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獻計

字數:7120   加入書籤

A+A-


                      知道皇帝很急,但張太尉不知道皇帝竟然這麽的急。
    兩淮就不說了,那嶽飛到襄陽估計才一個月的時間……急報全軍加上沿河布防,還有糧餉籌措等大小事宜。
    隻一個月的時間,哪裏能夠做得過來!
    此次北伐,說是三線作戰,但大夥兒心裏頭都清楚,唯有襄樊唐鄧那裏,加上劉錡所在的信陽,才是真正的主戰場。
    那裏距離汴京最近,也是金國人大軍駐紮的地方。
    至於兩淮,起的便是一個牽製和協助的作用罷了。
    想著皇帝過了幾年太平日子,恐怕已經忘記了兵荒馬亂的苦頭。
    張俊清了清嗓子,低聲道
    “官家,就算要出兵,咱們也得知會韓良臣他們一聲才是,咱們就算真的取下了壽州,那不也和北伐大計衝突了嘛!”
    張太尉很有戰略的眼光,皇帝忍辱拿了一紙和書下來,又冒著背盟的名聲,為的就是占一個先機而已。
    這先機若是隻浪費在了一個壽州身上……當真便是用宰牛刀去殺雞了。
    “而且……”張俊像是想起了什麽,“金人似乎並沒有大意,臣派出去的探子已經探過了幾次,壽州城的防備,似乎比去年還要緊了些。”
    本來想先行派些人入城去,最後再來個裏應外合,如此,便是事半功倍。
    可壽州城防之嚴,人是能進去,兵刃甲胄卻是想都別想了。
    再加上對麵的斥候一直盯著這邊,隻要這邊的船一動,那壽州城必然是能夠知道的。
    如此,除了硬打之外,似乎就再沒了其他的辦法。
    聽了張俊的話,劉邦低頭思索了一陣。
    金國人鬆懈自然是最好,但現在仍然時刻提防著,倒也說明他們並非什麽草包。
    又看向那地圖上去,壽州與壽春縣隻一河之隔,幾乎算是臉挨著臉了。
    而壽州城的東邊,恰好淮河拐了個彎,使其南麵和東麵都被水給攔了起來。
    “城裏有多少守軍?”
    張俊看了眼王德,王夜叉對金人、對別人是惡鬼夜叉,但真到了皇帝麵前,竟然變得有些說不出話來。
    有些結巴道“三,三千左右。”
    “三千……”
    這數目倒是與自己想象的差不多,畢竟這裏幾乎算得上是亳州的屏障了,可這城又實在是太小了些。
    能有三千,加上城中的差吏民夫,也差不多有五千人了。
    真正的大軍,應該是亳州城裏的那幾萬人。
    兩地相距四百裏,隻要三天,隻要壽州城能堅持三天的時間,亳州的援軍便能夠支援過來。
    也就是說,三天之內,他們要拿下壽州才行。
    劉邦這個人除了在床上,其他時候什麽都很快,特別是打仗。
    人家看起來特別麻煩的事兒,他看起來特別簡單。
    不管是奇謀妙計還是地形風水,不管是軍心士氣還是敵我之間的差距,像是韓信張良他們,要考慮的東西總是會很多。
    他隻會想兩件事兒,能不能打,打不打得過。
    這般帶軍,壞處便是容易吃敗仗。
    而好處嘛……就是一個字
    快。
    從漢元年八月到漢二年四月的半年時間裏,攻河內、擒司馬卬(ang),渡平陰津、趨洛陽,然後中途還抽了時間出來為義帝發喪,最後會盟諸侯到項羽的首都彭城外麵……
    是的,隻用了半年。
    當然了,這與他燒棧道等一係列的表演工作做得不錯,反正他出三秦的時候,諸侯已經與項羽開始幹了。
    再到後來與匈奴打的時候,也是快,快到把別人都給落下,把自己給圍在了人家的包圍圈裏。
    現在麵對著這局麵,他又開始在心裏頭問了自己
    能不能打?
    當然能打,他娘的一座小城而已。
    打不打得過?
    張俊這手底下七八萬人,留兩萬人在南邊布防,其餘的人差不多是十個打一個了,還有他娘的什麽打不過的?
    心裏頭已經有了計較,他剛想說話,一直低頭的郭藥師卻忽然開口了。
    “陛下,小老兒倒是有個想法。”
    張俊對這老頭向來沒甚好感,隻是不知道他的身份,又見皇帝與他走得近……好吧,之所以沒好感就是因為他與皇帝走得近。
    現在見他要搶先說話,哪裏肯讓他出這個風頭!
    忙喊道“陛下,臣也有計謀!”
    一旁的王德輕輕拽了拽張太尉的袖子……跟了這位好幾年,知道張太尉除了比劉光世要硬些,但也就是硬一些,至少敢與金人亮刀子。
    其餘的時候,大多都是想著怎麽退、什麽時候退。
    現在皇帝殺了秦檜,又說阻攔他報仇的人下場如何如何,張俊要是現在這個時候惹了皇帝不喜……再怎麽說,張俊對下屬還是沒話說的,王德便想要阻止他,反正說了不一定對,但不說就一定不錯。
    可別再把臉給丟了。
    而劉邦……他把這老頭兒帶在身邊,也沒指望他能夠起什麽作用,隻是難得有個這麽身份敏感的人,萬一,萬一在臨安被人知曉了身份,那群老頭兒把他給宰了,那就不太好了。
    宋國人恨郭藥師,但是劉邦不恨;宋國人怪他,劉邦不怪。
    現在見他這般說話,又想起老小子畢竟是當年的宋國第一將,而且就以他與金人交手的戰績來說,除了嶽飛劉錡韓世忠,再沒有人能夠比得上他了。
    不過又見張俊一臉殷切的模樣,劉邦擺了擺手
    “太尉先說。”
    張俊得意地瞪了郭藥師一眼,又從王德手中掙了開來
    “臣不敢相瞞,自從臨安到這壽春開始,臣便一直在琢磨如何,如何……”
    張太尉想了一下,終於想起了該怎麽形容
    “如何智取壽城!多虧了官家平日裏教導,還真讓老臣給想出來了!”
    劉邦白了他一眼“別給老子廢話,趕緊說正事兒!”
    張俊連忙稱是,這才又指著地圖道
    “咱們可以先取這裏!”
    說著,他的手指緩緩從壽春左邊移了移,移到了順昌府,也就是潁州的位置。
    “等拿下了這裏,就算亳州城出兵,也會先來這潁州。”
    “咱們既然人多,就可以分兵在壽春等著,隻要亳州城出了兵,咱們再取壽州便輕鬆了許多。”
    “到時候,又可以從壽州北上,直取亳州,叫亳州城的狗賊來個顧頭不顧尾!”
    張俊的方法,便是舍了一開始計劃好的,最快的時間拿下亳州……
    劉邦的眼睛微微眯了起來,王德則是咳嗽了好幾下,連著郭藥師,也是有些皺了眉。
    不是說張俊的這個建議如何,隻是這個地方……
    在今年之前的那次議和裏,金人將黃河以南差不多全都還給了宋國,後來完顏兀術殺死金國主和派大臣,撕毀和約再度南侵。
    而當時,這順昌府便已經移交給了大宋。
    劉錡也就是在那裏,取得了他人生中、宋金開戰以來,最漂亮的一仗。
    本來劉錡是要去開封做他的東京留守的,到了順昌知道了這個消息,便立馬入城守了起來。
    而那時候,劉錡手底下隻有八字軍兩萬人,能出戰的不超過五千……卻幾度重創完顏兀術的前鋒軍,逼得本來坐鎮開封,為嶽飛準備了十萬大軍的金國四太子,不得不親自率兵馳援。
    於是……金兀術連戰連敗,本來他六月七日到的順昌,下令說九日就要在城中吃早飯。
    還說什麽城破之後,女子玉帛悉聽諸將擄掠,男則子一律殺死。
    結果一直沒能入城,灰溜溜地逃了。
    此戰完美的策應了兩翼的吳璘、嶽飛和韓世忠,宋國真正的做到了四線全勝。
    劉錡,也因為這場戰事,才被升為了馬軍司的指揮使。
    但是,去年他劉信叔在的時候,又是鼓動城中百姓,又是鑿沉自己帶來的船,給了順昌府百姓們一個絕不放棄他們的態度。
    加上金兀術又下了屠城的命令,如此這般,才使得了軍民齊心齊力地,打出了這場仗來。
    可以說,沒有順昌府的百姓所助的話,隻憑劉錡的那點兒人,是絕對不夠的。
    順昌一役,敵震懼喪魄,燕之珍寶悉取而北,意欲捐燕以南棄之……幾乎讓金國人把燕雲之地都還回來了。
    但是……
    上次皇帝不準大夥兒北伐,召眾將回臨安,加上劉錡之前又派軍去馳援嶽飛,順昌壓根就沒什麽兵了。
    兩國戰事一停,除了吳璘所占的商秦二州,嶽飛所占的唐鄧二州,其餘的州府都被還了回去。
    自然也就包括了這順昌府。
    那城裏頭的百姓們是個什麽想法劉邦不知道,有多少人被處死了也沒個確切的消息。
    但他唯一知道的是,張俊想要從潁水而上去奪這潁州,難度怕是比這壽州還要大上許多。
    雖然潁州隔淮河沒有壽州那麽近,確實宋軍上岸不被發現的可能也要大一些。
    可這張太尉,明顯地有些低估了人心,高估了宋國在潁州百姓心中的地位。
    之前謀劃的時候,本來諸將都刻意地繞過了這個地方,隻要取了亳州和蔡州,這裏沒了援軍,自然就會降了。
    張俊這個天才,當真是舍了塊硬骨頭,要去啃那硬石頭。
    劉邦無比的慶幸——幸好今日老子來了,不然狗日的不知道要捅出多大的窟窿來。
    金兀術就差點被耗死在了那裏,狗日的還想把老子也耗死在那裏。
    真聽了他的話,先機,先個屁!
    深深地吸了口氣,看著等待誇獎的張俊,劉邦拍了拍他的肩膀
    “很好,下次別說了。”
    也許是沒注意到皇帝的後半句,張太尉隻聽了個‘很好’進去,露出了大夥兒都知道他高興的表情。
    劉邦又看向郭藥師“說說你的,盡量別太誇張了。”
    郭藥師看了張俊一眼,後者鼻孔都瞪到了天上去,他這才頷首道
    “要求快,是應該智取。”
    “哼!”張太尉冷哼道,“可別撿人家的話兒來說!”
    郭藥師沒有理他“還有七天,便是八月十五中秋了。”
    “壽州與壽春本就是一府之地,隻是現在形勢欺人,才落了個南北分開的情況。”
    “而兩地百姓多有往來,血緣至親者眾多,值此佳節至極,必然會有不少人要渡河團聚。”
    “那個時候,當是壽州城防最為鬆懈的時候,所以……”
    利用過節的時候人多,以團聚的名義渡河……確實能夠達到掩人耳目的作用。
    劉邦壓根就沒有多想,兩人的建議可以說是高下立判。
    輕輕點了點頭,他吩咐道
    “那便將消息傳給東邊的那幾個,等八月十五,咱們便動手!”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