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第一百八十二章
字數:10236 加入書籤
A+A-
德妃複起, 宮裏對此反應各異,但為此最煩心的那個人其實不是別人, 而是蓁蓁。
畢竟事關德妃, 有些話蓁蓁其實不便與敏若說,和潔芳也傾訴不了,幸而如今瑞初在京中,還能聽她嘀咕兩句。
康熙身體轉安, 瑞初便離宮到公主府小住兩日, 也見一見下屬、統籌一下京中事務。
蓁蓁滿麵愁緒地來, 坐在書房裏唉聲歎氣的, 瑞初手上翻賬本的動作沒停, 頭也不抬地問:“怎麽?”
“還不是我額娘……”蓁蓁有氣無力地坐在那裏, 愈說愈來了火氣:“有些事我是真說不動她了。你說那位子就那麽好!她如今和十四滿心滿眼都奔著那邊去,還叫我留心書院中有沒有家世足堪為助益的女孩……我絞盡腦汁地教她們, 把她們攏在身邊護著,就為了送她們去做側福晉的?!”
聽到此處, 瑞初才抬起頭, 看她一眼,問:“你怎麽打算的?”
“我說沒有。”蓁蓁道:“可我額娘也不可能信……我如今都不想進宮,我勸不動她, 也不想聽她絮叨。固倫公主有什麽好?這和碩公主我做著也挺快活的。舒窈還說皇父忽悠她,我看我額娘忽悠我的水平也不輸皇父。”
見她無奈又無力的模樣, 瑞初一時默然,想了想, 道:“永和宮裏放幾個人?”
“我怎麽可能沒試過?”蓁蓁無力地表示:“我和楚楚當年百般勸她她都聽不進去,又不能深說,宮人勸的她就能聽進去了?且她們還不如我與楚楚敢說呢。”
瑞初聞言, 低下頭繼續看賬本,蓁蓁長歎道:“我有時也奇怪,為何她就是想不通,十四沒那個本事,前頭太子、大哥如狼似虎的——大哥如今算是栽了,太子也跌了一跤,可那也不是十四撕咬得過的啊!要我說,她指望十四,不如指望四哥。”
但德妃就是一門心思認準了十四阿哥能成,她怎麽說也勸不動,又不好深談此事,也隻能來找瑞初發發牢騷了。
其實有時候她也想不通,同樣是少時沒在額娘膝下長大,為何額娘對她和四哥的差別便如此大,本來四哥出生時,以額娘當時的位份,就是無法撫養皇子的。
孝懿皇後撫養了四哥,豈不比將四哥交給惠娘娘、榮娘娘等更好嗎?不然等額娘晉位之後,大家位份相當,她們卻養著四哥,相處起來豈不多有不便?
但後來見過的人事多了,她才逐漸明白過來。
或許當年,將四哥交給先孝懿皇後撫養以換取位份與地位穩固,對額娘而言便象征著屈辱。
而等孝懿皇後崩逝,四哥回到了額娘身邊,卻並不能如額娘所願地直接忘掉孝懿皇後,全心全意地信賴敬愛那獨一個的額娘。
這對母子間的矛盾就此積攢下了。
額娘絕容不得四哥心裏還念著先孝懿皇後,四哥心裏又會不會怨額娘執著嗔怒,從未留給他一絲喘息之機呢?
額娘心裏,怨的究竟是先皇後,還是念著先皇後不忘,不願隻認一個額娘的四哥?
蓁蓁算不清楚這筆賬,有時心裏想一想,便覺著疲累。
瑞初的書房中有一張榻,不過瑞初不常用,倒是她過來時用得多些。這會攏著衣裳臥了上去,望著瑞初案頭上壘得高高的文書賬冊,半晌沉默無言。
她不出聲,瑞初便也沒言語,靜了許久,蓁蓁才忽然泄力似的說了一句:“這樣的日子,你說她們過著,有什麽意思?”
“可天地之大,世間寬廣,她們也未曾見過,又怎會覺著那樣的日子沒有意思呢?”瑞初頭也不抬地道。
蓁蓁不想她會這樣說,或者說不想她會直接在關於德妃的話題上跨到這裏,笑了一下,似有些無奈,又似是釋然。
她閉上眼,抬手按住額頭,長久地沉默著,“我有些累,瑞初,我有些累。”
聽她說累,瑞初頓筆抬頭看向她,似帶有幾分詢問之意,“那要停下嗎?”
很平靜的詢問,不摻雜任何帶有傾向的情感,卻叫蓁蓁一下坐了起來。
“已向前走了五千步,我為何要停?”
瑞初便又垂頭去看文書,沒再言語。
蓁蓁倚著憑幾,倏地笑了一聲,道:“瑞初啊瑞初,你這性子悶的……”
“事多,話就要少,”瑞初點點一旁摞得高高的本子,表情平靜地問:“想幫忙嗎?”
蓁蓁連忙搖頭,深恐頭搖得慢了那些事情就要落到她頭上似的。
瑞初聞言,看她一眼,又悶不做聲地垂頭處理公務了。
瑞初的眼神是一如既往的平和寧靜,但蓁蓁用二人二十幾年的姐妹關係保證,瑞初方才看她的那一眼裏,絕對飽含嫌棄。
蓁蓁“哼”了一聲,嘟囔道:“你當人人都是你們,恨不得醉生夢死在公務中,閑下來便渾身不痛快,我可是娘娘的得意門生,要放鬆、要寧靜、要享受生命!”
瑞初默默,但蓁蓁保證她又一次從瑞初眼中看出了嫌棄。
她豎起眉毛,大聲嚷道:“好啊瑞初,在江南幾年翅膀硬了,都開始嫌棄娘娘?”
“你若真閑得慌,便幫我忙一忙。”瑞初有些無奈,“今日事務理完,才能帶你吃涮鍋去。”
蓁蓁收起不不正經,想要正襟危坐一下,又覺著太累,於是仍懶洋洋地靠著憑幾擼袖子,歎息著應道:“好吧,看在姊妹多年的份上,我就幫幫我們家小正經。……瑞初——”
她抿抿唇,出口的聲音頓了一頓,瑞初於是轉頭看她,並未言聲,但眼中帶有詢問之色。
蓁蓁默了半晌,澀聲道:“我勸不住我額娘,她……生性偏執,既認定已與娘娘結了仇怨,便勢必不會罷休。”
瑞初明白她的言外之意。
如今額娘在宮中地位穩固、經營深厚,德妃還不至於以卵擊石貿然算計額娘,而額娘對德妃也並非沒有防備,所以數年之內,德妃還不成威脅 。
但……日後呢?
瑞初指尖輕輕點著書案,皇父身體經此一遭大不如前,他們為人兒女也隻能勉勵太醫盡人事,然人壽有數,誰能強求?倘若皇父數年後真有不測,依她這些年的觀察看來,她這些兄長中,隻怕還是四哥的贏麵大些。
若是四哥登上那個位置,額娘與德妃哪個是東風哪個是西風,就說不準了。
蓁蓁心裏也是這麽想的——雖然四哥今年愈發表現得無爭,但她留神細細觀察,也與四嫂交流過,覺著四哥未必沒有那份心。
但然後呢?四哥若是勝了……對她們而言自然是好結果,可對宮裏呢?
她沉默片刻,知道瑞初的書房素來不容人隨便靠近,才放心地低聲問出口:“就不能快些?”
“文政武商、輿情思想、改革布局……每一步都要穩紮穩打,急則生亂。”瑞初眉心略蹙,眼光沉靜端凝——她等自己長大已等了十餘年,自然不怕未來足下要走過的漫長路途 。
她知道蓁蓁的意思,因而才蹙起眉——因為有些事情,是絕對急不得的,但也有些事,是絕對不容忽視的。
蓁蓁也明白她所說的道理,不禁泄了氣,掩麵長歎道:“受生我者恩,氣授我業者多,可我卻勸不通我額娘,說來算去,不過是我無能罷了。”
瑞初默然,半晌勸她:“總有法子的。”
蓁蓁深吸了一口氣,道:“但願吧。”
康熙身體轉好,瑞初在京中便待不了多久了,她迅速處理完了所有事務,然後又要準備南下事宜。
今年九月,江寧要舉辦一場盛大的賞菊文會,是她去年走動籌備一年的結果,她必須在江南,才能保證利益最大化。
康熙也很看重那場文會,瑞初走前的幾日將瑞初帶在身邊叮囑良多,待要囑咐的話都說清楚了,才望著瑞初,低低感慨一聲:“一轉眼,瑞初也是能獨當一麵的了。”
這兩年,瑞初在江南聲名甚佳,慰問百姓事必躬親,江南百姓皆稱讚公主仁德,連帶當朝皇室在江南的聲望也日趨日上。
康熙不禁為有女如此感到驕傲,京師、前朝被幾個兒子攪成一池渾水,他厭倦看兄弟相爭,又在冷眼看他們相爭,想要觀察出他的兒子們中究竟有哪一個擔得起這大清江山的重量。
如今稍能令他感到安慰的,反而是從前未曾關注留心過的女兒們。
而瑞初今年春在他病重時不顧危險身體日夜兼程快馬回京的行為,又令他心中更加寬慰。
此刻瑞初將去,他心中也有不舍,不禁道:“再過些年,等江南穩定,你便與虞雲回來吧,就陪在朕身邊,哪也別去了。”
瑞初輕輕應聲,敏若在旁聽著,瞥了康熙一眼,淡淡的,沒做聲。
瑞初還是在宮裏住得多些,何況如今將走了,她更是日日留在永壽宮中陪伴敏若。
舒窈去歲便得了康熙賜的公主府,她還有火器製造坊的差事,因而在宮外住的時間比瑞初當年還要更多一些,看得出在宮外要比在宮裏瀟灑,雖然常忙於事務,但有時隔了半月見一麵,敏若驚覺舒窈竟然圓潤不少。
後來才知道是她撿回公主府的兩位廚娘手藝不錯,舒窈事務繁忙,她們便打了雞血似的一日三餐地安排飯食,手藝精湛、費心費力,她們把舒窈養圓了一圈似乎也不是什麽令人驚奇的事。
可見公主府的日子是極愜意的。
這段日子瑞初在宮裏,她便常入宮,康熙雖著急看到火器製造坊的成果,但他對臣子尚能體恤其情,對自己女兒也不好逼迫得太緊張,因而暫時還沒吭聲。
舒窈對康熙的急切心知肚明,卻並沒被這份急逼迫到,還是按照自己的節奏做事。
蓁蓁對此反而有些欣慰,私下對敏若道:“若是因為皇父著急便日以繼夜不要命的去趕工,那才是傻呢。趕工做得再好,皇父頂多誇讚兩句,可無論什麽時候,隻要能拿出結果來,恩賞誇讚還少得了嗎?您看現在,皇父再急,不也還等著舒窈那邊的結果嗎?”
很顯然,在旁觀顏珠、霍騰父子倆被康熙壓榨多年之後,蓁蓁已經總結出了在康熙手下辦事的第一要務——別太把揣測出的皇帝想法當回事。
隻要你有用,別倨傲不恭,怎麽樣他都得用你。
若是什麽事關賑災、軍資、治水的大事也就罷了,可日常不算緊要的差事,豁出去了不要命地趕工,也撈不著一個好,你下次若進度慢了些,人還要怪你辦差不夠盡心盡力。
所以皇上您著急?臣也急啊!
臣恨不得為大清鞠躬盡瘁死而後,請皇上放心,雖事難而艱,但臣一定盡心竭力辦好差事,處求盡美,毫不鬆懈!
皇上您說快些?——臣知道了!臣會盡力的!
至於究竟快到哪去,就是辦事的人自己說得算了,
有些大逆不道的想法,蓁蓁在外麵不好說,但還是可以在敏若這放心吐槽兩句的。
敏若聽了,不禁深看她一眼,感慨:這位要是到後世,絕對不會成為心甘情願、嘔心瀝血為資本家資產添磚加瓦的小毛驢。
蓁蓁不知敏若心裏想的什麽,又道:“況且舒窈做起事來本就專心投入,我看她連著三四日吃住都在工坊裏也是常有的事,處處錙銖必較隻求盡善盡美。皇父手下那麽多火器工坊,這幾年沒什麽成果,不還是國庫出錢養著嗎?舒窈是有成果傍身,做事又勤快,他們反而得寸進尺了。”
敏若知道她口中得寸進尺的人不隻是康熙。
自舒窈的火器工坊單獨建立,朝中對此多有非議。研製火器本來就不是什麽省錢的事,戶部掏錢掏得不情願不說,用在類似項目上的銀子都是有數的,這邊多了舒窈一處開銷,別的地方要錢不免困難些——會有什麽後果便可想而知了。
舒窈是有實績傍身,又有康熙撐腰,戶部一開始給錢給得利索,不敢多說什麽,那些心有怨懟的人也不敢吭聲。
但隨著一段時間火器工坊沒做出新成果來,便有人出來開始上躥下跳。
與是一群人閉著眼,假裝不知道火器研發需要投入的時間,對著舒窈指指點點,拿舒窈沒有新成果說事,恨不得將“此非女子能為之事”寫成橫幅拉在朝廷裏。
蓁蓁想起這個就恨得牙癢癢,這會提起來又要磨牙,憤聲道:“一群衣冠禽獸!各個以禮義之士、孔子門生自居,孔老先生教他們睜眼當自己是瞎子了?枉稱君子!”
“犬吠,聽聽便罷,你還偏往心裏去?”敏若道:“放心吧,隻要舒窈能做出成果來,你皇父就總會站在她這邊。”
蓁蓁心裏當然清楚這一點,隻是不滿前朝那些人的態度。
她道:“有些人,自以為生來就高人一等了,科舉不中是考官沒眼光,入朝後不得器重是懷才不遇,看到有女人做出點成果來,生怕自己從此不能再高人一等了,兩眼珠子盯緊了就等著抓住女人一點把柄錯漏,然後好把人打回深閨繼續三從四德,永遠不要出頭搶占他們的利益——什麽東西!”
畢竟從小長在宮中,出去了接觸的也多是文化人,她罵人的言辭還不算十分辛辣,但情緒格外激烈。
“人性如此。”敏若道:“管他們作甚?破局的關鍵從來不在他們身上。”
蓁蓁深吸了一口氣,像是為自己鼓勁。
敏若看她一眼,默默無聲地為她添了一盞茶——莊子上前天來的消息,水泥已經試出結果了,如今蓁蓁那邊恐怕也正是在等舒窈推出新式炮和江南賞菊文會的東風。
舒窈的新式炮已經大概要成了,隻剩後期完善部分,蓁蓁掐算著日子打算再拖一陣,是為了避開今年的選秀。
今年大選,靳家在旗,靳成舟也要參選。
為免在獻上水泥與《治水方策》後,康熙直接將靳成舟指婚給某位皇子或宗親,還是先等選秀過後再有動作。
對這一試,蓁蓁並不抱樂觀想法——她們最好的預期是讓靳成舟得到假設她是個男人做出如此成績後應該得到的結果。
以水泥方得恩賜讚揚,以可行的治水法入朝為官,有一試的機會。
但那顯然是不可能的。
蓁蓁知道這一回的結果未必會好,所以才有意避開大選,算是掙紮一番。
但想要打破僵局,哪怕隻是扔出打向僵局的第一塊磚,她們也沒有其餘選擇,隻能鋌而走險。
中等結果,是康熙安排靳成舟父親任河道官,帶靳成舟上任,這一點蓁蓁和靳成舟都能夠接受。
最次的結果,就是康熙要通過賜婚,讓靳成舟輔佐另一個他看重、可堪河道要務的男人,然後順理成章地,在青史之上,將靳成舟的功績亦歸於那個人。
蓁蓁閉上眼,敏若看到她的手緊緊攥著拳,知道她心裏怕的是什麽。
“毓娘娘……”蓁蓁忽然喚她。
敏若知道蓁蓁必是有事,於是道:“你說。”
蓁蓁抿抿唇,半晌開口,聲音艱澀,咬著牙道:“今年大選……平娘娘多半也會為十七弟物色福晉?”
胤禮今年十六七,也確實是該物色福晉的年歲了。
按理說今年都晚,早在上一次選秀,書芳就該大致看定幾個人,然後在今年做出最後的抉擇。
但那年選秀時書芳身體不大好,便沒操這個心。左右胤禮還不算老,等三年也來得及。
敏若遲疑一下,“你的意思是?”
“十七也是我看著長大的,他的心性我了解,身份又特殊,再怎樣,好歹比宗親中皇父看重的‘青年彥俊’令人放心。”蓁蓁咬牙道:“這是最後的後手,也是一招下策,我希望這手安排永遠都用不到。 ”
敏若道:“我明白你的意思,放心。我會與你平娘娘通氣。她本也不急著為十七選福晉。”
有了福晉成了婚,胤禮更沒有留在宮裏的理由。
出了宮,胤禮便是當代安親王。
心裏將許多事情算得再清楚、接受了再多的現實,到了這關口,書芳還是舍不得的。
胤禮清楚書芳的心,因而也不著急娶福晉的事。
但他們母女不急,康熙可急。
敏若道:“但有一點,你皇父那邊,他是定然會‘物盡其用’。他看中的安親王福晉,必然是家中有軍中底蘊。如今前朝如此局勢,你皇父的身子又不大好,隻怕他在胤禮的安排上也著急,定福晉、入主王府、成婚恐怕安排得極趕,我與你平娘娘能拖兩個月,轉過年,也不敢保證了 。”
蓁蓁再次深吸了一口氣,低聲道:“我知道,您放心。本來這一手也未必用得到,隻是希望您與平娘娘通一口氣,若真有那天……”
敏若拍了拍她的手,“你安心。……成舟怎麽想的?”
蓁蓁閉眼搖頭,“從一開始,所有事情我們就都商量過了。如今要搏一把便無論成敗。她說能有搏一把的機會,是勝是負都不遺憾,但我拉她上的這條船,總要給她兜個底。”
“好。”敏若沒再多言,蓁蓁也屬實不想多談這個,整理好情緒便很快將話題岔開,與敏若說起瑞初和她透露過的文會安排。
每每提起這些事,敏若便格外厭惡這個時代、社會。
但幾十年過去,如今有瑞初、有蓁蓁、有容慈、有靜彤……她心裏希望逐漸蓋過厭惡,她見過好的一切,也從不認為眼下的困境是長久的,因而比掙紮在其中的局中人,她心裏的希望還要更濃一些。
見蓁蓁說笑起來也沒什麽精神,敏若輕輕摸了摸她的頭,道:“都會好的。”
蓁蓁抿抿唇,然後笑了一聲,道:“我都多大人了,娘娘您還將我當孩子哄。”
“你多大,我就不能摸你腦袋了?”敏若睨她一眼,蓁蓁忙滿麵堆笑地搖頭,又笑眯眯地與敏若說起知春今日的功課進展,並道:“她可比我當年叫人省心多了,若是您教她的,八成要拿知春訓我的。”
畢竟事關德妃, 有些話蓁蓁其實不便與敏若說,和潔芳也傾訴不了,幸而如今瑞初在京中,還能聽她嘀咕兩句。
康熙身體轉安, 瑞初便離宮到公主府小住兩日, 也見一見下屬、統籌一下京中事務。
蓁蓁滿麵愁緒地來, 坐在書房裏唉聲歎氣的, 瑞初手上翻賬本的動作沒停, 頭也不抬地問:“怎麽?”
“還不是我額娘……”蓁蓁有氣無力地坐在那裏, 愈說愈來了火氣:“有些事我是真說不動她了。你說那位子就那麽好!她如今和十四滿心滿眼都奔著那邊去,還叫我留心書院中有沒有家世足堪為助益的女孩……我絞盡腦汁地教她們, 把她們攏在身邊護著,就為了送她們去做側福晉的?!”
聽到此處, 瑞初才抬起頭, 看她一眼,問:“你怎麽打算的?”
“我說沒有。”蓁蓁道:“可我額娘也不可能信……我如今都不想進宮,我勸不動她, 也不想聽她絮叨。固倫公主有什麽好?這和碩公主我做著也挺快活的。舒窈還說皇父忽悠她,我看我額娘忽悠我的水平也不輸皇父。”
見她無奈又無力的模樣, 瑞初一時默然,想了想, 道:“永和宮裏放幾個人?”
“我怎麽可能沒試過?”蓁蓁無力地表示:“我和楚楚當年百般勸她她都聽不進去,又不能深說,宮人勸的她就能聽進去了?且她們還不如我與楚楚敢說呢。”
瑞初聞言, 低下頭繼續看賬本,蓁蓁長歎道:“我有時也奇怪,為何她就是想不通,十四沒那個本事,前頭太子、大哥如狼似虎的——大哥如今算是栽了,太子也跌了一跤,可那也不是十四撕咬得過的啊!要我說,她指望十四,不如指望四哥。”
但德妃就是一門心思認準了十四阿哥能成,她怎麽說也勸不動,又不好深談此事,也隻能來找瑞初發發牢騷了。
其實有時候她也想不通,同樣是少時沒在額娘膝下長大,為何額娘對她和四哥的差別便如此大,本來四哥出生時,以額娘當時的位份,就是無法撫養皇子的。
孝懿皇後撫養了四哥,豈不比將四哥交給惠娘娘、榮娘娘等更好嗎?不然等額娘晉位之後,大家位份相當,她們卻養著四哥,相處起來豈不多有不便?
但後來見過的人事多了,她才逐漸明白過來。
或許當年,將四哥交給先孝懿皇後撫養以換取位份與地位穩固,對額娘而言便象征著屈辱。
而等孝懿皇後崩逝,四哥回到了額娘身邊,卻並不能如額娘所願地直接忘掉孝懿皇後,全心全意地信賴敬愛那獨一個的額娘。
這對母子間的矛盾就此積攢下了。
額娘絕容不得四哥心裏還念著先孝懿皇後,四哥心裏又會不會怨額娘執著嗔怒,從未留給他一絲喘息之機呢?
額娘心裏,怨的究竟是先皇後,還是念著先皇後不忘,不願隻認一個額娘的四哥?
蓁蓁算不清楚這筆賬,有時心裏想一想,便覺著疲累。
瑞初的書房中有一張榻,不過瑞初不常用,倒是她過來時用得多些。這會攏著衣裳臥了上去,望著瑞初案頭上壘得高高的文書賬冊,半晌沉默無言。
她不出聲,瑞初便也沒言語,靜了許久,蓁蓁才忽然泄力似的說了一句:“這樣的日子,你說她們過著,有什麽意思?”
“可天地之大,世間寬廣,她們也未曾見過,又怎會覺著那樣的日子沒有意思呢?”瑞初頭也不抬地道。
蓁蓁不想她會這樣說,或者說不想她會直接在關於德妃的話題上跨到這裏,笑了一下,似有些無奈,又似是釋然。
她閉上眼,抬手按住額頭,長久地沉默著,“我有些累,瑞初,我有些累。”
聽她說累,瑞初頓筆抬頭看向她,似帶有幾分詢問之意,“那要停下嗎?”
很平靜的詢問,不摻雜任何帶有傾向的情感,卻叫蓁蓁一下坐了起來。
“已向前走了五千步,我為何要停?”
瑞初便又垂頭去看文書,沒再言語。
蓁蓁倚著憑幾,倏地笑了一聲,道:“瑞初啊瑞初,你這性子悶的……”
“事多,話就要少,”瑞初點點一旁摞得高高的本子,表情平靜地問:“想幫忙嗎?”
蓁蓁連忙搖頭,深恐頭搖得慢了那些事情就要落到她頭上似的。
瑞初聞言,看她一眼,又悶不做聲地垂頭處理公務了。
瑞初的眼神是一如既往的平和寧靜,但蓁蓁用二人二十幾年的姐妹關係保證,瑞初方才看她的那一眼裏,絕對飽含嫌棄。
蓁蓁“哼”了一聲,嘟囔道:“你當人人都是你們,恨不得醉生夢死在公務中,閑下來便渾身不痛快,我可是娘娘的得意門生,要放鬆、要寧靜、要享受生命!”
瑞初默默,但蓁蓁保證她又一次從瑞初眼中看出了嫌棄。
她豎起眉毛,大聲嚷道:“好啊瑞初,在江南幾年翅膀硬了,都開始嫌棄娘娘?”
“你若真閑得慌,便幫我忙一忙。”瑞初有些無奈,“今日事務理完,才能帶你吃涮鍋去。”
蓁蓁收起不不正經,想要正襟危坐一下,又覺著太累,於是仍懶洋洋地靠著憑幾擼袖子,歎息著應道:“好吧,看在姊妹多年的份上,我就幫幫我們家小正經。……瑞初——”
她抿抿唇,出口的聲音頓了一頓,瑞初於是轉頭看她,並未言聲,但眼中帶有詢問之色。
蓁蓁默了半晌,澀聲道:“我勸不住我額娘,她……生性偏執,既認定已與娘娘結了仇怨,便勢必不會罷休。”
瑞初明白她的言外之意。
如今額娘在宮中地位穩固、經營深厚,德妃還不至於以卵擊石貿然算計額娘,而額娘對德妃也並非沒有防備,所以數年之內,德妃還不成威脅 。
但……日後呢?
瑞初指尖輕輕點著書案,皇父身體經此一遭大不如前,他們為人兒女也隻能勉勵太醫盡人事,然人壽有數,誰能強求?倘若皇父數年後真有不測,依她這些年的觀察看來,她這些兄長中,隻怕還是四哥的贏麵大些。
若是四哥登上那個位置,額娘與德妃哪個是東風哪個是西風,就說不準了。
蓁蓁心裏也是這麽想的——雖然四哥今年愈發表現得無爭,但她留神細細觀察,也與四嫂交流過,覺著四哥未必沒有那份心。
但然後呢?四哥若是勝了……對她們而言自然是好結果,可對宮裏呢?
她沉默片刻,知道瑞初的書房素來不容人隨便靠近,才放心地低聲問出口:“就不能快些?”
“文政武商、輿情思想、改革布局……每一步都要穩紮穩打,急則生亂。”瑞初眉心略蹙,眼光沉靜端凝——她等自己長大已等了十餘年,自然不怕未來足下要走過的漫長路途 。
她知道蓁蓁的意思,因而才蹙起眉——因為有些事情,是絕對急不得的,但也有些事,是絕對不容忽視的。
蓁蓁也明白她所說的道理,不禁泄了氣,掩麵長歎道:“受生我者恩,氣授我業者多,可我卻勸不通我額娘,說來算去,不過是我無能罷了。”
瑞初默然,半晌勸她:“總有法子的。”
蓁蓁深吸了一口氣,道:“但願吧。”
康熙身體轉好,瑞初在京中便待不了多久了,她迅速處理完了所有事務,然後又要準備南下事宜。
今年九月,江寧要舉辦一場盛大的賞菊文會,是她去年走動籌備一年的結果,她必須在江南,才能保證利益最大化。
康熙也很看重那場文會,瑞初走前的幾日將瑞初帶在身邊叮囑良多,待要囑咐的話都說清楚了,才望著瑞初,低低感慨一聲:“一轉眼,瑞初也是能獨當一麵的了。”
這兩年,瑞初在江南聲名甚佳,慰問百姓事必躬親,江南百姓皆稱讚公主仁德,連帶當朝皇室在江南的聲望也日趨日上。
康熙不禁為有女如此感到驕傲,京師、前朝被幾個兒子攪成一池渾水,他厭倦看兄弟相爭,又在冷眼看他們相爭,想要觀察出他的兒子們中究竟有哪一個擔得起這大清江山的重量。
如今稍能令他感到安慰的,反而是從前未曾關注留心過的女兒們。
而瑞初今年春在他病重時不顧危險身體日夜兼程快馬回京的行為,又令他心中更加寬慰。
此刻瑞初將去,他心中也有不舍,不禁道:“再過些年,等江南穩定,你便與虞雲回來吧,就陪在朕身邊,哪也別去了。”
瑞初輕輕應聲,敏若在旁聽著,瞥了康熙一眼,淡淡的,沒做聲。
瑞初還是在宮裏住得多些,何況如今將走了,她更是日日留在永壽宮中陪伴敏若。
舒窈去歲便得了康熙賜的公主府,她還有火器製造坊的差事,因而在宮外住的時間比瑞初當年還要更多一些,看得出在宮外要比在宮裏瀟灑,雖然常忙於事務,但有時隔了半月見一麵,敏若驚覺舒窈竟然圓潤不少。
後來才知道是她撿回公主府的兩位廚娘手藝不錯,舒窈事務繁忙,她們便打了雞血似的一日三餐地安排飯食,手藝精湛、費心費力,她們把舒窈養圓了一圈似乎也不是什麽令人驚奇的事。
可見公主府的日子是極愜意的。
這段日子瑞初在宮裏,她便常入宮,康熙雖著急看到火器製造坊的成果,但他對臣子尚能體恤其情,對自己女兒也不好逼迫得太緊張,因而暫時還沒吭聲。
舒窈對康熙的急切心知肚明,卻並沒被這份急逼迫到,還是按照自己的節奏做事。
蓁蓁對此反而有些欣慰,私下對敏若道:“若是因為皇父著急便日以繼夜不要命的去趕工,那才是傻呢。趕工做得再好,皇父頂多誇讚兩句,可無論什麽時候,隻要能拿出結果來,恩賞誇讚還少得了嗎?您看現在,皇父再急,不也還等著舒窈那邊的結果嗎?”
很顯然,在旁觀顏珠、霍騰父子倆被康熙壓榨多年之後,蓁蓁已經總結出了在康熙手下辦事的第一要務——別太把揣測出的皇帝想法當回事。
隻要你有用,別倨傲不恭,怎麽樣他都得用你。
若是什麽事關賑災、軍資、治水的大事也就罷了,可日常不算緊要的差事,豁出去了不要命地趕工,也撈不著一個好,你下次若進度慢了些,人還要怪你辦差不夠盡心盡力。
所以皇上您著急?臣也急啊!
臣恨不得為大清鞠躬盡瘁死而後,請皇上放心,雖事難而艱,但臣一定盡心竭力辦好差事,處求盡美,毫不鬆懈!
皇上您說快些?——臣知道了!臣會盡力的!
至於究竟快到哪去,就是辦事的人自己說得算了,
有些大逆不道的想法,蓁蓁在外麵不好說,但還是可以在敏若這放心吐槽兩句的。
敏若聽了,不禁深看她一眼,感慨:這位要是到後世,絕對不會成為心甘情願、嘔心瀝血為資本家資產添磚加瓦的小毛驢。
蓁蓁不知敏若心裏想的什麽,又道:“況且舒窈做起事來本就專心投入,我看她連著三四日吃住都在工坊裏也是常有的事,處處錙銖必較隻求盡善盡美。皇父手下那麽多火器工坊,這幾年沒什麽成果,不還是國庫出錢養著嗎?舒窈是有成果傍身,做事又勤快,他們反而得寸進尺了。”
敏若知道她口中得寸進尺的人不隻是康熙。
自舒窈的火器工坊單獨建立,朝中對此多有非議。研製火器本來就不是什麽省錢的事,戶部掏錢掏得不情願不說,用在類似項目上的銀子都是有數的,這邊多了舒窈一處開銷,別的地方要錢不免困難些——會有什麽後果便可想而知了。
舒窈是有實績傍身,又有康熙撐腰,戶部一開始給錢給得利索,不敢多說什麽,那些心有怨懟的人也不敢吭聲。
但隨著一段時間火器工坊沒做出新成果來,便有人出來開始上躥下跳。
與是一群人閉著眼,假裝不知道火器研發需要投入的時間,對著舒窈指指點點,拿舒窈沒有新成果說事,恨不得將“此非女子能為之事”寫成橫幅拉在朝廷裏。
蓁蓁想起這個就恨得牙癢癢,這會提起來又要磨牙,憤聲道:“一群衣冠禽獸!各個以禮義之士、孔子門生自居,孔老先生教他們睜眼當自己是瞎子了?枉稱君子!”
“犬吠,聽聽便罷,你還偏往心裏去?”敏若道:“放心吧,隻要舒窈能做出成果來,你皇父就總會站在她這邊。”
蓁蓁心裏當然清楚這一點,隻是不滿前朝那些人的態度。
她道:“有些人,自以為生來就高人一等了,科舉不中是考官沒眼光,入朝後不得器重是懷才不遇,看到有女人做出點成果來,生怕自己從此不能再高人一等了,兩眼珠子盯緊了就等著抓住女人一點把柄錯漏,然後好把人打回深閨繼續三從四德,永遠不要出頭搶占他們的利益——什麽東西!”
畢竟從小長在宮中,出去了接觸的也多是文化人,她罵人的言辭還不算十分辛辣,但情緒格外激烈。
“人性如此。”敏若道:“管他們作甚?破局的關鍵從來不在他們身上。”
蓁蓁深吸了一口氣,像是為自己鼓勁。
敏若看她一眼,默默無聲地為她添了一盞茶——莊子上前天來的消息,水泥已經試出結果了,如今蓁蓁那邊恐怕也正是在等舒窈推出新式炮和江南賞菊文會的東風。
舒窈的新式炮已經大概要成了,隻剩後期完善部分,蓁蓁掐算著日子打算再拖一陣,是為了避開今年的選秀。
今年大選,靳家在旗,靳成舟也要參選。
為免在獻上水泥與《治水方策》後,康熙直接將靳成舟指婚給某位皇子或宗親,還是先等選秀過後再有動作。
對這一試,蓁蓁並不抱樂觀想法——她們最好的預期是讓靳成舟得到假設她是個男人做出如此成績後應該得到的結果。
以水泥方得恩賜讚揚,以可行的治水法入朝為官,有一試的機會。
但那顯然是不可能的。
蓁蓁知道這一回的結果未必會好,所以才有意避開大選,算是掙紮一番。
但想要打破僵局,哪怕隻是扔出打向僵局的第一塊磚,她們也沒有其餘選擇,隻能鋌而走險。
中等結果,是康熙安排靳成舟父親任河道官,帶靳成舟上任,這一點蓁蓁和靳成舟都能夠接受。
最次的結果,就是康熙要通過賜婚,讓靳成舟輔佐另一個他看重、可堪河道要務的男人,然後順理成章地,在青史之上,將靳成舟的功績亦歸於那個人。
蓁蓁閉上眼,敏若看到她的手緊緊攥著拳,知道她心裏怕的是什麽。
“毓娘娘……”蓁蓁忽然喚她。
敏若知道蓁蓁必是有事,於是道:“你說。”
蓁蓁抿抿唇,半晌開口,聲音艱澀,咬著牙道:“今年大選……平娘娘多半也會為十七弟物色福晉?”
胤禮今年十六七,也確實是該物色福晉的年歲了。
按理說今年都晚,早在上一次選秀,書芳就該大致看定幾個人,然後在今年做出最後的抉擇。
但那年選秀時書芳身體不大好,便沒操這個心。左右胤禮還不算老,等三年也來得及。
敏若遲疑一下,“你的意思是?”
“十七也是我看著長大的,他的心性我了解,身份又特殊,再怎樣,好歹比宗親中皇父看重的‘青年彥俊’令人放心。”蓁蓁咬牙道:“這是最後的後手,也是一招下策,我希望這手安排永遠都用不到。 ”
敏若道:“我明白你的意思,放心。我會與你平娘娘通氣。她本也不急著為十七選福晉。”
有了福晉成了婚,胤禮更沒有留在宮裏的理由。
出了宮,胤禮便是當代安親王。
心裏將許多事情算得再清楚、接受了再多的現實,到了這關口,書芳還是舍不得的。
胤禮清楚書芳的心,因而也不著急娶福晉的事。
但他們母女不急,康熙可急。
敏若道:“但有一點,你皇父那邊,他是定然會‘物盡其用’。他看中的安親王福晉,必然是家中有軍中底蘊。如今前朝如此局勢,你皇父的身子又不大好,隻怕他在胤禮的安排上也著急,定福晉、入主王府、成婚恐怕安排得極趕,我與你平娘娘能拖兩個月,轉過年,也不敢保證了 。”
蓁蓁再次深吸了一口氣,低聲道:“我知道,您放心。本來這一手也未必用得到,隻是希望您與平娘娘通一口氣,若真有那天……”
敏若拍了拍她的手,“你安心。……成舟怎麽想的?”
蓁蓁閉眼搖頭,“從一開始,所有事情我們就都商量過了。如今要搏一把便無論成敗。她說能有搏一把的機會,是勝是負都不遺憾,但我拉她上的這條船,總要給她兜個底。”
“好。”敏若沒再多言,蓁蓁也屬實不想多談這個,整理好情緒便很快將話題岔開,與敏若說起瑞初和她透露過的文會安排。
每每提起這些事,敏若便格外厭惡這個時代、社會。
但幾十年過去,如今有瑞初、有蓁蓁、有容慈、有靜彤……她心裏希望逐漸蓋過厭惡,她見過好的一切,也從不認為眼下的困境是長久的,因而比掙紮在其中的局中人,她心裏的希望還要更濃一些。
見蓁蓁說笑起來也沒什麽精神,敏若輕輕摸了摸她的頭,道:“都會好的。”
蓁蓁抿抿唇,然後笑了一聲,道:“我都多大人了,娘娘您還將我當孩子哄。”
“你多大,我就不能摸你腦袋了?”敏若睨她一眼,蓁蓁忙滿麵堆笑地搖頭,又笑眯眯地與敏若說起知春今日的功課進展,並道:“她可比我當年叫人省心多了,若是您教她的,八成要拿知春訓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