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拜祭青塚 1

字數:5150   加入書籤

A+A-




    雖然房間不大,但是確實比自己住的精致多了。
    而且上下三層,層次分明,還有樓梯。
    這麽多的房子,一家人住是綽綽有餘的。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三妻四妾,還買的起奴隸,用得起仆人的。
    對了,好像草原的奴隸很少了,很多商人都給家裏的奴仆放籍了。
    搖了搖頭,幾人接著往城池深處走去。
    在來到皇城和外城交界的地方,就有士兵巡邏了。
    現在宮城皇城正在修建,不準進入。
    “原本想進皇城宮城看看的,沒機會了。”幾人感慨著。
    不過時間也晚了,也要回來休息了。
    還有兩天的時間,還可以去其他的地方看看。
    “你們怎麽看啊?”距離定襄大青山不遠的一片草地上,幾名中原軍官,騎在戰馬上,其中一個問道。
    “還能怎麽說呢?隻能說,隋王有一手啊。”李靖歎了口氣,說道。
    秦瓊則沒有說話,隻是目光遠遠的望向大青山烈士陵園。
    今天是安葬剿滅契丹八部戰爭中戰死的一百餘名將士的。
    按照士兵的生前意向,以及和家屬的溝通,烈士都安葬在了烈士陵園。
    陵園還沒有完全修好,明年還需要種樹種花,不過大體的工程倒是已經結束了。
    經過和烈士家屬的溝通,一百餘人的家屬,都同意把烈士安葬在大青山烈士陵園。
    畢竟這裏可是皇帝陛下親自選的風水寶地,有山有水,還有人守著,逢年過節的香火,也不會少了。至於家裏,準備個牌位就行了。
    對於這次儀式,因為恰巧中原軍隊也在,所以楊正也讓軍部邀請了李靖等中原軍官
    因為對於陵園這些設施,中原軍官沒有印象,隻是聽說過。
    所以幾位將軍也很願意參加這次儀式。
    沉默肅立的人群,幹淨整潔的禮服,響徹四方的槍聲,震耳欲聾的軍歌,隨風招展的龍旗,無一不震懾了這些中原軍官的心。
    有一刻時間,幾人心中真的想到,如果這輩子,死後能夠得到如此的榮譽,恐怕自己也願意去戰死吧。
    當烈士證書發給家屬的時候,當楊正帶著一群軍官親自去安慰烈士家屬的時候,當烈士家屬再次要求讓自己的另一個兒子加入軍隊的時候,當烈士的子女帶上了烈士的軍功章的時候,將軍們眼睛也同樣濕潤了。
    一些自行過來參加儀式的百姓,見到此情此景,也是痛哭不已。
    手中拿著的,宣傳這烈士英雄事跡的報道,程咬金不由得握緊了拳頭。
    “這樣下去,如何是好啊?”程咬金歎了口氣,無奈的說道。
    因為大家都知道,隨著時間越來越久,草原的事跡會越來越讓更多的中原人知道,並且吸引著那些被勳貴和世家欺壓的人。
    草原的土壤,適合這些改革,可以說想怎麽改就怎麽改。
    可是中原,那些世家勳貴,會同意這些措施嗎?
    可是如果不改革的話,難道要眼睜睜的看著中原沉淪嗎?
    這兩天的時間,幾人去了很多地方,街頭巷尾,田間地頭,甚至還騎馬跑去了距離定襄不遠的一個部落和一些村落。
    幾人能夠感覺的到草原百姓對於朝廷的支持,當然,這裏說的是草原的朝廷。
    當知道隋王有後,百姓們都不由的自發為其祈福起來,這是他們在中原沒有見過的場景。
    當然,這也與楊正免除了一年的農稅有關。
    來草原數年了,農稅就沒怎麽收過,一直在免除。
    這樣隻要三五年,百姓們日子就好過多了。
    “還能怎麽辦啊,陛下也難啊。不改的話還能拖拖,改的話,很可能就崩盤了。前朝之鑒不遠啊。”李靖語氣也充滿了無奈之感。
    “是啊,我們幾人是可以放棄很多權利,可是別人不會的。不然那些人的家族,也不會傳承千年了。”秦瓊也是皺起了眉頭。
    這個時候,因為隋在草原的複起,所以這些將軍還活躍在軍政舞台,沒有退隱。
    “這樣吧,我們回去後,給陛下去封信,私信。別的也都不要說,就把咱們的所見所聞說給陛下聽就行了。”李靖最後安排道。
    “行,我們回去就寫。”秦瓊道。
    “啊,咱們不去青塚了啊?”程咬金驚訝的說道。
    “去啊,當然去。書信等我們晚上回去寫就行了。”
    “哦,那就好。我也想去見見隋王修的青塚,到底是什麽樣子的。”程咬金說道。
    “行,休息下,等會就直接去吧,先看看報紙。。”李靖看著手上的報紙,說道。
    其餘的人,也紛紛拿起報紙,看起了今日的其他消息。
    報紙上刊登的重要消息,除了今日的烈士陵園儀式,其次的就是隋王拜祭青塚了。
    聽說還從王昭君老家,江南西道,西漢南郡秭歸縣那裏,找到了王昭君的後人,並且快馬加鞭來到草原,準備祭拜先祖。
    其實是近衛軍偷偷用旋翼機栽過來的,不然時間哪裏夠。不過宣傳隻能說是快馬跑來的。
    報紙上還刊登了一些詩詞,讓百姓更多的了解王昭君的事跡。
    當然,也包括王昭君自己寫的詩詞,《怨詞》。
    秋木萋萋,其葉萎黃,有鳥處山,集於苞桑。
    養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雲,上遊曲房。
    離宮絕曠,身體摧藏,誌念沒沉,不得頡頏。
    雖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獨伊何,來往變常。
    翩翩之燕,遠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進阻且長,嗚呼哀哉。憂心惻傷。
    當然也包括了楊正抄寫的那兩首詩詞,讓喜歡詩詞的百姓,更是了解甚多。
    關於王昭君的各種小故事,楊正也整理,刊登了出來。
    首先提出的,莫過於四大美女的稱呼。
    這個時候是沒有這個稱呼的,因為還沒有楊玉環。
    不過楊正卻先刊登了三個,叫四大美女之三。
    於此同時流傳的,還有西施浣紗,貂蟬拜月,昭君出塞的故事。
    傳說在昭君出塞的路上,馬嘶雁鳴,傷心不已,悲傷充斥了昭君的心頭,於是便在坐騎之上,撥動了琴弦,奏出了離別的曲子。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也看到了騎在馬上的美麗的女子,於是忘記了煽動翅膀,紛紛跌落在了地上。
    於是,王昭君便有了‘落雁’的稱呼。
    還有其他的關於昭君的民間傳說,比如昭君原是天上的仙女,下嫁呼韓邪單於。
    她出嫁時,和單於來到了大黑河邊上,北風怒吼,飛沙走石,人馬不能前進。
    這時候,昭君談起了琵琶,於是狂風停止,天上祥雲繚繞,地麵冰雪消融,萬物複蘇。
    很快地上便長滿了青草,開遍了鮮花,遠處的陰山變綠了,黑河河水也青了。
    單於和百姓高興極了,於是便在黑水邊定居了下來。
    後來,昭君和單於走遍了陰山和大漠南北,昭君走到哪裏,哪裏便水草豐美,人畜兩旺。缺水的地方,昭君用琵琶一劃,便出現一條河流。
    還從錦囊中取出五穀種子,於是草原便有了糧食。還用金剪刀,把黃紙剪成了牛羊的樣子,於是便有了成群的牛羊馬匹。
    昭君墓也是草原農牧民用衣襟包上土,一包一包壘起來的。
    而且是一日三變,‘晨如峰、午如鍾、酉如樅’。
    “王昭君到底有多美啊,居然連大雁都掉落下來了。”程咬金看著報紙,感慨的說道。
    李靖和秦瓊抬頭看了他一眼,不約而同的翻了個白眼。
    報紙上這麽多優美的詩詞,優秀的傳說,你居然隻關心誰美?
    不過二人也很想知道,什麽是沉魚落雁?四大美女最後一個又是誰?如何稱呼呢?
    “走了,時間差不多了,上馬吧。”李靖掏出懷表,看了看時間,說道。
    於是幾人便上了戰馬,催動戰馬,往南奔去。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