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宮內秘聞,失蹤的千裏餓殍圖!

字數:6160   加入書籤

A+A-


    秦飛回到瓷器修複室。
    記者馬娟和故宮的老教授錢文武都守在這邊。
    園長馮新陽也趕了過來。
    葵瓣洗已經被修複完畢,釉漿已經完全的凝固。
    錢文武拿起葵瓣洗仔細的檢查,試圖找到之前有瑕疵的幾個地方。看書喇
    但是,秦飛仿佛有什麽魔法一般,經過他的修複,瓷器上的瑕疵全部消失不見。
    這件精美的瓷器,從新煥發出生機。
    “真厲害,絲毫看不出以前剝落的痕跡。”錢文武讚歎道。
    馬娟也仔細的查看嗎,確實如錢文武所說,經過秦飛修複完成後,釉漿和原來的瓷器已經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要不是之前看過文物剝落時的樣子,甚至不知道這件文物已經被人修複過了。
    接著,攝影師多角度拍下葵瓣洗修複後的樣子。
    這期文物修複專題的素材非常完美。
    還有兩件瓷器,涉及到的問題也都大同小異。
    秦飛又花費了兩天功夫,就把這兩件瓷器都修複完成。
    馮院長對他十分感謝,還提供了一筆維修費用。
    不過幾萬塊錢的事情,秦飛笑著拒絕了。
    他隻有一個要求,就是能參觀儲存在故宮博物院的國寶級山水畫:《千裏江山圖》
    《千裏江山圖》被稱為華夏千古以來青綠山水的最高畫作。
    其涉及到的筆法和技法,皆是繪畫領域的最高。
    這麽多年以來,隻公開展覽過兩次。
    每次展覽,故宮外麵都會排起長隊。人們隻為一睹這幅山水畫的真容。
    馮新陽滿口答應下來,然後在故宮教授的陪同下,秦飛又近距離看到了那幅畫作。
    那是王希孟的代表作品。
    也是宋朝畫技的巔峰。
    千年的滄桑透過畫作朝著秦飛迎麵撲來。
    “這幅作品,確實是千古佳作啊!”馮院長在他的旁邊,感慨道。
    秦飛點點頭,“是啊,隻可惜王希孟沒有留下更多作品,除了《千裏江山圖》和《千裏餓殍圖》,就隻剩下踏花歸去馬蹄香的故事了。”
    聽到秦飛的話,馮新陽頗感意外,問道:
    “《千裏餓殍圖》不是被宋徽宗燒掉了嗎?也因為這件事王希孟被賜死了。”
    秦飛搖搖頭,“沒有燒掉,宋徽宗讓人燒掉那幅畫,但是燒畫的那個太監留了個心眼,用狸貓換太子把那幅畫換出去了。”
    “不過,後來東窗事發,替他轉移畫作的人被發現,那太監因此落了個五馬分屍的局麵,至於畫作藏在哪了,卻再也沒有人知道。”
    秦飛想起宋朝宮廷中的傳聞,還有些唏噓。
    王希孟是罕見的繪畫天才,由於其畫作天賦極佳,很早就進入宋朝的書畫院學習,後麵宋徽宗愛才心切,更是親自教導王希孟畫作。
    王希孟為了報答宋徽宗,去外麵遊山玩水半年時間,回來後就畫出了千古佳作《千裏江山圖》。
    這幅畫作震驚了整個汴京城,宋徽宗更是極為高興。
    隻可惜後麵王希孟作死,又畫了一幅《千裏餓殍圖》,反映的是百姓凍死、餓死在路邊的淒慘場景。
    王希孟是想借此表達“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悲涼,但是在宋徽宗眼裏這就是大逆不道,是在罵他統治下民不聊生。
    於是,《千裏餓殍圖》被燒,王希孟被宋徽宗賜死。
    隻能說伴君如伴虎,下屬的生死全在帝王的一念之間。
    這事在宮裏鬧得很大,據說宋徽宗勃然大怒,連書畫院的老人們都不敢替王希孟求情。
    秦飛當時剛剛進入將作監,對這些故事知道的一清二楚。
    這件事是宮廷內的事,並無史料記載。
    但《千裏餓殍圖》被太監轉移出去並且消失,這事秦飛卻記得一清二楚。
    那個時候為了找到這幅畫,宮裏沒少下功夫,甚至很多藏家被抄了家。
    但這些藏家,把千古佳作看的比自己的命還重要,所以,他們就算是死,也不可能說出畫到底在哪。
    秦飛猜測,這幅畫應該是被一個收藏家用特殊的方法保存起來了。
    這種被藏起來的藏品,根本不可能找到。
    不過時間已經過去這麽久,再也沒有人能看到《千裏餓殍圖》的真跡。
    就算是流傳到現世,也沒人知道在哪。
    馮新陽聽到秦飛的話後,頗感興趣的說道:
    “秦大師,我也熟讀古籍,對文物的曆史來曆研究很多,但我從來沒有聽過《千裏餓殍圖》被流傳下來的消息。”
    “你剛說的被太監狸貓換太子的事情,是從哪本書裏看來的?”
    聽到馮新陽的話,秦飛微微一笑,道:
    “隻是隨口一說,我是希望這幅畫作能流傳下來。”
    馮新陽點了點頭,“是啊,宋朝的文化確實璀璨,尤其是博物院裏,保留著很多唐宋時期的文化瑰寶。”
    “那些文人工匠的手藝和能力,都十分驚人。”
    秦飛仔細看著《千裏江山圖》,這個時候,他又想到什麽,問道:
    “故宮裏有宋朝流傳下來的汝窯瓷嗎?我能再看看嗎?”
    馮新陽點頭,“當然沒問題,工作人員定期會維護文物,也要拿出來檢查的。”
    接著,兩人又去了另外一座文物儲藏室。
    《千裏江山圖》被故宮的工作人員收了起來,下次再能被人看到,也不知道是什麽時候了。
    儲藏室內,負責瓷器運營維護的老教授小心翼翼的取出幾件瓷器。
    這都是宋朝時期流傳下來,並且沒有被放在展覽館裏的絕代佳作。
    秦飛一眼就從瓷器中看到了一件天青色汝窯四方筆洗。
    這件筆洗顏色雖為天青,但是可以看到筆洗的側麵繪製著龍形的圖案,那是帝王的象征。
    隻有帝王的禦用筆洗,才有這等規格和創作。
    這件四方筆洗,是他曾經創作出來的。
    秦飛忽然爽快的笑了,他隻是覺得一切都很神奇。
    馮新陽看到他在看四方筆洗,解釋道:“這件筆洗可是上等的寶貝,是北宋汝窯,皇家禦用的筆洗。”
    “仔細看筆洗的側麵,有龍形圖案,簡潔大氣,絕對是宮廷內最好的瓷器師傅燒製出來的。”
    “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是宋徽宗所用文房四寶。”
    “這東西,價值不可估量。”
    馮新陽看到這樣的寶貝,既覺得感慨,也覺得責任重大。
    故宮裏收藏著很多華夏最好的文物,這些文物是曆史的見證,也是華夏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的象征。
    聞言,秦飛沒有多說什麽。
    他隻是伸出手輕輕摸了摸四方筆洗的邊緣。
    這件汝窯筆洗光滑細膩,摸上去有濕潤的感覺,但實際上卻並沒有水。
    即便過去千年,這件筆洗依然保存完好。
    “好寶貝。”他點點頭,誇了這件筆洗一句。
    因為這件筆洗,秦飛對手工藝品的意義認識的更加清晰。
    絕美的佳作是曆史的見證,蘊含著那個時代文化的特征。
    當這件作品呈現出來,我們可以自信的告訴別人:這是九百多年前華夏匠人燒製的瓷器,這是我們傳承下來的文化。
    秦飛收回手,心滿意足。
    他對自己的創作更多了幾分信心。
    被後人銘記的感覺相當不錯。
    “馮院長,這件筆洗是哪位匠人的手藝?”秦飛明知故問,想聽聽馮新陽的說法。
    馮新陽思索了一下,搖搖頭,道:“並不知道具體出自誰的手裏,由於是皇家禦用的文房寶器,底部也沒有任何落款。”
    “但應該是將作監內的瓷器工匠燒出來的,也一定是那個時代最好的瓷器工匠。”
    秦飛不再多言。
    而後,參觀結束,秦飛便和馮新陽告別,離開了故宮。
    這座宮殿依然充滿厚重,紅色的院牆塵封了數不清的曆史。
    過去的已經過去,但過去的寶貝還保留到現在,並且更加的精貴。
    秦飛看完故宮的藏品後,也體會到了這些文物的樂趣。
    “做手藝的時候,也得買幾件好物件。”
    秦飛心裏暗道。
    傳統行業的手藝人,興趣愛好都受傳統文化影響很大,幾乎沒有不愛收藏的。
    能稱得上藏品的東西,都是好東西。
    當然,這個也看興趣愛好。
    有的藏家喜歡盤東西,萬物皆可盤。癮小的就拿兩個核桃盤來盤去,癮再大一點就在家盤一串大珠子。
    癮更大的人用手盤不過癮,會買一根文竹放在臉上和脖子上蹭來蹭去,用臉盤竹子。
    秦飛對這些不感興趣。
    收藏行業最貴的還要屬書畫,各種名家的真跡最值錢。
    比如萬達老總王建玲,收藏很多古玩字畫,當真是愛畫如命。
    秦飛回到家,短暫休息一日。
    翌日,恰逢周五。
    周五晚上,正是潘家園鬼市開市的時間。
    於是,夜幕降臨之後,秦飛便獨自一人,再一次來到了潘家園之中。
    這一次,他並非要買物料,而是來這邊挑一挑,有沒有好一點的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