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八章 新亭(十二)
字數:4606 加入書籤
自漢代而來,被授予九錫之禮者都鼎鼎大名,而他們做的事也都有目共睹。王莽被授九錫,隨後便篡位建立新朝。曹操被獻帝賜九錫,之後曹魏篡漢代之。孫權被曹魏授九錫,之後立吳國。司馬昭被曹魏授九錫,之後司馬氏立晉代魏。大晉時,趙王司馬倫被授九錫,隨即矯詔奪位。
凡此種種,九錫之禮幾乎已經成為了篡位立國的代名詞。而且是在某種程度上,想當的冠冕堂皇,似乎等於是被默許的‘禪讓’一般。
正因如此,桓溫才驚愕狂喜,雙目放光。太後的懿旨居然是賜九錫之禮的懿旨,那豈非是在暗示自己,司馬氏有禪讓皇位之意。九錫之後,禪讓皇位便是冠冕堂皇的行動。賜予九錫便幾乎等同於一種承諾了。
“當……當真?”桓溫神情激動,胡子抖動著,聲音都有些哽咽。
謝安將懿旨遞到桓溫麵前,桓溫雙手伸出,神態虔誠的接過。展開懿旨,仔細瀏覽之後,臉上肌肉抑製不住的抖動,神情似哭似笑。
崇德太後的懿旨上說的很清楚,她已經和群臣商議決定了,鑒於桓大司馬多年來為大晉建立的卓越功勳,朝廷當加殊禮褒獎。思來想去,大司馬受九錫之禮乃順應天意之舉。
隻不過,先帝新喪,國中動蕩。秦人攻梁益二州,天下還不安穩。如大司馬能夠退兵,並全力穩定局麵,抗拒秦人鋒芒,待局勢穩定之後,便即刻按照禮儀,授大司馬桓溫九錫之禮,昭告天下萬民……
桓溫強自控製自己的情緒,籲了口氣道:“謝公也是同意的是麽?”
謝安點頭道:“安石自然同意。”
桓溫道:“王彪之,王坦之他們呢?也同意麽?”
謝安沉聲道:“這份懿旨便是王彪之從太後手中取得,交給安石攜來的。桓公若是覺得不放心,若是覺得我謝安口說無憑,我可立誓承諾。”
桓溫擺手道:“倒也不必。安石之言,豈會不信?不過,懿旨沒說什麽時候授禮,說的過於籠統。安石能否給出具體時間呢?老夫可等不起十年八載。”
謝安皺眉道:“懿旨上說了,隻要桓大司馬退兵,局麵穩定之後,便可加禮。不過先帝駕崩,起碼也得等半年後方可授禮吧,那也是對先帝的尊重。”
桓溫嗬嗬笑道:“半年是麽?也好。春暖花開之時,好得很。那便半年。”
謝安道:“可以。便等春暖花開之時。”
桓溫喜不自禁,忽然又皺眉瞪著謝安道:“你們該不會是在騙老夫把。老夫可把醜話說在頭裏。若是食言而肥,到時候老夫便不再相信你們任何一人。到那時,便不要怪老夫發怒了。”
謝安道:“大司馬,這可是太後的懿旨,拿在你手裏呢。還有老夫的承諾,如何食言?大司馬有些過於謹慎小心了。”
桓溫哈哈大笑,將懿旨藏入懷中道:“對對對,太後懿旨在老夫手中,屆時公之於眾,還擔心什麽?安石,你這是何必?既攜帶太後這份懿旨前來,早該拿出來才是。何必前番弄的不愉快?你瞧,一切豈非完全解決了麽?哈哈哈,今晚老夫再擺酒宴,不醉不休。明日老夫再親自送你回京城。”
……
天地昏暗,大雪紛紛。天地間如掛上了無數的白色紗帳,風吹過,模模糊糊的紗帳在天地間扭曲橫斜。
謝安走出大帳,在外等候的謝玄李徽等人便迎了上去。眾人身上都已經落了一身的雪,渾身上下一片白色。
“四叔……”謝玄急切問道。
謝安擺了擺手,沉聲道:“先回營地歇息。老夫有些累了。”
謝玄忙點頭,為謝安披上裘衣。眾人簇擁著謝安迅速離去。
與此同時,郗超正穿越大雪,快步進入大帳之中。他看到桓溫正笑容滿麵的坐在案後喝茶。
“桓公!”郗超狗一般的抖落身上的雪花,沉聲叫道。
桓溫抬頭笑道:“景興,來的正好。嗬嗬嗬。來瞧瞧謝安給老夫帶來了什麽?”
郗超快步上前,桓溫伸手入懷將太後懿旨取出,交到郗超手上。郗超躬身道謝,湊近燭火迅速仔細的閱讀太後懿旨。很快,他便讀完了這份懿旨。臉上的神情甚為震驚。
“嗬嗬嗬。景興,如何?這算不算是朝廷已經做出了決定,算不算他們被老夫嚇破了膽?謝安石本不想傳旨,嘿嘿,最終還是頂不住壓力,將懿旨拿了出來。他不願看到這一切發生,卻也無可奈何。嗬嗬。景興,你該為老夫感到高興吧。”
桓溫難掩話語之中的興奮之意。
郗超再一次迅速的將懿旨看了一遍,說實話,他確實有些驚訝。太後居然下了要賜九錫之禮的聖旨,這讓郗超頗為意外。以他對王謝等人的了解,這幫人都是正脾氣臭硬,自視甚高的大族,怎麽可能輕易妥協。
“景興恭賀桓公,終得殊禮。朝廷,王謝大族,終於肯低頭了。這實在是太好了。”郗超躬身道。
桓溫哈哈大笑道:“是啊。景興,你多年來為老夫謀劃了不少事情,也是老夫最信任之人。將來,你要擔當大任,老夫不會虧待於你的。老夫知道,你也受了不少言語。假以時日,你高平郗氏必成大晉第一豪族,讓你揚眉吐氣。”
郗超連聲致謝,眉頭卻一直緊皺著,仿佛若有所思。
桓溫問道:“景興,你怎麽了?怎地好像心事重重的樣子。有什麽不妥麽?”
郗超忙道:“到也沒有。不過,在下有些話想問問桓公,不知是否唐突。”
桓溫道:“問便是,怎地小心翼翼起來了?”
郗超點頭稱是,沉聲問道:“景興想問桓公,太後懿旨隻說要為大司馬加九錫之禮,但卻沒說何時加禮。若以懿旨上所言,要服喪完畢,天下穩定,那可沒有具體的時間。拖延個三年五載,總是有理由的。”
桓溫笑道:“就知道你會問,不愧是郗景興,一向精細謹慎。老夫當然知道這一點。所以老夫要謝安做出了承諾。他說,最遲半年時間,明年春夏之時,一切都將安定下來,便正式加禮。”
郗超緩緩點頭道:“哦,半年時間倒也不久,倒也可以等得。然則,謝安石是否給予了書麵承諾?立個字據什麽的。”
桓溫笑道:“那倒沒有,他要立,老夫沒讓。你擔心他們耍賴反悔?景興,這一點你大可不必吧?有懿旨在手,再者謝安石是怎樣的人?怎會食言?”
郗超嗬嗬笑道:“說的倒也是。其實景興隻是擔心夜長夢多,遲則生變罷了。桓公試想,這畢竟是崇德太後的懿旨。雖太後臨朝當政,但賜九錫這樣的大事,豈是太後懿旨能定奪的?王謝諸人必須表態同意才成。謝安自然不是食言之人,但其實想要虛與委蛇的拖延,辦法卻多的是。比如說,屆時謝安把官職一辭,來個不聞不問。他也不是抵賴此事,但他若辭了官,說話也沒了作用。到時候由王彪之王坦之他們出麵阻攔此事便可。畢竟,王彪之王坦之他們可沒有當麵承諾。”
桓溫愣住了,茶水送到口邊,卻停住了。
“太後的懿旨……到時候太後來個不認賬,或者是在此之前還政於陛下,讓陛下定奪呢?豈不又是合情合理?畢竟太後懿旨賜九錫,終究不合規製。陛下下旨,天下人才無話可說。倘若新皇以他未下旨為名反對,豈非……成了僵局?”郗超繼續道。
桓溫放下茶盅,站起身來皺眉緩緩踱步。半晌緩緩說道:“當不至於此吧?景興,你是不是有些過於謹慎了。”
郗超笑道:“桓公,或許景興是過於小心了。但景興總覺得,這件事有些蹊蹺。桓公怎能保證,朝廷不是緩兵之計呢?眼下大軍在此,朝廷自然慌張。他們要的便是大司馬撤兵,讓他們好有喘息的時機。桓公,莫忘了,那李徽短短一年不到,弄出了五幹丹陽郡兵,以及上萬所謂團練兵馬。而且就在我的眼皮底下,我竟然完全沒有意識到他是在積極的以組建民團的名義招募兵馬。這定是王謝等人授意於他作為。再拖延半年時間,他們不知道又會弄出多少人手。到時候桓公便是率大軍再來,怕也難以形成威懾了。在下擔心的是我們中了他們的緩兵之計。”
桓溫吸了口涼氣,這一點自己居然沒有考慮到。確實,謝安自己暴露了城中人手。再半年時間,倘若再多萬餘兵馬,自己除非調集全部大軍前來,否則恐對京城難以造成威脅。這或許便是他們的緩兵之計。
“依你之見,該當如何?”桓溫緩緩道。
郗超道:“很簡單,要求朝廷下旨,即刻加九錫之禮。加禮之後,桓公再撤兵。另外,扣留謝安等人,朝廷若不肯下旨,便將謝安等人扣押住,進軍時也讓朝廷有所忌憚。”
桓溫皺眉撚須不語,神情焦躁。.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