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草原基建 一
字數:5208 加入書籤
通知到楊安之後,孫國安又找了好幾個大院子,都是原來突厥首領的,首領死了,家人也都被集中到幾處院子裏,方便看管,所以空出了好多。
楊正跟著孫國安,把修路的材料全部放好,又兌換了一千輛馬車,留著他們運貨用。
楊正一直想兌換汽車,不過一來沒人會開,二來太費油了。再加上草原又不缺馬匹,使用牛馬還是比較便宜的,所以還是用馬匹好了。又到了另外一處院子,放下了修路工人幾萬人兩個月的糧食,便回到了內宮。
“明日趙德言分組好了後,你派個人過去,負責溝通修路材料和糧草的問題,直接找他領取就行了。”說完頓了頓又說道,“人你要管好,該賞賜的要賞賜,不該拿的不要拿。”幾萬人的糧草呢,楊正想了想還是提醒下。
“是,陛下,奴婢一定嚴加管理,絕不浪費一粒糧食。”孫國安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看管好這些兔崽子,現在灑家的事業可是在上升期,不能被連累了。
“嗯,知道了。”說完楊正便騎上馬匹,回宮內去了。
趙德言回到了家裏,顧不上吃飯,把混凝土使用方法和築路方法的書拿到了案幾上便看了起來,越看越入迷。一直到晚上,一口氣看完,才吃了頓飯,結束了後又拿起了書研究了起來。
第二天一早,守備將領楊安也來到了趙德言門口,昨日接到通報的時候,楊安也是有些不理解,陛下從漠北帶來的軍隊,楊安也看到了,確實是精銳,比自己帶領的無精打采混日子的士兵要精神的多。不過讓自己找一個投降的人報到,還要去修路,楊安也是有些不甘心,不過也沒辦法,指令已下,隻能遵從。
“楊將軍來了啊,快快有請。”趙德言昨夜看到半夜才睡,現在也是剛吃過早飯,聽到楊安到來,趕忙接待。
“末將見過趙大人。”楊安行禮後麵無表情的說道。
“不用多禮,都是為陛下做事。”趙德言看到楊安內心有事,也不便多問,隻要聽令就行了,“這次楊將軍主要負責看押俘虜,我會到俘虜營,帶著工匠讓他們修路,其他的你也不需要多問。”
“是,大人。”楊安聽到趙德言的話,嘴角扯了扯,不由得加大了聲音。
趙德言見到,皺了皺眉頭,沒有理會。
說完二人便上馬帶著工匠士兵往俘虜營走去。因為昨日大軍出征,所以現在俘虜營由近衛軍和漠北的守備軍兩個連看押。因為把裏麵的首領和軍官全部都發配漠北去了,加上飯也吃的飽,所以俘虜還算是安穩。
通報後進入了營地,趙德言把俘虜們聚集了起來,編排分組後分別往不同方向行去,每組的運輸隊到城內專門運輸物資,其餘人由軍士工匠們帶領著往不同地點搭建營地。
忙活了幾天,靠近定襄的路麵都已經由工匠們帶領著平整路麵開始修建了,遠處的也已經安定下來了,準備工作都已經完成了,楊正聽到他們的匯報,讓他們開工也就不再管理。
這兩天楊正也沒有休閑著,先是跑到城外把留守的特種兵和兩個連的將士召集了起來,開始兌換了大量的活動板房,一百來一平,全部都是一層的,比較容易搭建。然後讓兩百多戰士充當了勞工隊伍,開始搭建起了板房營房。
幾天的時間,把搭建營房的區域地麵抬高了一尺,上麵又打上了水泥地麵,等地麵水泥幹的過程中,又把營區其他地方土地進行了平整。
加上近衛營的共同努力,營地也終於平整了,規劃的休息區,辦公區,訓練區,打靶區也都劃好了石灰線,接著就是開始搭建。
一名士兵拿著安裝手冊,看著帳篷裏拉出來的鋼鐵骨架,“怪不得陛下說能用十幾年呢,這麽多的鋼鐵,太浪費了,其實住帳篷也行的。”
“還不是陛下體恤我等,不然你睡地上。”一名看著一塊麵板的士兵說道。
“你那放錯了,要先搭建橫梁,然後後麵用螺絲固定,你看看。”說完把安裝手冊遞給了士兵。
士兵接過來看了下,“還真是錯了,那我先扛回去。”
“放這好了,等下就用到了。”小隊長鄙視的看著他說道。
士兵摸了摸腦袋,“還真是哈,來來來,加快,爭取兩天把這幾百間房子搭建好。後麵還要搭建軍校的營房呢。”說完開始安裝了起來。
因為需要在水泥地麵打孔的原因,所以楊正在營區也兌換了一些太陽能發電板,發的電用來供應電錘打孔,安裝膨脹螺栓等。
經過幾天時間,在安裝了幾套之後,大家的手也慢慢的熟練了起來,速度也越來越快了。
楊正看到進入了正軌,便把營房搭建給了另個連長負責,讓陳亮帶著一個連,開始了營地其餘設施的搭建,特別是營區水泥路的修建,草原上不修硬路的話,到了雨天要走泥坑裏了。
營區的事情安排好後,楊正讓他們開始自己負責。得益於識字教育的普及,軍隊中的士兵都認識一些字,把流程方法發下去,軍官們監督執行,操作幾遍熟練後也就可以自己來了。
半個月的時間,現有的營區和學校已經修建大半,漠北抽調的人員也來到了定襄城。
楊正又放下了給出征將士們修築營地的材料,便回到了城內。
“微臣叩見陛下。”幾人行禮。
“平身。”
“你們終於來了,路途辛苦了啊。來人啊,上茶。”見到漠北過來的人,楊正還是比較開心的,畢竟跟自己那麽久了,思想已經轉變了一些,用著也順手。
“謝陛下。”
“這次讓你們過來,是因為我們需要在漠南發展了。陳吉盛,來給他們說說。”楊正接著安排陳吉盛把近期的一些施政啊,軍隊進攻方向等說了一遍。
“城外的學校應該搭建差不多了,李俊,你把帶過來的人,給陳吉盛一些,留一些在軍校裏任教官。你帶他們去軍校看看,有沒有搭建好的設施,讓陳亮他們協助搭建完畢,特別是軍校的訓練設施。”楊正看了看李俊,說道。
“是,校長。”李俊站起來回答道。
“現在軍校暫時沒有學員,所以你先帶領軍校教官,把營地修建好。包括出征將士們的幾個團的營地,按照標準修建,材料都給你們放現在的營區了,多招募一些百姓,修建的快一些。”
“是,校長,學生回去就安排。”
“至於蕭愛卿,漠南行省這裏,你暫時擔任巡撫,負責下麵幾個縣城和剛才說的新城的修建。城池之間的道路,我已經單排趙德言帶領俘虜修建了,至於新修築城池,你挑幾個縣令,分別負責,按照漠北照著樣子修就行了。”
“至於新城的話,我這裏畫了一副圖,咱們研究一下。”說完楊正把自己畫的新城圖紙拿了出來。
“這裏是後宮,直接修建就可以了,全部用鋼筋水泥,這樣速度比較快,也能減少火災。城周長十裏,分內城和外城。這裏是內城圖紙”
“來來來,你們先看看,然後又不明白的再問。”楊正看著眾人伸直的脖子,拿了幾份平麵圖、效果圖遞了過去。
楊正拿出來的就是後世紫禁城也就是故宮的圖紙,沒辦法,誰讓楊正對這個比較熟悉呢。唐朝的大明宮是故宮的三倍大小,不過楊正覺得也沒必要修建那麽大的。
故宮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圍牆高10米,護城河寬52米,有四座城門,南麵午門,北麵神武門,東麵東華門,西麵西華門,四周有角樓。建築也分內廷和外朝,外朝中心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左右是文華殿和武英殿。兩座大殿是楊正準備用來設置內閣和軍部的駐地。
內廷是乾清宮,交泰殿和坤寧宮,統稱後三宮,是給楊正自己和妃子們住的,再後麵是禦花園,左右兩側分布東西六宮和其他的一些宮殿。
不過楊正並沒有打算用木頭,而是使用水泥鋼鐵,一來堅固,二來速度快,更重要的是比較省錢。
明成祖修築紫禁城總共花了十四年的時間,當然修建隻用三年,準備工作用了十一年之久,就是運木頭和石頭太消耗時間。故宮主要用的是金絲楠木,從崇山峻嶺開采出來,“入山一千,出山五百”就是形容付出的代價。故宮最大的石頭用了幾萬名勞工運輸,每隔一裏打一口井,然後用水潑成冰,用二十八天才運到。
太勞民傷財了,咱還是直接用水泥鋼筋柱子,水泥路麵好了,這樣十一年的準備工作省下來了,三年的建築時間說不定也能省下一半,用水泥直接澆築好了。還不怕起火,明清兩代,故宮幾年起一次火,每次維修都花好一筆錢。
“陛下,這個長的是什麽?”蕭正航指著圖紙上的一處地方問道。
“哦,這個避雷針。你們從書上也看到了,有時候打雷容易起火,這個就是把雷引入地下的,可以保護安全。”
“陛下,宮內暫且不說,午門外的社稷殿和太廟,天安門是不是用木料比較好啊。”
“還是用水泥鋼筋吧,這次修建,裏麵全部紮上鋼筋籠子,至少可以數十年,省錢,速度也快。至於宮殿的屋頂的瓦片之類的,現在燒太勞民傷財了,倒時候我直接兌換出來。以後壞的時候,再說。”
“陛下,這裏,天安門對麵的,大會堂,和博物館是是意思?英雄紀念碑倒是可以理解。”
“哦,大會堂我是準備用來開會議的。以後啊,地盤越來越多了,每年可以邀請一些百姓和地方士紳,到這裏舉行會議,看看他們有什麽建議之類的。這個的博物館是放一些有曆史年代感的文物,也讓百姓們都知道咱們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英雄紀念碑是紀念為國戰死的英烈們的,你也知道,以後啊,我也不能隨時到各地的烈士陵園去拜祭的,隻能在宮城之外設置一處地方,每年也可以給英雄們上上香火。”楊正又解釋道後世的天安門廣場上的各項設施。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