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試試再說

字數:6738   加入書籤

A+A-




    化工行業的複雜程度,在所有領域中也算是名列前茅的,各地引進都相當謹慎,哪怕有建設計劃,也是因地製宜,揚長避短,發揮自身的優勢。
    因危險性和汙染性問題得不到妥善解決而擱置的化工項目,實在是太多了。
    金尚想要建的,不是某一個或者幾個工廠,而是能夠產生循環收益的產業集群。
    這就不是幾個外行一合計,就可以籌劃妥當的項目了。
    專業的事,讓專業的人來做,而金少爺的人脈,在不找黃正廓幫忙介紹的情況下,也就能拜托母校幫忙了。
    和張樹德教授聊了很多事,也算投機,就是時間不早了,不好繼續麻煩,於是金尚讓司機將客人們送回去。
    過後還有很多事要協調,待張教授將工程計劃書拿出來,再去詳談。
    而大略的框架,金尚已經差不多就點眉目了。
    今天的結果還算好,金尚懷著不錯的心情,來到主隊更衣室門口,賽後新聞發布會已經結束,球迷也走得差不多了,場下慶祝互動結束後,球員和教練們還沒走,主教練張林與隊長巴桑次仁在外麵聊著什麽,見金尚過來,連忙打招呼。
    “我聽裏麵的動靜不小啊,待會領隊多看著點,大半夜的,別出去鬼混了。明天上午開個總結會,就要解散了,這個時候違反隊規受罰劃不來……”
    “放心,我跟閻總說過了,這個時候,沒人敢頂風作案。”
    贏球了,輕鬆不少的張大腦袋也能長舒一口氣了,保級之路,任重道遠,今天取得勝利,總算是看到了一點希望。
    如果不是過去幾年連連升級的良好戰績,讓張林在球迷和教練心中的聲望還不錯,換個主教練,恐怕早就堅持不下去了,九輪不勝,倒數第一,球隊總進球數在十四支甲子組球隊裏穩居末尾,這樣的煎熬,持續了兩個月,簡直太令人難受了。
    隊長巴桑次仁已經不年輕了,在國內的綠茵場,他不是最大的現役職業球員,也是頂級聯賽球隊裏資格最老的隊長了。
    下半年就三十八歲了,目前的狀態還可以,可他本人已經意識到,甲子組賽場競爭這麽激烈,對一名年近四十的老將來說,實在是太殘酷了。
    比賽已經結束了好久,渾身脫力的狀態還沒得到緩解,擱在年輕的時候,休息十幾分鍾就可以去通宵泡吧,第二天照樣堅持訓練。
    如今……歲月不饒人呐!
    喝了幾口瓶裝水,巴桑次仁矜持地笑了笑說道:
    “這兩個月確實有點艱難,別說那些血氣方剛的小年輕,我這個隊長都有點扛不住,要不是大家都指望著我這個老前輩,可能也會失態。”
    前三輪實在是太順了,接下來的反差那麽大,對踏上職業賽場時間不長的年輕人來說,無異於當頭一棒。
    好不容易贏了一場,有些放浪形骸也可以理解。
    “新戰術,適應得怎麽樣?”
    “還行!”
    迎著老板的問題,巴桑次仁有些微妙地答道,
    “球隊問題還是在進攻,升級太快,中前場一時半會適應不了甲子組球隊的防禦強度,打不進去,甚至推進都難,快速反擊被克製,就束手無策了,陣地戰……實在是沒辦法,到底還是弱了點;防守方麵倒還好,跑動積極,密集防守,勤能補拙,支撐得住……”
    足球比賽中,進攻的難度遠大於防守,隻要實力相差不是特別大,一方鐵了心保平,另一邊是很難進球的。
    年輕的時候,巴桑次仁可以作為球隊的中前場組織核心,現在的技術,經驗以及球感還在,可身體狀況已經堅持不了高強度對抗了,低級別聯賽的時候劣勢不明顯,到了頂級聯賽,巴桑次仁的弱點就暴露無遺了,哪怕主教練安排了一名“清道夫”式的中場協助,也攔不住對手針對性地給他“上強度”。
    在吃過好幾次大虧後,金尚、技術總監和主教練製定了一份“邊路組織者”的特殊方針,這年頭足球戰術還是很落後的,中路對抗很激烈,邊路的防守壓力和進攻阻力要小很多。
    厲害的球員在中路對決,不那麽強力的球員去邊路接應,要麽支援防守,要麽下底傳中,沒多少花活。
    至於以後那種觀賞性極佳的邊路內切,花裏胡哨的撕扯戰術,還是很少見的。
    讓隊長巴桑次仁頻頻拉到邊路組織進攻,是揚長避短,不得已而為之的折中方案,金尚知道這種戰術是能夠取得成功的,在有艾吉瑪策應的情況下,能最大限度發揮出球隊唯二球星的威力。
    結果嘛,平時演練還算可以,比賽嚐試了三四次,也就今晚這場效果似乎還行。
    “辛苦你們了,上半年球隊戰績不佳,但也說得過去,我本人基本滿意,下半年再接再厲,等保級成功再開慶功會。年中引援補強的預算已經發下去了,張教練和蔡總監多費心……”
    “明白!”
    主教練張林知道,老板有錢,不是不舍得砸錢引援,隻是……以球隊目前這稚嫩的模樣,真要完全指望內外援打比賽,那就要徹底清洗換血了。
    大半球員都是兩年內提拔的青訓或者之前還在踢業餘比賽的邊緣球員,有巴桑次仁和艾吉瑪領銜,輔以幾名實力尚可的當打之年外援,能順利保級就可以了,再奢望太多也不現實。
    作為一家紮根社區,麵向全世界,有著悠久曆史的知名球隊,完全走“國際縱隊”的路線是不合適的,場上主力不說大半是青訓球員,至少主要角色球員,或者隊長要是“自己人”,否則,會傷害到球迷的感情,也會影響俱樂部青訓梯隊建設的熱情。
    一時的振作沒意義,百年俱樂部,就要有它該有的模樣,而不是將自己視作燒錢的暴發戶。
    稍後,金尚在張林和巴桑次仁的帶領下,去更衣室和球隊成員見麵,發了獎金,還送了點購物卡,話費充值卡,手機,遊戲機蚼p3等實物獎品,讓領隊負責分配,又勉勵了幾句,就趕緊撤了。
    有錢還大方的老板,還是挺受歡迎的。
    出了球場,就看到了停在一邊等候多時的小車,金尚快步走過去,拉開車門,坐到了副駕駛位置上。
    “早就說了,今天會有點晚,你早點休息唄。”
    “明天不上班,看了會電視,睡不著,閑著也是閑著,開車過來接你。路上車少人少,我也能練練車技。”
    “好吧!”
    年輕人入睡的時間越來越晚,可不是從網絡時代開始的。
    這個時間,球迷們走得差不多了,路上確實很冷清。
    作為一個偌大國家的首都,京城的布局很特殊,和國內任何一個城市都不一樣。
    以滿足眾多公務機關辦公為首要需求,其他如商業區,大學城,工業區,住宅區,旅遊區,環境保護地等,分得很散。
    因為在地理尺度上很大,出行要是沒有車的話,是很不方便的,至少得有自行車,才能方便從一個功能區到另一個功能區。
    對普通老百姓來說,沒有目的地,最好少出行,對步行逛街的人來說,並不友好。
    比如說,看完比賽,從足球公園球場去後海酒吧找樂子,差不多有三十多公裏,哪怕去西北五環附近的工商業區,也有十多公裏,步行過去,實在是太難了,哪怕是騎車也很累。
    外地人,來此地旅遊的人,來去匆匆,可能體會不深,隻有本地土著才知道,宜居性,對京城來說,是次要的,自然也少了許多南方城市到處都是的步行街,美食街之類的地方,除了個別專門對外展示的區域,京城裏供普通居民晚上遛彎消遣的地方其實是很少的。
    附近有個公園廣場什麽的還好,沒有的話,也就去便利店拿個快遞值得下樓一趟了。
    對金尚和李萱這種有別墅的年輕人來說,一般的夜市也吸引不了他們,不是沒有外出的動力,而是習慣了本地的生活,太少有令人出乎意料的日常了。
    今晚倒是有點意外,開車的李萱和坐在副駕駛的金尚,在路上看到一家流動攤販,經營燒烤,鹵煮什麽的,在路邊街角擺了幾張塑料座椅就營業了。
    靠邊停車,兩人走近,看了下懸掛著的營業執照,以及同樣打牙祭的都市夜歸人,也點了幾個小菜,支起折疊座椅就準備宵夜了。
    “以前可沒有這些流動攤販,今年似乎變多了,我都看到好幾次了。”
    “外地進京的人確實不少,更重要是的,京西變繁華了。”
    美美地將一串烤羊肉吃下肚,又喝了一口冰鎮果汁,
    “咦?冰露鮮橙汁,還是張雲鷹那邊的產品,都賣到路邊攤了,看來鋪貨做得不錯。”
    冰露這個牌子,以瓶裝礦泉水為主,輔以碳酸飲料和果汁飲料,借助家裏老酒北國之春的渠道,順利地進入京畿市場。
    在置辦了媽媽牧場的產業後,又在山頭種了不少果樹,附近也有很多蘋果,橘子,橙子,草莓等種植園區,其中一部分還是金尚名下的地皮,租給別人了。
    除了供遊人采摘體驗生活,收回來的果實一部分製成罐頭,一部分釀造果酒,一部分加工成果汁飲料,銷量一般,也算是不無小補。
    吃了辣椒的李萱吸著氣,也嚐了一口。
    “味道還可以啊!”
    “真果汁,不是化學藥劑調製的,口感不一樣,隻要不是舌頭有問題,都能察覺到其中的差別。就是……以路邊攤這個價格,大概沒多少盈利空間。”
    頓了頓後,金尚不由得搖頭笑道,
    “今天我和學校的教授聊了很多,也說起過酒水飲料的價格,一噸飲用級別的淡水,成本才一百五到兩百元,級別越高越貴,最高級別的工業純水,八百多一噸,部分地區還要更高,而一噸濃硫酸的價格,都快跌破兩百塊了。”
    一噸濃硫酸的價格,比一噸水還要低,和普通人的認知差距著實有點大,這就是規模化工業的威力。
    “那一噸水可以裝兩千瓶子礦泉水,一瓶一塊錢,就是兩千,這個利潤……太可怕了吧?”
    “你關心的……我說的重點是這個?”
    失笑著的金尚揶揄道,
    “反正咱們也不賺這個錢,而且……製水成本低,但運輸和鋪貨消耗很誇張啊,渠道成本才是大頭。”
    半永久性資源的價格,基本和渠道成本息息相關,製造……不如說抽取,才幾個錢?
    個別國家和地區,油比水貴,一點都不奇怪。
    “你們今天聊了這麽久,還說了什麽?”
    “商業環境和經濟走勢,比如國內鋼鐵需求暴增,但鋼鐵價格反而下跌了,產量起來了,供需關係變化,將來有一天,一斤鐵比一斤肉便宜我都不會奇怪。”
    “怎麽可能?”
    沒有繼續爭辯解釋,金尚換了個話題說道:
    “事情還挺麻煩的,但主要的……海化工廠,熱電站差不多定了。”
    “燃氣還是煤炭?”
    “燃煤吧,天然氣寶貴,就那麽燒掉發電,有點虧,還是聯產生產化肥劃得來,副產物也各有各的價值……”
    “煤炭?渠道不好找吧……”
    “我打算以進口為主,北美,澳洲,南洋,南非高品質煤炭以海運過來,熱電站就建在海邊,很方便。”
    “這麽麻煩?”
    “這你就不懂了,進口國外高品質燃煤,比內購還要劃得來,國內的燃煤含有很多雜質,裏麵稀有元素不少,作為煤化工原料,提煉稀有金屬更劃算。另外,超臨界發電技術的進步也很可觀,國內應用已經比較成熟了,可以上馬……”
    許多二十年後才得到大發展的技術,其實早就有了,隻是應用場景不那麽廣闊,環保,碳排放,綜合利用率什麽的,現在也沒卡那麽嚴,個別“屠龍刀”級別的技術,也沒有用武之地。
    張樹德教授提到的“超超臨界發電技術”,比當下主流發電機效率高太多了,就是設備和運營團隊的要求比較高,一般電廠工人不一定玩得轉。
    總之,先試試再說,反正不缺這點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