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未雨綢繆
字數:12273 加入書籤
林知瑜把建醬菜廠需要用的水泥青磚跟鋼筋數量大估摸的做了一個預算。
連同圖紙一並遞給了孟季凡。
孟季凡看完之後都蒙了,“妹子,你這青磚水泥鋼筋是不是估的太多了些,如果醬菜廠想跟咱們罐頭廠建的差不多大,這些材料用一半兒左右就夠了。”
那麽多材料,是想打算蓋兩個醬菜廠麽。
還有,蓋廠房需要用到水泥青磚鋼筋什麽的,這紙上還有尼龍網,塑料薄膜之類的東西。
蓋廠房還用的到這些?
難不成林妹子要蓋一些新型廠房,是他沒見過的款式?
孟季凡十足的信心瞬間不足了。
蓋房子方麵他確實有一套,但是若是搞什麽新花樣,他估計不一定能行。
若是把房子蓋砸了可咋整。
林知瑜笑了笑,低聲解釋道,“除了蓋醬菜廠,我還打算蓋些蔬菜大棚,種反季蔬菜,這青磚鋼筋水泥的自然用的多一些。
至於這尼龍網麽,我也有用處。
我不是承包了十個山頭麽,如今這山上已經種滿了果樹。
山腳下有大片的空地,我想在這空地上建幾個養殖場,養些雞鴨鵝,以後可以賣雞鴨鵝蛋,甚至還可以賣新鮮的雞鴨鵝。
我不想那些雞鴨鵝去跑去山上亂飛,到時候把水果樹都破壞了。
所以想買些尼龍網把空地圈起來。”
孟季凡更懵了,林知瑜說的信息太多,他都抓不到重點了,甚至一時間有些反應不過來。
他把腦袋裏的思緒好好理了理,才開口道,“養雞鴨鵝用尼龍網我可以理解,但蔬菜大棚是什麽?還有什麽是反季蔬菜?”
如今她地裏那些蔬菜不是種的好好的嗎?
孟季凡還去林知瑜的蔬菜基地看過,目前地裏就種了大白菜跟白蘿卜兩種。
那些大白菜白生生綠油油的,葉片上還泛著露水,陽光一打晶瑩剔透的閃閃發光,連白蘿卜都長的白白胖胖,讓人看了就心生歡喜。
而且蔬菜基地打理的也特別好,根本看不到一點兒雜草,白菜葉片上也沒有蟲洞,蘿卜露出來的那半截全都幹幹淨淨,不知道的還以為用水清洗過。
總之,她的蔬菜基地發展的相當不錯。
所以孟季凡不是很理解,蔬菜基地發展的這麽好,為什麽還要搞什麽蔬菜大棚,種什麽反季蔬菜,這些東西他從來就沒有聽說過。
是什麽新鮮事物嗎?
林家妹子花樣兒太多,這讓孟季凡有一種錯覺,好像他們不是一個世界的人。
好多東西他們從來沒聽說過,但林家妹子卻熟知,好像有什麽未卜先知的能力一般。
不知道的還以為林家妹子是天上掉下來的仙女呢。
有著凡人沒有的能力。
不過孟季凡也知道自己這是無稽之談。
這妹子就活生生的在自己眼前,他們怎麽可能不是一個世界的人。
林妹子想法主意那麽多,肯定是因為人家聰明,見識也多。
“易水村在北方,等十一月份入冬之後,天氣就會變冷,到時候地裏除了過冬的小麥什麽都種不了。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蔬菜基地如果種不出蔬菜來,那麽醬菜廠也沒有醬菜可做。
到時候村民們又會陷入沒收入的狀態。
雖然這段時間他們手裏有了些進項,日子不再像以前一樣難過,這冬天也不會像之前過的那麽難熬。
但他們已經嚐過了上班兒的甜頭,再像以前一樣種地,肯定就不太能接受。
若是猛然一歇下來,身上那股勁兒就很難再起來。
這樣不好。
所以,我打算種蔬菜大棚,讓他們冬天也有活兒幹,有收入這日子過起來才有奔頭。
這大棚麽就是保溫的棚子,用青磚和土坯摞起厚厚的牆體,再用鋼筋做橫梁,上麵綁上竹竿彎成的架子,把塑料薄膜鋪在上麵,最後鋪兩層卷簾草席。
這樣蔬菜大棚就搭好了。
因為大棚裏麵溫度高且保溫效果好,溫度能保證蔬菜正常生長。
所以冬天外麵青黃不接的時候,用來種菜最合適了。
至於這反季節蔬菜嘛,我給你打個比方你就明白了。
比如一般情況下,西紅柿隻有春末夏初種,盛夏時收獲,冬天是不是就沒有了?”
孟季凡點點頭,可不是麽,還記得去年冬天過年的時候,他沒回孟家,在香滿園跟孫旺祖一起過的年。
孫旺祖給他包了白菜豬肉餡兒的餃子,他看過之後覺得沒食欲,直言道想吃韭菜雞蛋餡兒的,還想喝熱乎乎酸酸甜甜的西紅柿雞蛋湯。
惹得孫旺祖直翻白眼。
當時他咋說來著?
“這裏是易水縣北方小城鎮,不是四季如春,想要什麽菜就有什麽菜的南方。
這寒冬臘月的我上哪兒去弄新鮮的韭菜跟西紅柿啊。
是不是做夢呢?趕緊清醒清醒。
別說新鮮的韭菜跟西紅柿了,就連爛的他都沒處弄去。
那白菜都是過冬存下的,有的吃就不錯了,還挑三揀四想這想那。”
孟季凡吃不上自己想吃的,還被凶了一通,隻能氣弱地回道,“你不是開飯館兒的嗎?這些菜你想法兒存下點兒啊。
不然有食客過來找,你還都拒絕了不給人家做啊。
要啥沒啥,那還叫飯館兒嗎?
也就是我好脾氣,你才敢如此這般怠慢,若是換了普通食客,人家要啥你沒啥,摸著你這飯館兒也開不了幾天就關門大吉了。”
兩人從小一起長大,好的跟穿一條褲子的親兄弟似的。
所以有什麽話都敢直接說。
甚至還專門往痛處紮。
孟季凡敢調侃孫旺祖,孫旺祖也從來不省著他。
“我是開飯館的沒錯,這開門迎客,給客人炒他們想吃的菜,也是我應該做的事兒。
但我不是神仙,我可沒那個本事在冬天弄出韭菜跟西紅柿來。
而且韭菜跟西紅柿它是容易腐爛的蔬菜,溫度稍微高一點兒,稍微冷一點兒都會爛掉。
又不像白菜一樣好保存。
我就算有心想給你存,我也得有那個本事,有那個條件給你存住啊。”
孟季凡雖然對種菜不怎麽了解,但一些基本的道理他還是懂的。
就比如冬天可種不出蔬菜來。
不僅種不出來,連深秋時候結的一些蔬菜也沒有辦法保存到冬天。
當然,大白菜除外。
在北方,一到冬天,家家戶戶便開始屯白菜,一屯都是幾百斤的屯,沒辦法,冬天地裏青黃不接,什麽新鮮的蔬菜都沒有,如果不想隻啃鹹菜疙瘩,那就隻能屯些大白菜。
說起來,大白菜特別抗凍,好幾百斤的大白菜堆到屋子裏,放一整個冬天都不會壞。
冬天外麵下大雪,熬一鍋白菜湯,隻放白菜水跟鹽,別的什麽都不放。
把炕燒熱乎了,再喝上一碗熱乎乎的白菜湯,就能暖和好久,而且冬天下了大雪不能出去上工,一大家子沒什麽活動量,連湯帶白菜喝一碗就很不錯了,糧食能省則省。
開春之後,還有好長一段時間熬呢。
冬天不用幹活兒,不吃點兒糧食,隻喝湯倒也能挨的過去,可開春暖和之後,人們就得下地幹活兒。
活動量一大,若是沒有點兒主食,隻喝湯的話,用不了多長時間便會饑腸轆轆,到時候餓的頭暈眼花,別說幹活兒了,連站都站不穩。
所以冬天能不用糧食就不用糧食,都把糧食放到最難熬的開春兒上。
熬過開春兒,熬過盛夏,隻有麥收的時候才是一年當中最好過的時節。
但地裏產量不高,把麥子收獲了之後,還要交公糧,家裏人口多的,尤其家裏有半大小子,那可真是要吃窮老子。
收獲的那點兒糧食,省著都不夠吃。
挨餓受凍是易水村村民的常態。
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大家夥兒就這麽熬著過日子,沒什麽盼頭,又沒有辦法解脫。
如今卻是不一樣了。
家家戶戶都有工作有收入,再也不用為了吃飯發愁,以他們的收入來說,今年冬天除了吃好吃飽之外,沒準兒還能給家裏人每人都天漸厚的大棉衣,過個好冬。
連孟季凡都覺得這已經足夠好了。
沒想到還有更好的。
林家妹子還有更大的計劃。
她想冬天種蔬菜?
靠種蔬菜大棚種出來?
孟季凡倒不是不相信她的能力,林家妹子已經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沒把握的事兒她不幹。
她這人做事兒又迅速又穩妥。
外人看著她做決定果斷麻利,一點兒都不拖泥帶水,甚至還會有人覺得,她想一出是一出,幹什麽全憑自己心意,好像根本不經過大腦一樣。
但隻有熟悉她的人才知道,她之所以會做這個決定那定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才有的結果。
做決定之前,這腦海裏肯定有了十分周密的計劃。
別說種蔬菜了,就是種金子,隻要是林家妹子出手,孟季凡覺得那也不是不可能。
他張了張嘴,“所以這反季節蔬菜就是指,冬天能種出夏天才有的西紅柿,韭菜,黃瓜,豆角之類的蔬菜來?”
這也太逆天了。
孟季凡雖然信她能種出來,但著實被驚到了。
他特別好奇,林家妹子這腦袋瓜到底是怎麽長得,怎麽主意就那麽多呢。
林知瑜點了點頭,理論上來說是這樣。
有一點她沒說,等大棚建好了,她不僅要種西紅柿,黃瓜,豆角之類常見的蔬菜,她還要專門弄個大棚種香菇,銀耳,木耳之類的,那可都是好東西。
新鮮的不愁賣,賣不了也可以製作成幹貨,到時候賣幹貨也十分掙錢。
因為上輩子經營餐飲集團,旗下的餐廳酒店,對吃食都十分重視,所以林知瑜在食材方麵有很深的研究。
當初她上大學的時候報考了兩個專業,首選是經濟學,另外一個就是農業。
她打算的特別好,如果上經濟學的話,就好好學經濟,以後運用自己所學過的知識為自己的創業加持。
如果經濟學專業沒有錄取的話,那麽她就去學農業。
在農村廣闊的地田上,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發光發熱。
當然到最後她如願以償地被第一專業錄取。
有得便有失,她按著自己提前規劃好的路學習,畢業之後便開始從服務員做起,學廚師學人情世故,把該學的學會了之後,又去賣盒飯,慢慢地積累了人生第一錢,她結束了擺攤生涯,在火車站附近盤下一個幾平米的小飯館。
一頭紮進了餐飲界,像是滾雪球一樣,將手裏的那點小錢越滾越大,直到後來創辦了餐飲集團。
林知瑜的管理水平足夠,因為她有過硬的專業知識,還有這麽多年的經曆跟經驗。
甚至在人情世故方麵她也處理的得心應手。
即便有人算計她,林知瑜都沒得怕。
她有能力也有本事應對。
她上輩子隻輸在了命短這一件事兒上。
年輕時拚盡全力,為了事業天天熬夜,吃飯也不規律,再加上事業發展的多壓力也大。
發現身體出問題的時候,她明明可以調整過來,但當時她太年輕,並沒有把這個當回事兒。
結果,抵抗不過命短,算是英年早逝。
說起來,她上世沒結婚沒男人沒孩子,這方麵沒有虧欠,唯一虧欠的隻有年邁的父母。
幸好,她給他們辦理了基金信托,又請了專業的機構照顧,多方麵相互監督,不怕他們虧待父母。
這輩子,她一頭紮進村裏,在村裏生根發芽,把自己上輩子沒做的事兒全在這片地上做一遍。
這算不算彌補了上輩子的遺憾?
不過這些話,她自己知道就行了。
話不能說太滿,在好朋友跟前也是一樣。
不然人家隻會當你是在吹牛皮。
孟季凡這下懂了,臉上的表情也走馬觀花一樣,變換的十分精彩。
有了然有震驚有佩服也有不可置信,甚至還有幾分惆悵。
他終是歎了口氣,“哎,你能提前想這麽多,還能給村民們考慮上,這敢情好。
我也得好好想想,冬天一來,加工廠要怎麽辦了。
到時候天氣冷的話,魚塘的水會結冰吧,結冰之後鯽魚便沒辦法供應了。”
正印證了那句話,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魚塘若是沒辦法產出鯽魚了,那加工廠也就沒辦法生產鯽魚罐頭。
若是想正常生產,得等到明年開春,水化開之後才行。
不僅是他這裏,還有孫旺祖的香滿園也是如此,如今飯館其他菜係已經停掉,專門做鯽魚湯生意。
甭管是鯽魚湯還是鯽魚罐頭,他們用的都是鮮鯽魚。
冬天天氣太冷的情況下,沒有鮮活的鯽魚可用,到時候店裏怎麽辦,加工廠又怎麽辦。
還有加工廠百十來號人又該如何安排。
雖然離著寒冬上凍還有好幾個月,這些事兒他現在不必考慮。
可孟季凡忍不住擔憂,不提前想辦法,臨到了會很抓瞎。
對此,林知瑜早有應對之策。
“所以,這次修建醬菜廠的時候,我打算將魚塘四周都用青磚圍起來。
之前修建魚塘的時候,考慮到冬天天氣寒冷,水裏會結冰,所以魚塘底下修了好多條土暖,等冬天上凍的時候,便從外麵接口的地方燒些柴,熱氣順著土暖通道會延伸到裏麵。
隻要保證池底是溫的。
外麵用青磚跟水泥圍起來,阻斷熱氣往外溢,這魚塘冬天凍不了,會跟平時一樣,該怎麽出貨就怎麽出貨。”
林知瑜之前為什麽敢勸孫旺祖將飯館其他菜係停掉,專門做鯽魚湯。
她自然是有把握才敢那麽勸的。
孫旺祖也問過她同樣的問題。
春夏秋三季都好說,想要新鮮的鯽魚什麽時候用就什麽時候送。
可冬天呢?
大概從十二月初便開始上凍了,至少得過完年到三月初,才能解凍。
也就是說得有四個來月的時間沒有新鮮的鯽魚可用,他們的鯽魚湯做的再好吃再受歡迎,沒有食材也做不出來。
難不成,到時候要閉店四個月?
少掙錢倒是其次,隻不過他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一步一個腳印地把鯽魚湯的名氣打出去。
現如今鯽魚湯店的生意正處在巔峰,如果這個時候選擇閉店,還閉那麽長時間。
不僅會讓食客們失望,也會讓食客們慢慢忘記。
之前打出的名氣也會往回回落。
來年春天開門了,食客們還能買賬嗎?
這裏麵的變數太大。
林知瑜當下就給他解釋了,當初既然決定養鯽魚,做鯽魚這門生意,她就已經想好了萬全之策。
冬天冷會上凍,而且時間還不短,魚塘的水若是凍上了,裏麵的鯽魚也活不了。
沒有鯽魚供應,他們仨的利益在一塊兒綁著,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有一個出了問題,其他兩個都會受到不小的牽連。
尤其林知瑜那魚塘是重中之重,新鮮的鯽魚才是一切買賣的根本。
沒有它們,香滿園也好,加工廠也好,根本沒有存在的意義。
所以,她跟孫旺祖再三保證,會一年四季不間斷的供應新鮮的鯽魚。
就是因為她在修建魚塘的時候,把這方麵考慮進去了。
天寒地凍的話,就給魚塘采取保暖措施。
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誰都不會受到影響。
孟季凡:……
她怎麽什麽都知道?
這天底下到底還有沒有能難住她的事兒?
孟季凡被震懵了。
良久之後才找回自己的聲音,他虛心求教,“土暖又是啥玩意兒?”
他從來沒聽說過呀。
“你知道村裏的土炕吧?冬天的時候在灶膛裏燒一膛木柴,不僅炕上熱氣騰騰,屋裏也會暖和很久。
原因就是土炕底下有土籠,灶膛燒火的時候,熱氣會順著土籠竄,把整個土炕都燒熱了。”
林知瑜琢磨著,這其實就相當於後世的暖氣片。
現在這會兒還沒有煤塊。
有的話也是城裏供應,限量供應的那種,價格貴不說量還特別少。
北方農村裏冬天取暖靠得就是燒土炕,添一灶膛的柴火,能暖和上好久。
在前世的時候,林知瑜也出生農村,記憶當中冬天家裏冷到不行的時候,她爸媽便會燒灶膛的柴火。
很快屋子裏便會暖和起來,而且能暖和好久。
不過,不是到了最冷最不好抗的時候,她爸媽也舍不得燒柴火。
那時候的柴火並不好撿。
全是春夏秋三季的時候,擠出時間家去外麵撿的。
家家戶戶都靠著這個法子取暖,人多木柴又有限,除了取暖,平時做飯也全靠燒木柴,因此這木柴便成了十分珍貴的東西。
得省著點用。
火炕不會經常燒,也不會燒的特別熱,隻燒到溫熱就行。
將灶膛門一堵,再把被子往炕上一鋪,那土籠裏的溫度也持續將近兩天的時間。
到第二天夜晚的時候,就涼了,但也不是那種沒燒炕時候的透心涼。
所以,林知瑜便借鑒了一下。
在魚塘地下修了土籠,確保冬天,香滿園跟加工廠都能供應上。
林知瑜說完之後,看孟季凡聽的驚奇,有些詫異地看著他,“聽說你小時候在孟家莊生活來著,你們村裏冬天不燒土炕嗎?”
孟季凡臉一紅,他一個農村人,竟然不知道土炕。
他有些不好意思地伸手撓了撓頭,“我住的屋子沒有土炕,就一個木板,我奶奶那屋裏有,不過她不讓我去她屋裏。
後來十來歲去了鎮上幹了幾年苦力,再後來去了南方。
南方沒有土炕。”
他屋裏沒有,別的堂兄弟姐妹屋裏也沒有。
孟季凡一直以為是正常的。
後來無意當中才得知,等他睡熟了,那些堂兄弟姐妹們會偷偷跑去他奶奶屋裏睡。
隻有他一個人睡冰冰涼的地板。
林知瑜:……
她無語了半響,視線落到孟季凡那雙手上,光看外形是一雙十分優美的手。
她不是手控,都覺得那雙手手型漂亮至極。
隻可惜,上麵好多凍瘡留下疤痕。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