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第 103 章

字數:5546   加入書籤

A+A-




    現在朝廷對外貿易還是十分順暢的,但嗅覺靈敏的人已經發現苗頭不對,皇上對外的態度似在轉變。對他國前來外貿的商船,康熙本就十分謹慎,現如今隻怕更要收緊了。
    曆史上之後幾位開始閉關鎖國,結果這邊還覺得是□□上國、萬國來朝呢,可誰能想到數千年封建王朝這麽過來了,不過短短幾十年,人家突然工業革命、飛躍式發展。晚了一步,再追趕起來可是千難萬難,變成落後就要挨打的局麵。
    每每回憶起那段曆史,任何一個國人都會心中含恨,明明幾千年間,各方麵都半點不落人後,甚至說是領先絕大部分國家,怎地突然就變成了那般的境況?誰能不恨?
    若有能力改變,想必任何一個國人都會拚盡全力扭轉乾坤。葉林亦是如此!
    葉林眼珠轉了轉,此時天時地利人和具在,碰巧提起這個話題,那他可得多說幾句,讓四爺心中留下個印象也好,說不定他登位後能繼續開展海貿呢?
    因此他一邊思忖一邊說道:“學生認為對國家而言,貿易的好處那可是極大的!學生讀了一些史書,對這方麵有所了解,貝勒爺可願意聽學生絮叨幾句?”
    葉林給他獻過好幾次策論,從最初的防疫說,助農說,到後麵的治河論,安置流民論,無一不是言之有物、行之有方,講解時沉穩鎮定,侃侃而談。胤禛還是第一次看到他如此情緒外漏,激動的紅霞滿麵,眼中流光四溢。
    且葉先生曆來遣詞造句都比較謹慎,從不誇大其詞,這會竟用上了極大的、有些了解這樣的字眼,倒是顯出十分的重視來,那肯定得聽一聽。
    他便邀請葉林一同回到書房安坐,捧了茶,準備聽個仔細:“先生請講,我洗耳恭聽!”
    葉林確實有些激動,酒足飯飽,坐也坐不住,幹脆站起來踱著步子,整理思緒。將店內的大理石磚挨個走了遍,這才停下,就聽他道:“齊國丞相管仲首先提出市農工商,當時雖為有重農抑商,但自漢武帝起卻變成了階層排序。
    曆來商人排在最末,學生也知是朝廷不鼓勵商人行商的意思。商人行商低買高賣,未免有些不勞而獲的意思,且商人到處行走容易攪亂各地管理。更重要的是。如果放任商人做大,恐怕。有許多農人放棄種田轉為商人,導致田地荒蕪。”
    胤禛點頭讚同:“確實是如此,商人過多並不有利於朝廷的穩定,且如今的情況許多人尚且吃不上一頓飽飯,若有更多人放棄耕種,饑民會更多。不過朝廷也並不是一味重農抑商,隻看十大商幫已經遍布大清各地,就知道目前商人的勢力也不容小覷。朝廷還是需要商人溝通南北貨物的。”
    葉林眼睛一亮,看來四爺並不是持有傳統重農抑商的觀點,認為商人的危害大過益處。但應該也沒有對商貿很重視,不過如此,正好有他發揮的餘地:“學生認為,國內商貿暫且不提,國際商貿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自漢朝時,朝廷派遣大量人力物力開拓絲綢之路,一路向西而行,通達幾十個國家,將大量的香料珠寶等物運送回來,許多香料現在已經融入百姓生活中,成了必不可少的東西。別的都不提,就苜蓿一物的功勞就不可限量。”
    “魏晉南北朝時期,朝廷認識到商貿的好處,絲綢之路不斷發展,又有西北絲綢之路、西南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三條之多。”
    “到隋唐海上絲綢之路進一步發展,而越是往後,對國家財政的意義就越大。以南宋為例,雖然當時國土麵積減少了一半,隻能偏安一隅,而且當時西北的絲綢之路被大金國截斷,無法通行,可南宋卻是曆朝曆代以來百姓生活最好的朝代,貝勒爺,您說奇不奇?”
    胤禛雖也通讀各朝史書,可他關注的點是在朝堂,是在皇權上,對這做生意的事倒還真沒有這麽細的了解。
    再說,他們是馬背上得的天下,對文治武功重視是一個皇子的必修課,但像是老九那樣一心鑽在錢眼裏,各種想法子弄錢,隻會叫這些年長的兄弟看不上眼,被皇阿瑪說一句不務正業。他們的地位在這裏,真要弄錢,自然有人上趕著來巴結,但是作為一個皇子的麵子裏子就全沒了。不說是他們,就是某地的府尹、縣令,傳出愛錢如命的名聲,也是十分掉價的事。
    對於他們來說,是不該將從商掙錢這類不務正業的事放在心上的。
    此時葉林一問,真將他的興趣勾了起來,葉先生從不誇大其詞,他說南宋百姓生活好,必有他的道理。隻是國土減半,生活卻更好了,這卻如何達成?“先生請講,這是為何?”
    葉林感歎道:“我說百姓生活更好,是因為在南宋時,司馬光曾經痛心疾首地說:世風日下,連農夫走卒都穿絲質的鞋子,實在太過奢靡了!”
    胤禛曆來不喜奢靡鋪張,可聽了這話,喜上眉梢:“果真如此?若大清能學來南宋的手段,那大清的百姓,是否也能如那時一般,人人都穿得起絲質的鞋?”
    葉林點點頭,走到案前,直接擺弄起胤禛桌上的筆墨紙硯來。不一會就在紙上畫出了一個橢圓形的示意圖,並在這圖的邊角點了十數個墨點。
    他指向這個橢圓:“這就是當時南宋剩下的國土,隻有如今大清南邊的一半大小,當時因為西夏的建立,宋朝與西域的貿易被阻斷,陸上絲綢之路無法通行,不得已建立了海上貿易。“
    他指著那圖上的遍布各處的墨點:“南宋在十幾個沿海城市設立了市舶司,專門管理海外貿易,與東南沿海五十多個國家通商貿易。”
    “當時江浙地區絲綢行業極其發達,當時朝廷又極為支持海上貿易,以工廠模式生產速度快、質量好,因此出口了大量絲綢銷往各國。僅海上貿易一項就占到了全國財政的五分之一,每年朝廷通過市舶司收到的稅收就有達到兩百萬貫,更不提交易所賺的利潤了!
    南宋比北宋國土麵積減少,但國家收入卻漲了許多。整體國家財力和百姓富裕程度可謂是空前!”
    “而前明比起宋朝來,財政收入上差了一個數量級,雖有幾次鄭和下西洋,使國際貿易有所提高,但之後就漸漸衰落。因此到前朝為止,縱覽華夏大地,唯有南宋乃是第一富裕的朝代!”
    “當時海運之發達,沿海地區,海麵上的商船絡繹不絕,賣出絲綢瓷器,將各色珠寶香料金銀良種帶回來,可謂是真正的繁榮一朝!”
    胤禛聽著,忍不住在心裏算了算賬,兩百萬貫隻占到朝廷財政的五分之一,那也就是南宋朝廷的財政收入每年至少得有一千萬貫!
    可如今朝廷裏每年財政收入還不及當時的一半,又有各地災或頻發,朝廷捐免錢糧,實際能收上來的還要少些,可現在大清國力強盛,國土麵積比起南宋得大了一倍!
    好嘛,不比不知道,一比才發現國土麵積比人家大了一倍都不止,掙的卻還不如人家的一半多,這是什麽道理?!海上貿易真的如此賺錢!?
    胤禛刷刷幾筆,將這些數據記在紙上,回頭得要細細考證,若真是如此,那他得要請見皇阿瑪了!“先生可還記得這些數據是從哪裏看來的?”
    葉林一愣,有些尷尬的撓撓頭,這些都是在現代玩手機時,隨手刷到解說曆史視頻看到的,當時看過也就忘了,多虧金手指,才能立馬從腦海中提取出來,可現在教他如何說出來曆?
    他隻能狀似回憶一番:“學生自打來了京城後,便在書肆打工,又愛去各大書肆瀏覽,現在也不記得是哪些書了,但學生肯定這些數據是絕對沒錯的!”
    胤禛點點頭,心裏稍有些疑慮,他也算是看了許多史書,卻不曾了解到這些數據,不過葉先生也許是從哪些孤本中看到的也不一定。
    若想給皇阿瑪上折子探討海貿,非得要詳實的數據支持不可,僅憑著葉先生的幾句話,是萬萬不能的。不過既然是一朝史料,總有記載,葉先生都看過,應當不會太難找,回頭得著人細細尋找就是了。
    他將這疑問壓下去,繼續聽葉林講解。
    “所以說國際貿易第一大利,就利在能使國家百姓富足。第二利嘛,學生覺得乃是引入各國良種和領先技術。”
    “《晏子使楚》中提到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許多物種天生地養,南北各地都不同,那各國的差異就更大了。國外自然有些咱們沒有的優良動植物,就如這苜蓿,白豆蔻,番薯等等,引進過來耗費的人力物力要比改良本土作物少的多。”
    “人生大事,吃喝二字,能讓百姓吃飽,可就是功德一件了!”
    “至於新興技術,咱們大清也有許多能人巧匠,但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隻閉門造車的效果肯定不如多多學習借鑒的好。
    不過葉林知道,雖然“工”排在“商”前麵,但這時候木工鐵匠地位也沒搞到哪裏去。大部分人都既看不上也不重視,曆來風氣如此,四貝勒的看法恐怕也沒差多少。
    因此見他說到引進作物時胤禛還頻頻點頭,說到這就沒什麽反應,他便暫時不欲多說,等到以後有機會能做出些什麽好東西來再來跟四貝勒聊。
    他便轉過話頭:”第三利,乃是能強我朝兵力。不論是陸上貿易還是海上貿易,沒有強力的軍隊護持恐怕都難以維持下去,若是走一趟商貨就被人搶了,那還做什麽生意?”
    “因此若要維持好商路,非軍隊護持、朝廷支持不可。而在維護商路、懲治肖小的過程中,兵力必定能得到磨練,這樣不用大肆興兵發起戰爭,也不必花費大量糧草就能練兵,豈不是好事?”
    胤禛略一思索,這樣說來確實如此,這是多方都能得利的好事,商隊提供糧草得到護衛,商路安全了;朝廷又能借護持商路免費練兵;再一個葉先生沒提到的,是能了解其他國家的情況。
    若真要起戰爭,起碼路熟,各地山川地形都能有所了解,該怎麽排兵布陣,運送糧草,將士心裏也有譜了。
    葉林看胤禛若有所思的模樣,似是聽進去了,他心中十分歡喜,若是能讓未來的雍正帝重視對外貿易,不管是重開陸路的絲綢之路,還是海上絲綢之路,僅此一點就能改變許多。
    現在朝廷雖然也有開放貿易口岸,可才隻有幾個罷了,隻是南宋時期的零頭。並且相互商貿的國家也僅有東南亞的幾個國家罷了。
    而像是西方英國、西班牙、葡萄牙等國,雖然派船隊過來貿易,但隻被允許在澳門停靠,與澳門商人交易,同時限製船隻大小,且每年不能超過二十五艘船。
    一年二十五支船能交易多少貨物?!
    而與南洋和東南亞其他國家雖然有貿易,但因為有朝貢的原因,對於朝貢的物品和貿易交易量也有所限製。
    看似與許多國家都有所貿易,但其實就是水庫開了個拳頭大小的洞,出水量根本不值一提,葉林在心中歎了口氣,若是能改變就好了。:,,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