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 戶籍的再度革新

字數:8547   加入書籤

A+A-




                      “你們聽說了麽?據說以後外鄉人,隻要在香山縣居住滿一年,就可以入戶香山縣戶籍了?”
    “那怎麽行,如今我們香山縣已經有很多人住了差不多一年的吧?他們也都成了我們香山人,那我們還能有多少糧田?”
    “對啊,本來這第二次分糧田就要少不少了,如果再加上他們的話,那還能分多少糧田?”
    “不是,據說這種入香山縣戶籍的,會是特別的戶籍,好像是民籍中的非農戶,屬於不分糧田的。”
    “真得麽?要這樣的話,那還行!”
    “行什麽行啊,除了不分糧田之外,就和我們香山人一個樣子了。從軍,還有去錢莊貸款等等,都能享受本來隻有屬於我們的好處!”
    “咦,你這麽一說,倒也是哦!那可不好,這不是占我們香山的便宜了麽?”
    “也不知道這個事情是真是假?”
    “……”
    洪武十一年的春季,有關香山縣戶籍的言論,到處都是,議論紛紛,甚至有不少人,七拐八拐地向縣衙這邊打聽,甚至都有打聽到張一凡這邊來的。
    不用說,對於香山縣戶籍的人來說,他們其實是不想再增加香山縣戶籍的人了;
    但是,對於那些不是香山縣戶籍的人來說,早就羨慕成為香山縣人的好處,哪怕不分糧田有些遺憾之外,也是非常願意成為香山人的。
    張一凡看看討論的熱度已經差不多之後,便正式貼出來官府告示,宣告戶籍製度的再次改革。
    第一,香山縣戶籍分為農戶和非農戶,即能不能參與分糧田作為區別。意思很明白,農戶有糧田分,非農戶沒有糧田分。這個區分,是指香山縣戶籍,包括了官籍、民籍以及賤籍在內。
    第二,農戶如果在連續兩次分到農田之後都沒有自己耕種(期限四年),不管是轉租還是荒蕪,都將變更戶籍性質,轉為非農戶。反過來,非農戶去租種農田並不會因此轉為農戶。
    第三,居住在香山縣一年以上的人,不能是投親訪友這種,而是在官府有登記,也就是住在官府的出租房的,可以入戶香山縣,成為香山縣民籍中的非農戶。入籍地址為官府的集中戶口。
    第四,購買香山縣官府修建的房子,也可以入戶象山縣民籍中的非農戶,入籍地址便是住處地址。
    第五,在香山縣做買賣,有固有資產,連續交稅金額在一百貫每年及以上的,可以給兩個香山縣戶籍非農戶的額度,由東家自行安排。
    第六,香山縣官辦作坊和廠招募人手,同等條件下,優先香山縣戶籍中的非農戶。
    張一凡之所以要進行這種革新,還是因為香山縣的人口在暴增,並且在不久的未來能預估到,人口肯定會進一步擴大。
    這麽一來,就這個時代的農業耕作水平,要想保證每個人分到的糧田都夠吃,那是不大可能了。
    另外,如果這個戶籍革新,會被朱元璋進行全天下推廣的話,那就存在更大的問題。香山縣不知道,類似南京這種地方,那必然是百萬級別的人口,就南京周邊的地,無論如何都是不夠分的。
    並且,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大明朝的穩定,經濟發展,人口必然會向城鎮集中。
    因此,要區分務農與否的人口,就很有必要了。
    務農的,分糧田;不務農的,優先保證工作機會,這就是這次戶籍革新的一個方向。
    雖然這個時代的百姓,估計還是很看重糧田的。但是張一凡根據後世的經驗,當大明朝的經濟發展,那些非農戶口打工能過得更好時,估計大明朝的人便會轉變觀念了。
    等到那時候,反而要擔心,是否有足夠的農戶去耕種糧田了!
    這個戶籍革新的政策一公布,頓時就轟動了香山縣以及隔壁的縣,甚至整個廣東都被波及了。
    香山縣戶籍的好處,經過一年多的旁觀,那是顯而易見的。
    第一,香山縣是特區,直屬皇帝管轄,地方上無權管轄,這就等於是京師級別的,已經足夠吸引很多人了。
    第二,香山縣戶籍的人,不說分糧田了,就是在香山縣內找賺錢的活,都會容易不少;至於做生意的,香山縣可都是發財的機會,更是吸引他們了。
    第三,香山縣戶籍的,去錢莊貸款都會容易,不管是做生意還是改善生活,縣衙那邊都有補貼貸款政策。
    其他的,還能從軍,進入武備堂的可能,不再世襲職業,不再成為樂戶等那種賤籍,更是吸引這類的人。
    對於香山縣戶籍的人來說,其實是不願意這次的戶籍革新。但是,如今香山縣常駐人口中,戶籍人口隻是占了一小半,就算他們有意見,也噴不過那些想要入香山縣戶籍的人。兩類人的關係,自然也就不友善了。
    當然,更為重要的是,沒人有膽子敢挑戰駙馬縣令的權威。
    當年的永嘉侯厲害吧?南征北戰殺了多少人,更是握有鐵券的世襲侯爵,開國元勳排在第二十七位,直接闖番禺縣衙鞭打縣令的那種,敢反對駙馬縣令,最終的結果,不要每個香山人了,全廣東,全國的人都看到了他的下場。
    駙馬縣令,翻手覆雨間,能讓永嘉侯成為賊配軍,也能讓永嘉侯恢複爵位。
    香山縣的百姓,誰敢挑戰駙馬縣令,質疑反對駙馬縣令?
    事實上,也隻有一小部分人躲起來嘴巴嗶嗶而已,大部分人依舊是感恩駙馬縣令。沒有駙馬縣令,壓根就沒有他們的今天,更沒有他們有這個挑三揀四的可能。
    原先俘虜的海盜,絕大部分在這個頒布戶籍新政的時候,得以轉為了民籍。其中淇澳島上種田的那些,轉為農戶,其他則是非農戶。
    隨著政策的頒布,香山縣衙這裏就熱鬧了,都是排隊入戶的。
    那些替香山縣官府打工的外地人,因為包吃包住,住得就是官府的出租房,達到一年的,便成為了最幸運的人,得以直接入戶香山縣民籍非農戶。
    在香山縣這邊做買賣的,特別是有長期做買賣打算的,基本上在政策頒布之前就已經買了官府修建的水泥房。這些人,也成了另外一批幸運的人,得以直接入戶香山縣民籍非農戶。
    至於其他的,代價就高了。
    原本的話,香山縣這邊官府修建的水泥房,就普通的平房,一房一廳一衛的那種,是五貫錢左右;兩房一廳一衛的那種,是九貫錢左右;而三房兩廳兩衛的,則是十五貫錢左右;
    四合院那種,帶廂房的,兩進的那種,則要到二十貫了。三進那種四合院以上的,香山縣官府壓根就沒修建。
    在可以買房入戶的政策一出來之後,這些房價迅速飆升。哪怕香山縣官府發出告示說後續會修建更多的房子,可依舊止不住外鄉人買房的熱情。
    基本上,所有的房價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內翻了一倍,最後售空,香山縣的建築工程隊不得不開始繼續蓋房子。
    當然了,這其中也免不了有人倒手賣房子。
    比如說,有人想要入戶,先買了一套房子九貫錢,結果後麵的人更想入戶,就出了高價,自然就有人貪圖這個錢,賣給別人了。
    但是,這種買賣有一個前提,必須要去官府登記,交稅之後才認可作為入戶的房子。
    張一凡開始還有點擔心有人存在炒房的傾向,做了兩手準備。
    第一手措施,同一戶人家,如果購買三套以及以上,則稅收翻倍。已經有五套的,不得再次購買,但是可以置換。
    第二手措施,讓工程隊那邊修建更多的房子,繼續投入市場。
    等到洪武十一年春天過去,夏天到來的時候,整個香山縣城,就幾乎像孕婦的肚子,又大了一圈。
    香山縣戶籍登記人口,從上一次登記的七萬多,一下翻了一倍,達到了十五萬上下。這其中,有兩萬多是海盜俘虜轉化過來的。剩下的那些,就是這一次戶籍革新,由外鄉入了香山縣戶籍的。
    至於外來打工的,做買賣的等等,非香山縣戶籍的,也有十五萬左右,並且每天都還有外來人擁入。
    香山縣一縣之地,就已經達到了廣州城的規模。並且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香山縣將會超越廣州城,成為廣東人口最多的地方。
    香山縣的碼頭,更是成了外地人來香山縣的首選。畢竟從廣州坐船過來,順風順水直達,最是方便不過了。
    如此一來,碼頭這邊,很多人覺得駙馬縣令一開始搞這個碼頭太大,純粹是浪費。結果這個時候,已經有些擁擠了,哪怕有過擴建,依舊是擁擠。更因為後來在碼頭附近修建的倉庫和房子,已經沒地方可以擴建。
    縣衙那邊的建築施工隊,不得不在下遊又尋了一處合適的地方,修建第二個香山縣碼頭。但是,老碼頭這邊,依舊是人山人海。
    屬於香山縣衙門的運輸船,不斷地來來回回,南來北往客,來去匆匆。
    這不,又有一艘客船靠岸,隨後,人流便擁下船,看著碼頭上人山人海,各種招攬生意的喊聲,都有些驚呆了。
    “住民宿了,住民宿了,便宜又舒服!”
    “客官,吃飯不?小人知道有一家店,價格便宜不說,還都是地道的香山美食!”
    “招工招工,要求青壯,高價雇傭了!”
    “有讀書郎麽?我家老爺雇一個私塾先生,酬勞從優了!”
    “……”
    人潮人海中,有一對剛下船的年輕夫婦,衣著簡樸,看著麵前的熱鬧場景,都是很激動。
    就聽這個男的說道“娘子,你且放心,雖然我讀書不成,可眼光還是有的,定能在這香山縣出人頭地,帶著你他日衣錦還鄉!”
    “嗯,相公最厲害了!”女的聽了,連忙點頭說道,“香山縣也招女工,聽說能賺很多錢的,我也會努力!”
    兩人正在未來充滿著夢想呢,就見一個夥計打扮的人擠了過來,帶著殷勤的笑容問道“請問兩位來自哪裏,能看下路引麽?隻要是正經人,我可以給您介紹酬勞最好的活幹,男女都有。”
    男的一聽,便問道“聽你口吻,是香山本地人麽?”
    “那是當然。”那人一聽,連忙自豪地回答道,“要不然,我可不敢給你打包票說有酬勞最好的活。我告訴你,我堂哥就在縣衙做事的,我才能來賺這個牙子錢!”
    頓了頓,他又補充一句道“我看公子像是個見過世麵的人,一看就知道有幹勁,將來肯定能有一番作為的!所以我其他人不找,就想著能不能幫到公子!”
    男的一聽,頓時大喜,連忙從懷裏掏出了一張紙說道“承蒙吉言,這是路引,您看看!”
    那人接過之後,立刻展開看了一眼道“哦,鄭寶陸,韶關人氏……”
    “不要擠,不要擠!”忽然,那人罵了一句撞他的人,然後衝鄭寶陸說道“這裏人太多了,說話不方便,走,我們去邊上安靜點的地方,我給你介紹好的活,絕對價格是最高的。”
    鄭寶陸一聽,連忙點頭,帶著希望,握著媳婦的手,離開了碼頭。
    結果,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到了一處偏僻之地後,不但沒有得到他想要的酬勞高的活,反而又鑽出幾個人,把他們夫妻倆圍住了。
    “我勸你們乖乖地把盤纏交出來,要不然,我撕了這路引,你們便成了流民,不但沒法去找活幹,還會被官府抓入大牢!”
    一聽這話,看著不懷好意的幾個人,鄭寶陸便知道上當了。
    他緊緊抓著背在肩膀上的包裹,當即求饒,然而,根本就沒用。
    這幾個人上前,對著他們夫妻倆一頓拳打腳踢,不但搶走了盤纏,還帶走了他的路引。臨走之時,那人還惡狠狠地威脅道“我堂哥可真是縣衙裏麵做事的,你要敢報官的話,就等著吃牢飯吧!”
    韶關離香山縣很遠,這種人是最好下手的。
    沒有了路引,就算報官,也要核實身份,一來一回都不知道要過去多少天,由此產生的費用也是不小的一筆數目。
    更不用說,不知道身份,不知道名字,要想查這種案子也很難。
    因此,地方官府對於外鄉人的案子,一般都是能不管就不管,除非是人命大案,無法回避的那種。
    隻要挑準了人下手,有一個是一個,基本上就沒有失手的。
    看著這些歹人揚長而去,女的哭了“怎麽辦,相公,我們怎麽辦?”
    剛到香山縣便夢想破滅,人生地不熟之下,連回去都沒了路費,對鄭寶陸來說,真得是一個非常大的打擊。
    雖然隻是被搶走了三貫錢,可這已經是家裏盡可能給他湊出來錢了。
    一般人遭遇這種事情,根據自身的認知,報官無用之下最終是淪為打黑工的人。
    可是,鄭寶陸卻不同,當即決定報官。
    “可是……可是那人說他堂哥在縣衙做事的?”
    鄭寶陸聽了,安慰他媳婦說道“這裏的縣令可是當朝駙馬,做了那麽多實事,非是我們那邊當官的可比。而且莪相信不止我們是受害者,肯定還有其他人。除非駙馬不知道,要不然他不會不管這些事情的。”
    那個人之前還真沒說錯,鄭寶陸雖然是第一次出遠門,卻是上過幾天私塾,經常聽私塾先生講過一些故事,懂得一些道理的,有一定的見識。
    不但知道香山縣的機會比較多,而且也知道,駙馬縣令和普通縣令的區別,他選擇了相信駙馬縣令會還他一個公道。
    於是,他便帶著媳婦,打聽著往縣衙而去。
    縣衙裏麵,張一凡正在和媳婦說著話呢,就聽到了前衙傳來了擊鼓的聲音,頓時就一愣。
    朱元璋設了登聞鼓,地方上自然也有一個類似的鼓。
    不過香山縣這邊的這個鼓,還壓根沒有人敲過。這第一次聽到,讓張一凡有點意外。
    如今香山縣衙的事情,他都是讓底下六科典吏處理,然後聘請的幕客給出處理結果的意見,最終他簽字蓋章。
    升堂問案的事情,自從幹翻了原典史馬如海之後,就沒有發生過。
    此時聽到鼓聲,他自然便親自問案了。
    敲鼓之人,自然是鄭寶陸了。他到衙門報案,拿不出路引,無法核實身份的外鄉人,典吏直接打發走人,但是鄭寶陸不服,最終敲響了衙門口放著的鼓,拚著關入大牢的風險,終於驚動了駙馬。
    “都不知道他是何許人,隻憑他空口白牙所說,無法處置啊?”典吏給自己辯解道,“如今衙門忙得很,也派不出人手去韶關核實。萬一他要是誣告,光折騰縣衙了怎麽辦?”
    鄭寶陸自然是辯解,說是真事什麽的。
    張一凡聽完之後,一拍驚堂木,當即喝道“來啊,把他們關入大牢,等衙門空閑一些,派人前往韶關縣核實再說!”
    然後,他就轉身回轉後衙了。
    鄭寶陸喊著句句實話,不管怎麽喊叫,都是沒用,被衙役當場拖著,關去大牢了。
    這個事情,似乎就這麽結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