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第二百零二章
字數:19800 加入書籤
朝中本來因為康熙與太子重新日漸緊張的父子關係而一片腥風血雨,準噶爾部的最新消息傳回,頓時什麽搞皇子奪嫡、朝堂內部鬥爭的心思都沒有了。
羅刹國坐不住了。
開始幾乎半明麵地支持小策淩敦多布,小策淩敦多布發動兵變,直指靜彤,有明麵上幾百“遊匪”襄助其兵變,其實是連臉都沒遮一下、明晃晃的羅刹國人。
更別提小策淩敦多布部下所配備的先進火器,絕不是他自己拿得出來的。
小策淩敦多布為這一場兵變準備了半年有餘,計劃堪稱周詳,攻勢極為凶猛,意圖半日之內直取靜彤王帳。
以靜彤對準噶爾部掌控之嚴密,她不可能不知道小策淩敦多布的行動,也確實早有準備,但羅刹國毫不掩飾地幫助小策淩敦多布的行為,還是令她沉下了心。
幫助小策淩敦多布攻擊她、奪取完整政權,意圖是占據準噶爾,並向她背後的大清示威。
她可以為了達成理想和瑞初打配合,與康熙做拉鋸戰,並“不孝不悌”地期待日月改換、山河大變的那一天,但那不代表她會容許他國覬覦甚至妄圖奪取大清土地、傷害大清子民。
她鐵腕按下了小策淩敦多布的兵變,然後飛書朝廷,羅刹國來勢洶洶,絕不會因為小策淩敦多布動作受挫就停止計劃。
在處理這場兵變的過程中,卓琅首次上了戰場,她年輕,哪怕再注重鍛煉,體力難免不如青壯,但無論弓箭還是火器,她都十分擅長使用,準頭極好,再加上勤練身法馬術,靜彤放心地將她放出營帳,卓琅也確實沒叫靜彤失望。
她憑自己的本事殺出了威望、憑手腕拿住了人心,準噶爾部的勇士們心甘情願低頭臣服,不知幾時,準噶爾部內慢慢傳出了“小汗”的稱呼。
這稱呼並不算十分附和舊俗,但很快在境內傳開,加上那些“遊匪”不甘退敗眼睜睜看著功績溜走,仗著準噶部本身火器配備並不先機,竟還在負隅頑抗試圖擁護小策淩敦多布的兒子繼續與靜彤爭權,並且持續投入成本。
靜彤這一次很大膽地授予卓琅極大的權利,“剿匪”、打擊小策淩敦多布剩叛部、處理戰後事宜、慰問傷員、主持祭祀等許多事情,都或由卓琅主導、或讓卓琅參與。
這就助長了卓琅在準噶爾部名聲的推進,短短一個月不到的時間,她在準噶爾部的威望遠勝過當年的小策淩敦多布,但此刻康熙已經無暇關心那些。
上一次與羅刹國對峙時,他腳踢鼇拜拳打三藩,哪怕準噶爾部作亂也毫未遲疑,先狠狠鎮住了羅刹國,然後一步未退地談判。
彼時,他朝堂得意,又正是年富力壯之年,而如今,朝堂內諸子爭鬥不休、臣子各自站隊,他眼睛看著朝中的亂象,頭疼耗神於平衡之道,已不複當年的血氣方剛。
但在強敵之前,不可露怯,也決不能退讓。
康熙連日急召臣子議事,從正兒八經的南書房,到最後他身子實在撐不住挪到乾清宮寢殿,太子難得的消停,隨時在禦前服侍聽政,竟是稀奇的和平共處。
前朝事忙,後宮便再次沉寂起來。
敏若借了個“憂鬱傷神,調理身子”的由頭去了莊子上居住安養,但宮中的動靜她還是會聽到一
些。法喀被康熙派往京畿大營練兵,其實是為了選拔精銳,做備戰準備。
左右家中無事,海藿娜幹脆來敏若隔壁住下,每日還能與敏若作伴。她對朝中事說不上了如指掌,也比一般人留心而有見解,這場仗若打起來,法喀必然不能置身事外,因而說起這些事來,海藿娜憂心忡忡。
她低聲道:“法喀也是四十多的人了,雖說身體還好吧,可誰放心他往戰場上去呢……但若真動起兵戈,我也知道,他是必定要去的。”
敏若拍了拍她的手,道:“其實未必打得起來,若羅刹國有心直接開戰,就不是借小策淩敦多布在準噶爾部施為,意圖吞下準噶爾部再針對大清了。”
海藿娜聊感安慰,輕輕點點頭,倒是聽進去了的樣子。
但如今大清也有一點劣勢——皇帝年邁、儲位“行為失常”、而眾皇子間爭鬥不休。
若不是看準了這一點劣勢,羅刹國大約也不會如此明目張膽地動作,幸而靜彤手腕剛硬,在準噶爾部布置周密,他們的第一步動作就未能得逞。
如敏若所猜測的一樣,這一仗最終也沒有打起來,準噶爾部內倒是紛爭不斷,都被靜彤一一鐵腕鎮壓下了,在準噶爾部損失太多,大清方麵又態度強硬,羅刹國幹脆收手,結束了這一次試探。
但卓琅在準噶爾部的聲望,已經不是一直養在京中的弘恪可及的了。
她長在準噶爾部,在她足夠優秀的前提下,這一點就是她比之弘恪的絕對優勢。
大清天子親自撫養長大的弘恪當然足夠尊貴,但當卓琅有了足夠的能力與成就,打破他們對女性的偏見與輕視之後,卓琅的種種優勢立刻能夠壓倒性勝過弘恪。
這一點在靜彤的預料之中,但為了這一日,她卻實打實地算了十幾年,甚至連自己的親生額娘,都被她圈入局中。
直到今日,錦妃還毫不懷疑地認為弘恪隻是像他的阿瑪更多,眉眼還是很像額娘靜彤的。
在深宮中度過的後半生裏,弘恪幾乎就是錦妃全部的念想了。
她到底年邁,這兩年身子一直不大好,心心念念都是想要再見女兒一麵,弘恪是她身邊唯一的寄托。
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敏若還是靜彤,所有的知情人都不敢戳破這件事。
一來,怕壞了多年的安排布置;二來,也怕打擊到錦妃。
身在千裏
之外,對錦妃的病,靜彤無能為力,隻能接連送回禮物書信關心。弘恪的性格或許有幾分像他的親生母親,偶爾流露出的幾分軟弱不爭讓康熙痛心疾首,但他確實是個好孩子,對從小撫養他長大的錦妃恪盡孝道,榻前侍疾處處上心。
恰逢靜彤書信傳回,也懇切地拜托弘恪代她盡孝,康熙左右權衡之下,暫時熄了讓弘恪回準噶爾部的心——如今準噶爾部雖然大概安穩下來,但小策淩敦多布之子流亡在外尚未被俘,局勢並不算十分安穩,靜彤與卓琅都屢屢遇刺,卓琅受“重傷”一回,性命垂危。
除了小策淩敦多布遺部之外,線索似乎還隱隱指向一些策淩的舊部。
康熙不能賭策淩的舊部會在無差別攻擊策淩妻女的同時還對策淩的兒子手下留情,他們忠於策淩,卻不會對“篡權”的靜彤母子三人懷有半分好感。
這裏麵,有他們對策淩之死的懷疑,與對大清的不滿,或許還有一些想要弄死策淩血脈然後自己當家做主的野心。
他知道如今是放弘恪回去積攢威望的最好時機,但康熙費盡心血培養出一個全心全意向著他與大清的弘恪,不能用弘恪的命去賭。
何況弘恪也確實還小。
康熙盤算著,等再過兩三年,他會在他的孫女輩中為弘恪挑選一個合適的妻子,她會被封為郡主,然後代表著大清對弘恪的扶持與看重回到準噶爾部,成為準噶爾部的下一位可敦。
屆時無論準噶爾部的局麵穩不穩定,都必須穩定下來了。
他盯著輿圖看了半宿,最終提起朱筆在外藩蒙古之外又畫了一個圈。
諸事穩定下來已是深秋,安兒來信說十月動身,冬月中旬能夠抵達京師。
敏若先不說,應婉頭一個喜出望外——今年安兒走的時候,她和四阿哥商量著,把弘暉也塞到了他們一行人中。
四阿哥是想讓弘暉有機會體察體察外麵的人情風貌,安兒他自然信得過,跟著安兒出去,是長見識的好機會,能親眼看著新稻在江南試種推廣的過程,弘暉定然也會得到不小的長進。
而應婉心裏則抱著比四阿哥更多的一份期盼,她自己也說不清道不明,隻是莫名覺著,出去走這一遭,對弘暉來說,絕對比完全在京中做十幾年的王府長子長大更有好處。
蓁蓁在裏頭敲了不少邊鼓,耳旁風吹得不留餘力,心裏小算盤打得啪啪作響。
但無論怎樣,對孩子而言,走這一遭確實是好的。
從江南回來的弘暉好似又洗去了一些稚氣,低眉淺笑時不再隻有溫柔和氣,更多了幾分沉穩風度,溫潤如玉又不失穩重得體。
應婉見了十分欣喜,拉著兒子的手舍不得放開。與她相比,四阿哥表達情感的方式便要含蓄許多,今日難得喜上眉梢,也隻是伸手用力拍了拍兒子的肩,試探地捏了捏,滿意地點頭,“不錯,硬朗不少。待我考校功課,看你這一行可有長進。”
弘暉笑答道:“跟隨七姑姑見了不少大儒,聽講經史也覺十分精彩,隻是我學識淺薄,未能從中領悟多少。”
四阿哥難得溫和地做了回慈父,寬慰兒子道:“你能有如此見識,已是大緣法,年歲畢竟淺薄,感悟有限是正常的。既將聽到的東西記住了,日後隻要繼續勤於學習,逐漸便會有更深的理解。”
弘暉連忙行禮稱“是”,安兒無奈道:“四哥!這剛一見麵你就急著訓兒子,我這麽大一個人站在這,你都當看不到!”
四阿哥看他一眼,眼中露出一點笑,也拍拍他的肩,道:“十三在我府上等著,備了好酒菜給你接風洗塵。”
一旁九阿哥摟住安兒笑嘻嘻道:“這會瞧出誰是與你最親的哥哥了吧我可是一來了就看著你、和你說話。”
四阿哥淡淡看他一眼,安兒揚揚眉,道:“九哥,你若這麽說,明年我可真把弘晸也帶走”
九阿哥手裏用來耍帥的折扇也晃不動了,訕笑道:“那還是算了,算了吧。”
弘晸是他長子,雖非嫡出,但到底是頭一個兒子,他還是十分看重疼愛。如今八歲,已經入學讀書,他最遺憾便是弘杳生得晚,安兒又鐵了心要將孩子帶在身邊,明年還不
知去哪裏,弘杳是定不會入上書房讀書,自然也不能與弘晸再現一段他與安兒的兄弟“佳話”了。
對此,宜妃很有意見,隻想唾他,問他對自己小時候的脾氣秉性是不是半點數沒有
還兄弟佳話,再現一段他與安兒的往事,那隻能是宮裏再出一對小輩的混世魔王!
宜妃對此心有餘悸,隻覺孫兒下學後常來請安再離宮都不香了。
不管他們兄弟打的機鋒,應婉笑吟吟地招呼潔芳,摸摸芽芽的小臉,這個年歲的孩子長得最快,出去一年,應婉恍惚覺著芽芽都出落成大姑娘了,拉著手舍不得放開,細細關心在江南時所發生之事,事無巨細。
芽芽也耐心地一句一句地答著,後來潔芳幹脆帶著芽芽、弘杳和應婉上了一輛馬車,四阿哥、安兒與九阿哥、弘暉坐一輛車,四阿哥、九阿哥和弘暉都沒有意見,隻有安兒心裏咬著小手帕落淚,感覺好像一回京,自己就被妻女兒子拋棄了似的。
他們回京後第二日立刻入暢春園請安,今年康熙操勞耗神太過,身體比往年還要更差,自羅刹國事情暫告一段落之後,便一直在園中休養。
敏若自然也到了暢春園住,這一回黛瀾沒來,冬日天寒,她在園子裏的住處近水,對她的身子不大友好。
太後今年身子也是每況愈下,阿娜日侍奉榻前不敢離開,敏若本來就是最會消遣的,自然不會為朋友不在感到寂寞,但兒孫們歸來,對她來說還是一件值得歡喜的事情。
芽芽雖是出落成大姑娘了,也沒見穩重多少,跑得比阿瑪要快,直奔敏若懷裏來,膩在她身邊撒嬌,說想吃烏希哈姑姑做的炙肉,還想涮鍋子,想吃佛跳牆。
敏若一道一道地答應著,眼中帶笑地理了理她的鬢發,“好,都有。若你願意,就在瑪嬤這住兩天,咱們一日一日地吃。若是念著府裏,歸心似箭,那瑪嬤就叫仙客來每日將餐食備好送到你們府裏去,保準你想的都讓你吃到!”
安兒在旁故意酸道:“就隻有芽芽想吃的,兒子都不配吃了!”
敏若斜他一眼,沒等說什麽,弘杳也湊過來撒嬌,敏若便顧不上安兒了,將桌上的玉粉團端給芽芽和弘杳吃。
蘭杜將安兒與潔芳喜歡的點心一樣樣擺出來,列在他們中間的高幾上,又將熱熱的烤茶斟來,落雪的冬日,屋裏的氛圍也令人心中十分溫暖。
敏若又問題瑞初
如何,她今年還是不能回京過年,但托兄嫂捎回許多禮物,其中給敏若準備的尤其多——畢竟江南盛產各種絲綢錦緞。
還有些有趣而名聲不大的書籍、戲本、話本,特產吃食、茶葉,各種筆墨紙樣,有稀世珍品,也有純是有意思的可愛玩意……幾口沉甸甸的大箱子,擺開各色東西琳琅滿目,樣樣件件都是女兒的心意。
敏若瞧著心裏發熱,又很沒出息地有點眼睛發酸——要把每一件禮物都送到她的心坎上,瑞初平時便必須要留十二分的心思,關注她的喜好。
這一點,無論在外在多年,瑞初都從來沒有疏忽過。
安兒和潔芳也備了許多禮物,在數目上並不遜色於妹妹,潔芳又是姑蘇本地人,還捎回許多敏若可能喜歡、而外人鮮少知道的特產,敏若笑道:“我若將東西擺在外頭數日不收,你們皇父定會說我是特地向他炫耀的。”
她這輩子,能有安兒、瑞初、潔芳這幾個孩子,實在是一件十分幸運的事。
沒錯,幸運。
她從前很討厭“運氣”這個說法,因為無論好事壞事,一旦與運氣掛了鉤,好像就都不是屬於她自己的結果了。
她也不習慣將事情都寄托在運氣上,諸事在她手中都要盡量做到盡善盡美,不給運氣留一點發揮的空間。
但在這幾個兒女身上,她願意承認,能夠有他們,是她的好運氣。
她願意承認,是上天眷顧她,送給她如此好的孩子們。
能有這樣一回好運氣,上輩子多少次落入險境的倒黴,似乎都不值得在意了。
敏若忍不住摸摸安兒和潔芳的頭,兩人都是三十多的人了,還怪不好意思的——安兒平時臉皮較厚,但這會煽情起來,倒是沒有那麽厚的臉皮撒嬌了。
芽芽可沒有不好意思,她大大方方地將腦袋往敏若手底下湊,敏若失笑,也動作輕柔地摸一摸她的頭,芽芽摟著敏若,大聲宣布:“我想在瑪嬤這多住些日子!”
安兒看了女兒一眼,不想承認自己其實有些羨慕,潔芳用指尖輕輕碰了碰方才被敏若摸到的位置,動作很輕、很小心,像是怕將方才那溫熱柔軟的觸感摸散了一樣。
她唇角微微上揚,對有些怕他們一家分離的敏若溫聲道:“我們也希望讓芽芽多陪陪額娘您呢,這一年我們總在外頭,失了多少盡孝的機會,回來了也不能日日守在您身邊,實在無法彌補,就讓芽芽替她不夠盡職的阿瑪額娘多孝敬一些吧。
我與安兒打算在莊子上試一試冬日溫室培養稻苗,測驗收集一些早期信息,離得也近,一有機會就能帶著弘杳過來。”
敏若鄭重道:“你們兩個處處都已經做得很好了,沒什麽‘不夠盡職’的,你們出去我才高興呢,你們走得越遠,我心裏越歡喜,你們萬不可以此自苦自難。”
而芽芽留下的事,潔芳說到這裏,她就實在沒有拒絕的必要了,便摟住芽芽,笑吟吟道:“芽芽就留在這跟著瑪嬤,咱們吃香喝辣的!你們能時常過來也好,提前打聲招呼,就帶你們一口飯吃了。”
安兒大聲答應著,養樂齋裏是一片溫馨和睦的氛圍,養樂齋外卻不是了。
康熙對太子的不滿是早就積攢下的,這對父子之間注定已經沒有轉圜的餘地。
今年夏秋之際,因為外患到來,父子二人短時間內摒棄前嫌、和平相處配合了一段時日。太子守在康熙身邊侍疾,對康熙的身體十分上心,在朝政上也似乎恢複了一些早年沉穩有度的樣子,這對父子之間出現了短暫的和平。
但根本問題沒有解決,建立在單方麵的退讓之上,這樣表麵的和平又能夠維持多久
退讓的那個人,已經再沒有壓抑自己,演一個孝順兒子、優秀太子的心力和了。
在外患消退之後,太子快速恢複放賴的狀態,忽略了康熙事後帶著六分試探、三分懷疑又摻著大約比指甲蓋稍微大點的真心遞來的修複關係的橄欖枝。
然後他們的父子關係又迅速跌落穀底。
追隨太子的人看得心急,其中太子妃尤甚,幾番苦勸都隻做了無用功之後,她頭次丟了端莊雍容的麵具,憤而從太子的書房
中拂袖而去。
長子弘皙坐立不安,又忍不住不解地看向太子。
太子吹著滾燙的茶水,茶霧嫋嫋升起,令他的麵容神情在弘皙眼中都變得神秘而模糊,弘皙隻隱約看到太子似乎揚了一下眉,耳中聽到太子意味不明的聲音,“你看,誰都有演不下去的一天……”
他們的關係,修複起來難比登天,崩盤的速度倒是比放炮仗還快。
安兒回京沒兩日,便聽了滿耳朵康熙對太子的不滿、皇上與東宮失和等等,經曆過四十七年的廢太子,安兒直覺不好,私下悄悄與潔芳說起此事,其實與己無關,也沒什麽好商量探討的。
安兒隻是在沉默思考許久之後,小聲與潔芳道:“皇帝的兒子不好做。”
潔芳眼中難得帶笑,看了他一眼,意思是,你不也正做著呢嗎
“我不一樣,我有額娘。”一般提起敏若,安兒若不是訕訕地帶著怕,便必是神采飛揚的,此刻卻二者皆無,隻是十分認真地說起。
潔芳沉默一瞬,拍了拍他的手。
能有額娘,他們兩個都足夠幸運。
但這世上,不是人人都能如此幸運的。
冬月底,這天下最尊貴的父子之間的矛盾終於再次徹底爆發,二廢太子來得迅猛到令朝中許多人猝不及防,又確實在一部分人的意料當中。
四阿哥向安兒要了些新稻種,決定明年帶著家眷在圓明園試種,開啟長期的農耕體驗。
此刻,“不爭者”萬般行事皆為爭。
遠在江南的瑞初,又何嚐不是如此。
康熙五十一年,沒能風平浪靜地過去,敏若避開了風波,目睹著康熙,進入了他生命的最後十年。!
本章完朝中本來因為康熙與太子重新日漸緊張的父子關係而一片腥風血雨,準噶爾部的最新消息傳回,頓時什麽搞皇子奪嫡、朝堂內部鬥爭的心思都沒有了。
羅刹國坐不住了。
開始幾乎半明麵地支持小策淩敦多布,小策淩敦多布發動兵變,直指靜彤,有明麵上幾百“遊匪”襄助其兵變,其實是連臉都沒遮一下、明晃晃的羅刹國人。
更別提小策淩敦多布部下所配備的先進火器,絕不是他自己拿得出來的。
小策淩敦多布為這一場兵變準備了半年有餘,計劃堪稱周詳,攻勢極為凶猛,意圖半日之內直取靜彤王帳。
以靜彤對準噶爾部掌控之嚴密,她不可能不知道小策淩敦多布的行動,也確實早有準備,但羅刹國毫不掩飾地幫助小策淩敦多布的行為,還是令她沉下了心。
幫助小策淩敦多布攻擊她、奪取完整政權,意圖是占據準噶爾,並向她背後的大清示威。
她可以為了達成理想和瑞初打配合,與康熙做拉鋸戰,並“不孝不悌”地期待日月改換、山河大變的那一天,但那不代表她會容許他國覬覦甚至妄圖奪取大清土地、傷害大清子民。
她鐵腕按下了小策淩敦多布的兵變,然後飛書朝廷,羅刹國來勢洶洶,絕不會因為小策淩敦多布動作受挫就停止計劃。
在處理這場兵變的過程中,卓琅首次上了戰場,她年輕,哪怕再注重鍛煉,體力難免不如青壯,但無論弓箭還是火器,她都十分擅長使用,準頭極好,再加上勤練身法馬術,靜彤放心地將她放出營帳,卓琅也確實沒叫靜彤失望。
她憑自己的本事殺出了威望、憑手腕拿住了人心,準噶爾部的勇士們心甘情願低頭臣服,不知幾時,準噶爾部內慢慢傳出了“小汗”的稱呼。
這稱呼並不算十分附和舊俗,但很快在境內傳開,加上那些“遊匪”不甘退敗眼睜睜看著功績溜走,仗著準噶部本身火器配備並不先機,竟還在負隅頑抗試圖擁護小策淩敦多布的兒子繼續與靜彤爭權,並且持續投入成本。
靜彤這一次很大膽地授予卓琅極大的權利,“剿匪”、打擊小策淩敦多布剩叛部、處理戰後事宜、慰問傷員、主持祭祀等許多事情,都或由卓琅主導、或讓卓琅參與。
這就助長了卓琅在準噶爾部名聲的推進,短短一個月不到的時間,她在準噶爾部的威望遠勝過當年的小策淩敦多布,但此刻康熙已經無暇關心那些。
上一次與羅刹國對峙時,他腳踢鼇拜拳打三藩,哪怕準噶爾部作亂也毫未遲疑,先狠狠鎮住了羅刹國,然後一步未退地談判。
彼時,他朝堂得意,又正是年富力壯之年,而如今,朝堂內諸子爭鬥不休、臣子各自站隊,他眼睛看著朝中的亂象,頭疼耗神於平衡之道,已不複當年的血氣方剛。
但在強敵之前,不可露怯,也決不能退讓。
康熙連日急召臣子議事,從正兒八經的南書房,到最後他身子實在撐不住挪到乾清宮寢殿,太子難得的消停,隨時在禦前服侍聽政,竟是稀奇的和平共處。
前朝事忙,後宮便再次沉寂起來。
敏若借了個“憂鬱傷神,調理身子”的由頭去了莊子上居住安養,但宮中的動靜她還是會聽到一
些。法喀被康熙派往京畿大營練兵,其實是為了選拔精銳,做備戰準備。
左右家中無事,海藿娜幹脆來敏若隔壁住下,每日還能與敏若作伴。她對朝中事說不上了如指掌,也比一般人留心而有見解,這場仗若打起來,法喀必然不能置身事外,因而說起這些事來,海藿娜憂心忡忡。
她低聲道:“法喀也是四十多的人了,雖說身體還好吧,可誰放心他往戰場上去呢……但若真動起兵戈,我也知道,他是必定要去的。”
敏若拍了拍她的手,道:“其實未必打得起來,若羅刹國有心直接開戰,就不是借小策淩敦多布在準噶爾部施為,意圖吞下準噶爾部再針對大清了。”
海藿娜聊感安慰,輕輕點點頭,倒是聽進去了的樣子。
但如今大清也有一點劣勢——皇帝年邁、儲位“行為失常”、而眾皇子間爭鬥不休。
若不是看準了這一點劣勢,羅刹國大約也不會如此明目張膽地動作,幸而靜彤手腕剛硬,在準噶爾部布置周密,他們的第一步動作就未能得逞。
如敏若所猜測的一樣,這一仗最終也沒有打起來,準噶爾部內倒是紛爭不斷,都被靜彤一一鐵腕鎮壓下了,在準噶爾部損失太多,大清方麵又態度強硬,羅刹國幹脆收手,結束了這一次試探。
但卓琅在準噶爾部的聲望,已經不是一直養在京中的弘恪可及的了。
她長在準噶爾部,在她足夠優秀的前提下,這一點就是她比之弘恪的絕對優勢。
大清天子親自撫養長大的弘恪當然足夠尊貴,但當卓琅有了足夠的能力與成就,打破他們對女性的偏見與輕視之後,卓琅的種種優勢立刻能夠壓倒性勝過弘恪。
這一點在靜彤的預料之中,但為了這一日,她卻實打實地算了十幾年,甚至連自己的親生額娘,都被她圈入局中。
直到今日,錦妃還毫不懷疑地認為弘恪隻是像他的阿瑪更多,眉眼還是很像額娘靜彤的。
在深宮中度過的後半生裏,弘恪幾乎就是錦妃全部的念想了。
她到底年邁,這兩年身子一直不大好,心心念念都是想要再見女兒一麵,弘恪是她身邊唯一的寄托。
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敏若還是靜彤,所有的知情人都不敢戳破這件事。
一來,怕壞了多年的安排布置;二來,也怕打擊到錦妃。
身在千裏
之外,對錦妃的病,靜彤無能為力,隻能接連送回禮物書信關心。弘恪的性格或許有幾分像他的親生母親,偶爾流露出的幾分軟弱不爭讓康熙痛心疾首,但他確實是個好孩子,對從小撫養他長大的錦妃恪盡孝道,榻前侍疾處處上心。
恰逢靜彤書信傳回,也懇切地拜托弘恪代她盡孝,康熙左右權衡之下,暫時熄了讓弘恪回準噶爾部的心——如今準噶爾部雖然大概安穩下來,但小策淩敦多布之子流亡在外尚未被俘,局勢並不算十分安穩,靜彤與卓琅都屢屢遇刺,卓琅受“重傷”一回,性命垂危。
除了小策淩敦多布遺部之外,線索似乎還隱隱指向一些策淩的舊部。
康熙不能賭策淩的舊部會在無差別攻擊策淩妻女的同時還對策淩的兒子手下留情,他們忠於策淩,卻不會對“篡權”的靜彤母子三人懷有半分好感。
這裏麵,有他們對策淩之死的懷疑,與對大清的不滿,或許還有一些想要弄死策淩血脈然後自己當家做主的野心。
他知道如今是放弘恪回去積攢威望的最好時機,但康熙費盡心血培養出一個全心全意向著他與大清的弘恪,不能用弘恪的命去賭。
何況弘恪也確實還小。
康熙盤算著,等再過兩三年,他會在他的孫女輩中為弘恪挑選一個合適的妻子,她會被封為郡主,然後代表著大清對弘恪的扶持與看重回到準噶爾部,成為準噶爾部的下一位可敦。
屆時無論準噶爾部的局麵穩不穩定,都必須穩定下來了。
他盯著輿圖看了半宿,最終提起朱筆在外藩蒙古之外又畫了一個圈。
諸事穩定下來已是深秋,安兒來信說十月動身,冬月中旬能夠抵達京師。
敏若先不說,應婉頭一個喜出望外——今年安兒走的時候,她和四阿哥商量著,把弘暉也塞到了他們一行人中。
四阿哥是想讓弘暉有機會體察體察外麵的人情風貌,安兒他自然信得過,跟著安兒出去,是長見識的好機會,能親眼看著新稻在江南試種推廣的過程,弘暉定然也會得到不小的長進。
而應婉心裏則抱著比四阿哥更多的一份期盼,她自己也說不清道不明,隻是莫名覺著,出去走這一遭,對弘暉來說,絕對比完全在京中做十幾年的王府長子長大更有好處。
蓁蓁在裏頭敲了不少邊鼓,耳旁風吹得不留餘力,心裏小算盤打得啪啪作響。
但無論怎樣,對孩子而言,走這一遭確實是好的。
從江南回來的弘暉好似又洗去了一些稚氣,低眉淺笑時不再隻有溫柔和氣,更多了幾分沉穩風度,溫潤如玉又不失穩重得體。
應婉見了十分欣喜,拉著兒子的手舍不得放開。與她相比,四阿哥表達情感的方式便要含蓄許多,今日難得喜上眉梢,也隻是伸手用力拍了拍兒子的肩,試探地捏了捏,滿意地點頭,“不錯,硬朗不少。待我考校功課,看你這一行可有長進。”
弘暉笑答道:“跟隨七姑姑見了不少大儒,聽講經史也覺十分精彩,隻是我學識淺薄,未能從中領悟多少。”
四阿哥難得溫和地做了回慈父,寬慰兒子道:“你能有如此見識,已是大緣法,年歲畢竟淺薄,感悟有限是正常的。既將聽到的東西記住了,日後隻要繼續勤於學習,逐漸便會有更深的理解。”
弘暉連忙行禮稱“是”,安兒無奈道:“四哥!這剛一見麵你就急著訓兒子,我這麽大一個人站在這,你都當看不到!”
四阿哥看他一眼,眼中露出一點笑,也拍拍他的肩,道:“十三在我府上等著,備了好酒菜給你接風洗塵。”
一旁九阿哥摟住安兒笑嘻嘻道:“這會瞧出誰是與你最親的哥哥了吧我可是一來了就看著你、和你說話。”
四阿哥淡淡看他一眼,安兒揚揚眉,道:“九哥,你若這麽說,明年我可真把弘晸也帶走”
九阿哥手裏用來耍帥的折扇也晃不動了,訕笑道:“那還是算了,算了吧。”
弘晸是他長子,雖非嫡出,但到底是頭一個兒子,他還是十分看重疼愛。如今八歲,已經入學讀書,他最遺憾便是弘杳生得晚,安兒又鐵了心要將孩子帶在身邊,明年還不
知去哪裏,弘杳是定不會入上書房讀書,自然也不能與弘晸再現一段他與安兒的兄弟“佳話”了。
對此,宜妃很有意見,隻想唾他,問他對自己小時候的脾氣秉性是不是半點數沒有
還兄弟佳話,再現一段他與安兒的往事,那隻能是宮裏再出一對小輩的混世魔王!
宜妃對此心有餘悸,隻覺孫兒下學後常來請安再離宮都不香了。
不管他們兄弟打的機鋒,應婉笑吟吟地招呼潔芳,摸摸芽芽的小臉,這個年歲的孩子長得最快,出去一年,應婉恍惚覺著芽芽都出落成大姑娘了,拉著手舍不得放開,細細關心在江南時所發生之事,事無巨細。
芽芽也耐心地一句一句地答著,後來潔芳幹脆帶著芽芽、弘杳和應婉上了一輛馬車,四阿哥、安兒與九阿哥、弘暉坐一輛車,四阿哥、九阿哥和弘暉都沒有意見,隻有安兒心裏咬著小手帕落淚,感覺好像一回京,自己就被妻女兒子拋棄了似的。
他們回京後第二日立刻入暢春園請安,今年康熙操勞耗神太過,身體比往年還要更差,自羅刹國事情暫告一段落之後,便一直在園中休養。
敏若自然也到了暢春園住,這一回黛瀾沒來,冬日天寒,她在園子裏的住處近水,對她的身子不大友好。
太後今年身子也是每況愈下,阿娜日侍奉榻前不敢離開,敏若本來就是最會消遣的,自然不會為朋友不在感到寂寞,但兒孫們歸來,對她來說還是一件值得歡喜的事情。
芽芽雖是出落成大姑娘了,也沒見穩重多少,跑得比阿瑪要快,直奔敏若懷裏來,膩在她身邊撒嬌,說想吃烏希哈姑姑做的炙肉,還想涮鍋子,想吃佛跳牆。
敏若一道一道地答應著,眼中帶笑地理了理她的鬢發,“好,都有。若你願意,就在瑪嬤這住兩天,咱們一日一日地吃。若是念著府裏,歸心似箭,那瑪嬤就叫仙客來每日將餐食備好送到你們府裏去,保準你想的都讓你吃到!”
安兒在旁故意酸道:“就隻有芽芽想吃的,兒子都不配吃了!”
敏若斜他一眼,沒等說什麽,弘杳也湊過來撒嬌,敏若便顧不上安兒了,將桌上的玉粉團端給芽芽和弘杳吃。
蘭杜將安兒與潔芳喜歡的點心一樣樣擺出來,列在他們中間的高幾上,又將熱熱的烤茶斟來,落雪的冬日,屋裏的氛圍也令人心中十分溫暖。
敏若又問題瑞初
如何,她今年還是不能回京過年,但托兄嫂捎回許多禮物,其中給敏若準備的尤其多——畢竟江南盛產各種絲綢錦緞。
還有些有趣而名聲不大的書籍、戲本、話本,特產吃食、茶葉,各種筆墨紙樣,有稀世珍品,也有純是有意思的可愛玩意……幾口沉甸甸的大箱子,擺開各色東西琳琅滿目,樣樣件件都是女兒的心意。
敏若瞧著心裏發熱,又很沒出息地有點眼睛發酸——要把每一件禮物都送到她的心坎上,瑞初平時便必須要留十二分的心思,關注她的喜好。
這一點,無論在外在多年,瑞初都從來沒有疏忽過。
安兒和潔芳也備了許多禮物,在數目上並不遜色於妹妹,潔芳又是姑蘇本地人,還捎回許多敏若可能喜歡、而外人鮮少知道的特產,敏若笑道:“我若將東西擺在外頭數日不收,你們皇父定會說我是特地向他炫耀的。”
她這輩子,能有安兒、瑞初、潔芳這幾個孩子,實在是一件十分幸運的事。
沒錯,幸運。
她從前很討厭“運氣”這個說法,因為無論好事壞事,一旦與運氣掛了鉤,好像就都不是屬於她自己的結果了。
她也不習慣將事情都寄托在運氣上,諸事在她手中都要盡量做到盡善盡美,不給運氣留一點發揮的空間。
但在這幾個兒女身上,她願意承認,能夠有他們,是她的好運氣。
她願意承認,是上天眷顧她,送給她如此好的孩子們。
能有這樣一回好運氣,上輩子多少次落入險境的倒黴,似乎都不值得在意了。
敏若忍不住摸摸安兒和潔芳的頭,兩人都是三十多的人了,還怪不好意思的——安兒平時臉皮較厚,但這會煽情起來,倒是沒有那麽厚的臉皮撒嬌了。
芽芽可沒有不好意思,她大大方方地將腦袋往敏若手底下湊,敏若失笑,也動作輕柔地摸一摸她的頭,芽芽摟著敏若,大聲宣布:“我想在瑪嬤這多住些日子!”
安兒看了女兒一眼,不想承認自己其實有些羨慕,潔芳用指尖輕輕碰了碰方才被敏若摸到的位置,動作很輕、很小心,像是怕將方才那溫熱柔軟的觸感摸散了一樣。
她唇角微微上揚,對有些怕他們一家分離的敏若溫聲道:“我們也希望讓芽芽多陪陪額娘您呢,這一年我們總在外頭,失了多少盡孝的機會,回來了也不能日日守在您身邊,實在無法彌補,就讓芽芽替她不夠盡職的阿瑪額娘多孝敬一些吧。
我與安兒打算在莊子上試一試冬日溫室培養稻苗,測驗收集一些早期信息,離得也近,一有機會就能帶著弘杳過來。”
敏若鄭重道:“你們兩個處處都已經做得很好了,沒什麽‘不夠盡職’的,你們出去我才高興呢,你們走得越遠,我心裏越歡喜,你們萬不可以此自苦自難。”
而芽芽留下的事,潔芳說到這裏,她就實在沒有拒絕的必要了,便摟住芽芽,笑吟吟道:“芽芽就留在這跟著瑪嬤,咱們吃香喝辣的!你們能時常過來也好,提前打聲招呼,就帶你們一口飯吃了。”
安兒大聲答應著,養樂齋裏是一片溫馨和睦的氛圍,養樂齋外卻不是了。
康熙對太子的不滿是早就積攢下的,這對父子之間注定已經沒有轉圜的餘地。
今年夏秋之際,因為外患到來,父子二人短時間內摒棄前嫌、和平相處配合了一段時日。太子守在康熙身邊侍疾,對康熙的身體十分上心,在朝政上也似乎恢複了一些早年沉穩有度的樣子,這對父子之間出現了短暫的和平。
但根本問題沒有解決,建立在單方麵的退讓之上,這樣表麵的和平又能夠維持多久
退讓的那個人,已經再沒有壓抑自己,演一個孝順兒子、優秀太子的心力和了。
在外患消退之後,太子快速恢複放賴的狀態,忽略了康熙事後帶著六分試探、三分懷疑又摻著大約比指甲蓋稍微大點的真心遞來的修複關係的橄欖枝。
然後他們的父子關係又迅速跌落穀底。
追隨太子的人看得心急,其中太子妃尤甚,幾番苦勸都隻做了無用功之後,她頭次丟了端莊雍容的麵具,憤而從太子的書房
中拂袖而去。
長子弘皙坐立不安,又忍不住不解地看向太子。
太子吹著滾燙的茶水,茶霧嫋嫋升起,令他的麵容神情在弘皙眼中都變得神秘而模糊,弘皙隻隱約看到太子似乎揚了一下眉,耳中聽到太子意味不明的聲音,“你看,誰都有演不下去的一天……”
他們的關係,修複起來難比登天,崩盤的速度倒是比放炮仗還快。
安兒回京沒兩日,便聽了滿耳朵康熙對太子的不滿、皇上與東宮失和等等,經曆過四十七年的廢太子,安兒直覺不好,私下悄悄與潔芳說起此事,其實與己無關,也沒什麽好商量探討的。
安兒隻是在沉默思考許久之後,小聲與潔芳道:“皇帝的兒子不好做。”
潔芳眼中難得帶笑,看了他一眼,意思是,你不也正做著呢嗎
“我不一樣,我有額娘。”一般提起敏若,安兒若不是訕訕地帶著怕,便必是神采飛揚的,此刻卻二者皆無,隻是十分認真地說起。
潔芳沉默一瞬,拍了拍他的手。
能有額娘,他們兩個都足夠幸運。
但這世上,不是人人都能如此幸運的。
冬月底,這天下最尊貴的父子之間的矛盾終於再次徹底爆發,二廢太子來得迅猛到令朝中許多人猝不及防,又確實在一部分人的意料當中。
四阿哥向安兒要了些新稻種,決定明年帶著家眷在圓明園試種,開啟長期的農耕體驗。
此刻,“不爭者”萬般行事皆為爭。
遠在江南的瑞初,又何嚐不是如此。
康熙五十一年,沒能風平浪靜地過去,敏若避開了風波,目睹著康熙,進入了他生命的最後十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