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吐穀渾之事
字數:3371 加入書籤
李恪沒有想到自己到另一個世界還是擺脫不了加班的命運,更沒有想到當皇帝不是天天泡妹子下江南,而是處理不完的破事。
而且一部分奏章裏麵直接就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縣裏不和相互參,州府官員不和相互舉報等等一大堆,要麽就是要錢的,要糧食的。
這些事偏偏還不能不處理,因為一旦一個地方的官員不和,那這個地方的治理就別想好了。
都去吵架去了誰還有功夫管百姓的死活。
中書省的處理意見一般都是按照官員前麵考評的評價然後禦史對這些官員的評價調離一個留一個,或者是有切實證據的交給有司處理。
李恪要分辨的就是這些證據證言的真假,還有中書省處理的是不是公平,畢竟大唐是一個人情社會,誰知道哪個官員花錢了找關係了,不說每個都公平,至少也保證大概公平。
李世民因為天天處理比較有經驗,而且很多官員他都有印象,對於他們的為政得失經過長時間的相處心裏也有譜,一看奏章大概就知道誰對誰錯。
李恪就不行了,下麵一大幫太監幫他查著資料,最後才磕磕巴巴的把事情處理完,一看時間都半夜了。
李恪幹脆就在這屋裏湊合一夜算了,明天!明天到下午六點準點下班,後麵的事情不管了,李恪懷疑是長孫無忌故意坑他,哪有那麽多事情要幹。
李世民還有空陪長孫皇後玩還有時間找自己看稀罕玩意呢,咋到自己這就要從早忙到晚。
第二天一早,李恪上朝第一件事就是討論吐穀渾的戰事。
沒有了長孫無忌閻立本也蔫了,也可能軍事的事情他確實不擅長。
滿朝文武聽到這個就數程咬金叫的最歡:“殿下,這群蠻夷我看是揍的輕了,這次你讓俺老程去,哪個孫子敢不服殺他個血流成河,殺的多了這幫人自然就老實了。”
今天李靖也難得上朝:“高原戰事費時費力,而且軍隊難以長久駐紮,況且南麵吐蕃虎視眈眈過分消弱吐穀渾隻會讓吐蕃有機可乘。”
程咬金看了李靖一眼:“那怎麽辦,這群人都搞成這樣了,不打留著過年啊?”
李恪再看向李孝恭,作為大唐宗室第一武將,他的話還是要聽一聽的:“族叔以為當如何?”
李孝恭咧咧嘴:“咱們有啥想法不服氣打就是了,打到服氣就行了,咱們一群大老粗還能跑過去給他們講論語說孔孟不成。”
房玄齡這個時候開口了:“河間王這話有失偏頗,如果大家能坐在一起論到孔孟,那吐穀渾還會有這麽多亂臣賊子?”
說道這裏房玄齡發現自己有點失言了,亂臣賊子,要是站在隋朝的角度,這滿朝文武不都是的麽。
房玄齡重新岔開話題:“正如代國公所言,打吐穀渾容易,但如何防止吐蕃趁機做大才是難點。
高原地區養氣稀薄,平原地區的人很難適應,若是吐蕃來犯我等隻能被動反擊,久守必失時非良策。
陛下前一陣子說過,欲用吐穀渾製衡吐蕃,然後調突厥兵馬以製衡吐穀渾,隻是此事難以一次辦好。
況且這一次吐穀渾也不過是內部動亂,猶如家人內鬥,但是大唐強兵壓境亂殺止戰,等於是外敵入侵反而會激起他們上下齊心的情緒,這對大唐未必是好事。”
魏征接著說道:“我覺得房相說的有理,若想解決此事,必須找一個長治久安之策,否則每亂朝廷就派人前往,那大唐軍隊啥都不用幹,天天給他們平亂算了。
我覺得應該加強吐穀渾可汗權力,剿滅幾個鬧事的部落,把部族補充給可汗王帳,強幹弱枝,才能讓下麵的人不生出異心。”
程咬金哼哼道:“下麵的人沒有異心,你就不怕等吐穀渾可汗長大了有異心,隻有在敵人在旁虎視眈眈的時候他才會心向唐朝,若是敵人不足以對他造成威脅,那他就又會成為大唐的威脅。”
這個時候一直沒有說話的段誌玄突然開口:“吐穀渾有吐蕃在一邊窺視,怎麽敢對大唐不敬。”
程咬金回道:“他一直有吐蕃在邊上,現在不就敢對大唐不敬,別忘了他是因為啥被打的。”
去年的時候段誌玄被任命為西海道行軍總管,率領邊軍與契苾、黨項等部落兵馬征討吐穀渾。
段誌玄擊破吐穀渾,率軍追擊八百餘裏,到距離青海湖三十餘裏時,吐穀渾驅趕著牧馬逃走。
李世民詔令讓段誌玄追擊到青海奪取吐穀渾的牧馬,段誌玄停留不前,被李世民罷免其官職,不久又官複原職。
最近在朝堂上很少說話了,今天開始蠢蠢欲動看來是想搶這個功勞了。
這時候許國公高士廉開口:“你們都不要吵了,看蜀王殿下一副胸有成竹之意,想必已經有了萬全的辦法,我們不如聽聽蜀王的意見再說。”
這家夥一看就沒有安好心,捧著自己說話,要是自己說不出來什麽,那估計就要丟臉了。
高士廉是誰,那是長孫無忌的舅舅,當年長孫無忌兄妹死了爹,被族兄斥還舅舅家,他們的舅舅就是高士廉,高士廉厚待長孫無忌兄妹,還把長孫無忌的妹妹嫁給了當時的李世民,也就是長孫皇後。
所以要說這位這話說的沒有一點私人感情在裏麵鬼都不信。
李恪看著朝堂一下子安靜沉吟一聲說道:“今年上半年吐穀渾戰事開始的時候我就跟父皇建議,高原地區氧氣稀薄,中原軍隊難以適應,必須經過長期鍛煉。
到時候為了防備吐蕃,大唐應該在吐穀渾地區長期駐紮一支軍隊,而且突厥人所住地方也是高原,而且自幼生活在馬背上茹毛飲血體格強健,可以選一批突厥壯士加入唐軍也留在吐穀渾,既能防備吐穀渾複起,又能防止吐蕃偷襲。
不知道這個事情為何最後沒有被采納?”
李靖躬身:“陛下曾跟我聊過這事,但是我當時覺得吐穀渾經過這一戰已經猶如驚弓之鳥,而且其國人甚為恭敬,殺伏允為以獻。其長子大寧王慕容順殺死天柱王,率眾降唐。已經不足威脅。
而且吐穀渾之戰在貞觀八年以來遷延日久,士兵疲敝,國庫空虛,所以建言收兵靜觀。
此臣之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