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章尾小記
字數:618 加入書籤
A+A-
鳴鏑,又名響箭、嚆從字麵意思看,顧名思義,乃是一種射擊時會鳴響的箭通常飛行武器應減少響動,在戰場上做到“暗箭難防”的效果方可最大化殺傷敵人,由此可想到,至少鳴鏑的首要作用並非殺敵,而是傳因此就個人看到的箭頭的樣式來總結,形製多為橢圓狀,中空,有哨孔空隙在側,用於氣流穿過發出尖嘯,以導致其沒有強力殺傷
就現存文獻來看,至少漢代就已經有鳴鏑用於實有傳說是源起遊牧民族之手,太史公的《史記·匈奴列傳》中就記載到:“冒頓乃作為鳴鏑,習勒其騎。”其中就有用鳴鏑指出目標,眾箭齊射之的用由於冒頓單於運用此法擊殺了其父親——頭曼單於,由此還出了個冒頓單於“鳴鏑弑父”的典
至於唐代,民族融合交流廣泛,軍中哨箭使用亦應平常,如李昂的《從軍行》中就有描述:“玄漠雲平初合陣,西山月出聞鳴”而唐代鳴鏑原型,有看到百科上說日本學者林謙三所著的《東亞樂器考》中,記錄了正倉院所藏的幾件聖武天皇時期差不多是作者所寫故事時間線所在的唐中期)的鳴鏑,可惜本人未讀過原著,若後麵有機會閱讀後,再看能不能分享一下圖片,如果有朋友看過的,也歡迎提供素材交
——以上說明全為個人所查用於創作的資料整理,並非科普,請大家正確理解,若有問題或建議,歡迎提