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暗手
字數:7223 加入書籤
第360章暗手
企業家有情懷不是壞事,可跟隨拚搏的員工未必有那麽多想法,打一份工,掙錢養家,這就是大部分人的態度。
雖然今夕文化、北船機電等一眾公司的股份在手,金尚掌握實際控製權,但它們並非完全歸於老板,大小股東,董監高,掌握核心技術以及關鍵崗位的員工等,都享有一部分權益。
老板在其中的影響力最強,但也不代表絕對一言九鼎。
公司的狀況初步穩定下來後,離職率也變高了,年底接近百分之三,和業界同行相比,明顯偏低,但也比原來的百分之一要高很多。
人力資源給的建議是最終穩定在百分之五左右,維持正常新陳代謝即可。
一般IT企業的人員變動相對傳統行業,要更加頻繁,尤其是今夕文化這種創立時間不太長,沒什麽曆史的民營企業,較難讓人才歸心,即便開出了較高的待遇,也好不了多少。
如果不是有“金手指”加持,離職率翻倍都不奇怪。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
人來人往,想要讓大家完全和金尚這個老板一條心,幾乎是不可能的。
待遇留人,情誼留人,更要前程留人。
平台沒有晉升的空間,看不到發展的希望,讓人沒有期待感,有能力,有衝勁的人才肯定會跳槽離開。
老金聽了兒子簡短的自我反省,還有些不自在地摸了摸後腦勺。
“你想得這麽深,我也沒什麽多說的。這段時間,我的事情也不少,製衣廠要增產,生鮮超市,火鍋城和優衣庫都有迫切的擴張需求,錯過這個快速發展期,以後再想改變固有的行業格局就難了。”
“注意品牌聲譽,這才是根本。”
“我知道,過去一年盈餘不少,不至於為了利潤而涸澤而漁。”
在國際貿易組織正式開始運作的第三個自然年,全球一體化市場分工的威力開始顯現,原本不溫不火的國內紡織業的需求陡然旺盛起來,並帶動一係列日化,輕工以及零售市場發展壯大。
都不用考慮供需關係,隻要生產出來,就能賣得掉。
成衣市場,動不動就以億件為單位發往國際市場,老金的製衣廠,在京西地區算是民營企業中的佼佼者,放在全國波瀾壯闊的出口浪潮裏,也就是不太顯眼的一片小浪花。
受益於此,中西部地區的棉花等經濟作物的種植區快速擴張,照這個勢頭發展下去,不用十年,全球半壁江山都要被搶占了。
和普羅大眾的常識不相符的是,油料,糖,棉花等司空見慣的常用品,是妥妥的戰略物資,平時不顯山露水,一旦國際局勢開始動蕩,它們就是當之無愧的定心丸和壓艙石。
這是千禧年前後的曆史機遇,老金時不時去參加一些外經貿會議,和同行聊了很多,多多少少知道一點大勢,眼光和大局觀也拔高了許多。
“成衣製造的成本大頭就是人工,我打算引進一批自動化設備,輔助生產,並加大招工力度……”
“可以引進高科技設備,但不要盲目,許許多多的中小廠家就是因為太過激進,沒有玩轉無人化工廠的建設,導致倒閉的。”
金尚不由得告誡著,擴產要科學規範,不能拍腦袋上馬,更不能眾多所謂的噱頭給忽悠了。
一個反常識的真相,往往不為人所知。
機械自動化工廠比較省錢,是要滿足一定條件的,而大部分中小傳統行業裏,壓根用不到所謂的高科技,隻要擁有一大批勤勞的熟練工,輔以部分定製電動工具,效率比一窩蜂上大型機器還要高。
像成衣製造,皮革,手工業等大部分無法做到完全機械自動化的行業都是如此。
不僅是成衣製造,上遊的圓機織布,電腦繡花,毛巾窗簾等,自動化程度已經很高了,依然離不開人工,相反,對擋車工和機修工的素質要求更高,待遇不低,車間工作環境也不能像以前那樣隨意。綜合來看,確實比以前要強,但也沒到天差地遠的程度。
正是因為家裏從事這一行,金尚才了解得更多。
“我比你謹慎,不會見錢眼開,沒來由地做不合時宜的事。國產機械的故障率還沒降到讓人滿意的程度,可以試行一部分自動化生產,順便培養合格的熟練工,但離大範圍替代手工……還比較遠。”
老金十分坦誠地述說著,沒有因為兒子的話而有多餘的想法,
“京西的土地和人工的成本也漲起來了,我打算去京畿周邊的二三線城市建廠,或者承包經營不善的廠子搞代工。”
“賺錢,順便拿地?”
金時笑而不語,微微點頭,默認了金尚的判斷。
實話實說,出了京城,就像是從國際大都市進入三線小縣城,差距相當大,地價便宜,人工成本低廉,基本沒有成套的工業園區,有限的大型工廠,基本也是給京津本地的頭部企業做配套。
產業轉移這種事,不止發生在國與國之間,一線城市淘汰的產能往二三線轉移,是很正常的事。
紡織業這種附加值相對較低的傳統行業,在京西地區不是不行,可大規模增資擴產,還是往周邊轉移比較好。
當然了,土地資源這種東西,什麽時候都不嫌少,趁此機會,多弄一批在手裏,將來也能多一點操作的空間,哪怕現在看起來沒啥大用,不代表將來就沒有開發的價值。
從老金的話裏,金尚了解到去年的出口貿易生意肯定相當火爆,不少人都賺了錢。
拮據了半輩子的老金,感覺就沒打過這麽富裕的仗,手裏有錢,想法自然也多了。
再三叮囑不要太激進後,父子兩人說起了今夕文化如今的問題。
架在火上,進退不得,是金尚的自我認知。
更進一步的難度太大了,以今夕文化的體量,再強行擴張,勢必會引起更大規模的反彈,可退又退不得,一旦戰線鬆動,就是一潰千裏,大敗虧輸的下場。
“服軟是不可能服軟的,但全線出擊的戰略要稍微改一改,現如今,公司的主要生態鏈差不多完備,能夠形成起碼的自給循環,增強韌性,和對手相持的能力極強,隻要堅持下去,肯定能獲勝,但是,不能這麽被動等待,必須找一兩個領域重點突擊,不求一擊致命,但求擾亂局勢,本方眾誌成城,對手卻是一群烏合之眾的默契聯盟,一旦外力減弱,自己就會鬥得不可開交。”
“亂而取之,曹操明智滅袁氏?”
“對!”
漢末三國,官渡之戰落敗的袁紹憂懼而死,曹操放鬆攻勢,放任袁紹的兒子們內鬥,自取滅亡,然後兵不血刃地全取青冀幽並四州,大獲全勝。
有外力壓迫,弱勢者必然會抱團抵抗,可一旦威脅消失,內部矛盾就壓製不住了。
而金尚的策略,並不是那麽消極,而是在漫長的戰線上,總體僵持,隻在個別關鍵點突擊。
“待汽車交易市場租賃權拍賣,資金回籠後,我就會直接發起對飛信的收購……”
“咦!買得到?”
“多半是不行的,但……清風吹皺一池秋水,泛起的漣漪,擾亂人心,足夠了。說不得,有聰明人和我競價,將其拿下,那就更妙了。”
和有國資背景的飛信做正麵商業競爭,不是不行,可有些上不得台麵的小手段就不能用了。
哪怕不賣給今夕文化,被別人高價買走,意味著公司和電信就沒有任何利益衝突了,這是大好事啊!
“以前是沒人意識到飛信值多少錢,有多重要,或者沒有下定決心出手整合。可一旦有人搶跑,大家就都忍不住了。”
金尚侃侃而談道,
“在一個快速發展的增量市場,有競爭對手不是壞事,可以幫我炒熱市場,過程無關緊要,取得最後的勝利,自然就通吃一切。”
即時通訊領域,就隻有兩個上的了台麵的玩家。
萬一沒人跟著報價,真的被金尚把飛信給收購了,整合之後,在這個細分賽道就真的沒有對手了。
至於電信那邊的態度,不管怎樣,影響都不是特別大。
願意賣最好,不賣也無關緊要,讓有心在這一行掘金的人,認識到它有多麽值錢就行了。
不能變現,營利困難?
那是下一步的問題,先霸占了市場再說,大不了就是個擊鼓傳花的遊戲,收購價加個零,再翻倍賣出去套現就是了。
“你準備出多少錢?”
“首次報價,一點五個億……不,兩個億吧,投石問路,探探情況。”
“你還真舍得!”
“五個億以內買到,血賺,十個億,短期有點虧,長遠來看,還是很劃算的。”
促狹地笑著的小金揶揄道,
“清風拂麵,波瀾不興,要是沒點狀況,大家老是盯著我,壓力也挺大的,給同行上上強度,卷起來,不要整天閑著沒事幹,時刻想著給我找茬。”
“如果是這個量級,差不多到了中型資本下場整合的時候了。”
摸索著下巴,慢慢思索的金時說道,
“是時候搞個大新聞了,自今夕商城融資三個億後,一年多的時間,都沒有什麽爆炸性的消息了。搞得大家以為互聯網就是門戶網站和電子商務,確實太狹隘了。”
至於如何搭台唱戲,細節都是次要的,關鍵是春節之前的消息要炒起來。
“不提這些,你剛剛說的,開發電廠的事,沒那麽簡單吧?她老人家可能不明白,我倒是略知一二……”
“喔?”
“天然氣不止能用來發電,還是製造化肥重要的原材料。你旗下的北船機電,有化工廠,雖然規模不大,主業是油漆和海洋化工,但也包含了氯化工和氟化工項目。”
頓了頓後,老金壓低了聲音說道,
“天然氣,能源,煤炭,石油,可以很輕鬆地轉到基礎化工領域,甚至……現代化工。”
“看來真懂。”
金尚矜持地一笑。
具體的工藝流程就不提了,金時提及的路線,確實是通的,隻不過有待研發投入,有了基礎,總比無中生有要強。
而老金說的現代化工,直接指向矽料,也就是單晶矽多晶矽之類的工業原材料,質量差一點的,可以用來做光伏,上乘的,就是直接指向晶圓廠,芯片製造。
而這,和金尚IT行業軟硬件齊頭並進的策略是相符的。
現如今,國際社會對低碳環保的討論越來越多,對光伏這種清潔能源的需求越來越大。前世也差不多是這個時候,北美興起了光伏熱,什麽熱電站,風電,屋頂光伏等發展得如火如荼,和二十年後國內的聲勢一般無二。
世界上就沒有什麽新鮮事,僅僅是光伏一項,十幾年的時間裏,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大富翁,甚至登上首富之位的都不是一個兩個。
“你心還真大,建幾個燃氣電廠,長遠來看肯定有得賺,可押注光伏和半導體,生死難料,你二姑夫好歹有化肥這個硬需求兜底,賺錢是大概率事件,虧也虧不到哪裏去,你承擔的風險就大了。”
“還好吧,又不是一股腦地全投進去,我還年輕,以十年為單位,看待這一行業,其實壓力也不是特別大。總之發電站和數據中心我肯定是要建的,有二姑夫分擔壓力,且為我的硬件戰略打掩護,何樂而不為?”
——
周五,送女朋友李萱去上班後,金尚馬不停蹄地趕往北船機電總部,在召開董事會之前,順便參觀了一下海事展的樣品。
模型榮譽室內,洪仁全和幾名高管,帶領董事長視察,董事會秘書唐瑜熱心地給金尚做科普。
什麽VLCC,ULCC,大概是大型油船,FPSO是什麽鬼,沒有動力的海上儲油駁,為什麽做成船形,而不是更加方便的罐子?
還有AHTS,挖泥船,起重船,打樁船,攪拌船之類的,一知半解,穿梭遊輪,到底是在哪裏穿梭,完全不知道。
倒是一看就十分現代化的穿浪雙體船,頗有美感,讓金尚不由得多看幾眼,暗搓搓想著,做成豪華遊艇倒是挺有意思。
成立好多年的北船機電,曾經造過的船型挺多的,如今很多技術圖紙還在,工程師和高級技工的流失,倒是洪仁全也不敢保證所有船型都還能造得出來。
不過,明年計劃重啟十萬噸以下幹散貨船和集裝箱船的事,已經定下了。
造船業是強周期行業,連續好多年利潤在億元以下甚至虧很正常,一到爆發的年景,單季度淨利潤超十億都是可能的。
三年不開張,開張吃十三年。
如今,又到了擴張周期,大肆賺錢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