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審問(2)

字數:3037   加入書籤

A+A-


    崇禎15年11月下旬,京城
    當官員提到皇上遇襲、張四知被殺,要周鉉認罪時,周鉉麵露悲痛道:“這些都是意料之外的事情!對於皇上被刺傷、張閣老被刺殺,本人心裏非常傷心難過。本人乞求上天能夠讓皇上早日好起來。
    對於張閣老這件意外之事,畢竟與本人有關,本人願意拿出一萬兩銀子賠償其家人。”
    “可張閣老家人說你曾經勒索、詐騙了他們三萬兩銀子。”
    “這件事涉及到張閣老的名譽。死者為大,本人不願意再提起這件事,可否?”
    “當然不行。周鉉,你必須交代你的罪行。”
    “事情是這樣的。當時,本人得知張閣老貪汙受賄嚴重,而且還在其家鄉製造冤情,故上門勸說他向皇上自首。可他又是威脅,又是拉攏本人。最後,他給出了三萬兩銀子,讓本人寫出文書,不再向朝廷報告此事。”
    “張閣老如何威脅你?”
    “他說,他是內閣成員,又兼任禮部尚書,盡管本人是國舅,卻是一名既無官職,又無爵位的紈絝子弟。他要找本人及周家的麻煩,那可是非常容易。”
    “既然如此,張閣老為什麽要給你銀兩?”
    “因為本人在害怕的情況下,突然想起了本人的姐姐是皇後。所以當場說道,如果他再威脅本人及周家,本人就要進宮覲見皇上、皇後,將所有事情都說出來。”
    周鉉又補充道:“張閣老是否貪汙,是否在家鄉製造冤案,虐待當地的父母官,一查就知道真假。”
    聽到這裏,眾官員認為周鉉很鎮定,邏輯合理、毫無破綻;同時又以張四知所做所為為恥。
    一刑部官員問道:“周鉉,你去招順流寇,是奉了朝廷的詔令嗎?”
    “本人從未主動去招順流寇,隻是希望流寇看到我大明官軍的實力,以及建虜的強大後,能夠審時度勢,不要再造反了。”
    “那為什麽三名流寇說你去招順他們?”
    “沒有,從來沒有!本人隻是讓他們看看建虜的實力和官軍的實力後,能夠不再造反,甚至與朝廷軍隊一起打建虜。”
    “你在榆林鎮有一波人馬?”
    “這個事情與皇上遇襲有關嗎?”
    “這……,現在發生這麽大的事情,讓你交代一點事情是正常的。”
    “這波人馬隻能呆在榆林鎮附近,他們隻能打蒙古韃子或建虜,或者聽從皇上的命令。”
    “你是說這是皇上讓你暗中打造的人馬?”
    周鉉心道,這波人心可是真壞,明明知道崇禎皇帝是啥德性,還非要往他身上引,於是連忙答道:“不是皇上安排的。這些榆林鎮的人馬其實在做一種生意。”
    “哦!什麽生意?”
    “從蒙古韃子那邊搶劫牛羊、馬匹、羊皮等物品和財物,甚至砍蒙古韃子的頭。總而言之,隻要能夠賺錢,我們就做這個生意。”
    “周鉉,你這個是編造謊言!這麽多人馬,豈能是做生意?”
    “那你說說,這些人馬做什麽?”
    “造反、謀逆!”
    “你什麽時候看到本人做過這樣的事情?本人為什麽要這麽做?你這樣的話說出去有人相信嗎?”
    “本人聽說你有一萬多人馬,這種情況下,完全具備造反的能力。”
    “笑話!那你怎麽不說丁啟睿大人、孫傳庭大人、洪承疇大人以及一些總兵,他們的人馬至少上萬,多的達到5萬以上,是不是他們更有造反的可能啊?”
    “你……!”刑部的官員被問得無話可說。
    另一都察院官員插話道:“周鉉,不管怎麽說,你這1萬多人馬,不在朝廷手中,而且他們具備打仗能力。所以必然對朝廷造成了威脅。”
    “諸位大人,今日不是在審查皇上遇襲的案件嗎?這榆林鎮的‘滅蒙古韃子’騎兵隊與皇上遇襲有關嗎?”
    大理寺官員答道:“當然有關係。皇上遇襲,代表我大明存在很多安全隱患。這1萬多騎兵不掌握在朝廷和皇上手上,就是一個巨大的安全隱患。而造成此安全隱患的就是你本人。”
    周鉉對這些官員的神奇邏輯感到不可思議,但他想起了前日駱養性說道的“交易籌碼”。顯然,現在不能輕易將籌碼交出去。
    於是,他答道:“這件事沒有安全隱患。它隻限製在榆林鎮附近,不能出陝西,否則本人就要被皇上砍頭。更重要的是,它有很多好處。”
    “什麽好處?”
    “‘滅蒙古韃子’騎兵隊每年去草原搶劫兩次,一次至少可獲得30萬以上銀兩。如果每次超過50萬銀兩,本人就會向皇上捐獻10萬兩。同時,還能殺大量的蒙古韃子。”
    “有這等好事?為什麽以前沒有人去做?”
    “這個本人就不知道了。10月份,本人去草原,可是獲得超過了50萬銀兩的好處。”
    眾官員一聽,一個個吞咽了口水。他們對50萬銀兩這個數字很感興趣。
    三位官員對視了一番,顯然,他們需要向他們背後的官員重新報告得到的消息。
    於是,大理寺官員說道:“今日先審查到這裏吧!改日再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