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認識遼瓷

字數:3400   加入書籤

A+A-


    感悟著向北寒說的話,每個人都掂量著自己心中的佛與魔的較量結果。一路上,話題並不多,很順利地回到了林東鎮。
    在路過“契丹街”的時候,向北寒買了一大一小兩隻錦盒,又在外麵隨便吃了點東西。把李悅倩送回家,幾個人就回到訂好賓館休息了。
    把那尊“降閻魔尊”和兩隻燭台包裹好後,帶進了房間,而那些瓷盤瓷碗不值什麽錢,就和那隻大木櫃子放在了車上。按向北寒的計劃,明天就到契丹街上隨便找個小店賣掉,不值得帶回北京。
    沙莉陽和李悅倩一個房間,向北寒和趙勇同屋。
    一進屋,趙勇就鑽進了衛生間洗澡,而向北寒則用幹淨的毛巾再一次把“降閻魔尊”和燭台擦拭了一遍後,又仔細地檢查一番,認為自己沒有看走眼,才鄭重地把幾樣東西放入了錦盒裏。
    “小北!我真就不明白了,好運氣怎麽總能找到你。隨隨便便的吃個飯,你動能撿到這麽打一個漏兒。照這樣下去,不用兩年,你就能把‘向寶堂’收回來。”
    洗過澡的趙勇,一邊擦拭著他那身高高隆起的肌肉,一邊慨歎這向北寒的運氣。
    “什麽運氣呀!沒有起知識的積累,就算是碰上好東西,也認不出來了。幾十萬啊!不認識誰敢出手啊!”
    經過這次,向北寒真是覺得以前自己在地攤兒、鬼市學的那點兒東西真是不夠看,回去以後也真要收住心神好好和三位老師學習一段時間了。
    正說著,向北寒的電話響了,一看是赤峰本地號碼,第一反應,很可能是“上古居”的那個小老頭打來的。
    對趙勇做了個噤聲的動作後,向北寒大大咧咧地接起了電話,“喂!那位?”
    “小夥子!我是‘上古居’的老李,你下午到過我的小店兒。”
    “哎呦!怎麽著,有我要的東西了?”
    “有沒有的不敢確定,不過有點兒眉目了。”
    “什麽東西?”
    “我也不知道。你們走了以後,我聯係到了黑猴,說了你們想要的物件。哎!你說咋就那麽巧,他手裏正好有一件。要不你明天來一趟,我帶你去黑猴哪兒去看看。合適了你買,不合適就算了唄。”
    向北寒裝作猶豫地停頓了一會兒,說道:“成!不過,我得帶個兄弟過去,你也應該清楚,我要買的可不還幾萬、十幾萬的東西。以防萬一。”
    “那沒問題,都是一樣的,黑猴那邊也得有人跟著。”
    放下電話,向北寒表情嚴肅地說道:“小勇!明天你和我去見那個黑猴,時刻保持警惕。畢竟不是北京,這兒的行裏人講不講規矩怎們摸不準,更何況對方手裏的物件十有八九是來路不明,或者是禁止買賣的‘腥活兒’,小心點為好。”
    聽了向北寒的話,趙勇點點頭,說道:“要不要我和北京那個刑警戰友通個氣兒,以防萬一。”
    “那倒不用,我們還不清楚對方手裏的東西是不是仿品,或者隻是一次試探。”
    向北寒對於這次的交易還是有點擔心,隻是那隻遼代綠釉印花花卉紋菱口盤太讓他魂牽夢絮了,讓他第一次有了得到手中方才罷休的感覺。
    一夜無話,第二天早上,向北寒就安排沙莉陽和李悅倩呆在賓館裏,不要出門。他和趙勇則再一次來到了“契丹街”。
    與昨天不同,今天的向北寒和趙勇特意換上了比較普通隨意的衣著,奔馳大越野也停在了較遠的地方。
    在進入“契丹街”之前,趙勇還特意到五金建材商店,買了一把栽花種草的小鐵鏟子。這東西不但邊緣鋒利,而且小巧好隱藏,最重要的是它不屬於管製刀具。趙勇在特種兵訓練中,武器格鬥是重要項目,任何東西到了他的手裏都是致命武器。用這小花鏟子傷人性命簡直太輕而易舉了。
    向北寒也明白趙勇此舉的目的,兩人二十多年的形影不離,早就建立了說不出來的默契。
    今天,向北寒沒有逐家古玩店逛,而是專挑那種售賣遼金瓷器的店鋪進。與昨天相比,今天他就要看的仔細多了。
    走了幾家古玩店後,向北寒發現,這遼代的瓷器與其他朝代的瓷器相比,最大的區別就是實用器占據著極大地比例。宋、元、明、清的瓷器流傳至今的瓷器,很多都是觀賞器,燒出來就是為了看、把玩的,不具備使用功能。
    可遼代的瓷器絕大多數都是日常生活用具,比如杯、碗、缽、盤、碟、盒、盆、盂、壺、瓶、罐、盞托、渣鬥、甕、缸等,還有少部分的文具硯台、水盂和玩具棋子、瓷笛、小人、小獸等。
    這麽一圈看下來,向北寒對遼代這個由鮮卑族後裔,契丹族建立的朝代文化特點有了一個基礎上的認識。
    向北寒爺爺的藏書中就有一本《遼史》,相比於其他的史書,他隻是通讀過,沒做過仔細研究。不過,對遼代的曆史還是有些了解的。
    唐末,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及鄰近各部,於五代後梁貞明二年(西元九百一十六年)建立了遼朝,遂先後與五代和北宋並立。隨著契丹人由畜牧、漁獵生產為主轉向以農業、畜牧業生產為主,由遊牧生活轉向定居生活,手工業也隨之發展起來。在手工業中,製瓷業則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走出第五家古玩店後,向北寒對遼瓷和其他朝代的瓷器區別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看來,這瓷器的燒製工藝都是大同小異。隻是用的泥料釉料屬性不同,燒製的器型上有所不用。用鑒定其他朝代的方法鑒定遼瓷也是可以的,隻要掌握瓷胎和釉料上的差別可以做到九成以上的準確度。”
    其實,推動曆史發展的最直接的力量就是戰爭,曆朝曆代的文化發展都是建立在勝利後的掠奪基礎上的。遼代的手工業同樣是由戰爭中俘獲來的漢人和渤海人為基礎發展起來的,製瓷業當然也不例外。
    從太祖至世宗這一期間,遼對定州曾進行多次的掠奪。而定州所屬的曲陽縣境,是定窯窯址所在地。所以遼代製瓷的工匠,大多是來源於中原的磁窯鎮和定州的定窯。因此,遼瓷大多數是白釉瓷器,也有少量的黑釉、茶末綠釉、綠釉瓷器和黃釉、綠釉、三彩釉陶器。
    一上午下來,向北寒不但對遼代瓷器有了根本的了解,同樣,對遼代的文化也有了深一層的理解。為接下來的那場誌勇對決做好了準備。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