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劇變(八)
字數:4614 加入書籤
李徽閉口不答,靜靜的低頭站著。書房裏的空氣凝固了起來,三個人都一言不發,僵立原地。屋外風雨聲大作,寒風呼嘯有聲。
終於,李徽打破沉默,緩緩開口道:“謝公,下官實話實說了便是。確實是我義兄周澈送來的消息。他偷聽到了桓氏要率軍進攻建康的消息,拚死出逃,想要將消息稟報出來。可惜不幸被桓序抓獲。不得已之下,才暴起殺了桓序,費盡九牛二虎之力逃了出來,趕到京城將消息稟報於我。我得知消息之後,便來稟報謝公了。”
謝安緩緩點頭道:“果然如此,那周澈在何處?”
李徽皺眉道:“謝公請恕我不能告知其下落,我已經將他安置在一處隱秘的所在。除非朝廷要赦其罪,否則我不可能說出他藏身之處?”
謝安沉聲喝道:“你糊塗了麽?你是朝廷命官,那周澈殺了桓序,犯下大罪,你卻要窩藏包庇?”
李徽搖頭道:“謝公,請恕我不能認同。於公,我認為周澈傳遞來重要消息,立下大功。他雖然殺了桓序,但是迫不得已而為之。為了揭穿桓氏逆謀,不但無過,反而有功,不應受到緝捕追責。於私,他是我結義兄長,我若將他出賣,與禽獸何異?”
謝安氣的臉色發白。
謝玄在旁低聲道:“四叔,我覺得李徽說的有道理啊。再說,現在不是計較這件事的時候,而應該想想該在怎麽應對才是。”
李徽躬身道:“謝公,謝玄說的極是。現在不是計較我義兄殺人這件事的時候。萬餘兵馬集結於居巢縣湖心島,一旦和桓溫在姑塾的兵馬集結,兩三日便抵京城。危機將至,後果難測。請謝公早做定奪啊。”
謝安皺眉踱步,半晌沉聲道:“這個消息是真是假,誰能判斷?你不肯交出周澈,便無法印證。單憑你一麵之詞,豈知真假?萬一情報有誤,豈非反增其害。”
李徽見謝安居然說出這種話來,心中焦灼。
躬身道:“謝公,消息幹真萬確,謝公萬莫掉以輕心啊。此次桓溫集結兵馬,從荊州調集兵馬藏匿於居巢縣,便是要以雷霆萬鈞之勢進攻京城,攻朝廷一個措手不及啊。局麵極為險惡,謝公萬萬信我。”
謝安皺眉不語,看著謝玄道:“謝玄,你認為呢?”。
謝玄在旁低聲道:“四叔,我相信李徽的話。無緣無故李徽為何會編造這個情報?我覺得,我們必須加以重視。要盡快商議應對之策。就算四叔懷疑,可以立刻派人暗中核實,便知端倪。可派人於姑塾刺探駐軍動靜,派斥候去姑塾以西江麵監視,查勘有無大量兵馬挺進京城的蹤跡。”
謝安沉吟半晌緩緩道:“不必了。”
謝玄忙道:“四叔,你是怕打草驚蛇麽?還是說,四叔你根本不信李徽說的話?”
謝安看了一眼李徽,沉聲道:“老夫信他說的。但就算是真的,其實也沒什麽。”
謝玄和李徽都訝異的看著謝安。謝安緩緩歸座,對謝玄道:“給老夫重新沏一杯茶。”
謝玄忙為謝安重新沏了一杯茶水,謝安綴吸幾口,呼呼有聲。
“李徽,老夫問你。你認為,桓大司馬集結兵馬進攻京城,難道他是要造反是麽?是想要攻入京城當皇帝是麽?”謝安看著問道。
李徽沉吟片刻,回答道:“下官認為不能排除這種可能。否則他為何如此大動幹戈?”
謝安搖頭道:“老夫和你看法不同,老夫認為桓溫斷不敢這麽做。他沒有這個膽量,他也做不成皇帝。他自己明白這一點。想要強行行事,他便什麽也得不到。反而會落得個幹古罵名,會天下大亂。他若要這麽做,早就可以這麽做了。完全沒有必要等到現在。”
李徽點頭道:“下官並非不認同謝公說的話。但是,這隻是一種預測。桓溫到底會怎麽做,誰也不知道,隻有他自己心裏知道。下官認為,要做最壞的打算。否則局勢大壞之後,恐一發不可收拾。一旦走了第一步,之後恐怕便要失控了。謝公,下官覺得,不能將命運寄托在別人身上。不管他意圖如何,朝廷當做好準備,以防萬一。”
謝安撫須沉吟不語,又呼嚕嚕喝了兩口茶水後,轉頭問謝玄道:“謝玄,你怎麽看?”
謝玄躬身道:“四叔,我同意李徽的看法。桓氏野心,天下皆知。他隻是忌憚於我大晉其他大族的勢力,明白他的逆行不可能得到我大晉大族的支持,才會一直隱忍。但這不能保證他不會發瘋。一旦他的兵馬攻入京城,難保不會導致極為惡劣的情形發生。畢竟野心可以摧毀一切。侄兒最擔心的是,他的兵馬若攻攻入京城,各大族皆為其所控製,屆時他必可以隨意逼迫。就算我謝家不從,能保證其他大族不會因為脅迫而效忠?恐到時候我謝氏獨木難支。”
謝安緩緩點頭,看向謝玄的眼中有嘉許之色。
“謝玄兄所言極是,這也正是我最擔心的一點。所以眼下之務,是絕對不能讓桓溫的兵馬攻入京城的。必須要立刻做好防備。”李徽沉聲道。
謝安纖長的手指輕輕敲擊書案,皺眉思索。篤篤篤的敲擊聲令人心煩意亂。
“姑塾有兵馬三萬,若如李徽所言,荊州和廬江兵一萬,那便是四萬。京城中軍本來滿打滿算有五萬,可是庾希調了兩萬去了京口,說什麽要扼守京口要衝。雖然相聚不遠,但調集回來需要時間啊。這時機選的很好啊。”謝安緩緩道。
謝玄沉聲道:“庾大人當真是糊塗,八月裏他調兵走的時候,為何四叔你們不攔阻?”
謝安沉聲道:“皇上下的旨,庾希是奉旨而為。雖然是庾希的主意,但從大局上看,是沒錯的。徐兗兩州已入桓氏之手,郗氏拱手送出京口之地,造成的京口空虛的狀況確實很危險。庾希想要重兵屯紮京口,趁著桓溫在徐兗的勢力立足未穩,借京口為跳板堵住京北空虛要衝之地,徐圖徐兗兩州,這是一著背刺。也不能說有錯。然而,此舉很可能是激怒了桓溫,這一次的桓溫的行動,可能便是此事帶來的後果啊。”
李徽此刻才知道,這當中居然發生了這樣的事情。自己在門下省中,雖然能接觸到一些信息,但是這種大事顯然不是自己能夠知道的。這種調兵出京的事,也是機密之事,不可能公開宣揚。然而,絕大部分人不知道的事情,桓溫卻知道了。
這很可能便是桓溫發動的誘因之一,倘若桓溫本就有這方麵的想法的話,很顯然這正好給了他機會。
“四叔,即便如此,三萬中軍在京,也是能抵擋的。據城而守,實力懸殊不大。隻要布置得當,桓溫也不敢擅動。當立刻決斷,布置兵馬準備守城。同時讓庾希帶兵回京城。隻要能阻止桓溫的兵馬攻入京城,他即便有什麽想法,便也無法實現。”謝玄沉聲道。
謝安沉吟道:“明日我同王坦之王彪之他們商議一番,再做決斷。在此之前,不能有任何擅動,更不能激怒桓溫。有些事未必會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最怕的便是輕舉妄動反而讓事情激化。謝玄,記住,要噤聲。”
謝玄躬身道:“侄兒遵命。”
謝安看向李徽,皺眉道:“李徽,問你一個私人的問題。如果,桓溫真的兵臨城下,且不說他有其他的目的。若是他要朝廷把你交出去,追究桓序之死的責任,你該怎麽辦?”
李徽沒想到謝安這種時候居然問自己這樣的問題,一時不知如何回答。沉吟片刻之後,李徽躬身道:“如果這是換取桓氏退兵的條件之一的話,我願意接受朝廷的一切安排。但我希望得到公平的對待。”
謝安緩緩點頭道:“好,你去吧。”
李徽躬身行禮,告辭離去。
……
十月初五,冬雨連綿。
大江之上,數百艘大小船隻在黑暗的江麵上順流而下,宛如覆蓋在江麵上的一片片烏雲,悄無聲息的向東進發。
黎明時分,船隊抵達姑塾城西大碼頭。全副武裝的兵馬迅速上岸,踩著泥濘的露麵和積水衝入姑塾大開的西城門中。
一群全副武裝的將領簇擁著兩名身材高大的男子從一艘大型兵船上下來,碼頭上,數十匹戰馬早已被牽來等候。所有人翻身上馬,嗬斥聲中,馬蹄踏著地麵的汙水飛濺如雨,如一股旋風疾馳而去。
姑塾城中心廣場,一座雄偉的衙門矗立在那裏,那其實是一座宮殿。正門大堂上懸掛著黑色的燙金匾額上寫著三個遒勁的大字:大成殿。
大殿堂上,桓溫端坐案後,兩側文物官員次第站立。在黎明昏暗的大殿上,宛如閻羅殿上的閻王和判官一般森然。
伴隨著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堂下有人高聲叫道:“荊州刺史桓豁,荊州都督府都督桓秘到!”
桓溫臉上露出了淡淡的笑意,緩緩站起身來。碼頭上趕來的桓豁和桓秘二人已經闊步上堂。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