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章尾小記
字數:635 加入書籤
A+A-
唐代劍器形製,文獻中少有記載,出土實物亦不多見,極難找到現成參若追溯源頭,隋唐承接魏晉文化,但魏晉劍器同樣稀缺,因此更多會參考漢劍形通過查找資料可知,漢劍有如扁莖、環首、折肩、斜肩等劍身製式,以四麵或八麵形狀不等,且常用於實戰搏殺,從中應可少許得見後世唐劍的麵
承上啟下,再看宋代劍器,再同樣不多的出土資料中,可通過繪畫或石雕中的線索比對一番大致能看出其樣式多如意環劍首,多平擋、新月劍格造型,劍身刃寬尖圓,當然是否能側麵可靠地印證唐劍全貌,讀者可自行判
而從筆者之前記述的唐刀四製來看,唐代軍隊實戰中,刀的使用率應遠高於劍器在可參考的資料範圍內,更多是成為了一種身份的裝飾象如唐代李勣墓中出土的班劍,是一把鎏金銅柄木劍,劍柄、劍鞘均外飾華美精致,但木製劍體代表了其並非實戰兵器,多成為禮儀用具,以彰顯天子對功臣的恩李白也書寫:“羅衣娥眉,立乎玳筵之上;班劍虎士,森乎翠幕之”用以代指名將猛相比與刀,唐劍更多的出現於詩歌、繪畫等藝術之中,承載了文人騷客對行俠仗義的幻想寄而民間江湖中,也不乏用劍好手,像李白、公孫大娘等劍器好手,名傳千古,作為創作的靈感來
——以上說明全為個人所查用於創作的資料整理,並非科普,請大家正確理解,若有問題或建議,歡迎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