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難道秦為來了?

字數:6699   加入書籤

A+A-


    李元昊已經激動了。
    這是他登基之後的第一戰!
    作為開國的帝王,他現在麵臨著諸多挑戰,而最大的挑戰就來自於內部……
    人心伴隨的永遠隻有利益。
    那些權貴們各自抱團,對他的上台非議頗多。
    憑什麽你黨項部能入主西夏,我們卻隻能當做陪襯?
    當初李繼遷宋廷吞並而選擇了出走創業。
    如今西夏日益強大,各部族之所以願意聽命與黨項部,無非就是利益足夠。
    可現在不同了。
    李元昊登基稱帝,西夏的利益一大半都歸了黨項部,其他部族也隻能仰人鼻息的活著,這顯然不是他們願意看到的。
    所以當李元昊決定立國之前,就許下了諸多好處。
    例如攻占大宋西北……那麽大塊肥地,一旦拿下對大家都有好處。再比如:立國之後允許各部族通商交易,等等……
    這才是他們願意跟隨李元昊的根本原因。
    隻是興慶府最近的氣氛不大好,所以李元昊感到了些不對勁,於是就以大宋不開榷場為由,率領軍隊出擊。
    這是他登基後第一次出征外邦,他希望能取得成績,所以他冒險抵近城下,在仔細觀察著宋軍的反應。
    “要準備好,咱們沒有第二次機會。”
    “陛下!”
    他剛想讓人準備試探攻城,城頭的一波弩箭就下來了。兩個侍衛飛撲過來,擋在了他的身前,旋即就被弩箭釘死。
    先前弓弩發射了一輪,但後麵一直沒動靜,怎麽弄都沒動靜。
    西夏人不知道這是為了什麽,但能減少威脅自然是好事,於是他們就肆無忌憚的開始了奔射。
    可現在宋人的弓弩發威了!
    無數弩箭在周圍肆虐,將西夏軍射成了刺蝟。
    剛才還在得意洋洋奔射的西夏騎兵們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慌亂之中甚至出現了踩踏的現象。
    “撤離這裏!”
    “撤!”
    將領們顯示出了較高的素養,瞬間就帶著麾下後撤,李元昊也在後撤,他伏在馬背上,戰爭並有讓他懼怕,反而他很興奮。
    許多人喜歡這種冒險的感覺,他們甚至會為了追求這種感覺而去冒險,後世那些無保護攀岩的就是如此。
    脫離了弩箭的射程之後,有人問道:“東城那邊為何沒動靜?”
    西邊佯攻,東邊偷襲,這是事先定下的計劃。
    如今西邊成功吸引住了宋軍的主力,可東邊為啥沒動靜?
    李元昊的麵色陰冷,看著秦州城下的那一片屍骸,說道:“斥候,快去問問。”
    一隊遊騎衝了出去,繞著城牆往左邊去了,稍後他們帶來了一個將領。
    “陛下,東城失手了,偷襲沒有成功……”看書溂
    “為何?”
    李元昊問的很是輕柔,可那將領卻顫抖了起來。
    “我軍在距離秦州東城五十裏處時,一個宋人的官員發現了我們……他們發現後便派人奔襲回去預警,然後……”
    “竟然不是宋人的斥候?一個官員……一個官員就把朕的謀劃給撞破了?”
    李元昊覺得這是在侮辱自己的智商。
    他想殺人。
    將領縮了縮脖子,小聲道:“陛下,那宋人的官員不僅跑得快,還狡猾……他們傷了我們不少勇士。”
    不是我軍太無能,而是敵軍太狡猾啊!
    “本來那官員已經被拿住了,我們還準備以次為要挾宋人投降,可不知怎地,他竟然殺人逃脫……”
    李元昊還顯得有些青澀的臉上浮現了些不敢相信:“宋人的文官……你說宋人的文官被拿住之後還殺了咱們的人,輕輕鬆鬆的跑進了秦州城?”
    宋人的文官誰有那麽強大?
    瞎扯!
    當年的寇準也說自己是名將,可誰見他上陣廝殺了?都是在後麵運籌帷幄而已,可你竟然告訴我他們很厲害?
    將領低頭道:“是。”
    李元昊深吸一口氣,壓住了心中的殺機,問道:“那人是誰?”
    將領搖頭。
    有人說道:“陛下,據末將所知,在宋人的之中的文官……這些年敢衝陣殺敵的文官也就秦為一個。”
    李元昊的眼中多了冷色,想起了府州那邊的京觀。
    那次他躊躇滿誌的出征,決心要借宋人立威,好鞏固自己的太子之位,可誰知天不遂人願……一個秦為便讓他飲恨敗北!
    從那以後,府洲的邊軍就沸騰了。
    他們再也不忌憚西北勇士的威武,那個折繼閔甚至屢次派軍越過宋、夏邊境,這幾年西夏邊境上的百姓們過得苦啊!
    以前他們一到冬天就會越過邊境來勒索大宋,而且屢試不爽。
    宋人擔心西夏倒戈遼國,故而每次都會睜隻眼閉隻眼,邊境上的百姓們也因此過了幾個肥年。
    可自從秦為來過一次後,一切都變了!
    宋人不再忌憚西夏。
    這也是李元昊此番決意出征大宋的原因。
    他要立威!
    更要讓大宋知道,西夏不是好惹的!
    甚至他還想攻占大宋的土地,搶奪大宋的財富,讓大宋對西夏俯首稱臣。
    而且曆史上的李元昊真的做到了。
    “派人去問問,若是秦為,朕要會會他。”
    斥候領命去了。
    李元昊語重心長的道:“一個秦為而已,他再厲害又有何用?兩國相爭靠的是什麽?靠的是萬千將士的奮勇拚殺,一個提不動刀的文官而已……朕就能斬殺了他。”
    這是提升士氣的話。
    眾人也配合著露出了興奮之色,可有人卻傻傻的說道:“陛下,那秦為帶著個北伐軍,聽說遼人都在他的手中吃過虧。”
    皇帝說話,臣子隻有吹捧的份。
    就算是覺得不對,也最好私下再去勸諫。
    可剛剛立國的西夏,顯然還沒來得及給官員們教授官場之上的等級文化製度,官場文化還比較粗糙。
    加之李元昊在秦為手中受過挫,導致他威望不足,於是一個傻乎乎的將領就自以為聰明的提醒了他。
    可這個提醒更像是打臉。
    西夏再牛筆也不敢說能打贏遼人,所以目前的三國順序是:遼人收拾西夏,大宋收拾西夏……也許是西夏收拾大宋。
    但秦為來了,所以西夏想收拾大宋的想法折戟沉沙了。
    在有人在提醒李元昊:陛下,那個秦為不是好對付的啊!
    李元昊剛說自己單挑能幹掉秦為,馬上就被人給打臉了。
    咳咳!
    氣氛很尷尬。
    這時前方的西夏人也到了城下,他大聲喊道:“先前在東城逃脫的文官,可是宋人秦為嗎?”
    恩?
    蘇洵正在跟方知平請教敵情,聽到這話就整了一下衣冠,然後喊道:“某……大宋鳳翔府判官,蘇洵!秦為乃是某的老師……”
    “蘇洵?”
    來人飛速回去稟告,李元昊一怔,身邊有大臣就說道:“臣聽聞此人是大宋近兩年來新出的天才,十七歲就考中了製式三等,被秦為收入門下弟子。”
    “天才?”
    李元昊歎道:“宋人的天才何其多也,何其多也!一個秦為就不好對付,如今連他的徒弟都如此能耐……”
    “叫他們撤回來。”
    既然突襲失敗,那麽再逗留下去也無意義。
    關鍵是糧草!
    李元昊的眼中多了陰霾。
    西夏地貌貧瘠,出產不多,出兵一次必須要有收獲,否則那些權貴就會抱怨……這就是他接手的西夏!
    城東的敵軍繞回來了,迅速和李元昊的主力匯合,然後離去。
    “就這麽走了?”
    一個軍士喃喃的道:“幾萬人馬浩蕩而來,竟然就這麽走了?這叫做什麽?虎頭蛇尾……”
    “不過先前的確很危險,若非是撞破了敵軍的突襲,以那幾百人的兵力,如何能守住城西?”
    “那是誰……蘇判官發現的。”
    “而且他還殺了一個敵軍。”
    “可他是個文官啊!”
    “沒錯!自大宋開過至今,有幾個文官殺敵的?而且他還撞破了敵軍的偷襲,這本事,比咱們都厲害。”
    “開城門,斥候出去盯著。”
    後續的事用不著方知平來幹涉。
    他鬆了口氣走到了中間,大聲的說:“今日李元昊傾巢而來,他就想一戰下秦州,隨後席卷鳳翔府……”
    這個戰略意圖瞞不過方知平,所以他也有些後怕。
    “可他失敗了。秦州依舊在,這是誰的功勞?”
    他走到了蘇洵的身前,拍著他的肩膀道:“他叫蘇洵,當年他的父親帶著他去見老夫,老夫試了他的文采,不凡!製式當時老夫以為此子日後會成為學問大家,可今日他卻讓老夫失望了……”
    蘇洵有些緊張,他是真的緊張。
    不同於秦為的那種恩攜之情,方知平對蘇家有情誼,於蘇家父子亦有恩,所以他很是恭謹的對待方知平,在意他的每一句話。
    可現在方知平竟然說他失望了?
    蘇洵很難過,他低著頭,沒看到方知平嘴角的笑意。
    “老夫一直在收集他的消息,從製科開始,每當有他的好消息傳來,老夫就會喝個酩酊大醉。可今日老夫卻失望了……因為他竟然冒險殺敵……”
    蘇洵愕然抬頭。
    方知平笑道:“老夫當時在城頭那個緊張啊!恨不能衝下去抽他兩耳光……可這小子竟然反手就殺了人,他當時還罵了老夫來著……”
    蘇洵馬上就跪下了。他心高氣傲,一般人自然當不得他的跪禮,可方知平當得。
    方知平笑著扶起他,說道:“今日蘇洵有勇有謀,殺敵一人有功;讓秦州避過了一次危機,這是大功,來人,筆墨紙硯。”
    當下有人去要了筆墨紙硯來,方知平竟然就在城頭書寫捷報。
    他一書而就,當即封了捷報,說道:“快馬報給汴梁。”
    這是趁熱打鐵,要為蘇洵造勢,他唯有躬身行禮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