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石壕吏

字數:4848   加入書籤

A+A-




    既然不能用這個理由,那隻有重新找個了。
    想了想再也沒有比關心百姓更合適的理由了。
    楊正長歎了一口氣,說道:“你們啊,就知道打打殺殺的。要多想想老百姓。戰亂一起,百姓要死傷多少啊。”
    “二十年的動亂下來,現在中原百姓還沒有恢複啊。如果再受到兵災,你們說說,中原百姓還怎麽活啊。”
    “對了,我前段時間,聽到一首詩,說的就是中原戰亂的慘絕人寰的情景的。說給你們聽聽。”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
    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
    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這首詩詞是楊正前世非常喜歡的一首詞,從另外一個角度,用最樸實的語言,描繪出了戰爭對於老百姓帶來的傷害。
    “你們說說,如果我們直擊長安,要有多少百姓流離失所啊,又要給百姓製造多少苦難。”楊正看著會議室內,沉默不語的眾人說道。
    都是讀書識字的人,詩詞也比較簡單,通俗易懂。
    這些人也都是經曆過隋末戰爭苦難的人,他們也了解戰爭對百姓的傷害,所以,他們現在沉浸在詩詞中,不知道該說什麽。
    “可是校長,難道中原咱們就不打了嗎?”台下一位將軍擦了擦眼淚,問道。
    楊正愣了一下,說道:“誰說我們不打了?”
    眾人也愣住了,不是你剛才又是擔心百姓,又是一首詩詞描寫百姓苦難的嗎,怎麽又變了。
    “我們現在起兵四年了,你們看和四年前有區別嗎?或者說你們四年前有想過今天我們能夠擁兵十萬嗎?”
    在座的將軍們都搖了搖頭,當時擔心的要死,都跑漠北去了,哪還能想到今天的日子啊。
    “這才四年而已,如果我們發展十年呢?二十年呢?到時候恐怕大軍一到,他們就直接投降了。”
    眾位將軍想了想,也是,如果真有十年二十年的發展,恐怕還真的大軍過去,降者如雲啊。可是那個時候,恐怕自己就老了啊。
    “我的方略是整備內部,編練精兵,搶占戰略節點,對大唐進行包圍。下麵說的是絕密內容,不準記錄,不準外泄。有外泄的按照謀反罪論處。”
    挺到楊正說的這麽嚴重,在座的人趕緊把本子合上,端直了身子。負責記錄的參謀也走出門外。
    楊正來到地圖前,拿出指揮棒,指著遼東方向說道,“下一步,計劃明年或者後年,用兩年時間,平定遼東高句麗,新羅等地。打通出海口。”
    聽說要打遼東,在座的眾人都來勁了,二十年前三次征伐遼東,第一次就遇到了洪水,接過損失慘重。高句麗還把隋軍戰士的人頭砍下,做成京觀。不止隋朝,可以說曆朝曆代遼東都是中華的痛。現在有了機會,當一舉滅之。
    “那裏少數民族出眾,恐怕也要三五年才能夠剿滅他們。更更要的是,那裏以後會成為我們的糧食產地,那裏的黑土地有幾億畝,隻要開發出來,以後再也不缺糧食了。那裏的鐵礦、煤礦眾多,以後也就不缺鐵了。”
    聽到那裏居然有土地,眾人激動的恨不得現在就打過去。
    隋唐時期正值全球氣候變暖的時刻,所以北方的少數民族在唐朝時期,因為氣候原因,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不僅人口得到增長,糧食作物也提高很多。
    因為農耕線北移動,中原的農耕麵積大幅擴大,北方很多不適合耕種的地區,也變的適合耕種。吐蕃、高句麗的實力也劇增,打贏中原多次。
    到唐末時期,氣溫下降,盛世也結束了。特別是吐蕃,再也沒有強盛過,真正的淪為了部落。
    另個例子就是明朝,末年的時候氣溫變化巨大,災害頻發。其實看下明末三十年的自然災害,說實話,就是放在現代,也沒幾個國家抗的住。
    農業社會對於氣溫的變化是非常敏感的,氣溫的升高降低對於糧食產量影響太大。
    所以楊正一直在發展工業化。有了工業化,可以從其他的地方生產糧食。
    可惜呀,現在幾年了,鋼鐵廠還沒建立呢。大部分力氣,都拿來修路了。
    “發展遼東數年後,我軍到時候出擊西域,占領吐蕃,對中原實施包圍。你們說,到那個時候,這麽長的邊境線,中原在邊境要部署多少軍隊才能防禦的住,一百萬,還是二百萬?”
    “校長英明。我也認為對於中原要以和為主,畢竟都是中華民族,能多活幾個,總是好的。”陳吉盛聽後,站起來說道。
    其他的人也紛紛讚同,有仗打就行,打誰無所謂。現在計劃中的遼東和西域吐蕃,夠後麵十年折騰的了,十年後再說其他的。
    “更重要的是,我在等中原內亂。”楊正又放出個炸彈。
    “內亂,怎麽可能?”蕭首相不解的說道。
    “怎麽不可能啊,你別忘了現在的皇帝是如何上位的。你說,他的兒子們會怎麽想啊?”
    在座的各位也沉思了起來。
    是啊,現在的皇帝是通過玄武門上位的,也就意味著皇位是可以搶的,隻要把其他的有能力的兄弟殺光就行了。
    就自己一個人,皇帝再厭煩也要傳位的。
    這樣的話,兄弟相疑,內部必然不穩。
    “是啊,校長。中原那些王子現在年紀都還小,等他們稍微大一些,絕對忍不住的。”
    “就是,到時候中原內亂,我軍豈不是可以揮師中原。”
    聽到他們的議論,楊正也鬆了口氣,終於先轉移視線了。
    往下麵掃了一眼,看到陳吉盛倒是沒有說話,反而在沉思。
    看來他想到一些什麽了,又不確定。
    不過這也不重要,隻要按計劃執行就行了。來自後世的楊正可不怕你有能力,越有能力越高興。
    “不過對於中原邊境調兵的挑釁行為,我們也不能不管不問。這樣吧,陳參謀,拿出個方案,做一次大規模演習。地點就在朔州交界處。以師為單位。”楊正說著,安排了演習計劃。現在軍中也有演習,不過都是師內部組織的團營級別的演習,大規模的還沒有。
    “是,校長。對戰雙方如何安排?演習內容是?”
    “漠北方麵的話,你做好計劃,讓楊辰負責第一師、第四師的相互攻防演習。漠南方麵的由近衛軍、朱雀軍、炮團、空軍、特種兵對陣其餘的三個師。”
    “演習計劃陳參謀製定下,到時候和軍校李雲一起組成演習指揮部。暫時計劃三個月後,到時候邀請中原的一些將軍過來參加。”
    “校長,近衛軍也參演?”陳吉盛問道。
    “是,這次讓他們也參加。近衛軍也是需要打仗的,這麽好的裝備,不能浪費了。”近衛軍的裝備可以說是最好的,參加下演習也行。
    “請陛下放心,近衛軍一定打出風采。”韓安聽到近衛軍參加演習後,激動的說道。
    軍事演習是個比較複雜的科目,可以說導演部需要大量的參謀人員來進行數據計算。
    大規模的軍事演習,現在的話,條件還不是很成熟,但是先訓練再說吧。
    “這個演習時間還比較早,所以還是要先把前麵說的關於人員的培訓做好,特別是各部隊抽調到輜重團學習車輛駕駛的,兩個月時間,必須要學會。”楊正再次強調了關於車輛駕駛學習的事情。
    現在車輛還是比較容易的,幾天時間就可以駕駛了。關鍵是維修需要學習的時間比較長。
    “是,校長。”
    “李俊,空軍那裏訓練怎麽樣了?到什麽程度了?”楊正接著問道旋翼機和飛艇的培訓情況。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