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一章 劇變(九)
字數:4861 加入書籤
“桓豁桓秘參見大司馬。”桓豁桓秘兩人上得堂來,向桓溫跪拜行禮。
“哈哈哈,快起來。老三老四,你們這麽快便到了,一點也沒耽擱嘛。哈哈哈。”桓溫大笑道。
“接到大司馬之命,我等便即刻開拔,傍晚出發,天明便至。夕發朝至,動如雷霆。”桓秘笑道。
“哈哈哈,老四說的好,不動如山,動如雷霆。”桓溫哈哈笑道。
桓豁卻將目光轉向了左首站立的一人,拱手行禮道:“郗參軍,有禮了。”
那人正是郗超,郗超還禮道:“朗子辛苦了。”
桓秘也忙向郗超行禮,郗超也道:“穆子辛苦了。”
朗子穆子是桓豁和桓秘兩人的表字。若是別人,在這樣的場合對桓豁和桓秘以表字相稱,定然會被認為有失尊卑。但是郗超說出來,沒有人覺得有什麽不對。因為所有人都知道,郗超在桓溫麵前的地位超然,在某種程度上甚至超過桓溫的胞兄弟們。
寒暄已畢,桓溫問道:“老四,桓序侄兒的事現在如何了?”
桓豁長歎一聲,沉聲道:“大司馬,桓豁無能,居然讓桓序在眼皮底下被賊子刺殺,當真令我悲痛憤怒。關鍵是,那刺殺桓序侄兒的賊人居然杳無蹤跡。我們搜捕了多日,都沒有抓到他。或許已經葬身於焦湖之中了。可惜沒能抓住此人,否則可梟首為桓序祭奠。”
桓溫點點頭,歎道:“桓序命中該有此劫啊。誰能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老夫很是心痛。他的屍首可曾送回荊州了?”
桓豁道:“已然送往荊州老家,葬在二哥的墓地邊。也算是父子團聚了。相關人等也已追責,十三名隨行衛士盡皆失責被當眾正法。這種事今後斷不能再允許發生。”
桓溫點點頭道:“刺殺的賊子的身份可查清楚了?到底是什麽人?有何背景?”
桓秘拱手道:“刺殺桓序的賊子叫周澈,倒是沒什麽背景,隻是居巢縣的一名縣尉。前年從北地燕國流亡至居巢縣。後協助居巢縣令李徽剿匪有功,被舉薦為縣尉之職。要說背景的話,那個居巢縣縣令李徽和此人是結義兄弟。”
桓溫愣了愣,皺眉道:“李徽?李徽?這個人的名字很熟悉啊。老夫怎麽好像在哪聽說過。”
郗超緩緩道:“桓公,便是背叛吳郡顧氏那個寒門小族的外親。當初桓序招攬過他,討伐壽春的時候,此人協助桓序擒獲了袁真之子袁謹。”
桓溫哦了一聲道:“老夫想起來了,便是那個不肯來我帳下做事的居巢縣縣令李徽?被人調往京城任職去的那個李徽?”
郗超微笑道:“正是他,現如今在門下省任給事中,跟謝氏過從甚密。”
桓溫冷笑道:“原來如此,嫌棄我桓溫,轉投謝氏了。官升的還挺快。此人和那刺客是結義兄弟?好的很。那他可脫不了幹係。謝安石如此提拔他,難不成跟此事也有關?哈哈哈。此次去京城,老夫倒要當麵問一問謝安石。瞧他怎麽說。”
郗超微笑道:“桓公,我認為這倒跟謝安石無關,謝安石是斷然不會做出這種事的。不過這個李徽,倒是不能容他逍遙。結義兄弟,當同生共死才是。那刺客周澈死了,他怎能獨活?”
桓溫大笑起來。
桓秘拱手道:“大司馬,兵馬已經全部抵達。何時前往建康?宜早不宜遲。兵馬一動,雞飛狗跳,恐怕很快那邊便會得到消息了。”
桓溫微微點頭道:“是該開拔了,不過老五那邊還沒有動靜。老夫還在等他的消息。”
桓豁道:“老五怎麽這麽慢?江州難道比我荊州還遠麽?他這是怎麽了?”
桓秘冷笑道:“桓衝你還不知道麽?不是我說自家兄弟的壞話,自小便是反骨,不肯齊心協力。這一次定是不肯協同。大司馬打小太慣著他了。現在都慣出毛病來了。教我說,這一次倘若他不肯出力,回頭必要嚴懲他才成。”
桓溫皺眉喝道:“老四,莫要說這種話。老五行事謹慎持重而已,你怎可詆毀於他?那是你兄弟。他就算不來,也自有他的考慮。”
桓秘哼了一聲不說話了。
桓豁道:“大司馬所言極是。但是既不能確定,我們也不能等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桓溫看向郗超。郗超沉吟片刻,開口道:“桓公,確實不能等了。京口距京城可隻有一百六十裏而已。來回隻需一日一夜。消息走漏之後,恐生變故。”
桓溫撫須微微點頭,他回到桌案後坐下,神色變得森然。
“諸位,我大晉有顛覆之險,血脈玷汙之憂,社稷被竊之庾。我桓溫要為大晉國祚之想,盡人臣之忠。不能坐視。諸位聽令,即刻整頓大軍,開赴京城。”
殿上眾將齊聲喝道:“遵大司馬之命!”
……
連續四五天的陰雨寒冷天氣,讓京城的百姓們甚為煩惱。初冬天氣的驟然變化,讓許多人都縮在家裏不願出門。
終於,十月初七日清晨,風停雨止,太陽從東方升起,普照大地。憋在家中的京城百姓們終於可以心情舒暢的出門了。
大街上,辰時時分便已經熙熙攘攘,熱鬧非凡。城外的百姓們也借著這個難得的天氣開始進城售賣貨物或者采購物品。
然而,巳時時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迅速傳遍全城,令所有百姓都目瞪口呆。
“南籬門外桓大司馬的大軍到了,城門已經封鎖,中軍已經全部上了城牆。了不得了,看起來要打仗了。”
“怎麽回事?桓大司馬怎麽領軍到京城來了?這是要造反不成?”
“不知道啊。聽說帶了十萬大軍來了,這肯定是來者不善了。總之是沒好事了。大夥兒還是趕緊回家呆著吧,莫要在街頭閑逛了。萬一打進來,那恐怕要性命難保。”
“說的極是,快回家去是正經。快走快走!”
在一片人心惶惶的議論之中,在一個時辰之內,偌大的建康城繁華的街市上迅速變得空無一人。所有人百姓都躲進了家裏。一些城外的百姓已經出不去了,擠在街巷之中躲著,整個京城籠罩在一片惶惶不安的氣氛之中。
京城南籬門外,旌旗招展,兵馬如雲。
桓溫率領的四萬餘大軍經過經過一天的行軍已然全部抵達。此刻陽光下的山坡上,密密麻麻全是兵馬。兵器如林而立,陣型綿延十餘裏,鋪天蓋地,氣勢淩厲。
桓溫策馬立在城外兩裏外的山坡上,他的身邊是桓豁桓秘郗超等一幹人等。數十名文武將領簇擁著他,在山坡上排成一排。所有人的目光都看著不遠處高高的南籬門城牆上方。那裏,城牆上兵馬熙攘,來回奔走,一片混亂的場景。
桓溫神色肅然,飽經風霜的臉上帶著一絲慍怒。眼前的景象是他不願意看到的。
“當真可惡,看來消息走漏了,他們有所防備。城頭集結了這麽多兵馬,這是準備跟老夫幹一場了。嘿嘿,謝安王彪之王坦之他們看來是不想讓老夫如意了。”桓溫眯著眼看著城頭冷笑道。
“就算他們有了防備又如何?大司馬,我建議即刻行動。責令他們打開城門。若是他們不肯,便行進攻。”桓秘沉聲道。
桓豁也道:“他們有了準備,城門緊閉,城頭兵馬已經全部到位。看來是絕對不肯打開城門的。恐怕隻有強攻進去了。不過若要強攻的話,怕要等一等。物質輜重攻城器械還在路上,得等待它們到來。”
桓秘不滿的道:“三哥,不能等。他們明顯是臨時調度的兵馬,趁著他們守城物資尚未就位,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進去才是正經。等下去的話,他們也會調集兵馬物資。另外,庾希在京口的兵馬也會往回趕,便要錯失時機了。”
桓豁皺眉道:“老四,我還是覺得不能莽撞。”
“你就是膽小……”
“住口!吵鬧什麽?”
桓秘的話還沒說完,便被桓溫喝止。桓溫不滿的瞪了桓秘一眼,目光移到郗超身上。郗超低著頭,既沒有看南籬門城牆上的兵馬,也似乎對適才桓氏兄弟的爭吵充耳不聞。
“景興,你認為眼下當如何?”桓溫問道。
郗超似乎沒聽到,桓溫又問了一句,郗超才回過神來。他翻身下馬,來到桓溫馬前,仰頭道:“桓公,請借一步說話。”
桓溫點頭,翻身下馬。兩人往山坡下方行了二十餘步,站在一棵鬆樹下。
“桓公,眼下這情形之下,顯然已經喪失了以雷霆之勢攻入京城的時機。是進一步還是退一步,完全取決於桓公心中所想。若進一步,可能是屍山血海,玉石俱焚,也可能會一舉成功。若退一步,可按照之前本人的計劃,廢立立威,雖不能達到最終目的,但絕對不虛此行。”郗超沉聲說道。
桓溫眯著眼,看著郗超細長的雙眼,陷入沉吟之中。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