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佛的應對

字數:5074   加入書籤

A+A-




    既然是實驗用的城池,那就把電力、水力都用上好了。
    “楊巡撫,你回去去皇家電力公司那裏,和馮修德說下,讓他們可以往新城各處搭建電力設備了,先不要通電啊。”
    “陛下,你是說,新城各處都使用電力?”楊巡撫疑惑的說道。
    “當然了,既然有了,我們就要用。小區地方以及居民居住的地方太小,搭建單獨的設備太浪費,而且成本太高了。所以他們和其他各處都使用電力公司的電,到時候按照使用的數額按月繳費就是了。”
    “是,陛下。那皇宮內?”
    “皇宮內部地方還是比較大的,讓馮總管帶人,等工程修建差不多的時候,在宮內各地空地直接搭建就行了。”
    楊巡撫點頭答應。確實,後宮的地方比較大,隨便找幾處地方也夠了。何況單獨的電力係統,也安全一些。
    “你們磚廠建設如何了?”楊正突然想到了,建設地麵建築,需要的磚頭可不是個小數目啊。
    “回陛下,新城有兩萬人一直在燒磚,而且還派了輜重團的挖掘機去挖土,所以燒製的轉頭足夠使用,也能節省很多成本。”
    “嗯。既然挖坑就挖大一些,看能否形成幾個小湖,說不定還能遊玩或者養魚之類的。”楊正想起後世的小磚廠,挖的到處都是坑,還不大,一個池塘一樣。便安排說道,這樣直接挖幾個大的,說不定能做水庫使用。
    “是,陛下英明。臣回去就安排。現在安排了十幾處地方,後麵就不增加了,隻在這些地方取土。”
    楊正點了點頭,沒有說話。
    “那,陛下,這些”蕭巡撫指著圖紙和模型,問道。
    “行,你們全部搬走吧。”楊正有些心不在焉的說道。
    看到陛下好像有事情,二人趕忙告辭。
    楊正讓孫國安派人把資料送過去後,便坐在了椅子上。
    發生什麽事情了呢?
    楊正剛才想讓如蘭畫眉兩個丫頭,拿幾根雪糕過來,可是突然想到早晨她們就請命去文工團了,所以一下沒反應過來。
    而且,楊正也發現了,這兩個丫頭好像有些心事,不知道是什麽,於是愣了一下。
    應該是有心事的吧,楊正坐在椅子上想著。
    上次的軍政會議已經過去數天了,新發的報紙都已經出了兩期。
    第一期的時候,主要說了佛教起源,天竺情況之類的。
    今天的這期,則是說起了佛教在中原發展,以及天竺戒日王朝的等級製度。
    因為報紙已經發布一年了,加上這裏很多人已經開始了認字,多的不好說,但是讀個報紙還是沒問題的。
    很多人也習慣了通過報紙來了解國家大事,畢竟現在個時代,還真沒有比報紙更快捷的溝通方式,而且報紙刊登的可不僅有各地信息,還有朝廷政策,更有國外的一些風土人情。
    因此,各處酒館飯館之類的,還專門安排了人員讀報紙。
    有的還多定了幾份,放在大堂報架上麵,讓百姓們觀看瀏覽。
    今天的報紙很快就看看完了,一群酒友們也開始了今天的大討論。
    “你們說啊,這老話說的好啊,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要不是有這個報紙啊,咱們還真是不知道,整個世界居然如此精彩。”
    “是啊,就說這兩期報紙說的佛教來說吧,誰知道居然是個王子創造的呢?”
    “王子創造的倒是沒有什麽,很平常嘛。普通人也創造不出來啊。”
    “你們說啊,中原那麽多信奉佛教的人,特別是江南地區,有沒有佛祖保佑啊?”旁邊桌的客人見到這桌討論的起勁,也湊過來說道。
    “這個倒是不清楚,不過很多信奉佛教的人,並沒有好報。”
    “就是,報紙上不是說了嗎,江南梁武帝,當時不僅是信奉佛教,而且自己還加入了佛教。建康修建的寺廟就有上百,佛教和尚好幾萬,朝廷大臣也大多信奉佛教,不還是被活活餓死了嗎。”
    聽到這裏,酒館的眾人也是歎了口氣。如此信奉佛教的人都得到了這樣的下場,那麽以後如何呢?
    “其實啊,就和報紙上說的一樣。信奉神明,當重心。在家裏放個神明佛像,每日上香即可。沒必要非要把家產全部送給那群和尚。”
    “就是,送過去了也是和尚吃穿用度了,神明和佛祖又拿不到手。”
    “我覺得你們想的都太遠了,佛在哪裏啊?人家在天竺,咱們是哪裏啊?咱們是中華之地,都不歸他們管轄。就如同你在這個縣受了欺騙,卻要跑到其他的地方去告官,有什麽用呢?”旁邊的人突然爆出一句雷人的話來。
    眾人聽到這裏,也是不知道如何說下去。
    想說荒繆吧,此話確實有幾分道理,縣官不如現管嘛。
    與各地百姓熱鬧的討論場景不同,在定襄的清涼寺內,一群和尚則是坐在了一起,對近來發生的事情進行總結。
    “好了,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現在都說下看法吧。”坐在首位的一個五十幾歲的和尚,放下手上的報紙說道。
    “智雲師兄,你說隋王這是什麽意思啊?我們從中原千裏迢迢過來幫助他傳播教義,他不幫我們就算了,還把我們說個底掉。什麽意思啊?”坐在下麵的一個和尚,說道。
    “智能師弟,不得無禮。”首座的智雲和尚聽到師弟有些怨言,製止著說道。
    “是,師兄。”
    “咱們要求在城池裏給些地,給些錢供我們修寺廟,有什麽呢。從文帝開始,就是這樣做的。難道他還敢不遵從祖製?”
    其他和尚聽了也是搖頭,無不為隋王的做法而感到心痛。
    “從這幾期的報紙來看,草原對我們沒有好感。我已經收到消息,原先在草原新修城池批的地,都已經被官府收回去了。說如果需要的話,拿錢購買。”
    聽到這,和尚們受不了了。
    “憑什麽啊,幾千年來,我們哪花過錢買地啊?”
    “就是,不給我們就算了,大不了找信徒捐獻,但是想讓我們花錢購買,做夢去吧。”
    其他的和尚也是紛紛攘攘的,還提到了中原的僧兵,好像一言不合,就要帶著僧兵來草原一樣。
    “這都不算什麽,我佛也不缺錢。不過最近因為報紙的宣傳,很多百姓對佛都沒有好感。所以來寺廟上香的人都少了很多,香火錢也少了一大筆。”智雲禪師製止了下麵人的吵鬧,說出了佛寺最近收入減少的情況。
    下麵的人聽到這,也是沒有什麽太好的辦法。
    別人不來進獻香火錢,我佛還能強逼不成啊。
    不過憂愁還是有的,畢竟香火錢少了,自己的花銷必然也會減少。
    智雲禪師看著下麵的人,也是無奈。
    這些人都是中原混不下去的,或者說聽到草原隋國複立,還修建了很多城池,都想著過來占據一座城池,讓隋王賞賜來著。
    剛開始沒地方去,自己看在佛祖的麵上收留了,他們也在各地要了土地,準備建設佛寺。
    而且憑借著中原和尚的身份,在新城收香火錢收的手軟,現在收入下滑,倒是受不了了。
    智雲禪師對於這個感覺還在承受範圍之內,不過也為中原的寺廟擔心。
    畢竟報紙刊登的信息,可不僅僅在草原流轉,更重要的在中原上層,如果他們都不信奉佛教了,佛教還真的不好推廣了。
    畢竟佛教與道教不同,道教是本土宗教,人群比較廣。
    但是佛教是外來的,信奉的百姓少。
    所以佛教一直的策略就是吸引上層人士入教,這樣來加快佛教推廣的速度。
    當然,弊端也很明顯,就是上層人員不信奉了,下層的人自然信奉的少了。
    在草原這就是例子。
    在百姓們的心中,隋王都不信奉的東西,找我幹什麽啊。
    眾人想著去直接找隋王商談,討論佛法,吸引個小孩子還不簡單。
    但是去了數次,根本進不去。
    而且因為官員都知道了隋王不喜歡佛教,所以官員也都不待見他們這些和尚了。
    想發動百姓鬧事,可是草原本就沒有幾個信徒。
    佛教的根基現在可是在中原,僧兵也都在中原。
    眾人商討了很多,也沒有想出什麽別的辦法,這時候智雲和尚拿著報紙又爆出了個消息。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