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處理奏章
字數:3367 加入書籤
長孫無忌本來想來一招以退為進,讓李世民念在他妹妹的死這個情分懲治一下李恪,沒想到李世民聽後點頭:“如此,那輔機也好好休息幾日。”
長孫無忌心中是懵逼的,但是麵上卻是悲傷的,兩人哭了一會,長孫無忌就回府了。
回去之後長孫衝跑過來:“爹,您不是應該在太極宮處理政務麽?怎麽提前回來了?”
長孫無忌臉上不悅道:“皇上說讓我休息幾日免得傷心過度。”
長孫衝一開始聽著還覺得有道理,但是過了一會發現有點不對味了:“爹,您沒有鬥過那李恪?”
長孫無忌瞪了兒子一眼:“我隻是沒有想到這奸猾的小子有這份心機罷了,這一次我不會再給他機會。”
長孫衝想說你都被人家趕出朝堂了還在那說這些,但是看到他爹冷著臉長孫衝也不敢接話。
長孫無忌眯著眼想了一會,然後哼了一聲:“也許不用我出手,明天草堂就有一場好戲看了。”
長孫無忌看了長孫衝一眼:“皇上傷心過度,茶飯不思,麗質為什麽不進宮陪陪皇上?”
長孫衝啊了一聲:“哦,我這就讓她進宮去勸勸。”
長孫無忌這邊正在生悶氣呢,李恪那邊也在為朝堂的事情糾結,今天朝堂討論的事情到底要不要安排人執行下去呢?
就像修路,李恪明明看到很多大臣心動了,但是最後沒有一個人站出來攬下這個差事的,總不能李恪自己親自去辦吧?
不是說程咬金沒腦子,傻愣傻愣的麽啥都敢說,誰都敢得罪麽?
今天在朝堂上一個屁都沒有敢放?還是這些事他真的不關心?
還有就是長孫無忌,不是說這家夥腦子夠數麽,在唐初那可是頂級謀士,哪怕放到三國那也是能進前三的主,好歹是淩煙閣第一功臣。
可是今天這位的做事風格跟智慧好像搭不上邊吧?這頂級謀士要是就這個水平,那我上我也行了!
中書省那邊整理奏章的速度很快,第一份奏章就是吐穀渾的事情,大唐擊敗吐穀渾之後,並沒有改土歸流,而是重新冊立了可汗管理。
不過在這位吐穀渾甘豆可汗被冊封之後一直在大唐當人質沒有送回去,等大唐軍隊回來之後,那些打散的部落牧民都被其他勢力給收編了。
這樣一來這個甘豆可汗就成了真正的幹豆了,一點油水也沒有了,也沒啥用處了。不得已李世民知道把甘豆可汗放了回去讓他管理吐穀渾的事情。
沒有想到這貨回去之後管人沒管好,反而把自己的小命給管沒有了,竟然被下麵的部落首領殺了。
下麵的人畏懼大唐的威嚴沒有敢自立,選了他兒子燕王諾曷缽當可汗。諾曷缽還是一個小屁孩,再說他爹都管不好別說他了,說白了就是個傀儡。
大臣一個個都想著爭權,吐穀渾那邊因此大亂。
這個事情報上來算是要事,自古軍事都是第一位的。
李恪皺眉,他記得李世民不是委托李靖管理天下兵馬麽,這個奏章不應該送給李靖麽?怎麽跑到他這來了。
李恪直接問太監:“這軍事不是應該送到李靖那邊處理麽?怎麽讓我來管?”
太監躬身:“代國公說他隻是替陛下看守軍隊,而不是替陛下處理軍事,出征作戰事宜還是要朝堂商議陛下聖旨方才能做主,這件事最好交給朝議。”
李恪點頭:“那就明日朝議再說吧。”
第二重要的就是南陽明年可能有蝗災的事情,大旱之後易產生蝗災,尤其是李世民時期,大唐境內更是經常產生蝗災,甚至有貞觀初年長安大型蝗災李世民吃蝗蟲以表自己的決心。
這也是後來很多曆史小說都愛寫的油炸蝗蟲非常美味的劇情,李恪顯然穿越的晚了這個劇情開不了。
沒一本這樣的小說下麵都有爭論,有人說蝗蟲可以吃,有人說蝗蟲有毒,有人還說自己小時候就吃過沒事,有人說誰誰誰的論文就說蝗蟲有毒。
李恪還真的問過度娘這個問題,蝗蟲要是小範圍的發生的時候沒有毒。
但是一旦聚集到一定數量之後就會在體內產生一種氰毒素吃著就是有毒的,真的很神奇。
不過李恪確想那麽多小說裏麵講到的一個孵蛋的辦法非常不錯,就算不能滅蝗也能增加雞鴨鵝的數量讓百姓有更多機會吃到肉。
李恪把孵蛋的辦法寫在紙上,按照科學來說,所謂的人工孵蛋,不過是讓溫度濕度達到一個恒定的標準,雞鴨鵝蛋自己就會孵化。
所以無論是用火炕還是水煮都是一個原理,這裏麵最重要的就是怎麽測量這個溫度。
對於李恪來說這個也簡單,大家都知道,冰水的溫度是零度,沸水的溫度是一百度,普通溫度計就是利用液體在溫度變化時的熱脹冷縮來製造的。
用一根長玻璃管,下麵一個圓球,裏麵裝上水加點色素就行。
在冰水裏計一個溫度,在沸水在標一個溫度,然後把中間的分成一百等份,一個簡單的溫度計就做好了。
就算沒有溫度計用一些土辦法也不是不能解決,憑借經驗也可以。
李恪那邊的琉璃工坊還在研究階段,生產空心玻璃柱也不是做不到,正好打開第一個銷路。
寫好之後剛想安排人去辦才想起這是皇宮這裏都不是他的人。
繼續看下一個,錢塘上奏加固海塘的,每年他們那邊都被潮水襲擊,有時候還有大風從海上來,一旦遇到牆倒屋塌百姓苦不堪言,然後海塘也被衝毀,百姓農田被淹的。
李恪圈了一個準,這玩意年年都要修,各種工程要占據大唐財政收入的十分之一,還不包括徭役的成本,像地方上報這個事情一般都是想要用徭役的一個報備程序。
朝堂考慮的是控製一個地方的民力不被濫用,不至於讓百姓生活不下去被逼反了。
所以隻要不是連續年年修都會同意,要是一個地方需要連續修,那就需要附近的百姓輪番應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