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趙德言投靠

字數:5345   加入書籤

A+A-




    楊正休息了會,見時間差不多了,便讓孫國安帶趙德言進來。
    趙德言這個人確實有才華,不過也有書生的義氣。草原上突厥各部本來十分分散,習俗比較簡單,基本上都是粗放式的治理。他建議頡利可汗加強中央集權,製定了法令,不過也使得突厥各部落首領對可汗的不滿,後來各部紛紛背叛突厥,算是東突厥滅亡的另一個原因吧。
    “見過陛下。”趙德言進來,行禮說道。
    “趙先生不必多禮,快快請起。”楊正趕忙走下台階,把趙德言扶了起來。既然要用嘛,還是要收其心的,說完把趙德言拉倒了旁邊的椅子上坐了下來。
    “孫國安,趕緊給先生上茶。”楊正趕忙吩咐到。沒辦法啊,手下的人都是一群史書上連名字都沒留下來的,好不容易見到一個曆史書上留下名字的,趕緊拉攏吧。在幾千年的曆史書上,不管是誰,隻要能留下個名字的,絕對有他的過人之處。
    “陛下,草民萬萬不敢當啊。”趙德言趕忙站了起來行禮說道。
    “趙先生不必多禮啊。其實我早就問得先生名號,隻不過你也知道,我在這裏剛開始也沒有什麽自由,一直想見先生而不得門路。直到現在,終於得見先生。”楊正感慨的說道。
    “草民也聽說了陛下的事跡,猶如神助。能夠幾百人深入漠北還能征服漠北最大的部落,此功勞堪比衛青霍去病啊。”趙德言也是馬屁隨後奉上。
    “萬萬不敢如此啊,衛青霍去病的功績可是流傳千古的,我何德何能與之相比啊。相反是先生來到草原,給突厥可汗提出的各項政策,都是有利於集權的啊。可惜啊。”
    “可惜什麽?”
    “可惜突厥各首領之間勾心鬥角,有力不能一處用,可汗權利加強了,下麵的人心也就散了。”
    “確實如此啊。我來此數年,施政也算有方,可是各部落之間的兵革一直停不下來來,爛泥扶不上牆,哎。”趙德言失望的說道。
    楊正把端來的茶雙手奉給了趙德言,接著說道,“沒辦法,草原人都是遊牧,本就比較分散,再加上沒有統一的文化,牧民都是隻認部落首領,不認大可汗的。最為重要的是,各部落首領之間的貪婪,牧民們也是吃不飽穿不暖啊。”
    “陛下所言甚是啊。我觀陛下的教育之策,實屬上策啊,雖然花費時間比較長,但是隻要百年功夫,也就不分漢人突厥人了。到時候大家都是一樣的文字,一樣的長相,一樣的穿衣,一樣的風俗,也就不分彼此了。”
    “此策確實有用,所以我才除其首領,教其牧民。這些牧民啊,隻要沒有帶頭的,就鬧不起來,所以把首領全送到北海去。對牧民則進行教育,特別是孩子,要讓他們深刻的認識到咱們是同一個民族。”
    “陛下此次進攻定襄,剿滅突厥,實屬大功啊。”趙德言也是奉承道。
    “哎,不說這個了,再說下去啊就屬於自誇了,哈哈哈。”楊正趕緊轉移話題,再這樣說下去,到晚上都到不了正題,“趙先生能來此,我也是興奮萬分啊。你也知道,現在隋國兵不過萬,民不過百萬,加上新收突厥還不穩固,還望先生教我啊。”說完楊正彎腰行禮說道。
    見到楊正行禮,趙德言趕忙站立行禮,“草民萬萬不敢當陛下如此大禮,陛下如此看重,草民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楊正也起身坐回了椅子上,聆聽了起來。
    趙德言端起茶杯,喝了幾口,說道,“陛下現在的施政並無挑剔之處,隻需要堅持即可。比如在定襄進行識字教育。其次如果現在兵力充足可往黃河流域開拓,占領雲中九原互為犄角。”
    楊正拿起了地圖,指給了趙德言看,“我計劃在這兩處建立雲中九原城池兩座,防備外敵,在這裏建立馬邑新城,防備幽州,雲州大軍。”
    趙德言看了下,“此三處城池建立,當可擋一麵之敵,定襄城南朔縣軍也應防備。”
    “是,我計劃在此處,名為惡陽嶺地方,建立軍堡一座,在那裏駐軍備戰。”說完從桌子上拿起了淩堡的圖紙遞了過去,“每個地方修建的城池都分民城和兵城,兵城一律按照淩堡修建,配合我軍火器,隻要彈藥糧草充足,必不可破。”
    趙德言拿起了淩堡的圖紙,看了起來,“草民厲害啊,火器的威力不知道如何,這座軍堡即使用弓弩也能防禦的住。除非敵人不惜人力物力圍攻。“
    “圍攻也不怕,幾座城池之間相距隻有二三百裏,到時間修築上水泥路,支援起來也比較方便。”
    “水泥路我倒是聽說過,說是不懼雨雪。”趙德言聽到水泥路,抬頭,說道。
    “是啊,對了,院子裏就有幾塊,要不一起去看看。”楊正看到趙德言對水泥感興趣,想起院子裏有幾塊混凝土。於是說道。
    “好,走。”說完二人來到了院子裏,楊正指著花池旁邊的一尺左右的石塊說道,“這就是混凝土,用水泥石子沙子混合,修城修路都行,平整後像巨石一樣,不浸雨水。”
    趙德言走過去看了看,又翻過來看了下,果然有石子和沙子混合的。用力用手扳了下,沒扳動。從旁邊侍衛那接過錘子,猛地砸去,也是隻有一個白點,根本沒有破碎。
    “厲害啊,有了此物,城池修築堅固多了。”趙德言揉了揉震麻的手說道。
    “趙先生,這隻是修路的,如果修城的話,裏麵將會捆上鋼鐵,紮成籠子一樣的,然後裏外澆築上,投石機都沒辦法。”
    趙德言震驚道,“哦,裏麵還要放上鋼鐵,那要多少鐵啊”
    “放心吧,鋼鐵有的是。”楊正點了頭,孫國安趕緊溜過來,把楊正得到神仙相助,可以從那裏換取物資包括軍火啊,鋼鐵啊等告訴了趙德言。趙德言聽後震驚不已,趕忙跪下說,“草民拜見真人陛下。”
    “快快請起,我也偶得奇遇。不談這個不談這個”,說完楊正憑空變出一塊手表,給了趙德言,“趙先生啊,初次見麵,這裏也沒什麽禮物,所以有手表一塊,和現在商賣的懷表不一樣的,可以戴在手上,不容易丟。這塊就送你了。”
    趙德言見到真的憑空變出了東西,眼睛都直了,連忙跪下說道,“草民謝過陛下賞賜。”
    楊正把趙德言扶了起來,“趙先生不必多禮,來來來,咱們進屋接著聊。”說完拉著趙德言的手走到了屋裏。
    拉手這招也是看了三國演義和劉備學的,楊正自己也認為對待自己人,應該和善可親才是。特別是給你背鍋的人,哪怕殺了他,也要照顧好他家人,這樣才有下一個願意背鍋的。不能像崇禎隻會甩鍋,後來大臣都不提意見了,生怕牽扯到自己身上。
    “水泥此物確實厲害,可以很短的時間內鑄城修路,那就不用擔心了。”
    “所以我準備除了幾座城池之外,招募牧民,修築定襄新城,就在這裏。”說完楊正拿起地圖,指著後世大青山和大黑河之間呼和浩特的地方說道。
    “這裏倒是挺合適的,北靠青山,麵向河流。不過鑄城錢糧之類的”說到這,趙德言停了下來,一拍腦袋,“草民倒是忘了陛下的神通。”
    “草原一到雨天,寸步難行,所以我要先修築幾個城池之間的道路,待漠北的工匠到了後,直接在這裏修築一座城池。”
    趙德言也聽出來意思了,原來是想讓自己負責修路。不過想想也是,上來就大用,也不放心,還是主動請纓比較合適:“草民願意主持幾座城池之間的道路修築。”
    “趙先生大才,哪能負責這等小事啊。”楊正推脫道。
    趙德言心裏想著,這裏現在肯定修路修城最為重要,其他的也沒什麽政務,軍事上也已經出擊了,更沒什麽事了,也不能閑著等機會。先找到事做再說其他的,隻要做的好不怕領導看不到,“陛下,臣覺得修路乃是一件大事,當為朝廷首要任務。”
    楊正也不再推脫,“那就麻煩趙先生了,城外的五萬俘虜負責修路,我會派士兵工匠負責帶領。看押的話先讓城內原來的一千將士,交由先生率領。”
    “草民謝過陛下。”
    “別草民了,任命你為城建總管,暫時先負責修路。”楊正想了想,還是給個官職吧,不然幹活都麽有力氣。
    “臣謝過陛下。”趙德言行禮說道,“那臣先說說計劃了,這幾條路臣認為應該先修兩條,一條是定襄往南到惡陽嶺的,另一條就是到馬邑的。”
    “嗯,我也打算先修這兩條,五萬俘虜分開修建。道路的話,寬度定為十一米,中間一米建個一尺高的花池,以後可以種些花花草草的。道路多了,就要有規矩,以後全部靠右側行駛,這樣的話雙方互不幹擾,一邊有五米也夠用了。”楊正說著在紙上把道路的樣子簡單畫了出來。
    “陛下大才啊,這樣的話即使車輛多,也會減少擁堵的。”趙德言看著圖紙說道。
    “這兩條路都在三百裏左右,加起來就是六百裏。五萬人分成千人隊伍,共五十隊,每隊修築十多裏就行了。到時候材料什麽的我明天會再城外建立倉儲區,每個隊伍配上馬車,直接在這裏拉就行了。”楊正想了想,還是把分組和趙德言說了一下。
    “是,陛下,臣明日就帶人過去分組,做好計劃,爭取一個月修好。”
    “嗯,這是修路的書籍,裏麵有各種材料的使用方法,還有道路劃線什麽的,你回去邊看邊研究。”
    “是,臣定當用心學習,早日精通。”
    趙德言見到事情也差不多了,回去還要研究書籍,便說道,“陛下,那臣先回去研究下書籍,看下如何修築的更好。”
    “嗯,那先生就先回去吧。明日我讓守軍將領去找你報到。”
    “臣謝陛下”說完退了下去。
    看到趙德言退了下去,楊正也招呼孫國安過來,“你去通知守備軍將領楊安,讓他明天去找趙德言,聽他調遣。另外找一處無人的大院子,修路的材料我放在裏麵,你讓東廠的人看著。”
    “是,奴婢遵旨。”孫國安聽完一路小跑通知人去了。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