前時,又讓他眼前一亮,好感再多了一分。
不得不說,朱元璋其實也是一個顏控。他之前開設科舉時,原本排名第一的才子郭翀就因為相貌不為他所喜,就點了另外一個人吳伯宗為狀元。
張一凡的長相不錯,過了他的這一關。
隨後,朱元璋帶著一大群文官武將,趕往柳家村。
雖然雨是停了,但是,道路的泥濘那是免不了的。
不知道多少快馬在這條官道上踩踏,泥水飛濺,讓不少已經開始養尊處優的文官都受了罪。
好在隻是三十裏路而已,快馬趕路,並不需要太久時間。
等他們到達柳家村時,這裏早已為禁衛軍控製,所有村民,都在村頭這邊迎駕。
朱元璋坐久了金鑾殿,難得這麽跑一次,讓他回憶起了當初還是紅巾軍時候的南征北戰。遙想當年,意氣風發起來,身上的熱血仿佛又燃了起來,讓他的心情很是不錯。
到了地頭之後,隻是抬頭看到柳家村時,他便愣住了。一如之前的太子妃、朱棣等人一樣,震驚了!
不得不說,在這個普遍都是平房的年代,特別是在從未見過水泥的人麵前,突然出現一個村子全部都是水泥修建的兩層樓,隱於許多已經長出嫩綠枝葉的柳樹間,真得是非常震撼的。
水泥修建的房子,在外觀上也和這個時代的房子
不一樣。
朱元璋領著一大堆文武大臣,驅馬踏上了水泥路時,一個個也都低頭去關注那水泥路,眼神中都是好奇。
在經曆過三十裏的泥濘官道之後,踏上這水泥路,絕對有一種鮮明的對比感受。
就見朱元璋敏捷地翻身下馬,雙腳踩到水泥路上,感受到實地之後,甚至還用力跺了跺腳,然後再查看跺腳的地方。
這種從未見過的水泥路,讓他非常地驚訝。回過頭來,他便想去水泥房看看情況。
站在村頭第一家,朱元璋當即吩咐道「把此間主人叫來,說朕要看看他的房子!」
邊上侍衛聽了,立刻答應一聲,就準備去跪地那邊的人群中叫人。
「不用了,這房子就是我的。」張一凡在邊上聽到,當即站出來說道。
朱元璋一聽,稍微有點意外,不過沒有對此說什麽,隻是背著手,踱步走了進去。
在他進去之前,已經有近衛先行進去戒嚴了。
朱元璋當然不管這些,進了門,是個院子,地上大部分都是水泥鋪就,進入房子,摸摸牆壁,四處轉轉,甚至還去了樓上,到了陽台,眺望下附近的景色。
整個過程中,他一句話都沒說。
至於其他文官武將,也皆是沒有說話。隻是如同朱元璋一般,在打量著眼前的新鮮事物。
不得不說,除了這個水泥房讓人稀罕之外,其他算是家徒四壁了,真窮!
一直到朱元璋參觀完了張一凡的家,再沿著水泥路一路走下去。這其中,也隨即參觀了另外幾戶人家,等到走完柳家村的主幹道,看到所有的房子皆是一樣布局後,他才看向張一凡確認道「用水泥修建這個村子,花了多少時間,用了多少錢?」
「回陛下,我們村老少齊上陣,又雇了周邊村子的壯年勞力幫忙,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完成了翻修。全部費用大概在三百貫左右。」張一凡馬上回答道,「因為要趕在雨季之前完成,花費就貴了一些。而且這水泥房和水泥路都有不足之處,當下也隻能將就而已,等過了雨季,有時間了再修修。」
花在水泥方麵的費用就達兩百貫左右,其餘一百貫上下則是雇工、食物以及原料方麵的支出。
燕王朱棣在邊上聽到,給他補充道「父皇,兒臣見過翻修前的村子,都是茅草房!」
其實,元末明初的大部分漢人聚集的村子,偏僻一點的,都是以茅草房為多。
對於這種情況,朱元璋心中有數。也是如此,他看到這兩層水泥樓才會多一分震驚。
朱元璋聽了,在心中合計著,一百多戶人家,大約是一戶人家出三貫,大約幹個一年的收入,省吃儉用之下就能住上這樣的房子和環境,真得是可以啊!
他在想著時,張一凡已經主動說道「陛下,可移步去河邊一看,那邊有一段河道是用水泥修了的。」
聽到這話,朱元璋立刻想起張一凡說這個水泥用在興修水利方麵也是有很大作用的。
大明朝在這個時候,正是百廢待興之時,朱元璋下旨在全國範圍內開荒種田,興修水利等措施,如果水泥真得好用,那就正好用上。
於是,他當即一揮手,就帶著文武官員前往河邊。
就在水泥作坊的外圍,那些水力設施所在的河道部分,就是用水泥加固的。
朱元璋帶著人過來,不用說,立刻就看到了水泥修築的河道,和那些沒有水泥修築的河道對比。至於結果如何,自然不言而喻了。
胡惟庸一直跟在朱元璋的身後,看著朱元璋的表情,他就知道朱元璋很滿意,但是,他不滿意啊!
如果這個水泥被朱元璋定為國寶的話,他多沒麵
子,被打的臉,過去這麽久了,隻要一想起來,就還隱隱作痛呢!
可是,他也不得不承認,這個水泥真得是聞所未聞,對於朝廷來說,絕對是個非常有用的東西。包括修築邊疆長城以及城池等等,都能用到。
那怎麽辦?就不做點什麽?
眼珠子一轉之下,胡惟庸便立刻搶先一步,在朱元璋定性之前,就奏道「陛下,微臣以為這個水泥的價格也是關鍵,不能光聽這水泥多少錢,總要眼見為實,估算出真正成本才行!」
朱棣在邊上聽到,便開口答複他道「這個簡單,邊上這個就是水泥作坊,不妨讓他們現燒製一遍,父皇便能知道個大概了!」
朱元璋一聽,當即點頭。這個水泥這麽好用,那是如何燒製的,他當然也是有興趣了解的。
結果,讓人意外的是,去傳旨水泥作坊的那些人過來開工,卻沒找到人。
「陛下,據村裏人說,那些人擔心張一凡,就在張一凡趕去京師之後,也跟著去京師找他了!」
張一凡並不知道這事,一聽之下,不由得有點感動。
親不親,還是老鄉親啊!q
朱元璋聽了,也是有點意外,在派人去找的過程中,便好奇地問起張一凡的情況。
張一凡當然不會隱瞞,便把他在村裏吃百家飯長大,有了錢之後,回報村裏,成立村社,翻修房子等等,都說了一遍。
在這個過程中,他並沒有說朱鏡靜,隻是說錢是朱棣給得。反正確實是朱棣給得,朱棣也在身邊,可以證明。
朱元璋聽著這些細節,知道張一凡竟然把感恩圖報看得那麽重,這讓他對張一凡又多了一份好感。
這不,聽得差不多之後,他都有興趣和張一凡聊天道「你為何會想到要成立一個村社這麽奇怪的東西呢?」
張一凡聽了,毫不猶豫地回答道「草民就想著,用全村的能力來建設村子,把村子建設為大明最為富有的村子。如此一來,他日陛下便能根據柳家村的做法在全國進行推廣,到時候,全大明的村子,都能像柳家村一樣,豐衣足食,衣食無憂!」
朱元璋一聽,不由得眼前一亮,頓時被張一凡描述的前景給吸引了。
真要是那樣的話,他開創的大明帝國,那是遠超漢唐,而他,也會是千古一帝,不為過吧?
他正高興著呢,卻聽李善長忽然一聲冷喝道「好大膽,你乃一介草民,位居鄉村之下如何能想到陛下?該不會是想著以此吸引刁民造反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