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第 161 章
字數:4665 加入書籤
三人都已吃的半飽, 室內燭火明亮,安靜無人打擾,正是聊天說話的好時候。
葉林端起茶碗啜飲了一口, 挑起話題:“元之後,明朝延續兩百多年,經曆十六代帝王,算是在曆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朝代更替看似如四季輪回般自然, 但細究起來, 卻有其不同根由。”
胤禛舒展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肩膀,靠向椅背, 放鬆的將手搭在扶手上,搖搖頭,歎息道:“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話說的容易,但身處其中,若真想看透緣由, 甚至做出改變, 確是艱難!”
弘暉坐在椅上, 輕輕晃了晃雙腳,認真的點點頭道:“所以先生說應該好好研究, 好的就學來, 壞的就引以為戒。”
“對啊, 因為太重要, 所以盡管複雜難辨,也要花精力去研究透徹。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更能明事理,會治世。”葉林笑著看向兩人:“當然了,在不同人看來,這根由也不近相同,不過理越辯越明,道越論越清,即便最終不能達成統一的意見,也應當有所收獲。”
胤禛微微挑眉,眼神灼灼的看向葉林:“哦?看來子玉是已有所得了,你是如何看的呢?”
葉林拱手:“學生不敢稱懂了,隻是有些淺見罷了。前明到底因何而亡,就如觀看人世百態一樣,紛紛擾擾、亂花迷人眼,”他伸出手,手指在在燭光下泛著瑩瑩的潤澤,
“壓死駱駝的絕不是某一根稻草,覆滅一個朝代的原因也很多。但就如同這桌上的菜色一般,總有那麽幾樣,是重中之重的大菜、硬菜。”葉林看向弘暉:“這就要說到研究複雜問題時,必須學會的一種方式,那便是區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弘暉皺眉看向葉林:“何謂主要、次要矛盾?”
葉林想了想,舉了個例子:“若發現一人死亡,官吏查案,那主要矛盾便是找到致命傷,因為這傷才致死,而次要矛盾則是無關性命的病痛。他身上可能同時有數種病症,哪種才真正導致他的死亡呢?這便是最關鍵的地方。”
弘暉點點頭:“學生明白了。主要矛盾便是那刺入心髒的一刀,是人死之因,而次要矛盾則是全身小病大病,次要矛盾看似繁多但其實並不立刻致命,主要矛盾才是根本。”
葉林笑道:“那阿哥可知,為何要特意區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呢?”
弘暉想了想:“因為主要矛盾最重要?”
葉林搖搖頭:“是因為稀缺性。世上的問題千千萬,永遠是解決不完的,而咱們手頭的時間門精力和資源有限,不可能將所有的問題都解決,在隻夠解決少數問題的情況之下,首先便應當挑選主要矛盾。”
胤禛歎息一聲:“確實,這天下的事就算想一一解決,也是有心無力啊!”
葉林不知胤禛為何惆悵,許是心中裝的事太多?他眼珠一轉,伸出雙手,作出向自己跟前扒拉的動作:“這也是自然,就像桌上這十多盤菜,每一盤我看著都喜歡的很,可惜肚量有限,沒法全部吃完,便隻能挑最喜歡的硬菜多吃了。”
噗嗤,弘暉被這比喻逗的忍不住笑出聲,胤禛也勾起唇角:“子玉就是天天來吃也是管夠的,萬不可貪吃將肚子撐壞了。”
“咳咳,”葉林笑嘻嘻一本正經道:“那感情好,學生以後可要常來貝勒爺這兒打秋風。”
胤禛似笑非笑的看著他:“好,我等著,子玉來,我自然是好酒好菜伺候著。”
葉林有些不好意思的擺手:“不敢,不敢。”
他輕咳一聲,攏了攏衣袖:“因此學生認為,找出主要矛盾比將所有問題都找出來更重要,找到它,才能研究針對性的解決辦法。而若是判斷錯誤,把次要矛盾當成了主要矛盾,就隻能治標不治本,白費功夫不說,病症還有可能積重難返。”
胤禛聽得入神,不由問道:“所以關鍵是如何從諸多內外因素中挑出主要矛盾,前明的主要矛盾究竟為何?”
葉林笑而不答,隻拿著銀筷夾了幾塊烤鴨到胤禛碗中,又給弘暉夾了一筷子水晶琉璃蹄膀,轉頭見胤禛還不動筷,笑道:“貝勒爺,不是邊說邊吃嗎?您也快吃幾口,若是因為學生在這囉嗦,擾的貝勒爺吃不下去,那學生的罪過可就大了!”
胤禛愣了愣、一時無語,他還是頭一遭遇到有人如此要挾他吃飯的,覺得有些哭笑不得又不忍苛責,隻得接受“要挾”,將碗中的肉吃了,誰知子玉還得寸進尺,剛吃完,碗裏就又多了一筷子筍尖。
他抬眼望去,就見葉林睜大眼一臉無辜:“哎呀,隻吃肉不吃青菜對身體不好的呀,這個菜做的清爽的很,貝勒爺也嚐嚐,”
胤禛忍不住瞪了葉林一眼,卻見他嬉皮笑臉的,完全不當一回事,在那埋頭吃得歡快,還以為自己沒發現,偷偷跟弘暉做鬼臉、擠眼睛。
胤禛眯了眯眼,右手蠢蠢欲動,想治治他這股子頑皮勁兒,免得弘暉有樣學樣,可心裏確實還惦記著他的未盡之語,這一猶豫,子玉就已轉過臉,恢複了正經模樣,胤禛沒抓到現行,無奈之下,還是低頭將碗裏的筍片吃了。
抬頭見兩人不知說了什麽悄悄話,一同笑了起來,忽然覺得弘暉能被帶著活潑些也挺好。想到子玉又是說玩笑話、又是笑嘻嘻的張羅夾菜,不知何時積累在胸口的煩悶之氣,突然一下就散了。
胤禛微微歎息:“肉和菜都吃了,子玉可以繼續了吧?主、次要矛盾著實新穎,那又該如何找出前朝滅亡的主要矛盾呢?”
葉林探頭看了一眼胤禛麵前空空如也的碗碟,滿意的點點頭:“貝勒爺這個問題問的實在是太好了,世事往往難就難在辨認主要矛盾這第一步。咱大清改後金國號為清時,明朝已經對內外部動亂無可奈何。一位叫陳啟新的武舉人寫了一篇名為《論天下三大病根》的奏議,他提出:如今危機四伏,內憂外患,原因是缺少技能熟練的將才,應當培養武將提拔到高位。”注1
弘暉了然一笑:“他認為主要矛盾是朝廷軍事力量薄弱,所以因當提拔武將!”
“是”葉林頷首:“大阿哥覺得他說的對嗎?”
“這……”弘暉回想到自己看過的資料,微微皺眉。他覺得不對,可若是這麽說了,豈不是顯得自己的先祖在軍事上比不過前朝嗎?他轉頭有些踟躕的看向阿瑪,見他點點頭:“確實不對。”
胤禛回想大清開國史,搖了搖頭:“可以說是原因之一,但算不上主要問題。改年號之初,咱們的人數少的很,跟前明根本沒法比。武器上也落後,他們有火銃、紅夷大炮,咱們開始是沒有的,是後來才有的紅衣大炮。”
弘暉有些吃驚的瞪大了雙眼,先祖這是以弱勝強,真是厲害!不過這也從側麵反映出,前朝的主要矛盾必然十分厲害,否則怎會在人多炮多的情況下還打不過自家先祖?
葉林笑著點頭讚同:“對,明末光軍隊人數就是幾十倍之多,厲害的將領也不是沒有,早些有戚繼光改良鴛鴦陣,之後有孫承宗守寧錦二百裏,袁崇煥寧遠、寧錦大捷,兵部尚書孫傳庭活捉闖王、多次鎮壓李自成、張獻忠,盧象升創立“天雄軍”,還有毛文龍、滿桂、祖大壽等人,都是傑出將領。就連退居一方的南明,都有李定國連戰連捷收回許多疆土、導致咱們南王孔有德、和碩敬謹親王尼堪死於他手,還有鄭芝龍、鄭成功父子,稱霸海域數國幾十年,這就不用我多說了,因此軍事力量確實不是主要矛盾。”
胤禛弘暉父子倆聽的出神,雖是敵對關係,可還是對這些名將一臉向往之色。另一方麵,也覺得能打下這江山的先祖更是神勇!
胤禛略一思索,問道:“當時崇禎是如何回複陳啟新提拔武將的奏議呢?”
葉林笑道:“當時聽了這人的奏書,崇禎皇帝認為有理,賜他“吏部給事中”的正四品官。而此事在朝野上下引發了巨大爭議,大小官員都反對他的奏議。”
弘暉有些疑惑的皺眉:“既然內憂外患,朝廷官員為何還反對提高軍事力量?”
葉林歎息:“曆朝曆代,開國時武官強盛,而定國後,朝廷大多為防備武官叛亂,會壓製武官的勢力,而明朝更是將這一點做到極致。那時不允許武將擔任朝廷文官職位,也就是說朝堂上站著高位的全是文官。”
弘暉皺了皺眉:“文輕武,文官把持所有權勢?”
葉林搖搖頭:“不僅如此,就是在戰場也是文官、宦官級別更高,可以指揮武將打仗,如何作戰武官做不了主,就連後勤部署都無法幹涉。外行指導內行,能發揮的多好就可想而知了。”
弘暉吃驚的瞪大雙眼:“這豈不是將武將都架空了,那還如何打仗?”
葉林歎了口氣:“可不是嗎,連靠著文官庇護的武官都無法發揮所長。”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