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再議遼東戰事

字數:5273   加入書籤

A+A-


    崇禎14年4月上旬末
    與都察院官員吵過一架,並提出辭呈後,崇禎並未同意或者不同意;
    現在周鉉隻能呆在乾清宮裏,他的辭呈還沒有得到通過。
    內閣首輔提出了錦州圍困的事情,於是,洪承疇拱手道:“啟奏皇上,如今距離祖大壽總兵送出來的求援消息有快一個月時間,接下來該如何處理,請皇上聖裁。”
    依照崇禎的心思,他很希望洪承疇率領精兵強將,與建虜真刀真槍地幹一場;
    原因有兩個:其一,錦州是大明的領土,還有2萬餘人的官軍,絕對不能主動放棄;
    其二、崇禎年間,大明官軍從未以10萬以上大規模與建虜正麵對敵過;
    在崇禎看來,洪承疇是大明最厲害的統帥,因為他多次圍剿流寇成功;
    現在,如果兵馬多,又在大明領土錦州附近作戰,應該有實力與建虜大戰一場;
    但3月中旬兵部陳新甲提到的建虜分兵策略又把他嚇一大跳;
    這次,他希望聽聽各方麵的意見再做決定。
    於是,崇禎皇帝開口道:“諸位愛卿,馳援遼東錦州的事情該如何處理?”
    眾官員你看著我,我看著你。
    這時候,兵部左侍郎站出來道:“啟奏皇上,臣以為周國舅對戰事看法很有見解。
    一月下旬時,他就預測過開封、襄陽的情況,結果都是準確的;
    所以,請周國舅分析一下錦州的情況,再做決定應該更好。”
    聽完兵部左侍郎的建議,崇禎皇帝和所有官員都看向了周鉉;
    周鉉隻好拱手道:“啟奏皇上,臣隻希望為皇上分憂,為大明做點實實在在的事情,但臣不希望做分析、做事情動輒被人彈劾!”
    很顯然,周鉉的矛頭再次對準了都察院這些官員;
    這個時候,都察院官員不願意再起波瀾,故敢怒不敢言。
    崇禎皇帝說道:“周愛卿,你隻管分析,其它事情朕為你做主。”
    周鉉這才發泄了心中一絲怒氣,他說道:“臣以為,建虜圍困錦州有陰謀,他們明顯是在釣魚,原因有三:
    其一、建虜如果想打下錦州,根本無需挖壕溝,隻要用火炮,聚集10萬軍力,付出幾千人的代價,用疲勞戰術,1個月就完全可以拿下錦州;
    此時,我大明精銳軍隊還分散在寧遠、山海關、薊州鎮、宣府鎮等,根本來不及救援;
    其二、祖大壽總兵有做內奸的嫌疑;
    其三、如果我大明軍隊馳援錦州,兵力不夠,就會潰敗;但兵力足夠,就會抽空薊州鎮和宣府鎮的防守;
    此時,如果他們分兵一支,從‘喜峰口’或‘獨石口’入關,那麽京城附近就幾乎無任何有一戰之力的軍隊,這樣皇上和京城就會非常危險;”
    聽到周鉉親口講出這些話,所有的人都不由得吸了一口冷氣;
    但“祖大壽有做內應的嫌疑”這句話又讓眾官員不由得納悶、懷疑,甚至生氣;
    畢竟,祖大壽是正二品的武官,竟然被周鉉無端懷疑。
    其實,在原本曆史上,祖大壽當然不是內奸;同時,崇禎14年也沒有建虜分兵入關這件事;
    這些都是周鉉為了攪亂“鬆錦之戰”的決策而故意說出來的。
    左副都禦史拱手道:“啟奏皇上,臣彈劾周國舅無端懷疑一個在薊遼防線守護國土的朝廷二品武官;
    同時,他完全憑借想象,製造建虜分兵的消息;
    這樣的分析,是完全希望我大明放棄錦州;
    這嚴重損害皇上和朝廷的形象、損害了我大明利益。”
    周鉉知道這些人又要搞事了;
    這叫誅心,不管背後的理由,先給你一頂壞帽子;
    既然是壞人,那麽講的話肯定不可信。
    周鉉看向了周圍,他希望更多的官員跳出來,然後一網打盡!
    還好,沒有更多的官員抨擊他;
    洪承疇站出來問道:“敢問周國舅,如何知曉祖大壽總兵有做內奸的嫌疑?”
    洪承疇是第一次見到周鉉,3月中旬後,他在京城官員中聽到過有關周鉉的說法;
    他內心認為周鉉是個妙人,但沒想到第一次在朝堂上見麵,卻發現周鉉是個絕對的奇人!
    什麽話都敢講,而且還講得有根有據!
    周鉉拱手道:“洪大人,祖大壽總兵曾經曾經投降過建虜,而且他還有兒子已經在建虜那邊效力;
    皇上多次宣召他進京,他從來就沒有來過。
    身為一個忠心,沒有異心的人臣,會這麽做嗎?”
    在這個場合,所有官員都無話可說,因為祖大壽的事情是事實,這個真正追究起來,罪過非常大!
    真要認定了祖大壽有內奸嫌疑,他也會“淩遲處死”;
    崇禎2年的袁崇煥也是因為有與滿清有“通奸”嫌疑或事實,所以被淩遲處死。
    這個時候,周鉉還不希望故意冤枉祖大壽,畢竟這個人可能是明末曆史上最被人同情的投降者;
    祖大壽甚至在被逼無奈,第二次投降滿清後,還希望再次回到大明這邊來。
    於是,他說道:“洪大人,本人所說的祖大壽總兵有嫌疑,並不代表一定是事實。但如果我大明的精銳主力集體出動,就不得不做最壞的考慮。”
    周鉉講完這些話,眾多官員都默不作聲,因為無法選擇。
    這時候,兵部尚書站出來道:“周國舅對遼東戰事如此熟悉,敢問這次錦州被圍困,有何良策?”
    周鉉回答道:“本兵大人,良策談不上,隻是本人的一點拙見。
    說出來後,肯定有很多官員要反對,甚至抨擊;
    但為了大明,本人就不保留自己的意見了。”
    聽到這些話,崇禎皇帝一臉嚴肅,這次他準備認真地聽一聽周鉉的話;
    過去的崇禎認為,自己的小舅子不可能有啥經驗和見識!
    但洛陽失守、開封遇襲、襄陽失守、楊嗣昌死,無比證明周鉉的正確;
    今天在朝堂上幾番講話,固然有不遵守禮儀和祖製的地方,但總算是有根有據。
    關鍵是周鉉能夠給自己帶來210萬兩銀子,這可是接近大明朝一年能夠收得上來的稅收一半啊!
    眾多官員也準備洗耳恭聽,有的是為了抨擊,有的是想得到好處,有的是為了明理。
    周鉉拱手道:“建虜之患,從萬曆年開始;
    自薩爾滸大戰之後,我大明從沈陽、遼陽,一直退守到今日的錦州;
    總的看來,建虜是越戰越勇,打仗經驗越來越豐富、武器裝備越來越好;
    反觀我大明,則是官軍越來越怕死,戰鬥力越來越弱,戰鬥經驗越來越少;
    這種情況下,大明和建虜之間的攻守之勢,易也。
    防守是最容易,也最能省銀兩、對官兵要求最低的一種打仗方式。
    所以,既然選擇守,那麽就要選擇對大明最有利的方式。
    最有利的防守方式當然是依托長城,守住自山海關到太原鎮之間的長城。”
    周鉉稍微停頓了一番,一陣陣穿越者的快感湧上心頭!
    他掃了一下四周,大多數人都在認真聽和思考,但有的人卻準備要反駁了;
    周鉉連忙繼續說道:“如果守住山海關到太原鎮之間的長城,那麽錦州城和寧遠城怎麽辦?
    當然是作戰略性的放棄!
    有的官員可能會認為,這樣白白丟失大明的土地,豈不是賣國賊;
    但這是不得已做出的調整,否則遲早錦州、寧遠都要被建虜蠶食掉;
    因為這兩座城是一座孤城,隻要長期圍困,就會出問題。
    過去的遼陽、廣寧等不都是這樣丟失的嗎?
    如果救援,就會麵臨和建虜的野戰;但我大明軍隊野戰能力不如建虜。”
    周鉉的話講完後,朝堂上馬上一片小聲地議論。
    周鉉的守住薊遼防線的說法,過去肯定有官員提過,如“王在晉”在天啟年間也提過守住山海關,但被否決掉了。
    如今的局麵,可是遠遠比天啟二年的王在晉任職遼東經略時,要困難得多。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