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第一百八十三章
字數:10370 加入書籤
A+A-
瑞初走時正是京中炎夏, 鄭重拜過送行的康熙與敏若,又同安兒、潔芳相對一禮,方轉身登船。
望著船隻順水而去, 康熙心中忽有些悵然若失之感, 口中仍道:“朕這些兒女裏,最令朕驕傲得意的, 莫過瑞初了。”
若瑞初生為男兒身,他又何有今日之憂?
可惜了。
他不禁低低道了一聲可惜, 敏若就立在他身後半步,將這聲可惜聽得分明。她不必去琢磨便知康熙此刻的想法, 眼中浮起一絲諷笑,頃刻消散, 轉身去看乖巧站在一邊的芽芽。
此次送別,安兒還抱了弘杳來。
小弘杳如今不到半歲大, 倒是已經怪硬實的, 豎趴在阿瑪懷裏, 圓嘟嘟白嫩嫩的,喜人得很。
這名字是安兒自己取的,康熙嫌棄“杳”字不是什麽有好寓意的字眼,說了一回,安兒撓頭表示這小子來得太晚,好字眼都被堂兄們用上了,這個字若是不能用, 那他隻能取“弘晚”了。
康熙聞言, 很是嫌棄地白了安兒一眼,抬腳將他踹出乾清宮,沒再多管這事。
不過小崽崽倒是確定了“弘杳”的名。
《玉篇》載, 杳:深廣貌。又引申有極遠看不見蹤影之意,敏若甫一聽到這麽名字,便隱約覺著,安兒好像把對瑞初行事穩妥平安的一份寄托都放在這個名字上了。
雖然如今朝中一片亂局,各方勢力混戰,但不得不說,康熙前幾十年的皇帝 做得還是成功的,在他的治理下,中央集權強盛,大清國力昌盛,瑞初所為之事若此刻就被頂出來,就隻有死路一條。
所以從一開始,瑞初等人包括蓁蓁在內,她們明麵上的動作看似張揚,卻都在世人以及康熙的可接受範圍之內,真正不能讓康熙知道的事,都被縝密穩妥地重重掩藏住了。
安兒希望瑞初在羽翼未曾完全豐滿前,將所有的一切都藏得極深,讓康熙看不見蹤影,以保平安完全。
但取了名字後,他與潔芳一商量,又覺著這個字雖然安全,卻並不完全好——那點隱隱約約見不得人的意思不好。
所以二人商量之下,又由潔芳給小弘杳擬了一個乳名——開耀。
《說文》曰:耀者,照也。光輝遠大,既是對小弘杳的祝福,也是對瑞初她們的寄托。
康熙見他大名不好還取個小名來找補,更覺無語,也懶得理他了。
唯一對此頗有微詞也表現出來了的是四阿哥,他認為安兒給弘杳取名太過兒戲,也正經絮叨了兩日,後來把安兒絮叨服了,謅出一個給弘杳取字的資格送給四阿哥,並表示自己文化水平有限,如此大任他思來想去隻有四哥能夠勝任。
雖然如今滿人並無幾個有取字的習俗,但想到弘杳的額娘出身江南書香世家,這理由倒是也過得去。
四阿哥沉思之後,可恥地心動了,確認安兒沒想過找康熙和九阿哥給弘杳取字,更是心動了!
於是弘杳最後一個靠譜的伯伯也被他阿瑪收買下,沒有為他仗義執言了 。
何其可悲,何其可憐!
瑞初生性靜默寡言,是座不折不扣的小冰山,雖然在永壽宮會稍微融化一點,但要她妙語連珠實在是強人所難,所以融化的程度也屬實有限。
但即便如此,瑞初真的走了,敏若還是不禁覺著這永壽宮好像有些冷清。
身邊有個人,哪怕隻是安安靜靜坐在那,不言不語的,至少讓人能感覺到。
她是灑脫看得開,卻不是沒心沒肺,怎麽可能在瑞初離開後不思念孩子?
書芳和黛瀾也是注意到這一點,才在瑞初離開後,來永壽宮走動得頻繁了——從前她們雖也常來,但卻不是日日都要過來點卯的。
如今真弄得跟上朝做工似的了,日日到了時辰就來,敏若回過味來,心裏還怪無奈的。
“我都多大人了,還調節不好自己的情緒嗎?”敏若搖頭笑道:“何至於此啊。”
“正因你太會自己調節排解情緒,我們才放心不下。”書芳輕輕握住了敏若的手,“都是人,人就都會累,情緒都會有失控的時候。可我細細忖思著,咱們相識這二十幾年裏,我竟從未見你情緒失控過……姐姐,真的不累嗎?”
她一貫清潤柔和的杏眸中盈滿真切的關懷,敏若原本打算含混過去的話到嘴邊又忽然說不出口,頓了頓,終究是歎了口氣,抬手順手揉了揉書芳的頭,也不管她已是要做婆母的人了。
敏若緩緩道:“若說完全不會累,那是假的。”
但控製情緒與表情確實也已成為了她的本能,甚至無需耗費多少心力,全憑直覺行事。
且她又不敢在紫禁城中鬆懈下來,尤其如今瑞初的局鋪得越來越大,安兒在外聲名愈來愈盛,後宮的內憂,乾清宮、前朝乃至天下的外患,都讓她不可放鬆警惕。
這種戒備也早已成為她的本能。
但再是直覺本能,也不是一點心力都無需用的。
聽出她的弦外之音,書芳抿緊了唇,搭在膝上的另一隻手無聲握緊,終於忍不住道:“是我無能……”
“你也忒能自省了,我自己的問題,與你何幹?”敏若無奈搖頭,故意用笑眼睨她:“你若總是這樣事事都怪到自己身上,我可不敢再和你掏心掏肺地說這些了。”
書芳忙將剩下一半話給吞了回去,她執掌宮務多年,在宮中也是威風八麵積威愈深,哪怕素日總是溫和端方的模樣,宮中上下人等也不敢輕視於她,又因她素日行事寬厚憐恤眾人,後宮中人對她也多有敬服。
也唯有在亦師亦友又亦親長的敏若麵前,她才偶爾會顯出一點少年時的脾氣性格來。
敏若瞧著,也覺頗為舒心。
她養大的崽,當然是哪哪都好的,在宮中備受讚譽是理所當然的,能留住幾分少年心性,也是書芳當得的。
見書芳被她唬得把話吞了回去,敏若心滿意足地呷了口茶,然後繼續道:“但那點累算什麽?我這一生所求的安寧平靜,如今都已得了,還有什麽不滿足的?倒是你,胤禮的婚事……”
她稍微與書芳透露了靳成舟之事,書芳倒是非常爽快,直接道:“小事,我知道怎麽做,姐姐放心吧。”
“我與蓁蓁也知道這是一條下策,難免委屈了胤禮,不過……”敏若略一遲疑,書芳已很快道:“我本也問過十七了,他並沒有愛慕或者格外喜歡的閨秀想要迎為福晉,至於本年的秀女他更是認識都不認識一個,又談何有看中的?
那位靳姑娘我從前聽蓁蓁提過,聽聞品性高潔、進退有度、舉止不俗,十分不凡。十七那個性子,能娶她才是高攀了呢!我隻盼著有這樣一個標杆在身邊,能讓十七引為榜樣,效仿學習。”
敏若聽到她這話,忖思一下,覺著還是有點懸。
畢竟黛瀾、瑞初包括年歲小又常在敏若身邊的雅南都是一等一進退有度、斯文高潔之人,胤禔受了這麽多年熏陶,也沒見他斯文守禮多少。
書芳顯然也明白這一點,胤禮那跳脫性子八成是扳不過來了——若靳成舟真能把胤禮的性子往守禮有度上扳一扳,此後讓她將靳成舟當菩薩拜都成。
但那也顯然是不可能的。
她如此說出來,隻是怕敏若心裏覺得對不住胤禮,有意寬敏若的心罷了,見 敏若麵露無奈之色,才正經起來,輕聲道:“若出自我的私心,我也是希望能幫上那位靳姑娘一點的。
皇子們的婚事本就多半由不得自己做主,胤禮又沒有喜歡的、要為她拚一把的姑娘,哪怕沒有靳姑娘,皇上也不定看中哪家的貴女,對我而言,不如幫靳姑娘一把。至少他們成婚後,我可以保證胤禮絕不會仗著夫婿的身份為難、約束靳姑娘。隻是……”
看出她麵上的遲疑,敏若心中了然,無奈道:“這探路的一步不走出來,困局就永遠無法解。成舟……她也是心甘情願走出這一步的。”
哪怕知道這一步走出來,得到的結果可能不會太好。
蓁蓁曾顧慮良多遲疑過,靳成舟卻從始至終都格外堅定。
不求結果,她隻想走出這一步,哪怕隻是用足尖輕輕點一點她生來“沒有資格觸碰”的廣闊天地,然後以身殉道,也心甘情願。
但蓁蓁當然舍不得讓她從此落寞退場。
她無法為靳成舟辟出一條平坦大道,至少要為靳成舟鋪好後路,保證她不會因才獲罪,不被世人理解然後落寞而終。
生性灑脫、心胸豁達又懂得尊重女性的胤禮確實是最好的選擇。
這說是一條下策,隻是備好的後路,但無論蓁蓁還是敏若、書芳心裏都清楚,靳成舟走上這條路的可能最大。
靳家已有了一個有人建廟供奉的靳輔,康熙大概率不會再送靳家子弟去修理河道——靳輔的親子、靳成舟的父親就更無可能。
而靳成舟提出的方略又確實有可行之處,水泥也實為大功。將她嫁給皇子,然後連著兒子一同安排去治水,才是康熙最有可能做出的決定。
至於兒子的人選……隻能是胤禮。
書芳想了想,又道:“成舟姑娘的治水之策,十分珍貴嗎?”
“珍貴其實談不上。”敏若搖了搖頭,道:“治水不比其他事,與治水相關的法子,不用到實處上,誰也不知效果如何。隻要各種行家和了解過的人才能隱隱看出些深淺。那份方略,如今不會有人認為它珍貴,隻有它真正落到實地、發揮出用處的那一日,它才珍貴無比。”
但如何才能讓它發揮出用處呢?
自然要試過才知道。而這個“試”字,也代表著風險。
這一局風險與機遇並存,是一場滔天賭博,如今都還隻是開胃戲碼。
賭到最後,贏了,至少有成舟一個青史留名、蓁蓁一個開局順利,敗了……則也無外乎是一場罵名。
但靳家有奉養著的在治水上老練的幕僚,都是當年跟著靳文襄公風雨中闖蕩過的,他們都看過成舟的方略,也為她參詳過,至少目前成舟提在方略裏的法子,可行性都是極大的。
書芳思忖半晌,道:“我明白了,姐姐放心。”
書芳總是叫敏若放心,有時敏若想想,好像她自己都數不清書芳一年要叮囑她多少聲“放心”。
但不得不說,每每聽到書芳如此叮囑,她心中還是會有一份“吾家有女”的欣然驕傲與得意。
包括對黛瀾和阿娜日,她有時也隱隱會有類似的興趣,這難道就是傳說中不純潔的友誼嗎?
我把你們當姐妹,又把你們當我崽。
書芳自幼長在敏若身邊,隱隱察覺到敏若對她的態度有時候和看容慈她們好像有些像,但又完全不在意。
誰燒得糊塗時抓著敏若的袖角迷迷糊糊喊過娘,她此生是絕對不會說出來的。
為保完全,成舟之事書芳未曾與胤禮說透,隻隱約暗示了一點,胤禮對自己未來福晉是完全沒有要求,他對感情之事就是七竅開了六竅——還有一竅未通。1
甚至連書芳的話他都沒太琢磨明白,答應了數聲“額娘您做主便是”,便有些在鹹福宮坐不住了。
書芳看他屁股底下有釘子的樣子便氣不打一處來,甩手叫他麻利滾,然後給了敏若回饋:“那小子答應了。”
敏若總覺著這“答應了”個字好像有些貓膩,但事關緊要,她也沒太追根究底,點點頭,終究是鬆了口氣。
其實成舟畢竟是漢軍旗出身,哪怕有獻水泥方的大功,意在於朝廷中一展身手的皇子們也不會願意迎娶成舟為嫡福晉——他們總是更傾向討一位滿洲大姓著族出身的格格。
但會不會有人將心思打到成舟身上,想許出一個側福晉的位子換取巨大的利益好處,可就說不定了。
敏若命人加緊了對德妃的監視,囑咐成舟事發之後,德妃的一切言語行為都要報與她知道,做好了防範的準備。
宮外這些事情則自有應婉留心注意,眾誌成城,她們至少要保靳成舟全身平安而退,不受流言蜚語與前朝傾軋之擾。
這時候,水泥的重要性就彰顯出來了。
如果沒有水泥,康熙是不會在意靳成舟這個人的,哪怕她獻上的方略確實可行,也頂多是送到河道衙門讓他們參考研究。
而靳成舟,卻很有可能成為風言風語攻訐的對象。
“此非女子應為之事”。
這一句話就足夠了。
但有了水泥,一切就大不一樣。
若說治水方略隻是筆上功夫,讓人看不出深淺,水泥可是實實在在的真家夥,就擺在那裏,任人來試,誰也不能閉著眼睛說這東西不好。
雖然萬事皆備,但要走出這第一步,蓁蓁還是十分緊張激動,因而在提前很長一段日子裏自覺減少了入宮的頻率次數——她自認那點養性功夫在康熙麵前是絕對不夠看的,別再被看出不對來,豈不是壞事了?
隨著天氣逐漸轉涼,康熙四十八年的選秀盛會拉開帷幕,書芳身為主持宮務的四妃之一,在惠妃頹廢、榮妃疾病纏身意誌消頹之時,當仁不讓地與宜妃一起擔起了這次選秀事務,成了後宮名副其實的頂梁柱之一。
今年又是為胤禮選福晉,宮中嬪妃對她多有打趣,都道“勞累”,還有許多試圖給書芳介紹自家侄女、外甥女等親戚家女孩。
雖然胤禮早早被過繼出去,注定與大位無緣。但嫁過去之後就是穩穩的安親王妃,安親王府也是底蘊不俗,康熙又疼胤禮(至少表麵上),煊赫光耀甚至遠勝過嫁給尋常皇子。
畢竟康熙子嗣眾多,皇位可隻有一個。
若嫁一個無緣皇位的,還未必比得上安親王妃的日子呢。
與此同時,敏若這邊也有不小的煩憂。
法喀與海藿娜在八月裏終於帶著舒鈺與浩蕩的行囊車隊回到京中——斐鈺夫婿雖然是旗人,但他與肅鈺都在水師中任職,一時是回不來了,斐鈺自然也留在粵地。
如此她和肅鈺還能互相有個扶持,也算一樁美事。
法喀舉薦上去的信任廣州將軍是有幾分掌軍練兵的才幹的,與他素來也有幾分交情,倒是不怕過去之後為難法喀留下的兒子和女婿。
但肅鈺未曾回京,京中可有人失望著。
胤禮是時下搶手的紫禁城鑽石王老五,肅鈺可也不遑多讓——他與胤禮年歲相仿,但因法喀和海藿娜都不急,他無心男女之事,便沒為難他,因而肅鈺如今還是個沒有婚約的單身漢。
正是這一點,讓他成為了京中許多人眼中的香餑餑。
紫禁城王老五撈不到,撈一個果毅公府王老五還不成嗎?
在肅鈺這一輩的勳貴子弟中,無論出身還是自己的才敢,肅鈺都絕對是一等一的。
如今這關口,康熙召法喀回京任九門提督兼領侍衛內大臣,還保留兵部尚書職位,這重官位加身,如今滿朝武職實權大臣沒有幾個人蓋得過他。
如此托以重任,在康熙對他忌憚和信任之間,大多數人還是傾向於後者的。
眼下又是這個關口,去年廢了太子,今年雖複立,可皇子們間的鬥爭卻再也掩藏不住,皇上明顯是不願意完全信任任何人的時候,把法喀召回京任此要職,當代果毅公與他阿瑪完全不同的簡在帝心人盡皆知。
而論自身才能,肅鈺小小年紀能在水師中闖蕩出名聲來,還得康熙親口褒獎,有實績加身,明眼人都知道這絕不是有個廣州將軍阿瑪就能掙來的。
還是得孩子自己爭氣。
肅鈺如今未滿雙十已有這個成就,前年康熙大閱水師後,可就有不少人去信給法喀,說他後繼有人,誇肅鈺是“雛鳳清於老鳳聲”2。
有家世有能耐,他又是嫡長子,板上釘釘的承爵人,如此好的條件加身,京中不知有多少人盯著他,要圈他做未來女婿呢。
何況他上頭父母感情和睦,法喀多年未納二色,海藿娜則是出了名的仁善寬和,在家庭條件上他又得分,許多真心疼愛女兒的人家都盼著能得這個女婿。
這法喀他們未到京中之前,敏若的永壽宮就很熱鬧過幾天——正是為了肅鈺。
其實若非潔芳一年到頭跟安兒泡在京郊種地,隻怕此刻敦郡王府的門都被她們堵住了。
外命婦們還算好應付,敏若聲名在外,這些上年歲的老一輩多數都知道敏若不愛應付客套,稍微走動過,讓她知道自家的心意以期屆時能夠幫忙轉達之後,就沒再上門打擾。
難辦的是宮裏的。
如此關口,康熙召法喀回朝,其用意外人或許尚需斟酌,太子卻心中了然,因而又生出拉攏示好之心。
如何才是最便捷的拉近關係的方法?
結親啊!
太子妃娘家正有年歲相仿的堂妹,雖然身份上稍微差些,可有一個太子姐夫,也能夠作為加分項了——雖然這個加分項不是每個人都吃的。
所以他們就是明擺著問敏若和法喀要不要上船 ,答應了,這門婚事就不是實質意義上的低娶,因為瓜爾佳氏女是帶著東宮的背景身份嫁入果毅公府,代表果毅公府與東宮結親交好。
若不答應……就得考慮考慮,怎麽拒絕起來,事情才不算難看了。
太子妃屬實是好修養,每日笑意盈盈地登門,一開始是與敏若拉近關係,每日雷打不動地來喝茶說話,略過些時日,眼見登永壽宮門的人愈發多,她才逐漸透露出她或者說太子的意思。
倒也不是開門見山打的直球。
這日敏若正耐著性子接見外命婦,太子妃笑盈盈地帶著她的堂妹來“給貴妃請安”,隨她來的小姑娘年歲約是及笄上下,穿藕粉旗裝,梳長辮子,眉眼頗為清秀,隱隱可見與太子妃的幾分相似,舉止格外端莊嫻雅。
當時在場的兩位外命婦見了瓜爾佳家的格格,對視兩眼,頓時明白了太子妃的意思。
敏若眉心微蹙,心中暗罵:法喀那小子滾到哪了?!
讓她一個人應付這些事,可真是她的“好弟弟”啊!
望著船隻順水而去, 康熙心中忽有些悵然若失之感, 口中仍道:“朕這些兒女裏,最令朕驕傲得意的, 莫過瑞初了。”
若瑞初生為男兒身,他又何有今日之憂?
可惜了。
他不禁低低道了一聲可惜, 敏若就立在他身後半步,將這聲可惜聽得分明。她不必去琢磨便知康熙此刻的想法, 眼中浮起一絲諷笑,頃刻消散, 轉身去看乖巧站在一邊的芽芽。
此次送別,安兒還抱了弘杳來。
小弘杳如今不到半歲大, 倒是已經怪硬實的, 豎趴在阿瑪懷裏, 圓嘟嘟白嫩嫩的,喜人得很。
這名字是安兒自己取的,康熙嫌棄“杳”字不是什麽有好寓意的字眼,說了一回,安兒撓頭表示這小子來得太晚,好字眼都被堂兄們用上了,這個字若是不能用, 那他隻能取“弘晚”了。
康熙聞言, 很是嫌棄地白了安兒一眼,抬腳將他踹出乾清宮,沒再多管這事。
不過小崽崽倒是確定了“弘杳”的名。
《玉篇》載, 杳:深廣貌。又引申有極遠看不見蹤影之意,敏若甫一聽到這麽名字,便隱約覺著,安兒好像把對瑞初行事穩妥平安的一份寄托都放在這個名字上了。
雖然如今朝中一片亂局,各方勢力混戰,但不得不說,康熙前幾十年的皇帝 做得還是成功的,在他的治理下,中央集權強盛,大清國力昌盛,瑞初所為之事若此刻就被頂出來,就隻有死路一條。
所以從一開始,瑞初等人包括蓁蓁在內,她們明麵上的動作看似張揚,卻都在世人以及康熙的可接受範圍之內,真正不能讓康熙知道的事,都被縝密穩妥地重重掩藏住了。
安兒希望瑞初在羽翼未曾完全豐滿前,將所有的一切都藏得極深,讓康熙看不見蹤影,以保平安完全。
但取了名字後,他與潔芳一商量,又覺著這個字雖然安全,卻並不完全好——那點隱隱約約見不得人的意思不好。
所以二人商量之下,又由潔芳給小弘杳擬了一個乳名——開耀。
《說文》曰:耀者,照也。光輝遠大,既是對小弘杳的祝福,也是對瑞初她們的寄托。
康熙見他大名不好還取個小名來找補,更覺無語,也懶得理他了。
唯一對此頗有微詞也表現出來了的是四阿哥,他認為安兒給弘杳取名太過兒戲,也正經絮叨了兩日,後來把安兒絮叨服了,謅出一個給弘杳取字的資格送給四阿哥,並表示自己文化水平有限,如此大任他思來想去隻有四哥能夠勝任。
雖然如今滿人並無幾個有取字的習俗,但想到弘杳的額娘出身江南書香世家,這理由倒是也過得去。
四阿哥沉思之後,可恥地心動了,確認安兒沒想過找康熙和九阿哥給弘杳取字,更是心動了!
於是弘杳最後一個靠譜的伯伯也被他阿瑪收買下,沒有為他仗義執言了 。
何其可悲,何其可憐!
瑞初生性靜默寡言,是座不折不扣的小冰山,雖然在永壽宮會稍微融化一點,但要她妙語連珠實在是強人所難,所以融化的程度也屬實有限。
但即便如此,瑞初真的走了,敏若還是不禁覺著這永壽宮好像有些冷清。
身邊有個人,哪怕隻是安安靜靜坐在那,不言不語的,至少讓人能感覺到。
她是灑脫看得開,卻不是沒心沒肺,怎麽可能在瑞初離開後不思念孩子?
書芳和黛瀾也是注意到這一點,才在瑞初離開後,來永壽宮走動得頻繁了——從前她們雖也常來,但卻不是日日都要過來點卯的。
如今真弄得跟上朝做工似的了,日日到了時辰就來,敏若回過味來,心裏還怪無奈的。
“我都多大人了,還調節不好自己的情緒嗎?”敏若搖頭笑道:“何至於此啊。”
“正因你太會自己調節排解情緒,我們才放心不下。”書芳輕輕握住了敏若的手,“都是人,人就都會累,情緒都會有失控的時候。可我細細忖思著,咱們相識這二十幾年裏,我竟從未見你情緒失控過……姐姐,真的不累嗎?”
她一貫清潤柔和的杏眸中盈滿真切的關懷,敏若原本打算含混過去的話到嘴邊又忽然說不出口,頓了頓,終究是歎了口氣,抬手順手揉了揉書芳的頭,也不管她已是要做婆母的人了。
敏若緩緩道:“若說完全不會累,那是假的。”
但控製情緒與表情確實也已成為了她的本能,甚至無需耗費多少心力,全憑直覺行事。
且她又不敢在紫禁城中鬆懈下來,尤其如今瑞初的局鋪得越來越大,安兒在外聲名愈來愈盛,後宮的內憂,乾清宮、前朝乃至天下的外患,都讓她不可放鬆警惕。
這種戒備也早已成為她的本能。
但再是直覺本能,也不是一點心力都無需用的。
聽出她的弦外之音,書芳抿緊了唇,搭在膝上的另一隻手無聲握緊,終於忍不住道:“是我無能……”
“你也忒能自省了,我自己的問題,與你何幹?”敏若無奈搖頭,故意用笑眼睨她:“你若總是這樣事事都怪到自己身上,我可不敢再和你掏心掏肺地說這些了。”
書芳忙將剩下一半話給吞了回去,她執掌宮務多年,在宮中也是威風八麵積威愈深,哪怕素日總是溫和端方的模樣,宮中上下人等也不敢輕視於她,又因她素日行事寬厚憐恤眾人,後宮中人對她也多有敬服。
也唯有在亦師亦友又亦親長的敏若麵前,她才偶爾會顯出一點少年時的脾氣性格來。
敏若瞧著,也覺頗為舒心。
她養大的崽,當然是哪哪都好的,在宮中備受讚譽是理所當然的,能留住幾分少年心性,也是書芳當得的。
見書芳被她唬得把話吞了回去,敏若心滿意足地呷了口茶,然後繼續道:“但那點累算什麽?我這一生所求的安寧平靜,如今都已得了,還有什麽不滿足的?倒是你,胤禮的婚事……”
她稍微與書芳透露了靳成舟之事,書芳倒是非常爽快,直接道:“小事,我知道怎麽做,姐姐放心吧。”
“我與蓁蓁也知道這是一條下策,難免委屈了胤禮,不過……”敏若略一遲疑,書芳已很快道:“我本也問過十七了,他並沒有愛慕或者格外喜歡的閨秀想要迎為福晉,至於本年的秀女他更是認識都不認識一個,又談何有看中的?
那位靳姑娘我從前聽蓁蓁提過,聽聞品性高潔、進退有度、舉止不俗,十分不凡。十七那個性子,能娶她才是高攀了呢!我隻盼著有這樣一個標杆在身邊,能讓十七引為榜樣,效仿學習。”
敏若聽到她這話,忖思一下,覺著還是有點懸。
畢竟黛瀾、瑞初包括年歲小又常在敏若身邊的雅南都是一等一進退有度、斯文高潔之人,胤禔受了這麽多年熏陶,也沒見他斯文守禮多少。
書芳顯然也明白這一點,胤禮那跳脫性子八成是扳不過來了——若靳成舟真能把胤禮的性子往守禮有度上扳一扳,此後讓她將靳成舟當菩薩拜都成。
但那也顯然是不可能的。
她如此說出來,隻是怕敏若心裏覺得對不住胤禮,有意寬敏若的心罷了,見 敏若麵露無奈之色,才正經起來,輕聲道:“若出自我的私心,我也是希望能幫上那位靳姑娘一點的。
皇子們的婚事本就多半由不得自己做主,胤禮又沒有喜歡的、要為她拚一把的姑娘,哪怕沒有靳姑娘,皇上也不定看中哪家的貴女,對我而言,不如幫靳姑娘一把。至少他們成婚後,我可以保證胤禮絕不會仗著夫婿的身份為難、約束靳姑娘。隻是……”
看出她麵上的遲疑,敏若心中了然,無奈道:“這探路的一步不走出來,困局就永遠無法解。成舟……她也是心甘情願走出這一步的。”
哪怕知道這一步走出來,得到的結果可能不會太好。
蓁蓁曾顧慮良多遲疑過,靳成舟卻從始至終都格外堅定。
不求結果,她隻想走出這一步,哪怕隻是用足尖輕輕點一點她生來“沒有資格觸碰”的廣闊天地,然後以身殉道,也心甘情願。
但蓁蓁當然舍不得讓她從此落寞退場。
她無法為靳成舟辟出一條平坦大道,至少要為靳成舟鋪好後路,保證她不會因才獲罪,不被世人理解然後落寞而終。
生性灑脫、心胸豁達又懂得尊重女性的胤禮確實是最好的選擇。
這說是一條下策,隻是備好的後路,但無論蓁蓁還是敏若、書芳心裏都清楚,靳成舟走上這條路的可能最大。
靳家已有了一個有人建廟供奉的靳輔,康熙大概率不會再送靳家子弟去修理河道——靳輔的親子、靳成舟的父親就更無可能。
而靳成舟提出的方略又確實有可行之處,水泥也實為大功。將她嫁給皇子,然後連著兒子一同安排去治水,才是康熙最有可能做出的決定。
至於兒子的人選……隻能是胤禮。
書芳想了想,又道:“成舟姑娘的治水之策,十分珍貴嗎?”
“珍貴其實談不上。”敏若搖了搖頭,道:“治水不比其他事,與治水相關的法子,不用到實處上,誰也不知效果如何。隻要各種行家和了解過的人才能隱隱看出些深淺。那份方略,如今不會有人認為它珍貴,隻有它真正落到實地、發揮出用處的那一日,它才珍貴無比。”
但如何才能讓它發揮出用處呢?
自然要試過才知道。而這個“試”字,也代表著風險。
這一局風險與機遇並存,是一場滔天賭博,如今都還隻是開胃戲碼。
賭到最後,贏了,至少有成舟一個青史留名、蓁蓁一個開局順利,敗了……則也無外乎是一場罵名。
但靳家有奉養著的在治水上老練的幕僚,都是當年跟著靳文襄公風雨中闖蕩過的,他們都看過成舟的方略,也為她參詳過,至少目前成舟提在方略裏的法子,可行性都是極大的。
書芳思忖半晌,道:“我明白了,姐姐放心。”
書芳總是叫敏若放心,有時敏若想想,好像她自己都數不清書芳一年要叮囑她多少聲“放心”。
但不得不說,每每聽到書芳如此叮囑,她心中還是會有一份“吾家有女”的欣然驕傲與得意。
包括對黛瀾和阿娜日,她有時也隱隱會有類似的興趣,這難道就是傳說中不純潔的友誼嗎?
我把你們當姐妹,又把你們當我崽。
書芳自幼長在敏若身邊,隱隱察覺到敏若對她的態度有時候和看容慈她們好像有些像,但又完全不在意。
誰燒得糊塗時抓著敏若的袖角迷迷糊糊喊過娘,她此生是絕對不會說出來的。
為保完全,成舟之事書芳未曾與胤禮說透,隻隱約暗示了一點,胤禮對自己未來福晉是完全沒有要求,他對感情之事就是七竅開了六竅——還有一竅未通。1
甚至連書芳的話他都沒太琢磨明白,答應了數聲“額娘您做主便是”,便有些在鹹福宮坐不住了。
書芳看他屁股底下有釘子的樣子便氣不打一處來,甩手叫他麻利滾,然後給了敏若回饋:“那小子答應了。”
敏若總覺著這“答應了”個字好像有些貓膩,但事關緊要,她也沒太追根究底,點點頭,終究是鬆了口氣。
其實成舟畢竟是漢軍旗出身,哪怕有獻水泥方的大功,意在於朝廷中一展身手的皇子們也不會願意迎娶成舟為嫡福晉——他們總是更傾向討一位滿洲大姓著族出身的格格。
但會不會有人將心思打到成舟身上,想許出一個側福晉的位子換取巨大的利益好處,可就說不定了。
敏若命人加緊了對德妃的監視,囑咐成舟事發之後,德妃的一切言語行為都要報與她知道,做好了防範的準備。
宮外這些事情則自有應婉留心注意,眾誌成城,她們至少要保靳成舟全身平安而退,不受流言蜚語與前朝傾軋之擾。
這時候,水泥的重要性就彰顯出來了。
如果沒有水泥,康熙是不會在意靳成舟這個人的,哪怕她獻上的方略確實可行,也頂多是送到河道衙門讓他們參考研究。
而靳成舟,卻很有可能成為風言風語攻訐的對象。
“此非女子應為之事”。
這一句話就足夠了。
但有了水泥,一切就大不一樣。
若說治水方略隻是筆上功夫,讓人看不出深淺,水泥可是實實在在的真家夥,就擺在那裏,任人來試,誰也不能閉著眼睛說這東西不好。
雖然萬事皆備,但要走出這第一步,蓁蓁還是十分緊張激動,因而在提前很長一段日子裏自覺減少了入宮的頻率次數——她自認那點養性功夫在康熙麵前是絕對不夠看的,別再被看出不對來,豈不是壞事了?
隨著天氣逐漸轉涼,康熙四十八年的選秀盛會拉開帷幕,書芳身為主持宮務的四妃之一,在惠妃頹廢、榮妃疾病纏身意誌消頹之時,當仁不讓地與宜妃一起擔起了這次選秀事務,成了後宮名副其實的頂梁柱之一。
今年又是為胤禮選福晉,宮中嬪妃對她多有打趣,都道“勞累”,還有許多試圖給書芳介紹自家侄女、外甥女等親戚家女孩。
雖然胤禮早早被過繼出去,注定與大位無緣。但嫁過去之後就是穩穩的安親王妃,安親王府也是底蘊不俗,康熙又疼胤禮(至少表麵上),煊赫光耀甚至遠勝過嫁給尋常皇子。
畢竟康熙子嗣眾多,皇位可隻有一個。
若嫁一個無緣皇位的,還未必比得上安親王妃的日子呢。
與此同時,敏若這邊也有不小的煩憂。
法喀與海藿娜在八月裏終於帶著舒鈺與浩蕩的行囊車隊回到京中——斐鈺夫婿雖然是旗人,但他與肅鈺都在水師中任職,一時是回不來了,斐鈺自然也留在粵地。
如此她和肅鈺還能互相有個扶持,也算一樁美事。
法喀舉薦上去的信任廣州將軍是有幾分掌軍練兵的才幹的,與他素來也有幾分交情,倒是不怕過去之後為難法喀留下的兒子和女婿。
但肅鈺未曾回京,京中可有人失望著。
胤禮是時下搶手的紫禁城鑽石王老五,肅鈺可也不遑多讓——他與胤禮年歲相仿,但因法喀和海藿娜都不急,他無心男女之事,便沒為難他,因而肅鈺如今還是個沒有婚約的單身漢。
正是這一點,讓他成為了京中許多人眼中的香餑餑。
紫禁城王老五撈不到,撈一個果毅公府王老五還不成嗎?
在肅鈺這一輩的勳貴子弟中,無論出身還是自己的才敢,肅鈺都絕對是一等一的。
如今這關口,康熙召法喀回京任九門提督兼領侍衛內大臣,還保留兵部尚書職位,這重官位加身,如今滿朝武職實權大臣沒有幾個人蓋得過他。
如此托以重任,在康熙對他忌憚和信任之間,大多數人還是傾向於後者的。
眼下又是這個關口,去年廢了太子,今年雖複立,可皇子們間的鬥爭卻再也掩藏不住,皇上明顯是不願意完全信任任何人的時候,把法喀召回京任此要職,當代果毅公與他阿瑪完全不同的簡在帝心人盡皆知。
而論自身才能,肅鈺小小年紀能在水師中闖蕩出名聲來,還得康熙親口褒獎,有實績加身,明眼人都知道這絕不是有個廣州將軍阿瑪就能掙來的。
還是得孩子自己爭氣。
肅鈺如今未滿雙十已有這個成就,前年康熙大閱水師後,可就有不少人去信給法喀,說他後繼有人,誇肅鈺是“雛鳳清於老鳳聲”2。
有家世有能耐,他又是嫡長子,板上釘釘的承爵人,如此好的條件加身,京中不知有多少人盯著他,要圈他做未來女婿呢。
何況他上頭父母感情和睦,法喀多年未納二色,海藿娜則是出了名的仁善寬和,在家庭條件上他又得分,許多真心疼愛女兒的人家都盼著能得這個女婿。
這法喀他們未到京中之前,敏若的永壽宮就很熱鬧過幾天——正是為了肅鈺。
其實若非潔芳一年到頭跟安兒泡在京郊種地,隻怕此刻敦郡王府的門都被她們堵住了。
外命婦們還算好應付,敏若聲名在外,這些上年歲的老一輩多數都知道敏若不愛應付客套,稍微走動過,讓她知道自家的心意以期屆時能夠幫忙轉達之後,就沒再上門打擾。
難辦的是宮裏的。
如此關口,康熙召法喀回朝,其用意外人或許尚需斟酌,太子卻心中了然,因而又生出拉攏示好之心。
如何才是最便捷的拉近關係的方法?
結親啊!
太子妃娘家正有年歲相仿的堂妹,雖然身份上稍微差些,可有一個太子姐夫,也能夠作為加分項了——雖然這個加分項不是每個人都吃的。
所以他們就是明擺著問敏若和法喀要不要上船 ,答應了,這門婚事就不是實質意義上的低娶,因為瓜爾佳氏女是帶著東宮的背景身份嫁入果毅公府,代表果毅公府與東宮結親交好。
若不答應……就得考慮考慮,怎麽拒絕起來,事情才不算難看了。
太子妃屬實是好修養,每日笑意盈盈地登門,一開始是與敏若拉近關係,每日雷打不動地來喝茶說話,略過些時日,眼見登永壽宮門的人愈發多,她才逐漸透露出她或者說太子的意思。
倒也不是開門見山打的直球。
這日敏若正耐著性子接見外命婦,太子妃笑盈盈地帶著她的堂妹來“給貴妃請安”,隨她來的小姑娘年歲約是及笄上下,穿藕粉旗裝,梳長辮子,眉眼頗為清秀,隱隱可見與太子妃的幾分相似,舉止格外端莊嫻雅。
當時在場的兩位外命婦見了瓜爾佳家的格格,對視兩眼,頓時明白了太子妃的意思。
敏若眉心微蹙,心中暗罵:法喀那小子滾到哪了?!
讓她一個人應付這些事,可真是她的“好弟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