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第一百八十八章
字數:10492 加入書籤
A+A-
書芳情緒稍緩之後,敏若一問,才知道原來是赫舍裏家外家子有依附於太子的,如今太子起複再次得勢,他非但未覺惶恐、意識到危機,還因此得意忘形。
前年依仗東宮勢力謀了個小官做,去年太子失勢,他才消停地沒冒頭,今年太子複位,行事立刻張狂起來,在地方上行事肆無忌憚。
有人想拿他捅太子,又摸不清康熙如今對太子是什麽看法,不願做出頭鳥怕傷了自己,便想方設法將事情捅到了一貫與赫舍裏家不睦的書芳跟前。
——尤其那赫舍裏家外家子弟之母,正兒八經的赫舍裏氏女,還是舊日欺負過書芳的。
能將書芳氣成這樣,那人行事大約真是十分猖狂。
敏若拍了拍書芳的背做為安撫,見她神情冷靜鎮定,方問:“那你如今打算怎麽辦?”
“自然不會叫那小子平平安安地過去,千刀萬剮他都當得!他不是女人生的?出去仗著點勢力就不把人家的女孩當人,什麽狗東西。”
書芳冷笑一聲,“若叫他好過了,我都對不起那個‘人’字!”
不過給人當槍使,那也是萬萬不可能的。
“他們愛新覺羅家的事,我不摻和。他們要兄弟鬩牆,也與我無關。這事怎麽到我手裏的,就會怎麽回去。太子被廢一回,東宮頹勢已顯,將事情送到我手裏的那個還算清醒,可京裏卻未必人人都清醒。”
言外之意,總會有人在抓住東宮的把柄之後率先按捺不住。
見書芳已有了主意,敏若便不再操心——在四妃並立日久的前提下後來者居上轉身逆襲穩穩成為妃位實權第一人,將位子做得穩穩當當還落得宮內上下美名,書芳早不是當年入宮孱弱無依的小藤蔓苗。
她已長成了一棵深深紮根地下、還可以為旁人遮風擋雨的大樹。
有時看著書芳、蓁蓁和舒窈她們,敏若心中也會感到滿足。
這輩子,她也不算是一事無成。
書芳行事向來穩妥幹脆,她心裏拿定了主意,又靜得下心了,陪著敏若用過午點、晚膳,又吃過消食茶,方才離去。
走出去時步履從容不緊不慢,半點看不出方才眼圈通紅情緒激動的樣子。
書芳整理好了情緒,敏若的心情卻輕鬆不起來。
殘茶撤去,近日京中的天兒愈發地冷了,這會還有陽光,也不覺感到有幾分寒涼。
飯後的困倦如海浪一般一重重地湧上來,敏若倚著憑幾闔眼,她的眉眼舒展,一如往日的安然愜意——如非她願意,任何人都無法從她臉上窺探到半分情緒。
即使是與她朝夕相對日日不離,理所應當地會十分了解她的蘭杜。
蘭杜取來一張薄毯輕輕為敏若搭在身上,敏若指尖輕輕撫摸薄毯上細膩的紋理,忽然問:“雪霏幾時回京?”
“前頭捎來的書信說十月裏到。”蘭杜笑盈盈道:“如今江寧想來正辦文會呢,咱們公主一向行事沉穩有度,操持的文會也定然盛大成功。”
雪霏這些年與孫承運遊玩在外,見瑞初的次數反而比敏若她們要多些,這回也是為了參加瑞初舉辦的文會才南下,並敲定了文會後回京,好像康熙、敏若說一說瑞初親自操辦的第一場正式文會是什麽樣子。
康熙對此滿懷期待。
若說敏若不期待,那也是假的。但這會她忽然提起雪霏,其實隻是因為想的另一件事不好說出來,便隨口扯了這件事來,和蘭杜聊兩句。
話音落下,見敏若慢吞吞點了點頭,卻沒閉眼,而是支著頭靠在憑幾上出神,蘭杜才隱約察覺到一點不對,仔細想了想近日發生之事。
“平妃娘娘那邊……?”她遲疑著道。
敏若搖搖頭,也不願叫她再猜下去,便道:“我是在想蓁蓁那邊,也不知如今進展如何了。”
“左右宮裏能做的您都已安排到了。”蘭杜低聲勸道:“還是莫要憂心,平心靜氣才是正理。”
她與敏若此生的年歲不差多少,隻略大了鈕祜祿家格格兩歲,而論心理年齡,敏若更是遠超過她。
但這些年守在敏若身邊,蘭杜也不知不覺間被磨成了老媽子性格——沒辦法,敏若瀟灑起來是幹脆萬事不上心,一個家裏總得有兩個正經人頂著。
其實蘭杜心裏也清楚敏若是很靠譜的,或者說這座宮殿、宮外的莊子,定海神針既不是她這個永壽宮大姑姑,也不是蘭齊那個莊子大管事,而是一貫懶怠處理世俗事務的敏若。
許多時候,敏若都不必做什麽,隻要眉目疏懶地坐在那,他們這些人的心裏就都安穩極了。
但清楚敏若靠譜,不影響她處處為敏若操心。
譬如此時,其實整個永壽宮養性功夫最好、最能夠保證自己時刻心平氣和的就是敏若了,蘭杜當然清楚這一點,卻還是忍不住勸了敏若一句。
就好像養孩子的老母親,知道身體健康活到二十來歲的孩子自己在家不會讓自己餓死,走之前還是不放心要叮囑兩句。
敏若很不要臉的直接接受了蘭杜的殷殷關切,然後攏了攏身上的攤子,半推開窗看院子裏的花,蘭杜放心不下,又灌了個湯婆子塞過去。
敏若指尖仍然輕輕摩挲著毯子上細膩的紋理。
今年舒窈被康熙授職——雖然是個水分頗大、實際更像一個封號的職位,但也算是開了一例先河。
那麽成舟那邊,也未必沒有一爭的餘地。
現在資本當然是不夠的,她弄出來的水泥在時下的眼光來看當然很好,堅固、造價也並不算高昂,可以應用在方方麵麵,康熙不是沒眼光的人,他能看出水泥的重要性。
但一個水泥,並不足以給舒窈撈一個名正言順的、能讓她發揮作用的職位。
還是要等到她有實打實作為的那一天,事情才好辦。
和胤禮成婚之後,她的腳便踏進了滿清宗室,日後能做出成就來,事情並不難辦。
這裏麵讓人頭疼的隻有一點——治河,偏偏是最不容易看出成果的。
當年靳輔在任,蒙康熙“知遇”之恩,行事不可謂不用心,卻因觸犯到一部分人地主豪強的利益而被卷入朝堂爭端當中,在河道之用心操勞被悉數抹去,披汙名被免職,賦閑在家數年。
難道是他河治得不好嗎?
康熙後來也肯定了靳輔的才能和作為,但是在“後來”。
治河之事需要的時間成本極大,大到不能讓靳輔在被參奏時立刻洗脫汙名,自然也容易讓成舟被卷入“荒唐無功”、“庸而無實”的言論當中。
哪怕安排最終落定,成舟如願與胤禮一同奔赴河道,情況其實也並不樂觀——至少對成舟這一係而言。
自康熙早年至今,在多年治理之下,黃淮已有大治之象,雖還沒有達到康熙早年希望一勞永逸的預期設想,但至少數年之內應該可以安穩無慮。
如今點河督上任,重旨皆在維修工程,而沒有大變的打算。
在這種情況下,成舟其實是不占優勢的——因為情況並不緊急,看起來也就沒有她的用武之地。
但路總是人走出來的。
清前期的治河策略有一大缺陷,就是隻治得泄漲,而沒有做到徹底追根溯源,從源頭上解決。眼下一時之內治河雖見成效,但清中期之後,水患卻又卷土重來,再加上河□□朽,治河再次成為後代帝王的心腹大患。
——那也是後來。
如今,無論坐在京中看、還是親自巡河,對康熙來說,當代的治河結果還是很令他滿意的。
有這一前提在,路就難走。
而破局的關鍵,則在於成舟的真材實料。
治理海口的策略在當下來看其實算得上冒險——哪怕成舟真正提出來的每一條建議其實都走的是穩健路線,哪怕是紙上猜想也沒有直接高談闊論,而是精確地計算所有可行性。
但在如今的朝中,隻要與大風氣相悖——可能朝中許多人並不是十分了解治河,那麽就是基於他們目前認知,隻要與時下治河策略相悖的,就是冒險。
何況治水之事,見效之前誰也不知法子究竟好與不好,自來文人相輕,老河臣們也會輕視女子,成舟的路並不好走。
她沒有失敗的機會,必須親身體驗、縝密構思,然後不管修改調整自己的方案,再用方案去打動康熙。
她要走的路太長,原始資本又太少,所以蓁蓁選擇了胤禮,敏若選擇了水泥。
隻有實打實的成績在先,她的想法才有被康熙看到、並用心看的機會。
隻有安親王府的門庭、愛新覺羅氏婦的身份可以庇佑她,並讓她最順暢地擁有真正身臨實地去學習、感受的機會——雖說她與舒窈同屬天賦流,且她還不算完全的野路子,多多少少能在家中學到一些,係統的經驗知識,但治河之重不容行事輕率,她一路要麵臨的艱難,是遠過於舒窈的。
而這個身份,也能最大程度地讓她避免部分非議。
這一局如果注定隻能贏下策,敏若希望,這條下策也能給成舟鋪出錦繡前程來。
在這一點上,蓁蓁、書芳與她不謀而合。
成舟之事不是小事,哪怕已經將最有可能的一條後路鋪好了,蓁蓁還是放心不下——或者說也想爭一把。
但她又十分清楚,她想要的那個爭一把的結果在如今的時局形勢下是根本不可能出現的。
這天下容得下一個擅治水的才女,朝堂卻容不下一個會治水、要往河道要務裏走的女官員。
她不甘心,又無可奈何。
舒窈被授職,才叫她多少看到一點希望。
收到了蓁蓁的消息,書芳很快開始安排行事,做前期鋪墊。
宮人女子大多崇神拜佛,希冀佛祖庇佑賜予幾分運氣。
書芳不信佛。
或許是從小在敏若身邊耳濡目染的緣故,又或是小時候在佛前磕了那麽多頭也沒救回親娘的命的緣故。
她習慣了將路鋪得順暢坦蕩,局也布置得盡善盡美,不留需要寄托於運氣的空間。
站在做為母親的角度,她願意促成胤禮娶靳成舟,因為娶了靳成舟,胤禮便不必進軍營,哪怕河道事務也不是胤禮所感興趣的,但至少遠離京城,他可以擁有部分自由以及自己做選擇的機會。
從一個女子本身的角度來講,她由衷盼望蓁蓁布置的後手永遠也用不上。但在這種美好的期望注定不能成的情況下,她需要考慮的,就是怎麽把這條後路鋪得更坦蕩順暢。
於是日子愈近,蓁蓁和書芳暗地裏也都忙了起來。
敏若靜靜地等著結果,她今年耐著心等了場結果,第一場美滿如意,第二場和第場想來也不會讓她失望。
十月初,文會舉行成功順利落幕的消息被快馬加鞭送回京中,聞文會論經第二日,黃宗羲弟子親至,贈老人家病中所書四字贈瑞初——芒寒色正。
原指星光清冷色純正,借之喻人,則是讚美稱頌人的品行高潔正直。1
以老先生在江南的名聲與在文壇的影響力,這四字落在瑞初身上,幾乎是就給瑞初蓋了個品行高潔的章,任何人想要攻訐她,都要掂量掂量這四個字的分量。
敏若的第一反應是:謝選這幾年沒白幹。
沒白千裏迢迢把他送過去。
第二個反應是,第二場的好結果,她等來了。
康熙已經喜得直拍大腿,雖然這兩年瑞初和虞雲在江南經營得確實不錯,但他也沒想到能一步到位到這種程度,而瑞初附信送來的折子,則已明晃晃地寫上了,固倫成翼公主臣嘉會謹奏。
一封公務折而非談論家事,明晃晃地落上了公主的封號、名字。
夫妻聯奏,公主尊於額駙似乎理所應當。
有些人隱隱覺著不對,又無話可說。
如此關頭,站出來指摘公主行為逾矩嗎?若是在公事上的逾矩,那七公主這些年也不知逾矩過多少回了。反正天下都是人家的,究竟是公事還是家務事,全憑人家阿瑪一張嘴說得算。
是在尊卑上的逾矩嗎?那更不成道理了,今天額駙敢壓公主一頭,豈不是明晃晃將皇室尊嚴踩了下去?
誰敢開這個頭?誰敢將男女尊卑往公主和額駙身上套?
那就隻論品級地位吧,固倫公主壓江寧織造一頭,似乎是理所當然的。
前朝的大人們自己把自己給勸通了,然後開始在乾清宮就瑞初虞雲所奏之事議論——瑞初提出了在江寧修建藏書樓,廣收書籍的設想。
此舉對康熙而言自然有利,頭一件便是能大興文名,滿清需要這份文名、需要天下讀書人的稱頌認同。
而對康熙本人來講,皇帝在位期間,修建出一座規模宏大海納百川的藏書樓來,也無疑是又一份功名流傳千古的誘惑。
但在此同時,想要修建一座規模宏大的藏書樓,所費不少,近年朝廷財政並不十分寬裕,康熙還要掂量掂量這件事究竟值不值得做。
朝中的大人們比他還糾結,為了這件事在禦前爭得口水飛濺。
而宮裏的大財主敏若則淡定地叫蘭杜要了一份留玉齡近兩年賬目來,粗粗一看,淡定表示:“瑞初兜裏闊著呢,現在是想磨朝中的態度,也想刮一刮江南鹽商和官員們身上的油水。”
沒準還盯上了江南的漕運、鹽政官員,打算搞點事。
“清道夫”已經遊進了江南,享受了兩年的風平浪靜,如今她站穩腳跟,也不知煊赫豪富、高坐衙門的大人們做沒做好經受狂風驟雨的準備。
蘭杜憂心忡忡道:“公主雖每歲收入不菲,可花銷也大,光是各地的慈幼堂,每年便要支出一筆不小的開支……”
“那不是還有她娘我嗎?”敏若道:“錢嘛,孩子沒有,娘還沒有?”
蘭杜這才稍微止了憂心——敏若這句話絕不是誇耀,她賺錢的地方多、花錢的地方少,哪怕每年流水一般的銀子拿出去做善事,也還是剩下許多堆積在庫房裏。
要修藏書樓,哪怕瑞初對外弄不到錢,從敏若這拿個花費大頭還是不難的。
其實修樓本身並不費什麽錢,哪怕瑞初的計劃是不走丁役,雇請當地民夫做工,也花不出個大頭。
真正難為人的是如何收集藏書,一在廣、二在精,江南之地文風盛行,藏書閣樓林立,打著公主主持修建的大旗,這座藏書樓就不能平平無奇,必須出挑到令人驚歎。
想要做到那個地步,才是真正困難的。
人家樓中珍藏的是家中舊傳幾百年、上千年的古書典籍,這邊若所存書籍盡是當朝刊印之本,那可不太體麵,如何能夠得意出挑?
瑞初本不是好爭風比較之人,但她修建這座藏書樓的目的本身並不在單純的藏書與積蓄文名,她要盡最大努力擴大這座藏書樓的影像力,就需要有些鎮得住場子的古籍孤本。
敏若想了想,道:“瑞初那邊應該也早留意著了,我這邊,你將宮裏那兩箱子整理一番,再叫蘭齊將宮外那些整理出名錄來,盡快組織人手謄抄。謄抄的要細致,可是我要留著壓棺材板的。養孩子養一回,老底都搭出去了。”
她這話這一聽好似抱怨,但細看她輕鬆安適的眉眼便知不過是一句玩笑,蘭杜道:“咱們公主孝順著呢,走到哪裏都惦記著您,您是最有兒女晚輩福的了。隻是年輕的晚輩後生,哪有不需要家裏幫扶的?”
敏若斜她一眼,道:“有時我都懷疑瑞初和安兒他們是怎麽收買了你,他們才和你認識多少年、咱們兩個認識多少年了?”
蘭杜輕笑道:“若非是您的骨血,奴才何必如此上心?您這醋呷得忒沒理了。”
“行了,忙吧。”敏若道:“下午蓁蓁大概會入宮。屆時我若午睡沒醒,給她煮前天開的那封普洱,不要來喊我。”
蘭杜笑道:“溫憲公主哪敢擾您午睡啊——奴才就囑咐烏希哈做五公主喜歡的紅豆酥餅和花生乳酪,保準不叫公主寂寞。”
“好啊蘭杜,你現在誰都打趣。”敏若道:“我心裏倒是平衡一些了。”
蘭芳在一邊忍笑,到底沒忍住,蘭杜悄悄瞪她一眼,蘭芳立刻換了副可憐巴巴的表情看著敏若,其變臉速度,不去搞藝術真是可惜了。
敏若呷了口茶,從一邊抓了把葵花籽在手裏,蘭芳的表情更委屈了,但她水平到底沒有敏若高深,沒一會便憋不住了,揉揉臉道:“主子您賞賞臉,配合奴才一把唄。”
敏若白了蘭芳一眼,蘭杜歎一口氣,臉上似乎寫滿了無奈,問蘭芳:“閣下今年芳齡幾何啊?”
蘭芳不吭聲了,敏若忍不住笑出聲來,人說了一會話,蘭杜蘭芳各自去忙,敏若則轉身午睡去了。
這個季節不午睡,豈不辜負了外麵的寒風凜冽和殿內溫暖的火炕?
下午蓁蓁果然入宮,被安排在前殿吃點心喝乳酪,等了也沒多久,殿裏的西洋鍾一響,她看一眼就知道敏若午睡起身的時候到了,果然不多時,便聽外麵逐漸有了聲音。
蓁蓁起身等待迎接,見敏若麵色紅潤神態悠閑徐徐而來,笑道:“我自然算過得瀟灑悠閑的,卻還是遠不及娘娘您。”
“你若立刻能將手上的事甩開不幹,也能悠閑起來。”敏若道:“來多久了?”
“一刻鍾,趕著太陽好進來的,再說,我這個時候進來,蘭杜姑姑還不得安排我兩樣好吃的?”蓁蓁笑嘻嘻道。
待敏若落座分茶,蓁蓁才正經起來,亦坐下,先是道:“瑞初早兩年也托我留意古籍孤本,我那邊也攢了不少,想著您回頭若是往南邊送東西,蹭您的車隊,一同送去,好省些事。”
敏若點點頭,“回頭你將東西送到莊子上就是了。”
然後蓁蓁才說起近日朝中之事,半帶諷笑半是感慨地道:“我算是知道,您當年所言‘底線都是用腳踩出來的’是何意了。瑞初行事步步看似溫和其實都踩在他們的所謂‘底線’上,他們還不是一退再退,到如今,愈發連駁斥反對瑞初的本錢都沒有了。”
“那你呢?”敏若看向蓁蓁,目光平和,似乎隻是日常閑語,然而其中寧靜並不止代表溫和,還有堅定不卑,“做好順著這兩股東風打一場硬仗的準備了嗎?”
蓁蓁深吸一口氣,旋即徐徐吐出,堅定道:“我已準備了年。”
見蓁蓁如此,敏若方緩緩一笑:她的第個好結果,要到來了。
敏若從來堅信,她們會一贏到底的。:,,
前年依仗東宮勢力謀了個小官做,去年太子失勢,他才消停地沒冒頭,今年太子複位,行事立刻張狂起來,在地方上行事肆無忌憚。
有人想拿他捅太子,又摸不清康熙如今對太子是什麽看法,不願做出頭鳥怕傷了自己,便想方設法將事情捅到了一貫與赫舍裏家不睦的書芳跟前。
——尤其那赫舍裏家外家子弟之母,正兒八經的赫舍裏氏女,還是舊日欺負過書芳的。
能將書芳氣成這樣,那人行事大約真是十分猖狂。
敏若拍了拍書芳的背做為安撫,見她神情冷靜鎮定,方問:“那你如今打算怎麽辦?”
“自然不會叫那小子平平安安地過去,千刀萬剮他都當得!他不是女人生的?出去仗著點勢力就不把人家的女孩當人,什麽狗東西。”
書芳冷笑一聲,“若叫他好過了,我都對不起那個‘人’字!”
不過給人當槍使,那也是萬萬不可能的。
“他們愛新覺羅家的事,我不摻和。他們要兄弟鬩牆,也與我無關。這事怎麽到我手裏的,就會怎麽回去。太子被廢一回,東宮頹勢已顯,將事情送到我手裏的那個還算清醒,可京裏卻未必人人都清醒。”
言外之意,總會有人在抓住東宮的把柄之後率先按捺不住。
見書芳已有了主意,敏若便不再操心——在四妃並立日久的前提下後來者居上轉身逆襲穩穩成為妃位實權第一人,將位子做得穩穩當當還落得宮內上下美名,書芳早不是當年入宮孱弱無依的小藤蔓苗。
她已長成了一棵深深紮根地下、還可以為旁人遮風擋雨的大樹。
有時看著書芳、蓁蓁和舒窈她們,敏若心中也會感到滿足。
這輩子,她也不算是一事無成。
書芳行事向來穩妥幹脆,她心裏拿定了主意,又靜得下心了,陪著敏若用過午點、晚膳,又吃過消食茶,方才離去。
走出去時步履從容不緊不慢,半點看不出方才眼圈通紅情緒激動的樣子。
書芳整理好了情緒,敏若的心情卻輕鬆不起來。
殘茶撤去,近日京中的天兒愈發地冷了,這會還有陽光,也不覺感到有幾分寒涼。
飯後的困倦如海浪一般一重重地湧上來,敏若倚著憑幾闔眼,她的眉眼舒展,一如往日的安然愜意——如非她願意,任何人都無法從她臉上窺探到半分情緒。
即使是與她朝夕相對日日不離,理所應當地會十分了解她的蘭杜。
蘭杜取來一張薄毯輕輕為敏若搭在身上,敏若指尖輕輕撫摸薄毯上細膩的紋理,忽然問:“雪霏幾時回京?”
“前頭捎來的書信說十月裏到。”蘭杜笑盈盈道:“如今江寧想來正辦文會呢,咱們公主一向行事沉穩有度,操持的文會也定然盛大成功。”
雪霏這些年與孫承運遊玩在外,見瑞初的次數反而比敏若她們要多些,這回也是為了參加瑞初舉辦的文會才南下,並敲定了文會後回京,好像康熙、敏若說一說瑞初親自操辦的第一場正式文會是什麽樣子。
康熙對此滿懷期待。
若說敏若不期待,那也是假的。但這會她忽然提起雪霏,其實隻是因為想的另一件事不好說出來,便隨口扯了這件事來,和蘭杜聊兩句。
話音落下,見敏若慢吞吞點了點頭,卻沒閉眼,而是支著頭靠在憑幾上出神,蘭杜才隱約察覺到一點不對,仔細想了想近日發生之事。
“平妃娘娘那邊……?”她遲疑著道。
敏若搖搖頭,也不願叫她再猜下去,便道:“我是在想蓁蓁那邊,也不知如今進展如何了。”
“左右宮裏能做的您都已安排到了。”蘭杜低聲勸道:“還是莫要憂心,平心靜氣才是正理。”
她與敏若此生的年歲不差多少,隻略大了鈕祜祿家格格兩歲,而論心理年齡,敏若更是遠超過她。
但這些年守在敏若身邊,蘭杜也不知不覺間被磨成了老媽子性格——沒辦法,敏若瀟灑起來是幹脆萬事不上心,一個家裏總得有兩個正經人頂著。
其實蘭杜心裏也清楚敏若是很靠譜的,或者說這座宮殿、宮外的莊子,定海神針既不是她這個永壽宮大姑姑,也不是蘭齊那個莊子大管事,而是一貫懶怠處理世俗事務的敏若。
許多時候,敏若都不必做什麽,隻要眉目疏懶地坐在那,他們這些人的心裏就都安穩極了。
但清楚敏若靠譜,不影響她處處為敏若操心。
譬如此時,其實整個永壽宮養性功夫最好、最能夠保證自己時刻心平氣和的就是敏若了,蘭杜當然清楚這一點,卻還是忍不住勸了敏若一句。
就好像養孩子的老母親,知道身體健康活到二十來歲的孩子自己在家不會讓自己餓死,走之前還是不放心要叮囑兩句。
敏若很不要臉的直接接受了蘭杜的殷殷關切,然後攏了攏身上的攤子,半推開窗看院子裏的花,蘭杜放心不下,又灌了個湯婆子塞過去。
敏若指尖仍然輕輕摩挲著毯子上細膩的紋理。
今年舒窈被康熙授職——雖然是個水分頗大、實際更像一個封號的職位,但也算是開了一例先河。
那麽成舟那邊,也未必沒有一爭的餘地。
現在資本當然是不夠的,她弄出來的水泥在時下的眼光來看當然很好,堅固、造價也並不算高昂,可以應用在方方麵麵,康熙不是沒眼光的人,他能看出水泥的重要性。
但一個水泥,並不足以給舒窈撈一個名正言順的、能讓她發揮作用的職位。
還是要等到她有實打實作為的那一天,事情才好辦。
和胤禮成婚之後,她的腳便踏進了滿清宗室,日後能做出成就來,事情並不難辦。
這裏麵讓人頭疼的隻有一點——治河,偏偏是最不容易看出成果的。
當年靳輔在任,蒙康熙“知遇”之恩,行事不可謂不用心,卻因觸犯到一部分人地主豪強的利益而被卷入朝堂爭端當中,在河道之用心操勞被悉數抹去,披汙名被免職,賦閑在家數年。
難道是他河治得不好嗎?
康熙後來也肯定了靳輔的才能和作為,但是在“後來”。
治河之事需要的時間成本極大,大到不能讓靳輔在被參奏時立刻洗脫汙名,自然也容易讓成舟被卷入“荒唐無功”、“庸而無實”的言論當中。
哪怕安排最終落定,成舟如願與胤禮一同奔赴河道,情況其實也並不樂觀——至少對成舟這一係而言。
自康熙早年至今,在多年治理之下,黃淮已有大治之象,雖還沒有達到康熙早年希望一勞永逸的預期設想,但至少數年之內應該可以安穩無慮。
如今點河督上任,重旨皆在維修工程,而沒有大變的打算。
在這種情況下,成舟其實是不占優勢的——因為情況並不緊急,看起來也就沒有她的用武之地。
但路總是人走出來的。
清前期的治河策略有一大缺陷,就是隻治得泄漲,而沒有做到徹底追根溯源,從源頭上解決。眼下一時之內治河雖見成效,但清中期之後,水患卻又卷土重來,再加上河□□朽,治河再次成為後代帝王的心腹大患。
——那也是後來。
如今,無論坐在京中看、還是親自巡河,對康熙來說,當代的治河結果還是很令他滿意的。
有這一前提在,路就難走。
而破局的關鍵,則在於成舟的真材實料。
治理海口的策略在當下來看其實算得上冒險——哪怕成舟真正提出來的每一條建議其實都走的是穩健路線,哪怕是紙上猜想也沒有直接高談闊論,而是精確地計算所有可行性。
但在如今的朝中,隻要與大風氣相悖——可能朝中許多人並不是十分了解治河,那麽就是基於他們目前認知,隻要與時下治河策略相悖的,就是冒險。
何況治水之事,見效之前誰也不知法子究竟好與不好,自來文人相輕,老河臣們也會輕視女子,成舟的路並不好走。
她沒有失敗的機會,必須親身體驗、縝密構思,然後不管修改調整自己的方案,再用方案去打動康熙。
她要走的路太長,原始資本又太少,所以蓁蓁選擇了胤禮,敏若選擇了水泥。
隻有實打實的成績在先,她的想法才有被康熙看到、並用心看的機會。
隻有安親王府的門庭、愛新覺羅氏婦的身份可以庇佑她,並讓她最順暢地擁有真正身臨實地去學習、感受的機會——雖說她與舒窈同屬天賦流,且她還不算完全的野路子,多多少少能在家中學到一些,係統的經驗知識,但治河之重不容行事輕率,她一路要麵臨的艱難,是遠過於舒窈的。
而這個身份,也能最大程度地讓她避免部分非議。
這一局如果注定隻能贏下策,敏若希望,這條下策也能給成舟鋪出錦繡前程來。
在這一點上,蓁蓁、書芳與她不謀而合。
成舟之事不是小事,哪怕已經將最有可能的一條後路鋪好了,蓁蓁還是放心不下——或者說也想爭一把。
但她又十分清楚,她想要的那個爭一把的結果在如今的時局形勢下是根本不可能出現的。
這天下容得下一個擅治水的才女,朝堂卻容不下一個會治水、要往河道要務裏走的女官員。
她不甘心,又無可奈何。
舒窈被授職,才叫她多少看到一點希望。
收到了蓁蓁的消息,書芳很快開始安排行事,做前期鋪墊。
宮人女子大多崇神拜佛,希冀佛祖庇佑賜予幾分運氣。
書芳不信佛。
或許是從小在敏若身邊耳濡目染的緣故,又或是小時候在佛前磕了那麽多頭也沒救回親娘的命的緣故。
她習慣了將路鋪得順暢坦蕩,局也布置得盡善盡美,不留需要寄托於運氣的空間。
站在做為母親的角度,她願意促成胤禮娶靳成舟,因為娶了靳成舟,胤禮便不必進軍營,哪怕河道事務也不是胤禮所感興趣的,但至少遠離京城,他可以擁有部分自由以及自己做選擇的機會。
從一個女子本身的角度來講,她由衷盼望蓁蓁布置的後手永遠也用不上。但在這種美好的期望注定不能成的情況下,她需要考慮的,就是怎麽把這條後路鋪得更坦蕩順暢。
於是日子愈近,蓁蓁和書芳暗地裏也都忙了起來。
敏若靜靜地等著結果,她今年耐著心等了場結果,第一場美滿如意,第二場和第場想來也不會讓她失望。
十月初,文會舉行成功順利落幕的消息被快馬加鞭送回京中,聞文會論經第二日,黃宗羲弟子親至,贈老人家病中所書四字贈瑞初——芒寒色正。
原指星光清冷色純正,借之喻人,則是讚美稱頌人的品行高潔正直。1
以老先生在江南的名聲與在文壇的影響力,這四字落在瑞初身上,幾乎是就給瑞初蓋了個品行高潔的章,任何人想要攻訐她,都要掂量掂量這四個字的分量。
敏若的第一反應是:謝選這幾年沒白幹。
沒白千裏迢迢把他送過去。
第二個反應是,第二場的好結果,她等來了。
康熙已經喜得直拍大腿,雖然這兩年瑞初和虞雲在江南經營得確實不錯,但他也沒想到能一步到位到這種程度,而瑞初附信送來的折子,則已明晃晃地寫上了,固倫成翼公主臣嘉會謹奏。
一封公務折而非談論家事,明晃晃地落上了公主的封號、名字。
夫妻聯奏,公主尊於額駙似乎理所應當。
有些人隱隱覺著不對,又無話可說。
如此關頭,站出來指摘公主行為逾矩嗎?若是在公事上的逾矩,那七公主這些年也不知逾矩過多少回了。反正天下都是人家的,究竟是公事還是家務事,全憑人家阿瑪一張嘴說得算。
是在尊卑上的逾矩嗎?那更不成道理了,今天額駙敢壓公主一頭,豈不是明晃晃將皇室尊嚴踩了下去?
誰敢開這個頭?誰敢將男女尊卑往公主和額駙身上套?
那就隻論品級地位吧,固倫公主壓江寧織造一頭,似乎是理所當然的。
前朝的大人們自己把自己給勸通了,然後開始在乾清宮就瑞初虞雲所奏之事議論——瑞初提出了在江寧修建藏書樓,廣收書籍的設想。
此舉對康熙而言自然有利,頭一件便是能大興文名,滿清需要這份文名、需要天下讀書人的稱頌認同。
而對康熙本人來講,皇帝在位期間,修建出一座規模宏大海納百川的藏書樓來,也無疑是又一份功名流傳千古的誘惑。
但在此同時,想要修建一座規模宏大的藏書樓,所費不少,近年朝廷財政並不十分寬裕,康熙還要掂量掂量這件事究竟值不值得做。
朝中的大人們比他還糾結,為了這件事在禦前爭得口水飛濺。
而宮裏的大財主敏若則淡定地叫蘭杜要了一份留玉齡近兩年賬目來,粗粗一看,淡定表示:“瑞初兜裏闊著呢,現在是想磨朝中的態度,也想刮一刮江南鹽商和官員們身上的油水。”
沒準還盯上了江南的漕運、鹽政官員,打算搞點事。
“清道夫”已經遊進了江南,享受了兩年的風平浪靜,如今她站穩腳跟,也不知煊赫豪富、高坐衙門的大人們做沒做好經受狂風驟雨的準備。
蘭杜憂心忡忡道:“公主雖每歲收入不菲,可花銷也大,光是各地的慈幼堂,每年便要支出一筆不小的開支……”
“那不是還有她娘我嗎?”敏若道:“錢嘛,孩子沒有,娘還沒有?”
蘭杜這才稍微止了憂心——敏若這句話絕不是誇耀,她賺錢的地方多、花錢的地方少,哪怕每年流水一般的銀子拿出去做善事,也還是剩下許多堆積在庫房裏。
要修藏書樓,哪怕瑞初對外弄不到錢,從敏若這拿個花費大頭還是不難的。
其實修樓本身並不費什麽錢,哪怕瑞初的計劃是不走丁役,雇請當地民夫做工,也花不出個大頭。
真正難為人的是如何收集藏書,一在廣、二在精,江南之地文風盛行,藏書閣樓林立,打著公主主持修建的大旗,這座藏書樓就不能平平無奇,必須出挑到令人驚歎。
想要做到那個地步,才是真正困難的。
人家樓中珍藏的是家中舊傳幾百年、上千年的古書典籍,這邊若所存書籍盡是當朝刊印之本,那可不太體麵,如何能夠得意出挑?
瑞初本不是好爭風比較之人,但她修建這座藏書樓的目的本身並不在單純的藏書與積蓄文名,她要盡最大努力擴大這座藏書樓的影像力,就需要有些鎮得住場子的古籍孤本。
敏若想了想,道:“瑞初那邊應該也早留意著了,我這邊,你將宮裏那兩箱子整理一番,再叫蘭齊將宮外那些整理出名錄來,盡快組織人手謄抄。謄抄的要細致,可是我要留著壓棺材板的。養孩子養一回,老底都搭出去了。”
她這話這一聽好似抱怨,但細看她輕鬆安適的眉眼便知不過是一句玩笑,蘭杜道:“咱們公主孝順著呢,走到哪裏都惦記著您,您是最有兒女晚輩福的了。隻是年輕的晚輩後生,哪有不需要家裏幫扶的?”
敏若斜她一眼,道:“有時我都懷疑瑞初和安兒他們是怎麽收買了你,他們才和你認識多少年、咱們兩個認識多少年了?”
蘭杜輕笑道:“若非是您的骨血,奴才何必如此上心?您這醋呷得忒沒理了。”
“行了,忙吧。”敏若道:“下午蓁蓁大概會入宮。屆時我若午睡沒醒,給她煮前天開的那封普洱,不要來喊我。”
蘭杜笑道:“溫憲公主哪敢擾您午睡啊——奴才就囑咐烏希哈做五公主喜歡的紅豆酥餅和花生乳酪,保準不叫公主寂寞。”
“好啊蘭杜,你現在誰都打趣。”敏若道:“我心裏倒是平衡一些了。”
蘭芳在一邊忍笑,到底沒忍住,蘭杜悄悄瞪她一眼,蘭芳立刻換了副可憐巴巴的表情看著敏若,其變臉速度,不去搞藝術真是可惜了。
敏若呷了口茶,從一邊抓了把葵花籽在手裏,蘭芳的表情更委屈了,但她水平到底沒有敏若高深,沒一會便憋不住了,揉揉臉道:“主子您賞賞臉,配合奴才一把唄。”
敏若白了蘭芳一眼,蘭杜歎一口氣,臉上似乎寫滿了無奈,問蘭芳:“閣下今年芳齡幾何啊?”
蘭芳不吭聲了,敏若忍不住笑出聲來,人說了一會話,蘭杜蘭芳各自去忙,敏若則轉身午睡去了。
這個季節不午睡,豈不辜負了外麵的寒風凜冽和殿內溫暖的火炕?
下午蓁蓁果然入宮,被安排在前殿吃點心喝乳酪,等了也沒多久,殿裏的西洋鍾一響,她看一眼就知道敏若午睡起身的時候到了,果然不多時,便聽外麵逐漸有了聲音。
蓁蓁起身等待迎接,見敏若麵色紅潤神態悠閑徐徐而來,笑道:“我自然算過得瀟灑悠閑的,卻還是遠不及娘娘您。”
“你若立刻能將手上的事甩開不幹,也能悠閑起來。”敏若道:“來多久了?”
“一刻鍾,趕著太陽好進來的,再說,我這個時候進來,蘭杜姑姑還不得安排我兩樣好吃的?”蓁蓁笑嘻嘻道。
待敏若落座分茶,蓁蓁才正經起來,亦坐下,先是道:“瑞初早兩年也托我留意古籍孤本,我那邊也攢了不少,想著您回頭若是往南邊送東西,蹭您的車隊,一同送去,好省些事。”
敏若點點頭,“回頭你將東西送到莊子上就是了。”
然後蓁蓁才說起近日朝中之事,半帶諷笑半是感慨地道:“我算是知道,您當年所言‘底線都是用腳踩出來的’是何意了。瑞初行事步步看似溫和其實都踩在他們的所謂‘底線’上,他們還不是一退再退,到如今,愈發連駁斥反對瑞初的本錢都沒有了。”
“那你呢?”敏若看向蓁蓁,目光平和,似乎隻是日常閑語,然而其中寧靜並不止代表溫和,還有堅定不卑,“做好順著這兩股東風打一場硬仗的準備了嗎?”
蓁蓁深吸一口氣,旋即徐徐吐出,堅定道:“我已準備了年。”
見蓁蓁如此,敏若方緩緩一笑:她的第個好結果,要到來了。
敏若從來堅信,她們會一贏到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