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開始搶親了(第三更)

字數:5852   加入書籤

A+A-




                      一般來說,普通老百姓,自己從地裏刨吃的,養活自己就已經很不錯了。如果能帶動整個村子的人一起致富,過上好日子,那更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可是,這個張一凡,不但想著要讓整個村子的人都過上好日子,甚至還說要讓大明皇帝學他的法子,讓整個大明百姓都過上好日子!
    這可能麽?
    這絕對不可能啊!
    一介草民,有這麽高的眼界和胸懷麽?就算是他,還有曆史上的名人,也不可能啊!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那是聖人提倡的事情,也正因為難以做到,所以才會提倡!就他一個鄉下小子,怎麽可能?
    這個張一凡,如果不把他打死了,還不知道他會作什麽妖!李善長不介意趁這個機會,扣他帽子,就算不是真得造反,也要嚇死他!
    一般來說,被李善長以造反的帽子扣過去,就算是那些開國功臣,都會膽戰心驚的。更不用說,隻是一介草民,估計更是會被嚇到。
    然而,張一凡根本就不是一般人,或者幹脆說,壓根不是這個時代的人,他的思想,也不是這個時代的人能隨便猜到,更不用說還是對他不了解的人了。
    這不,張一凡聽到李善長的話,然後又看到那些文武官員也用不懷好意的目光看向他時,頓時就爆發了。
    隻聽他立刻反駁道「這位當官的……大爺,古人有句話說得好,叫什麽什麽話,就是自己想什麽就以為別人也是什麽的那句話。我覺得用在你身上,真得很合適!」
    「我能想到陛下,是因為燕王殿下給了我啟發,和藹可親,對我們老百姓都很好,要不信,您可以去村裏問問,看他們對燕王殿下的印象如何?」
    說到這裏時,看到李善長的臉色巨變,他還繼續在那說道「而且皇帝陛下驅逐韃虜,還我漢人家園,從此不用再過豬狗不如的日子。我仰慕皇帝陛下,想著要是有能力的話,也能幫著皇帝陛下讓我們大明所有百姓都過上幸福日子,這有問題麽?有錯麽?」
    有的時候,年齡小,就有一個好處,別人不會太介意你說得話沒禮貌,或者說話太衝,因為這種才符合少年人的說話方式。
    張一凡此時就用他的年齡裝嫩,叫李善長大爺,反擊的話卻非常毒辣。
    要知道,朱元璋都忌憚李善長,結果他說這話的意思是李善長自己想著造反,才會說別人也要造反,這絕對是一個暴擊。
    這不,李善長立刻向朱元璋跪了下去,連忙辯解道「陛下明鑒,微臣絕無造反之意,都是此子在含血噴人!」
    他知道,要是不解釋清楚的話,今天的話,就會如同一根刺一樣,紮在皇帝的心中,以後的日子,必然會非常難過的。
    實事求是地說,不知道李善長以後會怎麽樣,在洪武九年這個時候,他確實不可能有謀反之意的。
    朱元璋看到這一幕,眼睛掃過其他文武大臣,嚇得那些文武大臣紛紛跪倒。
    好端端地,突然就扯上了造反的話題,真是活得不耐煩了麽?
    這個時候,就是跟著李家的那些文武官員,心中都在埋怨李善長了。
    誰都清楚,謀反這兩個字,在皇帝麵前絕對是禁忌。
    「哈哈哈……」朱元璋忽然大笑起來,隨後上前,親自把李善長從地上扶了起來道,「卿是何等人,朕難道會不清楚?休得聽黃口小兒信口雌黃!」
    隨後,他又轉頭看向張一凡,冷著臉訓斥道「謀反不謀反的,豈能隨便說?念你年幼無知,今日便饒你一次,以後休得亂說!」
    這個張一凡在剛才說他的豐功偉績,讓他心中很是舒服,又借著張一凡的口,敲打了李善長一次,他的心情就
    更不錯了。不過樣子還是要裝的,冷了臉,但是說出的話更像是長輩教訓晚輩那種。
    張一凡聽了,見好就收,並沒有繼續攻擊李善長。
    因為他很清楚,雖然因為朱鏡靜,他和李家是結仇了,但是,他也不可能把李善長就這麽輕易地扳倒的。
    要知道,在原本的曆史上,就算胡惟庸案爆發之後,李善長都還活了好些年。直到朱標死了,朱元璋自己的身體也不大行了,他才開始收拾李善長的。
    這邊,朱元璋轉身,又看向燕王說道「你做的不錯!」
    張一凡所說得話中,同樣誇了朱棣。
    「皆是父皇平日教導之功!」朱棣聽得大喜,連忙回答道。
    他其實知道張一凡是嘴皮子溜,但是報他這一功,在他看來也是事實,自然就不會否認了,心中不自覺的,對張一凡的好感又積累多了一些。
    就在這個時候,近衛已經找來了田大壯和柳五等人。
    於是,就在朱元璋的麵前,水泥作坊裏的人便立刻開工幹活。
    張一凡自然在邊上解說,用得什麽原料,成本怎麽樣,過程如何等等。
    等到天色將近傍晚之時,朱元璋便看到了生產出來的水泥,以及怎麽使用這個水泥。
    也虧了是示範,小規模燒製,沒有費太多時間,要不然,朱元璋是不可能在城外過夜的,事情就要拖到明天去了。
    徹底了解水泥之後,朱元璋的心情非常好,帶著笑容問他身邊的文武大臣道「諸卿以為,這個水泥可否當得起國寶之稱?」
    如果沒有李善長那一出戲,估計這個時候有人會站出來反對了。
    但是,李善長都碰得灰頭土臉,其他人就要掂量掂量了。
    當然,最為關鍵的是,朱元璋笑嗬嗬地問話,明顯是心中已經有定論了。這個時候要是站出來反對,難度其實也是相當大的。
    更不用說,也不是所有人都要和張一凡做對。
    這不,朱棣看到別人不說話,他就站出來說道「父皇,兒臣以為這水泥當得起大明國寶之稱!」
    「父皇,兒臣以為,此等水泥一樣的寶物要是多了的話,我大明必將國強民富!」太子朱標也跟著發表了看法,「定為國寶,更能鼓勵其他人能向朝廷獻上類似寶物!」
    他們兩人,都和這個水泥或多或少有關係,把水泥定為國寶,那他們也是受惠的。
    他們一個是太子,一個燕王,都是皇帝的兒子,一個個都這麽說了,其他文官武將就有動靜了。
    這不,朱標的小舅子鄭國公常茂,就跟著附和起來了。
    隨後,越來越多的人附和。
    最終,朱元璋當即哈哈大笑道「好,諸卿既然沒有異議,那這水泥就是我大明的國寶,回頭商議個章程出來,如何大規模燒製,造福大明百姓!」
    說到這裏,他又轉頭看向張一凡道「朕說過,如若這水泥真乃國寶,你有獻寶之功,朕必有重賞。你說,你想要什麽?是想當官還是要錢?」
    其實,朱元璋知道張一凡要得是什麽,但是,他對於那個事情,還是有些猶豫的。
    如果張一凡能改變主意,選擇當官或者想要錢,那都會容易辦,不會和他原本的打算有衝突。
    然而,他還是失望了。
    就見張一凡跪下去,鄭重地向朱元璋奏道「草民仰慕陛下,非常想和陛下結親,聆聽陛下的訓導。因此,草民想娶陛下的大女兒為妻!除此之外,別無他求!」
    他這個話一說出口,頓時,讓聽到的人,特別是那些不明底細的那些人,全都目瞪口呆。
    獻寶想要當官的,或者要榮華富
    貴的,都是可以理解。結果沒想到,這個柳家村的小子,竟然是想當陛下的女婿!
    他們可都記得,就在今天,大殿上朝賀賜宴的時候,韓國公的兒子李琪就向陛下提親,同樣是想要娶大公主為妻的。
    這個鄉下小子這麽一開口,豈不是和李家撞到一起了?
    那陛下這是要答應哪一家呢?
    按理來說,李家這邊可是大明開國第一功臣,陛下都稱讚韓國公是漢之蕭何,論關係,論對陛下的重要性,肯定是李家這邊為重的。
    可是,剛才陛下也已經承諾了,要重賞這個小子的。這個小子別的不要,就隻想娶大公主!
    杠上了!
    這麽想著,他們中的大部分人不由得立刻去看李家這邊,他們就想知道,這個事情會怎麽發展?
    有點好奇啊!
    作為當事人之一的李琪自然也聽到了,頓時就急了。他從堂弟李佑那裏知道大公主早就和這個小子眉來眼去,其中還有燕王參與其中,別是一個不小心,皇帝還真答應這個小子了吧?
    想著自己休了妻,騰出了位置,就準備迎娶大公主的,要是半路被劫走了,那就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成了大明朝官場上的笑柄了!
    心中一急,李琪就怕朱元璋答應,那就說什麽都晚了,於是,他連忙衝過去,也在張一凡邊上跪下,急忙向朱元璋奏道「是微臣先向陛下求親的,還請陛下成全!」
    他這一動,大部分文武官員的表情頓時就變得精彩起來開始搶親了?名花落誰手?
    於是,他們一個個瞪大了眼睛,坐等吃瓜!
    當然了,如果就他們本身的意願而言,估計大部分人都是站在李家這邊的。誰讓張一凡什麽都不是,還懟了一大堆人呢!
    朱元璋這邊,不用說,也是為難啊!
    如果考慮女兒的幸福來說,肯定是選張一凡的了。
    但是,兒女情長對他這個開國皇帝來說,更是要往後挪的,讓位於其他更重要的因素。
    如果隻是拿張一凡和這個李琪比的話,那就不用考慮的。關鍵就是,在這門親事上,張一凡的對手,其實是李善長,而不是李琪。
    李善長不管是在軍中還是朝堂上,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有他的支持,朝政舉措都會變得容易,特別是他已經開始考慮的一項非常重大的變革,更是離不開李善長的支持。
    而這些,肯定是張一凡給不了的。
    朱元璋想著這個,也是有些頭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