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方案2

字數:6063   加入書籤

A+A-




    兩人邊看,葉林一邊旁解釋:“學生想著方法雖好,但若要能夠順利實施,還有許多細節需要考量。思索良久,這才有以下這幾條措施,隻能作為拋磚引玉,還需朝上大人們斟酌結合實際情況增減。”
    “我這有五策,兩位爺看看是否合用?”
    葉林手指移動“第一,製造輿論,可發動京城的富貴人家配合救災。想要讓京城的富戶、貴人們願意接受災民幫著修溫棚,得要與他們說明這是變相救濟災民,且每隊災民都會有幾個士兵帶領,保證不會滋擾,安心後大家才能踴躍報名。”
    胤祥點點頭,“這話有理。安全上得有保障,糧食還能換回來實實在在的溫棚,又幫助了難民,定然都會願意。”
    “確實如此。最好還在朝中官員、勳貴之家自上而下發動起來才好。”胤禛與兩人對視一眼,都看出了彼此眼中的狡黠,京城附近的莊子大半可正在他們的手中,手裏又有存糧,可不正是宣傳的好對象。
    葉林見與兩人有了默契,手指微動:“第二,情緒疏導、可安撫災民情緒,使其不會產生動亂。有糧食有活幹,這些災民背井離鄉,奔波千裏,經曆了流離失所、痛失親人,就是為了求一口飯吃,卻又不知未來會如何,隻怕都惶惶不安,壓力極大。這種狀態下最易做出過激的事,或是被人鼓動,
    因此還得派人每天飯後休息時給他們講解道理,安撫民心,如軍事化管理是為了他們的安全著想;朝廷賑濟的政策;朝廷幫助他們重建家園的決心;以及現在幹活也能學到手藝;甚至是一些生活小常識。
    另外也鼓勵他們將自己的經曆講出來與別人分享,這樣心中的傷痛也會減少。總而言之,若是想不出亂子,除了讓他們吃上飯,還得讓人心裏得安寧,有盼頭才行!”
    此話一出,屋裏便是一靜,胤禛胤祥各自沉思。
    胤禛轉了轉手上的扳指,心中暗自感歎,葉先生雖然年紀小,但對人性的把控確實是有獨到之處的。能為災民考慮的如此細致,可見真將他們放在心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葉先生這番考慮,雖不全如此,但亦不遠矣了!
    胤祥也覺著葉林的思考角度清奇:“這倒是新鮮,以前賑災時,往往忽視了這點。”
    葉林心道這也不奇怪,重視心理健康,即使是在現代社會也提出來沒有多少年。落到實地的舉措更是不多。
    甚至很多人對心理疾病都是談之變色,避而不談,現在工作壓力大,競爭又激烈,人際關係也比古代複雜的多,導致許多抑鬱焦慮等症狀不但沒有治療,反而更加嚴重。目前這個時間點,除了他又有誰能想到這個方向?
    葉林笑笑,示意他們再往下看:第三、醫療衛生保障。
    “咱們有病自然得醫治,但沒病的時候也得預防不是?大災之後往往有大疫,這點不得不防。好在現在天氣還冷,疫病不容易滋生,但還是需要防治於未然。”
    “因此,學生會捐錢從鋪子中多多采購肥皂,讓這些災民勤洗手擦身,減少生病。且身上幹淨了,也會讓心情變好。
    飯後休閑的時候,也給他們講講病從口入,要想杜絕,就從勤洗手做起。
    要讓他們懂得治病的時候,要花十分的力氣還不一定能治好,可預防的時候隻花一分力氣,該選哪個就一目了然了!”
    胤禛胤祥都點頭,這真是一舉多得的好措施,不但可以清潔身體,又將流民可能帶來疾病疫情的危險降到了最低,還能宣傳健康為生的重要性。
    大災之後再有疫情,那實在是太可怕了。若疫病厲害,那就得封城,等再開城門,還能找出幾個活人?
    更何況這可是在京城腳下,人來人往不斷說到起弋病來,傳到四麵八方各個城市,可如何是好?若傳進宮裏,那更了不得,隻是想想兩人就驚出一身冷汗。
    還好葉先生想在了前麵。
    “第四,輪休製度,逢六休一。”葉林說的口幹舌燥,拿過茶碗猛喝了幾口,才道:“雖然已經挑選身體強健的去做工,可他們本長途跋涉而來,若再勞累,隻怕對身體恢複修養不好,好不容易到京城過了幾天安穩日子,累出毛病就不好了。
    因此務必讓災民吃飽後休息一刻才能上工;再用輪休製,男子體力勞動大的,每組一半人工作時另一半人休息,每間隔半個時辰對調;
    女子做衣服也需每半個時辰輪流休息一刻鍾,這樣既不會讓本就孱弱的災民因幹活損耗身體,又不會耽誤活計。”
    “另外工作六天就可休息一天,休息日還是給粥米,可以好好清潔放鬆一下。對於災民的心理和身體恢複都是十分必要的。”
    “當然不管是男女老少,若是生病不舒服,便立馬停工,轉到醫療區去救治。待身體恢複好後才允許繼續上工。”
    胤禛目光灼灼的看向葉林:“此舉讓他們即能以工代賑,掙到口糧活命,又看顧到災民身體,先生真是為他們考慮的周到妥帖!”
    葉林靦腆一笑:“當不得貝勒爺如此誇讚,”隨即低頭往下指道:“第五條,也是最後一條,返鄉時,除了沿途可以給莊子修建溫棚換取糧食外,學生還想著既然山東,河間兩地幹旱,便要適當改變種植的作物。
    因此建議朝廷組織人手收集土豆、玉米、紅薯種子發放給災民,教導種植方法。因為這幾種可以種植在普通作物無法良好生長的幹旱土地上。
    根據作物需水量不同而分配種植區域,即使今年仍舊幹旱,也能提高糧食產量,使明年不再發生饑荒。”
    胤禛看完,不僅讚道:“葉先生為他們考慮的長遠!能得葉先生,真是我的幸事,也是這些災民的幸運!去年收集找到了些種植這幾種作物的地方,現在正好派人去收!”
    胤祥在一邊也點頭附和。
    葉林謙和的笑道,“當然這隻是一個大的框架,具體的內容,肯定還要再細化。”
    胤祥一笑:“這就不用再勞煩葉先生了。按著章程辦事若是下麵的人還做不好,那真的是可以回家吃自己了。”
    他再看葉林,已經不像初見時,覺得他隻是一個嘴上無毛辦事不牢的十多歲少年。現在他覺著這位葉先生當真是人才!短短時間之內就能想出這樣周全細致,又有創新的方案來。怪不得四哥會對著葉先生如此禮遇。
    要是自己出宮建府時,能有這樣的人來輔佐,那肯定也是要什麽給什麽好好的供著!
    三個人興奮勁過去,都覺出餓來,胤禛叫蘇培盛上了些飯菜,邊吃邊又就這些計劃討論了許久,將一些不足之處查缺補漏,修改的更加完善。
    吃過午飯,胤禛將內容重新謄抄在折子上,兩兄弟就馬不停蹄的遞牌子進宮求見皇上。畢竟這裏頭涉及到兵部給士兵做軍服,工部幫著京城修理道路,還有這賑災以工代振的方式和管理模式等等,都需要由皇上定奪才行。
    康熙知道這兩兄弟接了安置流民的差事,這會兒進宮求見必然是說這事來的。他隻是有些驚詫,早晨才安排下去,下午這會就來,可是有什麽為難之處不好辦,來找他這個皇阿瑪求救來了?
    待梁九功引著兩人進來,康熙接過了胤禛遞上來,厚厚的兩本折子,翻看了一番,不僅心中連聲叫好。
    沒想到老四和十三竟然還有這份謀略,將方方麵麵都考慮周全了不說,還推出各種方法,套用工部、兵部的銀子來安撫災民,可若說這兩部官員不願意掏錢,那也不會;
    若平日裏雇傭人來做事,怎麽著也得給足了銀兩,可現在隻需要以更低的價格給足了糧食就可以。
    辦了同樣的事,花了更少的錢,何樂而不為呢?
    富戶勳貴大臣本就會施粥,現在還能得溫棚,那還有什麽話可說?
    而最叫他滿意的一點是,將這民心民情考慮進去,通過這個情緒疏導使得民心不亂,保障京畿安危,這才是最重要的!
    原本他還想著,盡快將這些災民送回原籍,但如此,隻怕又有死傷,民怨四起。可現在嘛,倒是可以看看情況,緩緩進行。
    隻是如此短的時間就拿出方案,不知是兩人早些時日就在思索良策,還是背後有高人指點?
    但這都不重要,作為上位者,自己有謀略是必須的,但會用人也是非常重要的。
    方案有了,接下來關鍵是有沒有能力辦好?不論這冊子寫的再好,若實施起來不能與各方聯絡使其配合,無法當機立斷的進行統籌決策,再好的法子效果要大打折扣的!
    胤禛覷著康熙的神色,有些難掩激動的問道:“皇阿瑪,不知您覺得這方案是否可行?”
    就見康熙滿意的點點頭:“好。能看得出來你們兄弟二人是漲了些本事,就先記你們一功。隻是接下來如何實施,還要更加用心才是!”
    “謝皇阿瑪,兒臣一定盡心盡力!”兄弟兩人躬身應答。
    “好了,起來吧!”康熙笑道:“梁九公,去傳佟國維,明珠,還有兵部尚書,工部尚書速來覲見。”
    胤禛和胤祥對視一眼,心中喜悅,看來皇阿瑪這是準許他們按方案進行了!
    幾位大臣奉召前來,本來還擔心皇上是要責備他們救災不力,誰知是有新辦法,幾人分別傳閱奏折,看過了都紛紛叫好,願意全力配合。
    有的是真心讚同,但也有的確是為了將手中這燙手山芋轉移出去。
    本來皇上就已經十分惱怒這災民的情況危機,覺得他們各部救治不力,既然有了新方案,那這事若是做得好了,自然有他們一份功勞,若是做得不好,那也可以往這方案上一推,自己身上的責任也小了不少。
    康熙在上麵坐著,哪能不知道這些人是怎麽想的,但隻要事情能夠推展下去就行。
    原本有些勳貴之家是不屑於讓流民來幫他們建溫棚的,開玩笑,他們自己莊子上的人手難道不夠充足?
    可皇上下令讓八旗漢大臣都要在城外施粥,這是把能發動起來有些家底的全都發動起來了。那些沒打算在這些災民身上耗費銀子的可不得心疼?
    而本在施粥的人家,心裏也不完全樂意,看似有更多的人參與進來,減輕了他們的壓力。可實際上他們自己選擇施粥,那自己家就能控製著量,不想再施粥,停了也沒人說什麽,現在卻變成了強製性!
    再看城外烏壓壓的人群,這可了不得,有金山銀海也不夠填的呀!
    但誰也沒這膽子跟皇上硬扛,來個抗旨不尊,說我們家不施粥。因此隻能捏鼻子認了,這時候再想,讓那些災民給他們修建溫棚,修修路什麽的,也算是回了點本。
    至於說軍部和工部,這生意做起來,隻出口糧不用付工錢就讓人幹活,本就是他們占了便宜,此時自然也不會出聲反對。
    如此,神奇的現象出現了,朝廷上經常各站立場,時不時鬥鬥嘴的滿人、漢人大臣,竟然都偃旗息鼓,握手言和了。
    而事關家裏還能保住多少錢糧,自身利益在這放著,直郡王這派的人自然也沒有不長眼的跳出來反對。
    一時間朝廷上下前所未有的和諧和睦,辦事效率也快起來,人人心中都想著,可得盡早把災民的事解決了,安穩送回原籍,才好繼續爭鬥不是?
    於是這新方案便在一片讚同之聲中快速的推進起來。:,,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