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殊途同歸
字數:3222 加入書籤
撈偏門不能不長久,轉正是對的,但是,影視圈太封閉了,而且到處是騙子。
甚至,外行人想被騙都找不到門路。信息嚴重不對稱,就是單方麵的割韭菜。南家兄弟不怕虧錢,就怕砸下金山銀山都不帶個響的。
兩兄弟在京城混了這些年,說是人脈深厚,其實也就在外圍徘徊,壓根沒打入核心。
“找不到插足機會啊,小尚,你要體諒一下你大彪叔,真是沒辦法了。你們一家,渾身都是故事,存在本身就是巨大的金礦,就看誰有資格挖了。”
話是這麽說,可惜的是,老家夥一直不死,肖像權就不可能旁落,想要下手的人隻能幹瞪眼。
如今,那個人……終於鬆口了。
思索了一會後,金尚才出言答道。
“劇本我大致看了下,細節還有待斟酌。”
“隻要同意開發題材就行,小尚,大彪叔真得好好謝謝你。”
大方向沒問題,就是錢和人情的事了。
為了搭上關係,南大彪是真的下了工夫;至於人情,南家兄弟自認和老金小金關係不錯,怎麽也比外人要親近一點。
煮熟的鴨子要是飛了,南大彪還不如溺死在馬桶算了。
“別別別,大彪叔,都是世交,不用太客氣。”
南大彪是熟人,想要坑金家父子,也得考慮一下得失。和他合作,總比陌生人要靠譜一點。
能夠在當今的影視圈混飯吃的人,有沒有真本事暫且另說,嘴皮子肯定要足夠利索。
林經理和牛導就是此道中人,不管金尚如何對他們有成見,一通馬屁下來,著實讓人心裏暖呼呼的。
如果說林俊還帶著些許成功人士的矜持與倨傲的話,牛建根就深諳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套路,能夠混出名堂,除了確有幾分才氣,酒桌上談天說地,活躍氣氛的本事也讓人歎為觀止。
總之一句話,社會人,老有生活了。
從幾人的閑聊中,金尚知道了,林俊和牛建根是通過南大龍引薦,南大彪拍板合作的。
以前找不到門路,連黃正廓的麵都見不著,隻能求爺爺告奶奶地遞上了劇本讓人參詳。待金尚這邊有了好消息後,才迫不及待地前來確認。
其實整體開發方式,並不是林俊和牛建根做的,好多年前就有人準備這麽幹,卡在肖像權這一關不得寸進,期間熬死了好幾個試圖占便宜的小團隊,才落到江山傳媒手裏。
負責推進此事的林俊找來了小有名氣的導演牛建根,然後順著南家兄弟的關係這麽找過來了。
林俊所在的江山傳媒,其實就是個地方電視台製作部門改製而成的影視公司,在製播分離的大潮中,左右逢源,慢慢做大,籠絡了一批業內人才。
受限於大環境,江山傳媒在電視劇製作領域也算是一方山頭,在電影製作、宣發領域卻沒多少建樹。
牛建根是個拍藝術片起家的導演,在業內混了很多年,媳婦熬成婆,勉強有了點地位,前幾年拍了兩部小成本電影,雖然票房不佳,口碑還不錯,國內外混了幾個不大不小的獎項。
這兩年,電影產業吹起了商業化的風潮,頂著藝術家名頭混吃混喝的牛建根,也動了轉型的心思。
林俊和牛建根搭上線,組團忽悠也不是一天兩天了。一方有錢有資源,一方有名有地位,也算是各取所需。
就是切入點不好找,於是……盯上老黃家。
這個年代,國內就沒有一部像模像樣的商業電影誕生。在此之前,拍電影就是為了滿足政治和藝術的需要,跟賺不賺錢沒有一毛錢的關係。
什麽票房,藝術與商業兼顧,就沒這樣的說法。
廣播、電視和報紙對電影的報道,基本限於多少人次觀影,群眾反響與口碑,社會效應以及教育意義。
不客氣地說,國內的電影人就沒搞明白今後的路該怎麽走。想拍商業片賺錢,首先怕蹭掉了頭頂的藝術家光環;其次也不知道該怎麽拍出群眾喜聞樂見的電影;最後,沒幾個冤大頭會用真金白銀投資拍電影,還是一點都不文藝的商業片。
有鑒於此,金尚篤定口氣很大的牛建根也不懂。
讓人意外的是,牛導和林經理的下限,還是擊破了金尚對業界的認知。
原以為文化人做事,怎麽也得有點體麵,結果吃相如此難看。
……
半個小時後,長袖善舞的小彪帶著林俊、牛建根和李萱去外麵的卡座歇一歇,金尚與南大彪來到上層展台,倚靠著鐵欄杆,並肩而立。
“小尚,剛才多謝你給大彪叔麵子……”
南大彪憨厚耿直的臉上略帶歉意說道,
“小彪跟我說,這兩個人就是被打發來投石問路的小角色。”
“我知道,想占便宜的臭蟲而已,什麽經理名導,除了一張嘴,什麽都不想出。”
不管前世還是今生,金尚對影視圈的事都不夠了解,但兩世為人,也有點起碼的判斷。
再加上金掃帚時不時地提醒,那一堆隨著阿諛奉承,從他們嘴裏噴出來的帶有主觀惡意的“黑氣”,讓金尚大致將他們的打算複原了個七七八八。
文藝片向商業片過渡,並非是顯而易見的坦途,一部分前人試著開路,倒也總結了些許經驗教訓。
時代的發展是有局限的,觀眾的審美水平擺在那,不可能一蹴而就,輕輕鬆鬆培養出一大批有鑒賞眼光,還有餘錢消費的影迷。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