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章尾小記

字數:1146   加入書籤

A+A-




    銅鏡作為日常用品在中國人的生活中出現的非常早,可追溯至商周時期,至春秋戰國就有大力發展流行之雖說名為銅鏡,其實更多為銅、鉛、錫等合金鍛造而成,所以根據顏色呈現的特點,有稱呼黑、綠漆古,或銀青、鉛背等,再加上後續不斷精進的紋飾雕工,日漸成熟的具鈕圓鏡的形製,進而形成自身鮮明的工藝文
    由漢代到唐,這段時期銅鏡的製造得到了較大的發展,不止做工,花紋內容選材更加多樣,無論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靈獸異鳥,神仙凡人,都有可能出現在鏡背雕花從中也衍生出諸如趨吉避凶,鎮宅耀府,婚喪禮器等不同於梳妝之實用意義,越發成為一般用品,不如商周時期更多作為珍貴陪葬
    而唐代銅鏡,則在作者查閱的許多文獻中,被公認為古銅鏡的集大成者,尤其是作為詩歌中的物象描述廣為流傳,這點自不再在這贅這裏隻是說個人用在作品中背景文化設計上的一個小點,那就是關於柄鏡的傳播與使就資料來看,柄鏡是外來傳入,且宋代就已經有該樣式應是共識,但以個人淺薄的知識分析,鑒於唐代的對外文化交流的程度,柄鏡在唐代就已開始流行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設
    寫到這裏,相信很多讀者和塵老師是一樣的,由於未接觸過實物的原因,對於銅鏡究竟能否照清楚物象人麵,或則是說能清楚到何等程度,都是持有疑問當然本人動筆時也多通過文獻、圖片推論而已,但相信觀影經曆較多的朋友們都看過古裝的電影、電視劇作品中的使用鏡子的畫如個人最喜歡的星爺的喜劇電影之一——《大話西遊》中的“照妖鏡”效大概這種少許的模糊不清,扭曲變形,再加上點兒泛黃的濾鏡,可能就是銅鏡的真實視效,在玻璃鏡子還未出現的唐朝,已可以說是非常不錯的
    唐代多傳奇誌怪,一麵銅鏡也有不少故事和江湖奇俠有如大名鼎鼎的《三十三劍客圖》第九圖中,關於女劍客聶隱娘的圖讚雲:“精精空空,宜淬鏡終”,後句就暗指出了聶隱娘嫁給了一位磨鏡少此後梁羽生先生《大唐遊俠傳》中關於“磨鏡老人”這一前輩高人的塑造,相信或多或少也借鑒了前者塵老師也有向前輩學習這一招,哈哈至於磨鏡工作,其實就是將老舊難用的鏡麵重新磨治光滑,讓照出的物象更加清但由於所使用的材料,常使工作環境汙染髒亂嚴重,劉得仁《贈道人》一詩中就言道:“長安城中無定業,賣丹磨鏡兩途”相信富裕之人家中也當不會以此為業謀生打工人哪個時代都不容易啊
    ——以上說明全為個人所查用於創作的資料整理,並非科普,請大家正確理解,若有問題或建議,歡迎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