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佛門的布局
字數:3965 加入書籤
林小白回到家,看了看積分商城,裏麵隻顯示了三種道術,其中一種還是自己學習了的斬妖術。
另外還有禦劍術和天雷鎮魔術,禦劍術正好需要20點積分,天雷鎮魔術需要100點,還差的遠。
積分應該是按照妖物的修為給的,貓妖修為按係統的數值算差不多兩千,給的是二十積分,也就是說最少要五個貓妖這種級別的妖族才能湊夠一百積分。
直接兌換了禦劍術,裏麵的內容直接印刻在了腦海,瞬間就學會了這門道術。
禦劍術包含了禦敵和飛行兩種,能攻能跑,正是林小白現在急需要的。
另一邊唐太宗陰魂回到陽間,魂歸肉身後立刻便醒了過來,見不僅長孫皇後和幾個皇子公主都在旁邊,更有長孫無忌,魏征等大臣,幾個禦醫更是在旁跪在了地上。
搞不清狀況的唐太宗問道:“你們都圍著朕做什麽?”
“陛下醒了!陛下您終於醒了!”
眾人回過神,全都不可思議地看著唐太宗。
“陛下,您之前沒有了脈搏,臣妾還以為....便召集了幾位朝廷重臣正準備商議昭告天下。”
“虛驚一場,朕這次倒是去陰間走了一遭,不僅見到了鬼門關,奈何橋,十八層地獄,更是與地府十殿閻君相談甚歡!萬幸朕還有六十年陽壽,那涇河龍王也奈何不了朕!”
眾臣聽聞此言,紛紛慶賀。
“朕應了地府中的孤魂野鬼的請求,回來後要請真修為他們超度,眾愛卿你們可有合適的人選?”
“陛下,欽天監袁天罡可行?”
“袁天罡觀天象,測吉凶倒是不錯,超度亡魂他行嗎?這樣吧!明日宣他上殿問一問,另外王德明日一早去請林道長來,看看他有沒有辦法。”
第二天一早,唐太宗就派人送來了六個宮娥照顧王馨兒的起居,另有四個侍衛在院外輪流守衛。
王德早早就守候在了院子外,林小白剛打開門就被他拉著往皇城走去。
“這麽著急幹嘛?我還沒吃早飯呢!”
“哎喲!早飯哪裏吃都一樣,陛下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請教道長呢!”
“朕應了地府中的遊魂要為他們超度,道長可有超度之法?”
到了皇宮,唐太宗見到林小白就趕緊迎了上來問道,經過昨晚的事情,唐太宗對林小白的話可以說是深信不疑了!
“我隻擅長殺伐,並無超度之術!陛下昨晚經曆了什麽,能否說來聽聽?”
唐太宗便一五一十的把昨晚的經曆說了一遍,包括十殿閻君為他增了五十年陽壽的事情也沒有隱瞞。
林小白好奇的是那天晚上觀音菩薩明知唐太宗的身份,卻依舊把他和涇河龍王直接送去了地府,這是為什麽呢?
如果佛教需要在大唐這片土地上傳播佛法,交好唐太宗無疑是最好的辦法。
但觀音菩薩沒有,反而把唐太宗送到地府轉了一圈,莫非要的就是唐太宗找人超度亡魂?
這會不會有點多此一舉?還是佛道兩教之間有不可言語的規則?
還有十殿閻君為唐太宗增壽,這是林小白沒想到的,《西遊記》中寫的是崔判官私自把一改成了三,為太宗添了二十年陽壽。
看來佛道兩教關心的並非人間疾苦,而是這個地方能為他們帶來什麽樣的利益。
要是滿天仙佛都關心人間疾苦,哪裏還有那麽多的悲劇發生?
就單說這龍王布雨,真關心人間就該幹旱時布雨,雨水充足時收雨,讓各地風調雨順,人民富足。
而不是不管各地實際情況,隻定下每年哪個時辰該下多少雨,即便有的地方常年幹旱,百姓顆粒無收,有的地方洪澇成災,百姓流離失所。
涇河龍王沒有後台就丟了性命,而唐太宗有大唐億萬子民為根基,卻能讓十殿閻君犯下天條主動為他增壽。
雖然林小白擁有上帝視角,但現在看來《西遊記》中的記載還是太理想化了,真實的世界並沒有那麽美好。
“佛門倒是都挺擅長超度的,陛下可以布告天下,在長安舉行一個水陸大會,尋找一佛法高深的僧人為壇主,為世人講經解惑,為亡魂超度往生。”
“朕待會問一問欽天監是否能超度亡魂,如若不行便按道長的方法,朕與佛門接觸甚少,倒是道長甚合朕意!”
林小白倒是願意,自己不行總有其他道士可以,但一想到這很有可能是佛門一個大布局,要是被自己破壞,保不保得住性命不好說,要是也像猴哥一樣,那對自己來說可就是終身監禁了!
更讓林小白忌憚的是,觀音菩薩就在長安,這菩薩可不是什麽大善人!以後猴哥頭上的緊箍就是祂設法套上的,雖然是佛主旨意,但這般手段還是令人忌憚!
當天下午,長安城各處便貼出了告示,邀各地高僧來長安參加水陸大會,於七日後在化生寺舉辦。
水陸大會的壇主是由地方大臣推舉各地高僧,經過篩選後幾位重臣共同選出,沒有意外,正是玄奘法師江流兒!
水陸大會如期舉行,林小白不願聽這些僧人的念經聲,更不願與觀音菩薩會麵,便沒有去觀看。
卻說觀音菩薩帶著童子化作兩個癩子頭,赤著腳,僧衣破爛的和尚,左手捧著顏色豔麗,的袈裟,右手拄著寶光隱現的錫杖在長安城叫賣。
有從外地趕來長安,卻沒被選中參加水陸大會的和尚見到後便上前詢問。
“那癩頭和尚,你這袈裟賣多少價錢?”
菩薩化作的癩頭和尚回答道:“袈裟價值五千兩,錫杖二千兩。”
和尚嘲諷道:“這兩個癩頭和尚是瘋子,你這袈裟披在身上莫非能長生不老?不然怎麽值這麽多?還是拿回去留著自己用吧!你賣不出去!”
觀音菩薩也不理會,徑直朝前走去。這一切卻正好被宰相蕭瑀看到,便趕緊上前詢問。
“你這袈裟有何好處,能值這般高價?”
菩薩道:“我這袈裟有好處也有不好處,可高價卻也可分文不取。”
“何為好處,何為不好處?”
“著我袈裟者,不入沉淪,不墮地獄,不遭惡毒之難,不遇虎狼之災,這便是好處;若是貪淫樂禍的愚僧,不齋不戒的和尚,毀經謗佛的凡夫,即便買去這袈裟也不過是普通袈裟,這便是壞處。”
“隻要是敬重三寶,見善隨喜,皈依我佛的高僧,我這袈裟錫杖便是分文不取,送給他結個善緣也無妨。”
蕭瑀聽後頓時大喜:“我大唐皇帝十分好善,滿朝文武,無不奉行。今陛下正邀請各地高僧舉行水陸大會,為亡魂超度,這袈裟正好與大會的壇主陳玄奘法師穿用,我領你入朝見駕去!”
菩薩欣然應允。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