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中原議事 3

字數:4664   加入書籤

A+A-




    不過這種情況,卻說明朝廷對於地方,治理的失職啊。
    朝堂上的官員也明白這個道理,他們也知道,河北道那裏,不僅僅是河北百姓不滿朝廷,連河北的世家,對於朝廷也都有怨言。
    有一天,河北道那裏和草原有所勾連,眾人也不會奇怪的。
    因為原因大家也都知道,所以一時間沒有人敢說話。
    周建武對於這個也是感到非常棘手。
    對於民心的治理,堵不如疏。
    不過如何疏導呢?
    竇建德一事,隱太子有是一事,兩件事情下來,自己和河北世家,可以說沒有緩和的餘地了。
    “現在各地沒有封鎖邊境嗎?”周建武問道。
    “回陛下,已經封鎖了。不過因為河北道地廣人稀,燕山山脈太長,山中有很多缺口,都可以外逃。所以很難完全封鎖。”房玄齡回答。
    “你們的意見呢?當地百姓為何頻頻出走啊,有沒有官員壓迫,這些都要查查。”周建武說道。
    其實原因他也知道,不過這個時候可是不能承認的。
    難道要說在中原活不下去了,去了草原就能活下去,這不是荒繆嗎?
    不過在心中,還是歎了口氣。
    “是,陛下。”
    “陛下,臣有一事上奏,關係到中原的未來。”魏征見到沒人說話了,開始上奏。
    聽到魏征這樣說,周建武也敢興趣的說道:“哦,什麽事啊?說說看。”
    “是,陛下。前段時間草原的報紙發表了文章,關於環境保護的,不知道各位大人都看了沒啊?”魏征看著在座的眾人問道。
    眾人聽到這,都點了點頭。
    那篇文章,是關於關中地區水土流失以及黃河治理的。
    道理倒是有一些,但是很多大臣也沒有在意。
    “你們既然知道就好。現在黃河很多河道,河底已經和地麵平行了。更何況泥沙還在不停的往黃河裏堆積,而且速度越來越快,恐怕要不了幾百年,黃河就從咱們頭頂流過了。諸位就沒什麽看法嗎?”魏征看著眾人說道。
    能有什麽看法啊,難道真要和報紙上說的一樣去做?誰會同意啊?
    “黃河流了幾千年都沒有問題,這也許是草原的危言聳聽而已。”長孫無忌反駁道。
    這些報紙關隴士族也看了,不過即便看了,也不能支持,這可是威脅關隴貴族統治地位的決策。
    “危言聳聽?是這樣嗎?”魏征轉頭看向陛下,接著說道,“陛下,臣前年去過草原,而且也在黃河上遊觀察過,那裏的河水可是很清澈的。”
    “可是河水為什麽過了關中,就渾濁不堪了呢?眾人有想過原因嗎?”
    “魏大人這麽說的話,那問題就是在關中了啊。”尉遲敬德搖頭晃腦的說道。
    聽到這,很多人臉色都不好看,包括陛下周建武在內。
    “微臣在看過草原的文章後,感覺甚是荒繆啊。於是便到了關中各縣,到處觀察了一番,還別說,真的是感慨良深啊。”
    “遠的不說,就說長安外的渭水吧,裏麵河水渾濁不堪,可是上遊分支的涇水,卻又比較清澈。這是為什麽呢?”
    “於是微臣也親自觀察了,特別是前幾天的雨後,微臣也得到了準確的結果。很多土地裸露在外的,暴雨一至,渾濁的雨水則流入了河流之中,然後匯入大河。”
    “臣仔細觀察,雨後的黃土已經出現了很多的溝溝坎坎,比暴雨前,又深了幾分。”
    “隨著田裏肥沃的土壤被充入了河流,那麽土地的肥力會越來越低,收獲的糧食越來越少,這就逼著百姓開墾更多的土地,對環境造成更大的破壞。”
    “那你說怎麽辦?關中這麽多的百姓,總不能不讓他們開墾土地吧?那他們如何生活啊?”長孫無忌聽到這裏,再也忍不住,反駁起來。
    “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關中幾百萬人口需要吃飯,需要蓋房子,需要燒炭,這都需要砍伐山林中的樹木。”
    “《史記》記載,在西周時期,潼關附近的桃林有三百裏,其他史書也有記載,關中地區山林秀美。即便到了漢初,長安還有‘陸海’之稱。不過到了西漢末年,長安的樹木已經砍伐的差不多了。”
    “到了現在,宮殿修建,關中地區的木材都已經不夠了,需要從嵐勝等州府選取木材。這麽多樹木的砍伐,造成的影響,從這幾年的災荒就可以看出。”
    眾人也開始思索起了魏征的話,別的不說,這些事情從書上都可以看到的,關中地區的植物確實越來越少。土地的產量確實越來越低,災荒卻越來越多。
    能夠混到朝廷中央的官員,自然不是愚笨之人,這些道理都是明白的,但是明白是一會事情,能夠帶頭做,是另外的事情。
    “陛下,臣也覺得應該治理一下水土流失的情況,不然百年後的子孫回如何看待我們啊?”房玄齡這時上奏到。
    周建武也有些為難,文章倒是看了,理由也是讚同的,不過如果真的做了的話,對於朝政有何影響,會不會造成不可控的問題呢?
    “你們說呢?”周建武問道。
    “陛下,臣還是反對。如果讓百姓停止開墾土地,甚至退還土地種樹,那麽這麽多的百姓,如何謀生呢?”長孫無忌硬著頭皮上奏。
    “那按照長孫大人的意思,就看著關中地區破落了嗎?不僅關中地區破落,而且還給子孫留下了一條在他們頭頂上流過的河流嗎?那河南山東的百姓又如何在水災下存活呢?”魏征聽到長孫無忌的話,直接懟了上去。
    “那都是猜測,誰知道會不會是草原的詭計。”
    “還說詭計?那我問你,關中地區現在糧食夠這裏的人吃的嗎?”
    “長安駐紮了大軍,消耗糧食甚多,隻靠關中的產量,當然不夠了。不過現在不是都從洛陽運量過來嗎?”
    “運量過來難道不需要消耗民脂民膏嗎?陛下,臣建議遷都洛陽。洛陽經過前朝修建維修之後,皇宮官衙都是現有的,不需要重新興建。而且遷都過去後,關中地區可以減少大量的人口,節約大量的糧食。”
    “放肆,關中乃龍興之地,如何能遷都到洛陽啊?你們別忘了,前隋就是遷都到洛陽才亡的。”長孫無忌聽到魏征建議遷都,心中甚是著急,口不擇言的說出了前隋的事情。
    立政殿頓時安靜了下來,魏征也沒有想到長孫無忌會說出這樣的威脅之語。
    前隋楊廣為了擺脫關隴世家的掣肘,一大措施就是遷都洛陽,讓關中損失慘重,畢竟遷都意味著政治中心、經濟中心、軍事中心的轉移。
    如果遷都洛陽的話,那麽必然會重用關東士族,經濟上也要依靠他們,軍事上更不要說了,那裏的府兵肯定將會重新建設,兵權將會從新分配。
    周建武臉色不明的看著長孫無忌,沒有說話。
    “陛下,臣慌不則言,口出狂言,請陛下恕罪。”長孫無忌也感到事情不妙,趕緊下跪請罪。
    “魏愛卿,接著說。”周建武沒有讓長孫無忌起來,而是讓魏征接著說下去。
    對於缺糧的事情,皇帝大臣都是深有同感。
    前幾年的災荒,雖然可以從江南運輸糧食過來,但是到關中地區水路並不發達。
    主要是因為黃河淤積嚴重,加上九曲十八彎,也不是很好走。
    主要的糧食還是通過陸路從陸地運輸,確實消耗很大的人力物力。
    曆史上這段時期關中都受到缺糧的困境,最難過的莫過於百年後,關中斷糧,所有倉庫都吃完了,百姓士兵都瘦成猴子一樣,麵黃肌瘦的。
    後來好不容易調運了三萬斛糧食,緩解了饑荒。
    德宗激動不已的對太子說道:“米已至陝,吾父子得生矣。”
    事後統計,關中士兵百姓因為餓的太厲害,糧食一來,暴飲暴食,最後活活撐死了五分之一,可見這次關中真的餓慘了。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