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拜祭青塚 2
字數:5488 加入書籤
青塚在大黑河沿岸,烈士陵園在大青山,中間還是有些距離的。
不過快馬加鞭,幾人也很快趕到了地方。
儀式已經開始了,周圍也圍滿了各地趕過來的百姓。
楊正帶著內閣和軍部的眾位大臣,站在青塚大門前。
剛經曆過烈士陵園的祭拜,楊正的心情還沒有完全平複下來。
前方就是昭君銅像了。
楊正下了馬,拉著身邊的一個十來歲的孩子,往前走去。
孩子是跟著父親一起過來的,是在昭君故鄉那裏請來的代表。
前麵的銅像是昭君和單於並排騎馬的雕像。
和後世的有些相仿。
楊正本計劃隻做一個雕像的,也就是王昭君自己的。可是屁股下麵的位置,讓自己不得不做出了另外一個選擇,也就是昭君和單於的並立騎馬像。
站在銅像下看了會,楊正沒有說話。
對於和親,楊正確實是反感的,因為這是用女子來換取和平。
可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王昭君的和親,為中原帶來了六十年的和平,卻是難得可貴的。
六十年啊,在平均年紀隻有三十幾歲的漢朝,已經是兩代人的和平了。
百姓們是希望和平的,希望沒有戰爭的。
西漢與南匈奴相安無事,史書記載,“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忘幹戈之役。”
繞過這兩尊銅像,就是一條筆直的水泥馬路,直通昭君紀念館。
路兩旁,種滿了鬆柏,鮮花,綠草。
昭君紀念館裏麵收藏的是維修青塚期間發現的一些漢代磚瓦,首飾等其他的和王昭君相關的物件。真假不可確定。
在這些物件之中,也有昭君最喜歡的琵琶。
王陽帶著兒子王子墨跪在銅像前,磕了幾個頭,淚水也從臉頰邊滑落。
半個月前,他們村子還是向往常一樣的出門耕種,後來來了幾個人打聽事情。
問這裏是不是漢代王昭君的故鄉。
這些百姓們倒是不奇怪,畢竟這裏確實是王昭君家族中人的後代。
在漢朝的時候,還冊封過好幾個侯爺呢。
有了確切消息之後,來人便到了村中族長家中。
經過雙方溝通了解後,村子裏的人才知道,原來隋朝已經在草原複立了。
而且還重修了王昭君的墓,命名青塚。
現在來這裏,是想找幾個王昭君的後人,一起前往拜祭。
村裏人對於這個沒有懷疑,何況來人還拿出了隋朝皇室的告示。
雖然距離草原遙遠,但是現在沒人會用這個理由騙人的,於是村裏便讓王昭君弟弟王颯的後人,王陽及其兒子王子墨一起前往。
在來人留下一筆錢財後,王陽帶著兒子一起跨上了戰馬,開始往草原奔去。
本來以為騎馬是來不及的,後來前出百裏,一處沒人的地方,居然有幾台可以在天上飛的機器。
於是幾人坐上了機器,仗著個頭比較小,飛的又比較隱秘的路線,所以一路也沒有被別人發現,安全的來到了草原之上。
今天便是拜祭祖先的日子了,來到了青塚,見到修的如此美麗的青塚,王陽心中也甚是欣慰。
帶著兒子,給昭君磕了幾個頭之後,便往裏麵走去。
再往前,便是拜祭的地方了。
一個比真人還要大的石像豎立在高台上,下麵是銅鼎。
楊正讓王陽他們給昭君上了香,自己也添了香。
旁邊的石碑上,記錄了昭君的事跡,傳說。
也有楊正寫的詩,《歎昭君》
延壽妙筆生惡花,昭君別漢遠京華。
肝腸寸斷出塞曲,驚得胡雁落平沙。
欲將離愁付琵琶,單於殿上起胡笳。
青塚長伴東流水,香魂今日歸漢家。
“明妃娘娘,今日,這裏已經是漢地了。你回家了,你的家人也來看你了。”楊正遠遠的望著青山,喃呢的說道。
回程的路上,楊正坐在馬上,沉默無語。
“草民多謝陛下。”王陽在身邊拱手說道。
“哎,明妃她為了國家,犧牲了個人的幸福,也是我欽佩的女子之一。這些來到草原的女子,都應該值得我們的紀念。”楊正說道。
“陛下英明啊。”王陽說道。
“蕭首相,王氏後人這裏,你要安排好。回中原的話,多準備一些禮品,讓孫國安負責。”楊正轉頭和蕭首相交代著說道。
“是,陛下。臣一定做好安排。”
“明日的軍政會議,不要忘了。”楊正說完,催動了戰馬,往定襄狂奔而去。
近衛軍見到,連忙追上護衛。
其餘人人,則開始往不同的方向行去。
定襄城內,一處酒樓。
“幾位爺,這邊請,這裏有空位,準備吃些什麽?”店小二見到幾個魁梧的漢子,進入酒樓,連忙上去迎接。
“行,就這裏吧。把你們的菜單拿過來。”為首的一人,說道。
“好嘞。”說著店小二拿出了菜單。
坐下的幾人,翻開菜單,按照這幾天的了解,點了幾個菜,又叫了幾瓶酒,便聊了起來。
“這幾天,感覺怎麽樣啊?”李靖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問道。
“還能怎麽樣啊?咱們隻是小羅羅,這些事情,也輪不到咱們啊。”程咬金喝口茶水,不慌不忙的說道。
“知節還真沉得住氣啊,你就不怕以後”秦瓊笑著著打趣道。
“有什麽怕的。再說了,擔心也沒用啊。過一天是一天了。不過我還是想知道四大美女第四是誰?”程咬金拿著報紙,雙眼放光的說道。
“你覺得是誰?”秦瓊問道。
“我覺得應該是我婆娘。”程咬金麵不改色的說道。
李靖二人一口茶水差點噎死,不停的“咳咳”起來,緩了好一會才好。
程咬金現在的老婆是崔家的,也是續弦的。
雖說相貌清秀,持家有道,也算的上是賢妻良母。可是說她是四大美女之一,還是欠缺一些的。
程咬金沒管他們,見到菜品已經陸續上來了,拿起筷子,夾起花生米就吃了起來。
“你們別說啊,這個叫什麽花生米的,下酒,還真是一絕啊。太香了啊,明年說什麽家裏也要種上幾畝地的,等回去想怎麽吃酒怎麽吃。”程咬金邊吃邊說。
李靖和秦瓊也是點了點頭。
草原的食物,相對於大唐來說可能有所不足,但是各種小吃,會做的越來越多了。
特別是各個酒樓,每當一種新式菜肴出現,一本新的菜譜拿出來,都會吸引一大批的饕鬄過來品嚐。
李靖也拿起筷子,伸向了鹵菜拚盤,裏麵主要是豬身上的零件。
在草原上吃羊肉牛肉可能簡單一些,但是吃豬肉,可是很難的。
這還是老板從中原運輸過來養著的,殺了後按照鹵菜的法子,做的。
“怪不得草原的酒水賣的好啊,一來天冷,二來則是有下酒菜啊。”秦瓊點了點頭,說道。
秦瓊喜歡吃的則是魚類,北海的魚。
隨著天氣寒冷,北海的魚已經開始捕撈,不過現在吃的還是鹹魚,凍魚還是要再冷一些時候,才方便運輸。
“我其實想去北海看看,那裏的湖泊那麽的大,魚類豐富。以前怎麽就沒人捕魚呢?”李靖說道。
其餘幾人也都點了點頭。
對於武將來說,封狼居胥,飲馬翰海,可以說是畢生的追求,現在這種追求,沒了。
因為北海都已經設縣了。
“來,以後有機會的,現在先喝一些酒水。”程咬金說著,舉起酒杯,幾人開始喝了起來。
今天的事情,對於草原,衝擊還是比較大的。
不說別的,昭君像和單於的銅像豎立起來的時候,很多草原牧民都過去拜祭了。
雖然他們並不是匈奴人,可是對於他們來說,這是陛下對自己的認同。
或者說以後,草原人和中原人,則更是緊密的聯係在了一起。
就像報紙上說的那樣,雙方之間的溝通,更加緊密。
軍隊中的草原人,也更加安心,因為他們知道,從今天開始,陛下是真正的把他們當成了自己人。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