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 總結對比

字數:6797   加入書籤

A+A-




                      香山縣這邊,收到了朝廷快馬通報,知道了韓國公領著一大堆官員南下考察全民教化之事。
    對此,民間多有議論,但是,張一凡卻是沒操心,愛來不來,來了再說。
    就算是韓國公帶隊又如何,他是駙馬都尉,級別和公侯相同,要怎麽個接待法,還是要看他心情如何的!
    此時的他,正在按照他自己的計劃,按部就班地忙著。
    這不,他召開了縣衙官吏全體會議。
    在他們見禮之後,張一凡便對張三說道“來,你把你的總結拿回去,給其他人都讀一遍。”
    以前張三是不識字的,但是在香山縣的文化氛圍內,他也是發憤圖強,好歹能識得很多字,也能自己寫一些字。
    不過,他的字有點慘不忍睹,讓張一凡都找到了優越感。
    這不,張一凡說完,便把案頭上的那張紙,往前送了送,然後一拍,示意張三自己拿去。
    其他人聽著駙馬爺這話,不知道張三寫了啥總結,一時之間都有點好奇。
    基於張三剛被駙馬爺罰過,他們大概猜測,估計是檢討保證之類的。
    於是,他們一個個都是心情愉悅地豎起耳朵,準備聽笑話。
    這倒不是說張三人緣不好,而是大家都是起於微末,互相之間熟悉,這就是個樂子,回頭有可以調侃的了。
    張三這邊有點苦逼,過去拿了他的那張紙之後,便開始念了起來。
    “樹下(屬下)……回去想了後,覺得外鄉人的好處是,香山縣糞肥變多了,莊家(莊稼)……的收成好多了。還有,我們店裏的生意也好多了,賺得錢更多了……”
    他的這個總結中有好些個別字,被張一凡圈出來寫了正確的。因此,張三每讀到圈字的地方,都不得不停頓了下,要重新認下字。
    其他官吏聽到他的總結,頓時都有點傻眼,怎麽聽著好像是外鄉人的好處,這是什麽意思?
    張三讀了好長一會,才把他的幾百個字艱難地讀完了。
    張一凡發現,他額頭是一頭的汗。
    也是,如今香山縣的天氣還是很熱的。但是,大堂內不是有冰塊放著降溫的麽?
    “駙馬,屬下念完了。”張三順手抹了下汗說道。
    張一凡聽了,便看著堂下這些官吏說道“你們也都討論下吧,我們香山縣的外鄉人越來越多,是好事還是壞事,理由是什麽?”
    本地人和外鄉人之間的矛盾,雖然沒有爆發,卻是有的。並且基於人性之自私,總覺得外鄉人是來搶錢,占香山人的便宜。
    對於這種認識,張一凡覺得,有必要先在官吏層麵達成統一認識,然後再去社會上宣傳。
    當然了,任何會議,都不能自由發揮,那樣開會的結果,很可能就是沒結果。
    因此,張一凡就先讓典史張三讀了他總結出來的外鄉人好處,就等於是給本次會議定下了一個基調,就是外鄉人帶來的好處。
    意思就是說,暢所欲言,可以談外鄉人的好處和壞處,但是,總歸來說,還是要以好處為重,這便是會議的主題。
    這不,這些官吏雖然是普通百姓提拔而來,可畢竟當了一年多,快兩年的基層官吏,看上官眼色已經是不用教,自己都會了的。
    於是,在張一凡的示意下,這些人便開始補充起來了。
    “我們坊都錢老二他們開的客棧,就因為外鄉人來得多,都賺大錢了。如果沒有外鄉人,哪還能娶小妾,連媳婦都娶不起!”
    “可不就是,我們村的王二,雇傭外鄉人幹活,便宜,還能幹,去年賣甘蔗也發大財了!”
    “那個賣鹹魚煲的老趙,以前誰稀罕吃他那玩意。但是外鄉人來了,都要嚐嚐香山本地美食,結果他都開了兩間門麵了,不知道多賺錢!”
    “……”
    說實話,一開始的時候,這些官吏的內心深處,一樣是覺得外鄉人來搶他們本地人的資源,可說著說著,他們忽然發現,身邊好多人都是因為外鄉人來得多了,讓他們有了賺錢的機會。
    他們一下就覺得,似乎外鄉人多起來,好像也不是壞事了!
    當然了,也有一些官吏,還是說外鄉人的不好。
    “這外鄉人多了,原本寬敞的官道都擁擠了。”
    “沒錯,虧了我住得近,可以走路來衙門,要不然,一大早經過美食街那邊,絕對會被堵住,路上的人太多了!”
    “是啊,就連下館子用個餐,隻要好一點的,有名氣一點的,那都要等了。”
    “對了,可不止是下館子了,我去錢莊辦事,以前去了就能辦,可如今排老長隊了。”
    “你們說這些幹嘛,就我們自己手頭的事情,外鄉人多了之後,都忙成啥了?”
    “……”
    張一凡不說話,就聽著他們在說,等他們說著說著,不再說話之後,才開口問道“所以說,對於我們香山縣來說,到底是外來人口多了,香山百姓才過得好呢,還是說,外來人口少了,香山百姓才過得好?”
    把事情一件件羅列出來,答案就顯而易見的了。
    對於這些在縣衙做事的官吏來說,肯定都是有腦子的人,他們的家人會受益於人口的紅利。
    當然,肯定也有一些人,比如沒有一技之長,又沒有開店做生意的,本來就是靠體力活賺錢,結果外地人的擁入,就搶了他們幹活機會,他們的利益就受損了。
    可這些人,根本就沒有話語權,私下能嘮叨,在製定政策層麵,他們壓根就無法發聲。
    此時,在張一凡的問話下,縣衙大堂內,這些官吏異口同聲地回答人多的好!
    張一凡聽了,便嚴肅地說道“這便是人口紅利,什麽意思呢?有人了,才能創造財富,人多了,才能創造更多的財富。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沒有外鄉人,我們香山縣就還是以前那個香山縣,絕對不是如今這樣的香山縣!”
    “他們確實是來香山縣賺錢的,但是,商人們來香山縣,是給香山縣帶來了錢財,把我們香山縣的特產販賣到了其他地方去賣,帶動了香山縣生產特產的活變多,給了更多人有賺錢的機會!”
    “那些青壯來香山縣,是給香山縣帶來了勞力,那麽多的房子修建,山上種經濟作物,地裏種田,都有他們的身影。沒有他們,香山縣如今就不可能有這麽大的規模。他們用他們的勞動,是從香山縣賺到錢了,但是他們的勞動,同樣給香山縣創造了財富!”
    “……”
    張一凡在他們總結之後的基礎上,再根據後世的經驗給他們普及人口紅利的例子,很多都是這些古代人壓根沒有想到的,說得這些官吏一個個都是恍然大悟原來還有這好處!
    也虧了張一凡是在嚴打之後才來做這個總結,要不然,人口的迅速膨脹,帶來的負麵影響也是很大的。
    當然了,真要說得話,不也是有本地人幹壞事,一樣是能說的!
    還有這些官吏反應的一個問題,也確實存在,那就是交通擁擠。
    這個事情,張一凡其實是有點責任的。
    原來的老城區不說,城外的新城區,是張一凡規劃的。
    當時,他其實已經留了寬的馬路,結果,人口的暴增,還是出乎了他的意料,以至於馬路變得擁擠。
    於是,趁著這個會,張一凡提出了衙役中分出一部分交通衙役的概念,在繁忙路段指揮交通。
    總之,人口帶來的問題,該解決的就要解決掉,不能妨礙人口都進一步增加。
    有關外鄉人這個話題,開了大概一個時辰之後,張一凡覺得差不多了,便對他們說道“如今,我們算是達成共識,外鄉人來我們香山縣,那是好處遠大於帶來的不便。因此,你們隨後,向各自負責的坊都宣傳這種觀點。不管是標語,或者開會,都給底下人傳達。都是大明人,都是同胞,不得有歧視,更不允許有欺淩外鄉人的事情發生!”
    說完這個事情之後,他又宣布道“另外,各坊都,或著以村為單位,可以考慮利用坊都或著村的資源,開設作坊、商鋪之類買賣,每年所得,用於坊都、村人口為單位的分紅。有什麽計劃,回頭報上來,本官給你們把關!”
    就目前來說,這是相當於香山縣本地人的社保了。隻要有分紅,哪怕沒本事的人,都不至於挨餓受凍。當然了,前提是有分紅。
    不過張一凡相信,以如今香山縣發展的勢頭,不可能沒有賺錢的生意可以做。
    至於真正的社保,張一凡覺得,以目前的經濟基礎來說,香山縣或許已經具備了條件,但是其他地方肯定沒這個條件,那些衙門都是窮得叮當響,沒錢了還要找理由增發收稅,怎麽可能反而給錢給百姓以保證百姓的生活。
    當張一凡宣布了這個決定之後,大堂內頓時響起一片歡呼聲,不由自主的那種。
    因為張一凡這個駙馬,在民間,包括在場的這些人眼中,那是貨真價實的財神,做什麽賺什麽。
    各坊都上報的賺錢計劃,如果能通過駙馬這一關,那是絕對賺錢,這可是大好事來的,他們也是其中的一份子,家裏又能多一份收入了!
    張一凡聽到嘈雜聲,反而一拍驚堂木,喝道“肅靜!”
    於是,這些官吏一個個臉上都是帶著笑容,趕緊閉嘴。
    張一凡看著他們,嚴肅了臉說道“本官發現,你們中的一些人,對於本職的活,還不夠精通,有些事情,不知道怎麽做才能做到有效率,幹得好……”
    一聽這話,所有人在第一時間,都轉頭看向典史張三。
    張三剛因為這個被駙馬處罰過,不但打了板子,今年的年終獎金也沒有了,這可是好大一筆錢的。
    張一凡在上麵看到他們的目光,自然是知道他們在想什麽,便立刻點名其他人,又說了幾個典型。一時之間,所有人都不敢抬頭了。
    因為按照駙馬的這種說法,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都沒信心說自己做得夠好了。
    張一凡看著他們,便最終說出他的目的道“你們每個人都給本官寫一份總結,如何做好本職工作。另外,本官也會向其他地方衙門求教,而後,將會進行各職業的培訓……”
    職業培訓計劃,他早就想搞了,但是要麽沒時間,要麽時機不成熟。
    如今,他覺得差不多了,便宣布了這個決定。甚至他還劃了一塊地,已經出了設計圖,要修建職業培訓學校,用於香山縣各種職業的培訓。如果將來有可能,就成為正式的職業學校。
    為此,他已經寫信,發給了東莞何家,廣州府知府方克勤甚至還快馬發去了京師,向太子朱標和皇帝朱元璋都求助。
    另外,他還準備貼出告示,在職業學校建好之後,以懸賞吸引人去講學。
    這種方式,對於香山縣來說,其實已經不是新鮮事了。之前的時候,就懸賞過農、漁兩方麵。
    會議一結束,香山縣便又開始了新一輪轟轟烈烈的基建,主要是職業學校以及相關配套的基建。
    就在這檔口,韓國公李善長帶著一大堆官員終於到了廣東。但是,同樣好巧不巧的是,當他們到了廣州府之後,遭遇到了幾年來最大的一次颶風。
    這些人,住在廣州府驛站內,狂風呼嘯,暴雨雷鳴,一如天崩地裂一般,一個個都是第一次見識到了大自然的威力。
    李善長住在最好的房子內,都有一處地方漏雨,驛卒給他搞好下來時,比落湯雞還落湯雞,人都差點被吹得摔下來的那種,這還是用繩子綁著的。
    麵對這一切,李善長很是坦然,甚至麵露微笑,這讓其他人看了,不由得都是非常敬佩韓國公不虧是開國第一功臣,麵對這麽厲害的風災,都是麵不改色,胸有成竹,厲害了!
    可他們卻不知道,其實李善長心中想著的是香山縣,他是在幸災樂禍,這麽大的風災,剛好給他碰上了,正好瞧一瞧,看一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