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推行

字數:6020   加入書籤

A+A-




    所謂壞事容易成事難,正如平日裏,費盡千辛萬苦想要做成的事,可能別人隻是伸出的罪惡的小腳腳,這麽輕輕一絆,就能讓無數心血付諸東流。
    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立場、利益,都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做自己認為對的選擇。因此越是成長,越明白大部分情況並沒有絕對的是非對錯,隻是個人立場不同罷了,朝廷上的運作,自然也是如此。
    但在種種機緣巧合之下,不同立場、不同派別的人竟然都有了同一想法,那做起事來,也是前所未有的高效。
    葉林、胤禛、胤祥三人通力合作,熬得眼睛都紅了,終於給出了每個部門詳細的指導手冊,有了工作方向,各方人馬都知道自己該幹什麽了,加上一致的信念,就變成了災民身上實實在在的變化。
    一狗子人如其名,是家裏的老一,縮頭縮腦、悶聲不吭的樣子,常讓他老子娘揪著他耳朵罵他狗慫性子。
    他這人也確實慫裏慫氣,被村裏的熊孩子丟石塊,砸的身上烏青都不知道罵一聲,這種脾氣村裏的小夥子都不愛跟他玩。
    不過這慫慫的性格有弊也有利,雖讓他成了同齡人裏最不受歡迎的那個,心裏吃氣人也瘦小,可瘦猴一樣的身材,黑黝黝的皮膚加上不引人注意的氣場,讓他順利的從家鄉苟到了京城。
    他哥跟他不一樣,一貫跟村裏幾個潑皮玩的好,是遠近聞名的村霸,在他老子娘眼裏,那可以唯一值得讓她驕傲的孩子。有他在,誰也不敢因為她們家沒男人就隨意欺負。
    至於他們爹,早就沒了,在他才出生一年,他哥才十歲,就在跟人爭鬥時死了。
    一狗子也不知是不是他命硬,克死了爹不算,逃難來京城的路上,他哥逞凶鬥狠要搶人家的糧食,卻被對方打了個頭破血流。他娘見狀上去撒潑打滾,也沒撈著好,走到現在,就剩下他一個人了。
    原本指望著到了京城就好,可真到了京城,卻發現還是吃不飽。
    有人來施粥的第一天,他正和其他人一樣,虛弱的坐在地上,突然四周的人開始站起來,小聲議論的嗡嗡漸漸變成激動的叫喊。
    他也站起來,在人群縫隙勉強瞧見一些士兵趕著幾輛驢車,自京城裏緩緩而來。車上裝著木桶柴火等物,最顯眼的,還是一麻袋又一麻袋在車上壘的高高的。
    “那一袋袋滿滿的應該是糧食吧?”
    “這是朝廷給咱們施粥來了?”
    “粥,粥!給我粥!”
    “我也要喝粥!”
    “別擠,別擠了!”
    他周邊的人早就餓紅了眼,親眼見到糧食,頓時喪失了理智撲上去就搶,轉迅間門就將那幾輛糧車淹沒。士兵們吆喝著,叫罵著,試圖維持秩序,可成效甚微,轉眼幾十個士兵的衣角都看不見了。
    一狗子顧不得其他,隻左躲右閃,穩住身形以免被撞飛出去。
    米還沒下鍋,袋子裏都是生米,但眾人根本顧不得是生是熟,衝上去就抓撓啃咬,盡然撕開了兩袋,抓起一把就往嘴裏塞,頓時人群都擠了過來。
    人擠人,無數雙手掙紮著伸向那被撕開的兩袋米,有些人被擠到在地,可眾人的眼裏都隻有那些糧食,沒人低頭看腳下踩的是什麽。
    被數不清的腳踩在身上,倒地之人不管是雙手撐地,還是伸手抓向周邊人的衣服,試圖借力起來,在幾百人的推搡擠壓下,都隻是無用功罷了。
    本就餓的皮包骨頭,幾腳下去,肋骨,胳膊腿紛紛斷裂,不過幾十息,在地麵抓撓,在空中揮舞的手就垂落了下去。
    遠處的人,此時也發現了這邊有糧,開始向這裏奔跑,一狗子隻覺得四周的人向他擠來,越擠越緊,將他牢牢卡住,帶著往前衝,他費力的呼吸,卻吸不上氣來。
    眼看就要亂起來,把守糧食的士兵當即抽出刀就揮砍了下去,鮮血不斷飆出,人群嘩的後退空出一圈,在士兵全體抽出刀將糧車團團圍住後,終於慢慢冷靜下來,在士兵吆喝叫賣聲中,慢慢開始排隊。
    士兵見饑民終於老實了,這才鬆了口氣,安排跟來的雜役起火煮粥,其他人依舊在糧車外圍警戒。這才覺察出,大冬天裏,竟然出了一身冷汗。
    所有人都盯緊煮粥人的一舉一動,好似這是什麽前所未見的奇異場景。無人去看那幾具倒在地上的屍體,仿佛已經見怪不怪了。
    一狗子苟的很,站穩後就往後縮,因此地上的屍體裏沒有他,他又一次苟活下來。
    人永遠比粥多,排一天隊得了一碗薄粥後,大多數人都會選擇找塊地躺下,減少活動,期待能熬到第一天。
    不管是否燙嘴,粥必須在拿到手的第一時間門就立馬喝下去,因為稍走遠點就會有人來搶,看守糧車的士兵也並不管這些。隻要他們這些人不來搶糧車,幹什麽士兵都不會管。
    人多,一狗子也認識了兩個跟他一樣孤身又膽小的少年,三剩和鐵柱。都是膽小怕事的性格,眼神一對上,就知道對方跟自己是同樣類型的人。
    白天領了粥圍在一起喝,免得被人搶,晚上可以抱在一起取暖。三人約好了,誰死了,另外的人幫著埋屍。都是沒了家的人,這世道能活一天賺一天,別的也沒什麽想頭。
    就這麽麻木的活過了幾天,突然他們的生活產生了變化。
    先是聽說其他幾個方向也增加了施粥點,好多人都往分散走了。後來又有許多士兵過來,將他們這塊的人都集中起來,吆喝著幹活就可以多喝一碗稠粥,願意的就去舉小旗子的人那裏報名,一個小旗子隻接收五十人。
    一狗子觀望了一番,才發現士兵分了六人一撮的好多隊分別站開,每隊都有個人手裏舉著個紅色的小旗子。
    他和鐵柱、三剩兩人商量商量,覺著他們別的不行,幹活還是可以的,為了多喝一碗粥,三個人擠在一起,哆哆嗦嗦的向離他們最近的一個小旗子走去。
    陸陸續續的很快湊齊了五十個人,小旗子和那幾個士兵便帶著他們往遠處走去,先是搭了些簡易的棚子,又是從驢車上卸了好多幹草鋪在地上,讓他們晚上就在棚子裏睡。
    隨即又帶著他們將周邊區域整理了出來。吃飯的區域,便溺的區域都規劃好了,還搭了一個棚子,裏麵有兩位老大夫坐診。
    忙忙碌碌一天很快就過去了,雖然幹活辛苦,但又飽食了一頓,晚上擠進剛蓋好的草棚中,躺在鬆軟的幹草上,連周邊的呼嚕聲都不那麽吵人了。
    一狗子隻希望明天有更多的活可幹,好叫他能再吃上飽飯,不一會就沉沉的睡去了。
    接下來的幾天也並沒有辜負他的期望。他們被士兵帶著,分別往不同的方向出發,有的去維修附近的道路,有的被帶到莊子上,要求他們聽著指揮建土坯房。
    雖然活很多,但卻並不累人,反而大家夥都在稱讚朝廷的好。眾人也算是開了眼,就是在自家,隻有催著幹活的,從來沒見過催著休息的!
    開始還以為是管事的嫌棄他們幹活慢,說反話咧,後來才發現是真的讓他們幹一會就就休息一會。眾人驚詫之餘,隻能在心裏不斷感念朝廷的好,皇上的恩德,幹活時更賣力了,叫帶隊的士兵和管事的也對他們和善許多,粥都熬的更稠了。
    有飯吃,有活幹,所有人都不會多問,因此直到建成一棟後,眾人看著有些怪模怪樣,這才知道房子的用途。
    果然是富人家的莊子,不然誰會建房建溫棚隻用來種菜呢?
    且那牆是加厚了的,中間門還留了煙道,說是建好之後可以燒柴增加房子的溫度,冬天最冷時也能種菜呢!
    這可是稀罕事兒,誰也沒聽說過冬天還能種出菜的。而且指揮他們的人還說,即使不加煙道,做成雞圈大小,建在自家房簷下,隻要家裏冬日每天都燒柴,溫度能傳到外麵就也能成。
    他們聽的心裏火熱,幹活更加賣力了,正好那人指揮他們修建了好幾個小溫棚,他們就留心著建造方法記在心裏,想著回鄉之後也給自家修一個,就算大的修不起,修個小的也行啊!
    左看看、右瞧瞧,見指揮他們的老爺並不阻止還跟他們解說,那一個個“偷學”的可起勁了,晚上回來躺在幹草上還嘀嘀咕咕,相互核對著修建的步驟呢。
    幹活的日子雖好,不過也有些規矩奇怪的很,讓他們心生困惑。例如吃飯前都必須用肥皂洗手這條,就讓人不知道說什麽好了。
    以前村裏最講究的女人也不過就是收集些皂角,拿來洗臉洗頭罷了,他們這些糙老爺們也得用肥皂這樣金貴的東西,著實讓人想不通。
    一狗子跟鐵柱、三剩還小聲議論,若將這金貴的肥皂換成糙米給他們吃就好了。洗手、擦洗身體雖然挺舒服,但也比不上吃飽肚子不是嗎?
    不過這疑問很快就得到了解答,後麵幾天在吃飯時就有人來,手裏拿著個牽牛花似的圓筒,對著嘴跟他們解說肥皂洗手的好處,他們這才知道原來肥皂竟然能防止人得疾病,有了傷口也能用肥皂水擦洗減少感染。
    眾人明白後紛紛驚歎起來,果然是京城啊,跟他們鄉下地方就是不一樣,盡然舍得在他們身上用這麽金貴的東西!有些膽子大的跟那人一打聽才知道,原來這麽寶貴的東西,賣的竟然不貴,不過幾十文錢一大塊!小心的用,用上半年一年肯定沒問題!
    聽著他們恨不得拚著買一塊回去,可惜跟在座的所有人一樣,幾人兜裏是一文錢都沒有,隻好作罷。聽說這都是位大商人給他們捐的,盼望他們能身體健康,眾人心都十分感念。
    吃飯時有人來跟他們講講農耕農時,溫棚,育種這些知識,倒成了慣例。每到這時,大家都豎起耳朵,這可是免費的學識,多記住一星半點都算賺了!
    飯後的半個時辰,就是大家休閑娛樂,坐在一起聊天打屁的時間門,連最寡言的一狗子也能說上幾句自己的經曆了。肚裏有食兒心裏不慌,這個時間門,是一天裏最放鬆的時候。
    十來個人圍坐在一起,話題像天邊的風一樣飄來飄去。一會說到各自一路艱險跋涉而來經曆,忍不住與旁邊的人抱頭痛哭;一會又說到家鄉的美食,燴麵、胡辣湯、燒雞、羊肉泡饃……
    一種種說下來,吃過的人回味無窮,沒吃過的人心生向往,個個都直咽口水,可不知怎的,惦念著這些吃不到的美食,心情反而變得無比輕鬆愉快起來。
    這一瞬間門好似大家經曆的苦難都煙消雲散了一般,就連即將到來的漫長返鄉之路,也讓人心生期待起來,
    不過在眾人興致勃勃的說著期盼家鄉今年風調雨順,回鄉後要抓緊春耕,以免誤了農時,之後有了空餘時間門才能修補房屋。
    年長的囑咐著家人要努力幹活,年輕的訴說著回家後一定要去隔壁村看看心上人,一狗子三人卻心生彷徨,他們家裏都人沒了,回家後又該如何獨自支撐門戶生存下去?
    想到這,剛剛輕鬆的心情都變得沮喪了,可又能怎麽辦呢?
    這時絕大部分的人一輩子連隨波逐流都談不上,隻能算是任由風浪擺布,期盼自己幸運不被淹死。
    好在一日又一日的活做下來,三人也顧不得想更多了。
    不久後,皇上的政令出來了,責令山東、河南府官員處理災情後續事宜,接納災民回鄉安置工作。災民則需在十日之內陸續遣返回鄉。:,,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